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22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22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22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引经典,明常识,初朗诵,明句读,看注解,通文义,细思考,理结构,拟对联,明启示,重学习,找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内容,借助注解疏通文意,仔细思考理解作者的深层用意,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进而运用于实际。
    (《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其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把语文学习的经验运用于实际,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一、 引经典,明常识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大家知道其中的大小戴指谁吗?
    大戴指戴德,他编纂了《大戴礼记》;小戴指戴圣,他编纂了《小戴礼记》。我们通常说的《礼记》,一般指《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育都有重要影响。
    二、初朗诵,明句读(学生自读,用“/”标出句中停顿)
    教师出示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学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师:大家看咱们同学画得正确与否。
    生:正确。
    师: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因为这句与老师出示的例句是一组对偶句,所以节奏的划分肯定一样。
    师:对举”,顾名思义,就是相对列举或描摹之意。“对”即相对,语句有成对出现的、两两对应的、整齐匀称的特征;“举”就是列举、铺陈、描摹。具体说就是在作文中运用整齐的句式,即对偶、排比、反复修辞和整句短句等常见句式。
    一般情况,凡是对举的句子,节奏的划分是一致的,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断句。
    请大家依照这样的方法,把剩下的句子节奏画出来。
    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看注解,通文义(小组互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旨酒嘉肴:美酒好菜)。虽然有美味的肉食,(如果)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大家尝试翻译下一句,两句是对偶句,可以用同样的句式译出。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是“最”的意思。
    师:举例(至善至美 至高无上 至理名言)
    要学会举一反三,以已知推未知。
    生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如果)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4..教然后知困
    生译: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师:注意掌握重点字“困”:困惑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自反:自我反思
    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生译: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7. 故曰:教学相长也。
    生译: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8.《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生译:《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通“敩”,教导
    四、细思考,理结构
    师:文章围绕什么话题来展开的?
    生:“教学相长”。
    师:文章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提出这个话题,和我们常见的“开门见山”手法不同,而是从嘉肴谈起,为什么?
    生:(思考讨论后)文章用类比方法切入话题,用“嘉肴”比喻“至道”,以弗食嘉肴便不知其旨来类比弗学至道便不知其善的道理。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别人接受。
    师:.类比引入的方法在哪篇文章也用过?
    生:《陋室铭》的开头,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相媲美。
    师:以后大家还会学到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师:文章通过类比引入话题后,又写了什么?有什么好处?
    生:展开了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师:这叫对举论述。
    本文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强化了文章的比喻说理效果。
    师:文章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教学相长”这个观点?
    生:引用论证。引用《尚书·兑命》中的话,印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教师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文章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以“嘉肴”为喻,指也“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用《尚书·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
    五、拟对联,明启示
    学后知不足,用心反思;教后知困惑,努力自强。
    横批:教学相长
    本文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在同一个主体身上教与学互相促进,现代汉语中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是教与学互相增长,指通过教授、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借此提高: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六、重学习,找方法(作业反馈)
    除了本文学到的“教学相长”,你在日常学习中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呢?试从我们学过的一些文章中找出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让我们学以致用吧!
    1.学不可以已。——荀子 学习贵在坚持,不可以停止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知识是永无止境的, 求知一直在路上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要静心学习,不骄不躁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学习要持之以恒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戴圣 通过学习提高自我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习与思考并重
    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学要有法,学要得法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6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研读品析,拓展延伸,启迪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