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灯笼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灯笼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音正字,理解词语,8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本表格可根据作业设计内容需要拓展、延长。作业设计涉及多课时的,应在此表中具体注明课时序号(例:第1课时)。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 人教版 年级及册次:八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一单元 《灯笼》
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字以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俗文化”为元素的单元。作业设计从作家作品、重点字词积累、结构梳理、写法探究、主题表达到民俗挖掘着手,以“双减”“五育并
举”理念为指导,尝试分层次布置根据学情需要的选择性作业。在课时作业设计时,力求对每一课时的作业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块呈现。作业设计注重双基和实用性。本文是一篇散文。作业设计时要让学生对各地、各民族的民风民俗有进一步的了解,了解灯笼的民俗意义,同时结合文体特点训练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清文章的线索,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1.正音正字,理解词语。
(1)给加点字注音。
领域( ) 怅惘( ) 神龛( )
幽悄( ) 斡旋( ) 马前卒(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iāng然( ) tuì色( )
静mù( ) liá原( )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怅惘:
可悯:
掌故:
:为人处世的道理。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参考答案:
〔1〕领域(yù) 怅惘(wǎng)神龛(kān) 幽悄(qiǎ) 斡旋 (wò) 马前卒(zú) 〔2〕qiāng然(锵) tuì色(褪) 静mù( 穆 ) liá原( 燎 )
〔3〕怅惘:惆怅迷惘;心理有事,没精打采。 可悯:令人怜悯 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人情世故 张灯结彩
扫清文字障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全体学生
2分钟
0.85
发展性作业
2.《灯笼》的语言富有表现力,有很多值得品味的语句,请你判断以下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选择一句加以赏析。
(1)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
(2)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 )
(3)“……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
(4)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的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
参考答案:
【答案】(1)比喻 拟人(2)排比 (3)引用 (4)用典
赏析例如1:第(1)句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将记忆比做网,并赋予记忆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关于灯笼的记忆之多,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之情。
例如2:第(2)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五个“想起”列举由灯笼引发的一连串童年琐事的记忆,多角度地表现了我对灯笼的深厚情感。
学习判断修辞手法,根据修辞特点句子进行赏析。
全体学生
2分钟
0.7
课中
基础性作业
1. 《灯笼》这篇散文,语言清新、含蓄、典雅,笔谈琐事,心系天下。文章依据情感线索安排材料,找出文章中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段落
“灯笼〞之事
“灯笼〞之情
第2段
回忆乡村早年生活
(1)
第3段
(2)
思念祖父
第4-5段
(3)
母子情深
第6段
村口高挂灯笼
(4)
第7段
(5)
思念民俗乡情
第8段
族姊远嫁,姊家衰败
感慨岁月沧桑
第9段
(6)
文化的雅致
第10段
献帝灯笼做伴
感慨朝代的更替
变迁
第11段
联想到“挑灯看剑的抗敌将领〞
(7)
参考答案:(1·)浓浓的乡情 (2) 挑灯笼夜迎祖父 (3) 挑了纱灯,上下灯学 (4)元宵节看灯 (5) 乡情淳朴 (6) 纱灯描红 (7)表达做马前卒的宏愿
借助线索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体学生
2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2.阅读下面有关“灯笼〞的文字,根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1)学习了吴伯箫的《灯笼》后,对灯笼这种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品我们一定会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或有条件的学生到去工厂了解灯笼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请你阅读下面的选文,仿照例如,简要概括灯笼的制作流程。
灯笼的制作很讲究。先将质地坚韧、有弹性的桂竹放在蒸气室内加热半小时,取出置阴凉处晾干。再用竹刨刨去竹面粗糙的表皮,并将打磨精良的竹子裁成长度合宜的薄片。然后,便可以以交叉的方式将裁好的竹条组装固定,形成灯架。记得要在灯架底部横一个竹条,以方便蜡烛的摆放。之后,就是裱糊灯笼了:先将稀释的浆糊均匀地平刷在灯架外表,再将剪好的纱布轻附在灯架上,用刷子蘸浆糊刷平后,再粘贴两层做灯笼用的单光纸或细棉纸。晾干后,以个人所需图案如人物、八仙、花鸟、仕女等进行彩绘,或依情况来决定是否书写文字。等文字、图案完全干后,再上一层桐油,待桐油阴干,灯笼就大功告成了。
灯笼的制作流程:
① →打磨成片→② →
③ →彩绘书写→④
(2)生活中人们非常喜欢灯笼,每到春节人们都会买灯笼回来。请你说说右图这只灯笼上的“梅〞字是 (字体),请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梅〞字特点 ,你认为这只灯笼适宜挂在家中的 〔位置:客厅、餐厅、书房、卧室等〕,理由是 。
参考答案:(1)①蒸竹晾干 ② 组装灯架 ③裱糊灯笼 ④彩绘书写
(2) 字体:行书;特点:潇洒流畅;书房;理由:梅兰竹菊素有君子之称,又有高洁之寓意,所以适宜挂在书房。
拓展延伸,了解与灯笼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全体学生
2分钟
0.75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静穆(mù) 神龛(kān) 斡旋(wò) 闹嚷嚷(rāng)
B.塞外(sài) 可悯(mǐn) 溺炕(kàng) 马前卒(zú)
C.褪色(tui) 怅惘(wǎng) 争讼(sòng) 熙熙然(xī)
D.幽悄(qiā)锵然(qiāng) 恐吓(hè) 司马懿(y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燎原 焰火 磷火 意味深长
B.静穆 簇拥 褪色人情世故
C.思穆 春霄 幽悄 夜深星阑
D.斡旋 怅惘 点缀 垂珠联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B.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C.在班长的积极斡旋下,两个同学之间的矛盾最终化解了误会,重归于好。
D.盐帮菜是自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也是增进人情世故的纽带,占据了自贡饮食的半壁江山。
参考答案:1、D 2、C 3、C
积累巩固基础知 识
全体学生
2分钟
0.85
发展性作业
4、“灯笼”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 落叶 晚霞 夕阳
5、传统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文中写到了不少关于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中学生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过中华节日,品传统民俗。请你选择一个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的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习俗。〔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落叶——落叶在空中飞旋着,在生命的最后,也要舞出生命的极致。
晚霞——夕阳压山淡红色的晚霞涌现出来,堆着微笑,露出镇郊恬静的黄昏。
夕阳——夕阳吻着山峦的额,迟迟不肯坠落。
2、写作提示:各地过年风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赏月……
追寻传统文化之根,感受中华文化之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部分学生
5分钟
0.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灯笼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说说作者以“灯笼”为题的妙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课时训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文章结尾说,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04《灯笼》分层作业-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原卷版docx、04《灯笼》分层作业-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