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语言表达,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喜欢阅读吗□少年的你?
阅读可享单纯的快乐。你可以轻抚软绵的草地□可以感受粗犷的夏雨□还可以聆听叫天子直窜云霄时嘹亮的歌声。
阅读可懂厚重的亲情。红莲被风雨捶打时,莲叶毫无保留的荫①蔽,这是对家人的无私;散步产生分歧时,母亲选择小路,这是对家人的照顾;史铁生与母亲jué②别时,无处安放的自责,这是对母亲无法弥补的遗憾□有了亲情的环绕,我们的心灵便有了着③落。
阅读可悟深刻的道理。元方入门不顾,让我们懂得“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才是正理;于漪cháng④徉于山水的沉醉,让我们明白有一颗自得其乐之心的可贵。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荫蔽 ②jué别 ③着落 ④cháng徉
2.依次填入文段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宗教家等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那宫殿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悄悄地燃烧着,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
4.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请参照事例,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句式不限。
备选词语:蜡烛水滴蜜峰
示例:小草——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大树的伟岸,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什么是顽强。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5.阅读《朝花夕拾》,走进温馨的回忆,品味理性的批判。
(1)下面是小西对《朝花夕拾》做的批注,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私塾先生,方正博学,比较开明。虽然回答“我”关于“怪哉”的问题时有些不悦,但回忆起他,鲁迅先生的内心仍充满了理解与温情。
B.《琐记》中的衍太太,非常热心,也非常理解小孩。她帮助“我”解决困难,曾给予“我”很大的帮助,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温暖。
C.《阿长与》中,保姆阿长絮叨、粗俗,但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她对“我”质朴的爱,使成年后的“我”对她充满感激与怀念。
D.《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内心充满爱国热情,但当时的环境使不肯随波逐流的他穷困潦倒,以白眼示人。回忆起这位友人,鲁迅内心充满了同情和痛惜。
(2)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主旨的理解,如短语“怀念与反思”“纯真与冷峻”“温情与批判”,请从以上三个短语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加以分析。
短语:
理由: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6.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何融入新集体、结交新朋友,成为大家面临的问题。为此,初一(1)班以“探寻交友之道”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交友成语·我猜猜】
(1)请参照示例,概括文段中的成语,
示例:“谁五兄弟,如足如手。”《吊古战场文》 成语;情同手足
①“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后汉书》成语:
②“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孙子兵法》成语:
【活动流程·我梳理】
(2)根据提示,完善活动流程。
【活动嘉宾·我邀请】
(3)为帮助班级同学更好地结交新朋友,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初一(1)班将于十二月七日晚六点,在逸夫楼阶梯教室举办“探寻交友之道”专题讲座。作为班长,请你口头邀请我校语文组王浩老师担任此次讲座主讲人。
六、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7.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子曰:“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
(7)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0)子曰:“岁寒,。”(《论语·子罕》)
(11)子贡问为仁。子曰;“,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2)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1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4)王湾《次北固山下》写出河水汤汤,一帆风顺景象的诗句是:,。
(15)《十二章》中,“,”这一章强调了学习要想有所得,必须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论语·为政》)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宾客诣陈太丘,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①,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①进火:烧火。②著箄:放竹箄。箄,蒸饭的器具。③馏:蒸饭。④糜:粥。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俱委而窃听( )
(4)尔颇有所识不( )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宾客诣陈太丘,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一句中的“不”是通假字,同“否”;乙文里“尔颇有所识不”一句中的“不”也是通假字,也同“否”。
B.甲文中,友人得知元方的父亲没有等他,就生气骂人,可见友人不但不守时,还不思己过、迁怒他人。
C.乙文“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一句,说明陈太丘对两个儿子没煮好饭很生气,用不许吃饭的方式惩罚儿子。
D.乙文中,元方、季方把饭煮成了粥,根本原因是二人偷听父亲与客人谈论,忘了放竹箄,导致饭落在锅中所致。
11.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陈元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能买到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茬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⑤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
⑥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发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豆……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么远,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等我们回去再吃也不迟啊!”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⑦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⑧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留下那辆新崭崭的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⑨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着吧,我想您的车后座了。
(选自《特别文摘》,有改动)
【梳理情节】
12.本文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父亲车后座相关的几件事以及“我”的情感态度、请你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辨析内容】
13.对文章的内容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的划线句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可以看出父亲对“我”参加抽考比赛的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B.第⑥段中,父亲面对“我”的埋怨并不生气,是因为父亲脾气好不和“我”计较。
C.题目“父亲的车后座”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情感的载体,在文中多次出现,推动了情节发展,彰显文章父爱无私的主旨。
D.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深情的笔墨回忆与父亲车后座的几件往事,流露出深深的父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具有拨动心弦的力量。
【品读细节】
14.文章感人的力量来自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研读文章细节,按要求完成任务。
【解析形象】
15.请结合选文内容,简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诉说情惊】
16.《秋天的怀念》里,史铁生因未能完成和母亲一起去北海看菊花的约定而遗憾:本文的“我”因还没来得及坐上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悄悄离去了,而留下无尽的思念。读完两篇文章后,如何与亲人相处,你一定会有所感触,请把它写出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问向实验室对近百万家庭中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数据收集、深度分析家庭养育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品质及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联合编撰了《蓝皮书》,对中国家庭的养育环境进行分析比较,解读了当今中国家庭养育环境的现状:
传统的高压式养育方式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吗
②数据表明,尽管很多家长认同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而这种理念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行动上。约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表现存在焦虑,60%的家长时刻担心孩子可能会发生意外,更有45%的家长可能会因忧虑而过分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活动。
传统的爸爸妈妈谁在育儿方面更焦虑
③数据显示,比起妈妈,焦虑问题在爸爸中更为普遍。有70%的爸爸出现了相关的焦虑问题,而妈妈的比例则为55%。男孩儿家长的焦虑度普遍高于女孩儿家长,比例分别是64%和55%。
除性别影响之外,学段变化会给家长及孩子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吗
④数据显示,在初中阶段,家长中出现焦虑问题的比例高达64%,高于其他学段的平均水平。同时,家长在焦虑的驱动下,更有可能在行为上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有50%的初中生家长陷入这一行为模式,同样高于其他学段的平均水平。
——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首部有关家庭教育事务的法律规范,是处理家庭教育事务的基本要求、最高准则。该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家庭教育从个体家庭模式,向全社会的以法治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转化,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国事”。
②本法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1、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2、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3、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4、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5、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新华社(有删改)
【材料三】
西南大学附中秉持“中学里的大学,真教育的殿堂”的教育理念,学校家长服务中心积极搭建家校社的沟通桥梁,以“联系家长、服务家长、方便家长”为宗旨,牵头建立“幸福家长学校”。学校对“幸福”的定义是:收获个人的生涯幸福,增进他人和社会的福祉,担当复兴大任、为国家民族谋幸福。幸福家长学校将积极探索“1+6+N”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1”即 西南大学附中家长服务中心,“6”即各年级管理团队,“N”即多种家庭教育指导路径),“幸福家长学校”定期开设的专家指导课,专家与家长进行讨论和现场答疑;同时,结合“生涯规划”的德育主线,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生涯规划家长讲座”;利用学校U 云校平台优势,开展“云上智慧”线上论坛,邀请优秀家长分享教育故事和经验等活动,实现家校资源的充分融合,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增强家长的育人能力,家校携手为附中学子的“生涯幸福奠基”。
——西南大学附中官网(有删改)
【材料四】
——2018年中国未来家庭steam教育研究报告(有删改)
17.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中呈现有部分家长在育儿时存在焦虑的现象,其中爸爸的焦虑程度普遍重于妈妈。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为原则,呈现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C.西南大学附中的“幸福家长学校”的“1+6+N”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其课程资源优质多样,学生可以在定期开设的专家指导课上,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
D.中国家庭教育中有五成的家长没时间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不到三成的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源于自己。
18.根据【材料一】,归纳当今中国家庭养育环境的三种现状。
19.根据【材料四】简述中国家庭教育不足主要原因和初中生学习压力主要来源。
20.初一年级的小西同学,他的父母对他学习要求很高,但因工作少于陪伴,因此特别关注老师在家长群里的信息,不管是否与小西有关,都对他进行警告式教育。还经常用考上重点大学的哥哥的标准来要求小西,这让小西倍感压力,在家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在校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状态不佳,针对小西的情况,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给小西的父母提出两则建议。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1.林间鸟鸣、溪涧流水、瓷器的清脆、长笛的悠扬、孩童的欢笑、打糍耙的闷、翻书卷的寒窣……它们不仅从耳畔掠过,还从心间流过,这就是幸福的声音。若你用心,烟火人间处处都可听见幸福的声音。
请以“听见幸福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小说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答案】1.①yīn;②诀;③zhuó;④徜。2.D
【详解】1.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正确使用。
①荫蔽:yīnbì,(枝叶)遮蔽。
②诀别:juébié,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③着落:zhuóluò,下落。
④徜徉:chángyáng,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2.本题考查标点符合的正确使用。
第一处,“喜欢阅读吗□少年的你?”是选择疑问句,句尾使用了问号,所以句中应使用逗号;
第二处和第三处“可以轻抚软绵的草地”“可以感受粗犷的夏雨”“还可以聆听叫天子直窜云霄时嘹亮的歌声”是句中并列关系的短语,并列成分作谓语,中间使用逗号;
第四处,省略了其他阅读时感受亲情的类似内容,所以应该用省略号;
故选D。
3.【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
通读选项,可以发现本语段是按由“书”到“精神宫殿”的逻辑顺序描述的,③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⑤结合“因为”一词,及语意辨析与③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二句;①句由作品(“书”)这一事物,引向“精神宫殿”,可作为过渡句理解,是第三句;④②讲了“非物质”的宫殿,可通过其中的“光辉”一词来辨析其先后顺序。据此,可排序为:③⑤①④②。
故选A。
4.【答案】示例一:蜡烛——没有太阳的耀眼,没有电灯的明亮,却以燃烧的生命诠释什么是奉献。
示例二:水滴——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毅力昭示什么是坚持。
示例三:蜜蜂——没有蝴蝶的绚丽,没有雄鹰的矫健,却以辛勤的劳作彰显什么是勤劳。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题干可知要“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从备选的“蜡烛、水滴、蜜蜂”三个中任选一个,通过描述该事物的特点,将某种情思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意象。比如蜡烛可以和奉献联系起来,水滴可以和坚持相关,蜜蜂可以和勤劳挂钩,从而表达情思,句式上可以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蜡烛——没有太阳的辉煌,没有星辰的闪烁,却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姿态,诠释着什么是奉献。
示例2:水滴——没有江河的壮阔,没有海洋的深邃,却以持之以恒、穿石之力,诉说着什么是坚持。
示例3:蜜蜂——没有蝴蝶的翩翩起舞,没有雄鹰的翱翔天际,却以勤勉采蜜、传播花粉的行动,展现着什么是勤劳。
5.【答案】(1)B
(2) 示例一:怀念与反思。《朝花夕拾》中,鲁迅怀念童年时期在百草园中的自由快乐时光,怀念长妈妈给自己买《山海经》的质朴关爱,怀念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教诲等;同时,他也反思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私塾教育的描写,反思了旧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一些迷信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示例二:纯真与冷峻。鲁迅以纯真的笔触回忆了童年的趣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美好景物和有趣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但在回忆中又融入了冷峻的批判,如对衍太太鼓励孩子吃冰、看不健康书籍等行为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弊端,体现了纯真与冷峻相结合的特点。
示例三:温情与批判。书中充满了对亲人和师长的温情,如对父亲的爱与愧疚之情,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感激之情;同时,也对封建礼教、旧道德观念等进行了批判,如在《二十四孝图》中对封建孝道的虚伪性的揭露,在《琐记》中对封建教育体制的不满等,在温情的回忆中蕴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
【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衍太太实际上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厌恶的人。她看似热心,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子等,还在背后散播流言等,给 “我”带来的更多是不良影响,并非像批注中说的“非常热心,也非常理解小孩”“带来了温暖”,所以这个批注不恰当。
故选B。
(2)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名著内容。
从三组短语中选择一个,结合《朝花夕拾》中具体的篇章内容,分析其中体现的怀念、反思、纯真、冷峻、温情、批判等情感或特点,阐述理由时要条理清晰,内容具体。
如果选“怀念与反思”,可以结合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那位目不识丁的保姆阿长,虽然为人粗俗,但她为人热心,为我买来《山海经》使我感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回忆自己在百草园的日子是那么快乐,内容是那么温情,都是值得作者怀念的人和事;而在《五猖会》中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如果选“纯真与冷峻”,可以结合《狗·猫·鼠》一文,鲁迅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对小动物的喜爱,表现出儿童时期的纯真和善良,反映了儿童世界的简单和美好。然而,随着成长,鲁迅逐渐意识到成人世界的复杂和冷酷,尤其是对猫的厌恶,象征着对成人社会中虚伪和不公的批判。这种对比揭示了儿童的纯真与成人的冷峻之间的冲突,体现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如果选“温情与批判”,可以结合《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在课堂上被同学嘲笑,甚至在幻灯片上看到被侮辱的中国人形象,这些都让他感到一些日本学生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冷漠孤独和愤怒。这体现了人性的“批判”。然而,藤野先生不仅认真修改鲁迅的讲义,还对鲁迅的学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表现出他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和尊重。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则体现了人性的“温情”。这种对比,突显了人性中冷漠与温暖的两面,使读者感受到在困境中温暖的可贵。
示例:温情与批判。《朝花夕拾》饱含着诸多温情的一面,像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虽然有着诸多缺点,比如絮絮叨叨、睡相难看等,但她真心关爱“我”,不辞辛劳地为 “我” 寻购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让“我”感受到质朴的爱,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我”对阿长的感激,满是温情;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严谨治学,毫无民族偏见,对来自中国的“我”悉心指导、热情关怀,让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倍感温暖,“我”对藤野先生也满是敬重与怀念之情。同时,文中也有着深刻的批判,在《五猖会》里,父亲强制“我”背诵《鉴略》才能去看五猖会的做法,实则体现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兴趣爱好的压抑,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的不合理总之,这本书在温情的回忆之中蕴含着对诸多封建旧俗、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批判精神。
6.【答案】(1) 推心置腹同舟共济
(2) 示例:各小组代表展示搜集成果(包括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并讲解其含义和启示);示例: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交友经历和感悟;评委点评,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3)示例:王浩老师,您好!我是初一(1)班的班长[姓名]。我们班将于十二月七日晚六点在逸夫楼阶梯教室举办“探寻交友之道”专题讲座,想邀请您担任主讲人。您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同学们都非常期待能聆听您的见解。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结交新朋友,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请问您方便吗?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结合“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意思:萧王用真心待人,人们怎么能不为他效命呢?由此可得成语“推心置腹”,指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结合“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意思:吴国人和越国人虽然互相厌恶,但当他们同船渡河时遇到风浪,他们会相互救助,就像左右手一样默契配合,由此可得成语“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活动流程应围绕交友主题展开,各小组展示成果可以让大家分享更多交友知识,讨论交流能促进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评委点评有助于总结活动经验。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②示例:各小组展示PPT,分享搜集到的交友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③示例: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围绕交友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评委进行点评分析。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邀请时要有礼貌,说明邀请的缘由、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等关键信息,语言表达要得体。
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初一(1)班的班长。我们班级计划在十二月七日晚六点,在逸夫楼阶梯教室举办一场主题为“探寻交友之道”的专题讲座,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结交新朋友,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我们深知您学识渊博,特别是在文学和人文素养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对于交友之道也定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代表全班同学,诚挚地邀请您担任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我们的同学分享您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相信,在您的引领下,同学们一定能够收获满满,对交友之道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期待您的光临和指导,谢谢!
7.【答案】秋风萧瑟回乐烽前沙似雪枯藤老树昏鸦何当共剪西窗烛尚思为国戍轮台小人长戚戚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工欲善其事博学而笃志逝者如斯夫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注意“萧瑟”“烽”“戍”“罔”“殆”等字的写法。
【答案】8.约定才舍弃,丢下同“否” 9.(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有客人来拜访陈太丘,太丘让元方、季方做饭。10.C 11.①聪慧机智。在面对友人的无礼指责时,元方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维护父亲的尊严,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聪慧。②明白事理。他懂得“信”和“礼”的重要性,能够指出友人的错误,说明他对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清晰的认识。③诚实坦率。在煮饭事件中,元方和季方如实向父亲坦白情况,没有隐瞒,体现了他们的诚实。④好学强记。两人虽因偷听谈话而把饭煮成粥,但能大致记住谈话内容,并且互相补充,说明他们好学且记忆力强。
【分析】文言文通过两个故事展现了陈元方的聪慧与品德。在甲文中,年仅七岁的元方面对友人的无礼指责,表现出冷静和机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出其早熟的判断力和礼仪观念。乙文中,元方与弟弟因专注于父亲与客人的谈话而忘记蒸饭,虽犯错但能如实承认,且记忆力出众,展现了其好学和诚实的品质。整体而言,元方的形象既聪慧又有礼,令人印象深刻。
【详解】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句意: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3)句意:一同放下手头的事,都去偷听。委:停下,丢下。
(4)句意: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不:同“否”。
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惭:感到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2)诣:拜访。使:让。炊:做饭。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错误。“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意为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饭呢?依据上下文来看,陈太丘发现两个孩子虽然偷听讲话,但能够把讲话内容清清楚楚复述出来,觉得非常开心,便不计较他们把饭蒸坏的过错。故“说明陈太丘对两个儿子没煮好饭很生气,用不许吃饭的方式惩罚儿子”错误;
故选C。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甲文,由“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父亲和友人约定一起出行,但是友人迟到了,当友人听到父亲已经离开的消息时骂“非人哉!”,元方面对这样的情况能够对友人无理怒斥进行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体现出思维敏捷、有礼有节的特点;
由“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点明“日中不至”“对子骂父”才是“无信”“无礼”,说明他懂得“信”和“礼”的重要性;最后根据“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他能够指出友人的错误,并让对方因为犯错而感到惭愧,体现其对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清晰的认识;
乙文,由“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可知,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让饭变成粥,面对父亲的询问,元方没有选择隐瞒,而是诚实地告诉了父亲实际情况,体现其诚实坦率;
由“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可知,陈太丘让元方他们复述他们的谈话内容,元方能够把讲话内容清清楚楚复述出来,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可见其好学强记。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有客人在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
【答案】12.①期盼;②车后座载“我”去考试;③自豪;④送生活用品。13.B 14.(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日的时光比作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看到图片后,往昔与父亲相关的回忆如潮水般迅速涌上心头,体现了“我”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父亲车后座带给“我”的深刻记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2)朗读设计:语调轻柔,语速适中,读出父亲的慈爱和对孩子的思念之情。“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要读出一种急切、渴望的感觉,强调“想”字;“这一点儿路算个啥”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表现出父亲对路途遥远的不在意,突出父亲对孩子的爱。理由:这样的朗读设计能够更好地展现父亲的形象,表达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15.①勤劳节俭。父亲做木材生意,无论风雨,每逢集日都早起蹬车去县城,为了给孩子买廉价水果自己忍饥挨饿一整天,体现了他的勤劳和节俭。②关爱孩子。父亲重视“我”的抽考比赛,特意打扮后骑车带“我”去考试;在“我”上学时,总是给“我”送各种生活用品和食物,还常带“我”回家,这些都表现了他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③无私奉献。父亲多年来不辞辛劳地为家庭奔波,无论是送孩子上学、给孩子送东西,还是后来换车方便带家人,都体现了他为家庭无私奉献的精神。④乐观豁达。面对“我”的埋怨,父亲不生气,还以看孩子为由安慰“我”,表现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16.示例:我们应该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多关心亲人的需求和感受。像文中的“我”,在父亲生前没有足够珍惜坐在他车后座的时光,留下了遗憾。史铁生也因未能和母亲一起实现约定而悔恨。所以,我们要主动陪伴亲人,理解他们的爱,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爱意,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回忆与父亲自行车后座相关的几件往事,细腻地展现了父亲对家庭的无私付出和深沉的爱。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细节,描绘了父亲在不同阶段对“我”的关爱,从儿时的水果到成年后的关怀,情感层层递进。文章以“车后座”为线索,贯穿始终,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结尾处父亲的离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思念,令人动容,唤起读者对亲情的珍视与反思。
【详解】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由“车后座带水果”可以定位到第③段,根据“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的内容可知,小时候最期盼父亲的自行车后座带回来的东西,尤其是夏天带回来的水果,故①空可填“期盼”;
由“小学”可以定位到第④段,根据“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的内容概括可知,小学的时候,父亲每个学期都用自行车带着“我”去参加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故②空可填“车后座载‘我’去考试”;
由“换车送衣”可以定位到第⑤段,根据“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的内容可知,父亲换了崭新的自行车,让“我”十分骄傲,让“我”在同学面前很自豪,故③空可填“自豪”;
由“婚后”可以定位到第⑥段,根据“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发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豆……”的内容可知,婚后父亲会骑着自行车给我们送特产,四十里的土路,让“我”十分心疼,故④空可填“送生活用品”。
1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结合第⑥段“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可知,父亲不生气,是因为他知道“我”的埋怨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心疼。不是“因为父亲脾气好,不和‘我’计较”,
故选B。
14.(1)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
“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句中,将“往日的时光”比作“潮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特征,潮水汹涌,迅速翻涌,将“往日的时光”比作“潮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看到图片后,引发无限回忆时的激动之情,往昔一幕幕迅速涌上心痛,体现了“我”对昔日在父亲后座上时光记忆深刻,回忆起来十分激动和无限地怀念,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朗读设计。
朗读设计要根据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通过语调、语速等方面来体现,理由要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根据第⑥段“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的内容可知,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所以面对“我”的埋怨时,反应不会很激烈,同时根据“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的内容可知,父亲没有生气,且逗弄着孩子,所以此时的父亲语气应该十分温柔,朗读设计时,语速应放缓,语调温和,带有轻微的颤音,尤其在“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句话中,语气要充满慈爱和关切,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在“一点儿路算个啥”这句话中,语气要坚定且略带自豪,体现出父亲对辛苦付出的无所谓和对孩子的爱。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
根据第③段“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内容可知,父亲为家庭辛苦奔波,做木材生意十分艰辛,但风雨无阻,可见父亲的勤劳,同时根据“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能买到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的内容可知,父亲为了给孩子买水果,宁愿自己挨饿一整天,可见父亲的节俭和对子女的爱,故可概括为“勤劳节俭”;
根据第④段“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的内容可知,父亲十分重视孩子,每一次参加抽考都会用自行车送“我”参加,甚至还会精心打扮;根据第⑤段“ 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的内容可知,父亲关心“我”的生活起居,常常用自行车给“我”送日常用品和好吃的食物,可见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故可概括为“关爱孩子”;
根据第③段“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内容可知,父亲为家庭奔波,风雨无阻;根据第④段“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第⑤段“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和第⑥段“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的内容可知,父亲一直骑着自行车送“我”考试,在“我”上学时,送“我”东西,结婚后,依然关心“我”的生活起居,给“我”送日用品,可见父亲对“我”的无私奉献;根据第⑦段“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的内容可知,父亲为了母亲的舒适,换了电动车,可见父亲对家人的无微不至和奉献精神,故可概括为“无私奉献”;
根据第⑥段“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和“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的内容可知,父亲面对“我”的埋怨,并不生气,反而开解“我”的担忧,可见其乐观的性格,故可概括为“乐观豁达”。
16.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两篇文章中作者的遗憾,从珍惜时光、关心亲人、及时表达爱等方面谈与亲人相处的方式,要言之有理,感情真挚。
本文“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悄悄离去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深深的遗憾与愧疚之情。读到这句话,也提醒了我们,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无情的,我们应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光,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以此为中心,表达出自己对父亲的爱和回报即可。
《秋天的怀念》里,史铁生以为还有机会再见到母亲,他以为他们相见的日子还会很多,很久、很长,他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母亲跟前发脾气,还可以和母亲去看菊花,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成了一种永远的追忆,而且想再看一眼,也永远没有机会了,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深切地怀念。
示例:生命易逝,珍惜当下,多与父亲沟通交流,让父亲也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正值青春期的我们要抓住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好好回报父亲、孝顺父亲。
【答案】17.C 18.①部分家长认同现代科学教育理念,但行动落实不足,存在多种焦虑现象。②爸爸在育儿方面比妈妈更焦虑,男孩儿家长焦虑度高于女孩儿家长。③初中阶段家长焦虑问题比例高,且更易过度干涉孩子生活。19.中国家庭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短占比最大,没时间培养孩子综合能力与素质次之,另外还有太注重应试忽略了能力与素质培养、父母学历有限,无法辅导孩子等。
初中生学习压力主要来源:家庭方面占比最大,可能来自家长的期望、要求等;自己因素次之,可能是自我期望较高等;另外还有学校和社会,如学业负担重,社会对学历的看重等。20.建议:①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父母应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西,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他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只通过老师的信息来教育他。②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小西和哥哥是不同的个体,父母不应简单地用哥哥的标准来要求小西,要看到小西的优点和特长,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鼓励他发挥自己的潜力。③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父母要与小西平等沟通,认真倾听他的想法和困惑,尊重他的意见,在他遇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警告和施压,这样才能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小西缓解压力,提高学习状态。(任选两则建议即可)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多种材料探讨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挑战。材料一揭示了家长在育儿中的焦虑,尤其是父亲的焦虑更为明显。材料二介绍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材料三展示了西南大学附中通过“幸福家长学校”促进家校合作的实践。材料四则通过数据分析了家庭教育不足的原因和初中生学习压力的来源。整体来看,文章全面呈现了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改进方向。
【详解】17.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
C.结合材料三“幸福家长学校将积极探索‘1+6+N’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幸福家长学校’定期开设的专家指导课,专家与家长进行讨论和现场答疑”可知,“幸福家长学校”的课程主要是针对家长的,目的是增强家长的育人能力,而不是为学生答疑解惑。
故选C。
18.本题考查材料提取概括。
结合材料一第②段“尽管很多家长认同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而这种理念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行动上。约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表现存在焦虑,60%的家长时刻担心孩子可能会发生意外,更有45%的家长可能会因忧虑而过分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活动”可知,部分家长认同现代科学教育理念,但行动落实不足,存在多种焦虑现象。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比起妈妈,焦虑问题在爸爸中更为普遍。有70%的爸爸出现了相关的焦虑问题,而妈妈的比例则为55%。男孩儿家长的焦虑度普遍高于女孩儿家长,比例分别是64%和55%”可知,爸爸在育儿方面比妈妈更焦虑,男孩儿家长焦虑度高于女孩儿家长。
结合材料一第④段“在初中阶段,家长中出现焦虑问题的比例高达64%,高于其他学段的平均水平。同时,家长在焦虑的驱动下,更有可能在行为上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有50%的初中生家长陷入这一行为模式,同样高于其他学段的平均水平”可知,初中阶段家长焦虑问题比例高,且更易过度干涉孩子生活。
19.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除了分析图表还要结合实际具体谈。
结合图表“中国家庭教育不足的原因”看导致中国家庭教育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短”占比最高,达60.6%;“没时间培养孩子综合能力与素质”次之,占52.3%;“太注重应试忽略了能力与素质培养”第三,占43.7%;还有“父母学历有限,无法辅导孩子”占36.1%和其他0.6%。
观察“初中生学习压力来源调查”图可知,家庭因素占比最高,达40.3%,可能是父母的期望过高,管理较为严格;其次是自己,占27.5%,可能是自我期许过大,想要更好的工作,还有社会、老师和同学,分别为11.6%、10.7%和9.9%,可能是社会竞争大,老师要求高,同学竞争激烈和相互比较等。
20.本题考查意见建议。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定义、目的及父母教育孩子的具体方式方法。材料三则介绍了西南大学附中家长服务中心积极搭建家校社的沟通桥梁,建立“幸福家长学校”,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相关情况。
根据材料二“本法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可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根据材料三“‘幸福家长学校’定期开设的专家指导课,专家与家长进行讨论和现场答疑;同时,结合‘生涯规划’的德育主线,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生涯规划家长讲座’;利用学校U 云校平台优势,开展‘云上智慧’线上论坛,邀请优秀家长分享教育故事和经验等活动,实现家校资源的充分融合,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增强家长的育人能力,家校携手为附中学子的‘生涯幸福奠基’”可知,西南大学附中的“幸福家长学校”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定期开设专家指导课,结合“生涯规划”的德育主线,开展“生涯规划家长讲座”等活动,以实现家校资源的充分融合,增强家长的育人能力。
针对小西的情况,可以从材料二提到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材料三提到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中提取建议。以下是为小西父母提出的两则建议:
示例1:加强亲子陪伴,科学引导。小西的父母应该增加与小西的亲子互动时间,关注他的心理需求,不要只关注学习,而要以身作则,通过日常陪伴和互动来影响和教育小西。同时,要根据小西的年龄和个性特点,科学引导他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用哥哥的标准来要求他。
示例2:参加“幸福家长学校”的相关课程。小西的父母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幸福家长学校”的相关课程,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增强自身的育人能力。同时,通过与专家和其他家长的交流和分享,了解更多关于孩子成长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小西的成长。
21.【答案】例文:
听见幸福的声音
幸福有声音,只是脚步轻,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
“嗞嗞”我用那年头已久的桃木梳摆弄着妈妈的头发,妈妈的头发与梳子摩擦发出熟悉的声音。妈妈面带微笑,幸福地指着镜子中的我,温柔地说:“小时候,我也是这样为你梳头的。”
小时候,妈妈总是喜欢摆弄我的头发。每天午后,我们都搬个小椅子放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一片安详与幸福。妈妈拿起黑色的桃木梳子,将我蓬乱的头发梳顺,然后将它们轻轻拢起,编成各式各样发型。有时是活泼俏皮的马尾,有时是文文静静的麻花,有时是将头发优雅地盘在脑后……妈妈的手灵活地在我发梢间舞蹈,像神奇的魔术师。闭上眼睛,聆听着发丝与梳子轻碰的声音,连阳光都是幸福的。
时光随头发在发梢间划过,我长大了,不愿梳千奇百怪的发型了,每天早上,我自己快速扎个马尾辫,就去上学了,妈妈已经很久都没有机会为我梳头了。
有好几次,她走到我房间,把手放在我的头发上,轻声问道: “要不,我帮你梳梳头吧!”“不了,我正忙着呢,哪有时间梳头?”我随口答道。妈妈尴尬地低下头,眼中流露出失落的神情。她轻轻地关上门,随后传来一声叹息。不经意间,我又一次伤了她的心。
妈妈总想与我交流,可我总是拒绝她。我是不是太不懂事了?想到这里,我急忙追了出去。
我将那个承载着我和妈妈幸福的记忆的桃木梳子递给她:“妈妈,给我梳梳头吧!”妈妈抬起头,脸上闪过一丝惊喜。她贴近我站着,踮着脚,细细地为我梳头。“你真的长大了,我都要够不到你了。”妈妈细细地为我梳着头,耳边又传来那久违的“嗞嗞”声。我站在阳光中,阳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妈妈脸上则是一片安详与幸福。我时不时给妈妈说个笑话,我们母女二人一同笑起来,满屋子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随着轻微的“嗞嗞”声传入耳鼓。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爱,听到了那幸福的声音。幸福有声音,好听的莫名,因为有妈妈和我一起用爱演奏。这是世上最美丽的歌曲,属于妈妈和我幸福的声音。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为“听见幸福的声音”。“听见”表明要用耳朵去聆听,也可以是用心去感受;“幸福的声音”是关键,需要思考什么是幸福的声音,某种声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感受到幸福。那来自大自然中的——溪流潺潺泠然作响的声音,树叶被风吹动飒飒的声音,蝉鸣夏日不知疲倦的吱吱声;也有来自生活中的——父母充满关爱的叮嘱声,祖辈慈爱的念童谣的声音,朋友到来时轻轻的叩门声,比赛胜利时吹响的哨声……“声音”可以是人的声音,还可以是物的声音,还可以是其他某种场合特定的声音。吟诵声长,情韵悠扬;快板清脆,荡气回肠;粤音婉转,温柔水乡,这就是幸福的声音;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那是能让人感受到母爱的幸福之声;少年的读书声,那是努力拼搏只争朝夕的幸福之声;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那是亲近大自然的幸福之声等等。立意方面,要通过描述这些声音,表达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展现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
2、选材构思。本文选材广泛,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角度入手。比如,在家庭中,亲人的唠叨、厨房的烹饪声、睡前的故事声等都是幸福的声音;在学校里,同学的讨论声、老师的教诲声、课间的欢笑声等也能体现幸福;社会中,街头艺人的演奏声、志愿者的服务声等同样可以作为素材。构思时,可以先确定要写的几种幸福的声音,然后围绕这些声音叙述相关的事情,如在写亲人的唠叨声时,可以描述自己一开始的厌烦到后来理解这是亲人关爱的过程,从而突出幸福的主题。也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点明幸福的声音无处不在,中间分别描述不同的幸福声音及感受,结尾总结幸福声音带给自己的影响和对生活的感悟。
写作手法: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描写声音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林间鸟鸣声宛如一首清脆的乐曲,奏响了大自然的乐章”,生动地写出鸟鸣声的美妙。在叙述事情时,可以采用细节描写,“母亲在厨房忙碌着,锅铲与锅碰撞发出的叮当声,伴随着饭菜的香气,那声音里满是对家人的爱”,通过细节展现母亲做饭时的情景,突出幸福的氛围。还可以运用对比手法,如先写自己对某种声音的不理解,然后通过一件事情转变看法,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活动前
①分小组搜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并制作PPT
②邀请学科教师担任评委
活动中
①主持人致开场白
②
③
④主持人致结束语
活动后
整理活动资料,出版一期“探寻交友之道”的黑板报
时间
事件
情感
有记忆开始
车后座带水果
①
小学
②
感动
中学
换车送衣
③
婚后
④
心疼
父亲离世后
换电动三轮
逃憾怀念
A.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1)言语之妙:请从修辞的角度对A句进行品读。
B.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
(2)朗读之趣:朗读演绎是迅速进入角色内心的有效方法,请你为B句做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语文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期中预测卷-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