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10月,全新亮相的好南关街区迎来“高光时刻”,漫步街区,( 甲 )有青砖灰瓦、木雕窗棂等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 乙 )有奶茶店、潮玩店等现代元素,传统文化与新业态潮流的________(碰撞 碰触),让古街焕发全新活力;逛完古街,到大开元寺感受邢台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寺内,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古城的历史文化;bō guāng lín lín的百泉湖湖面上,水鸟游弋,游客cháng yáng其间,从不同角度观泉、赏泉,体验泉城特色文化……
    ②国庆期间,我市文旅市场热力十足、火爆出圈,广受各界高度关注,媒体高密度刊发刊播文字、图片、视频110余篇,________(凸显 彰显)了邢台文旅的魅力与活力。
    (1)根据上面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bō guāng lín lín) ②(cháng yáng)
    (2)用部首法查“焕”字,应该先查部,再查画。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4)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才……
    B.既……也……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主题实践活动设计。
    (1)活动拟邀请本班班主任以及七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前来指导,语文课代表小文同学拟定了如下邀请函,其中敬、谦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2)写一句关于交友的诗句或名言或警句。
    (3)小语常常把在网络上交往的朋友带到家中,小语的妈妈非常担心。假如你是小语的同学,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对小语进行劝说。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3.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古诗词中,诗人们往往喜欢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句中,借芦笛表达了征人的思乡情绪。
    (2)快乐的来源有很多,《论语》中就多次提到“乐”。不仅有“,”的交友之乐,还有孔子所称道的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把追求圣贤之道作为自己快乐源泉的“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和“饭疏食,饮水,,”中的安贫之乐。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B.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C.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可见作者报效祖国的忠心。
    D.“应傍战场开”是想象之辞,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长安战乱的景象。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②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③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注释】①志:记,记住。②说:(shuì)动说。③但:只。
    6.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思而不学则殆 殆: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3)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好:
    (4)是不亦善学乎 善: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9.甲文所选文字,有的是讲学习态度,有的是讲学习方法,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感悟。
    10.【甲】【乙】两文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都认为怎样做才是“善学者”?这对我们的学习有怎样的启发?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是否有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⑫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11.上面所选文段中叙述了四次打枣的经历,仿照下面的示例,简要概括其余3次打枣的经历。
    示例:第一次,幼年时,我喜欢吃枣,母亲只给我打几颗,便不再打了。
    (1)第二次,。
    (2)第三次,。
    (3)第四次,。
    1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13.在选文第⑬段中,作者写到“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联系全文说说母亲和枣树有哪些共同之处。
    1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第⑮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难以逃脱母爱的法眼
    ①母亲节的时候,我买了一大捧康乃馨回家看母亲。父亲说“你妈又看不见,买这么多花干嘛?”我说:“妈喜欢了一辈子花儿,她闻得到,就值得。”
    ②母亲在院子里“练功”,一招一式,认真严谨。几年来,她一直风雨不误,不敢有半点马虎,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
    ③母亲眼睛看不见已经快8年了,她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想起来我就满心愧疚。每当我游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总忍不住在心底生出一丝悲凉,若母亲还看得见,带她来,该有多好。
    ④这就是母亲的遗憾,如此境地,想着的还是如何照顾我们。尤其是吃,厨房是母亲一个人的舞台。她做的饼是一绝,吃起来妙不可言,令人回味无穷,以至于有一次我忍不住和母亲说,真想吃您做的蒽花饼啊!
    ⑤午睡的梦里都是她做的葱花饼的味道,醒来的时候还砸吧砸吧嘴,意犹未尽。
    ⑥起床后,看到饭桌上竟然真的有一盘热气腾腾的葱花饼,这不是梦,原来真的是它的香味飘进了我的梦里。那是失明的母亲为我做的,我仿佛看到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抖开面袋子,舀面、加水、和面,又是怎样指挥着父亲生火、抹油、撒葱花。就为了自己儿子一个贪吃的念想,她在黑暗里折腾了两个多小时,靠想象还原着自己的手艺。
    ⑦母亲在黑暗的世界里,一心向阳;母亲在寒凉的尘世中,一心向暖。
    ⑧小时候,我常常在网吧被抓了现行,也不知道是谁通风报信,母亲总是能够准确无误地逮个正着。我偶尔撒个谎,想出去撒个野,母亲眼睛毒辣,似乎总能读懂我的那点小心思,只要你和她的眼睛对视,就什么都别想瞒过她。
    ⑨我受到的一点儿伤害和委屈,在她眼里,就像衣服上掉落了扣子,或者破了一个洞,她总是无声地为我缝补,再悄然用她的爱,熨平。
    ⑩母亲的眼睛,从多年前的视线模糊到隐约可辨,终日挣扎在暗淡的光线里,直到有一天,终于连一丝一毫的事物都无法再看见。那一刻,母亲的眼睛,死了。即便如此,我依然无法在她那里讨得半点“便宜”。很轻微的一声叹息、刻意隐忍的一个喷嚏,都会引起她的不安,她就会不停地叮嘱我吃药、喝姜汤,她把衰竭的视力转化为敏锐的听觉,依然对我“严加防范”。母爱的法眼恢恢,容不得我有半点差池。
    ⑪这就是母亲毒辣的眼睛,细致入微的爱。
    ⑫“老妈啊,你这是想练成武林高手啊!”我和母亲说。
    ⑩母亲笑了,却没有受到影响,仍旧一丝不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她的认真劲儿看着很好笑,而我却眼含泪水。母亲这么拼命地“练功”,的确是肩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让自己健健康康,不给她的孩子再添半点儿乱。
    ⑩母亲的眼睛死了,可是母亲的爱,永远活着。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的孩子,哪怕我已人到中年,哪怕她已白发苍苍,我依然还是她不放心的孩子。我是她寄存在人间的,用她全部光阴兑换来的,舍不得花的一张支票。
    15.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母亲“练功”→→母亲逮住在网吧的“我”→→母亲发现“我”受到的一点伤害和委屈
    16.说说文章第②段“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中的“神秘的使命”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7.选文在第③段交代“母亲眼睛失明的时间长和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遗憾”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
    18.请对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19.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难以逃脱母爱的法眼”的含义。
    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0.结合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学校举办的“读书会”活动中有一个“相遇名著人物”环节,请你从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衍太太、父亲中任选一个,在“读书会”上介绍给大家。
    (2)作者在《朝花夕拾》一书中,常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篇作简要分析。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1.根据要求写作文
    请以“这里的风景也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发表看法,抒发感情;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
    1.【答案】(1) 波光粼粼徜徉
    (2) 火七(或:7)
    (3)碰撞 彰显
    (4)B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形容水石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
    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本题考查查阅字典的方法。
    “焕”字是左右结构,左“火”,右“奂”,查字典先查部首“火”,再查七画(撇,横撇或横钩,竖,横折,横,撇、捺)。
    (3)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碰撞”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产生冲击,通常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影响,强调的是相互作用和冲击的结果。“碰触”则指轻微地接触,通常不带有冲击力,强调的是接触的动作而非结果。在文段中,传统文化与新业态潮流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活力,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用“碰撞”更为合适;
    “凸显”通常用于描述某个特征在对比中变得更加明显。“彰显”则多用于强调某种特质的展现或某种价值的体现。在文段中用来形容邢台文旅的魅力与活力被广泛传播和关注,因此选择“彰显”更合适。
    (4)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结合文段第①段“传统文化与新业态潮流的碰撞,让古街焕发全新活力”可知,街区中传统文化和新业态潮流都有,因此“有青砖灰瓦、木雕窗棂等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有奶茶店、潮玩店等现代元素”同时具备,呈现并列关系;
    A.表条件关系;
    B.表并列关系;
    C.表因果关系;
    D.表转折关系;
    故选B。
    2.【答案】(1)D
    (2)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示例:小语同学,不能随意将网上结交的朋友带到家中,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结交朋友,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谦敬辞辨析。
    D.“拙见”是谦辞,指的是自己的浅陋的见解、意见,而此处是说欢迎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是针对老师们而言,不能用表示自己意见的“拙见”,应该用“高见”等敬辞。
    故选D。
    (2)本题考查名句积累。紧扣“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写一句关于交友的诗句或名言或警句即可。
    示例: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名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本题考查劝说词。
    首先,要肯定小语在网络上交友的行为,表明网络交友可以拓宽社交圈、增长见识等积极方面。接着,强调网络交友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指出随意将网上朋友带回家存在安全风险,比如可能会遇到不法分子伪装的网友,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危险。可以列举一些网络交友不慎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增强说服力。然后,建议小语在网络交友中保持谨慎,多通过交流了解对方,不要轻易透露个人和家庭的重要信息,更不能贸然将网友带回家。同时,鼓励小语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结交真实可靠的朋友。
    示例:小语同学,不要轻易把网上认识的朋友带回家哦。网络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毕竟充满很多不确定性。网上的朋友我们了解有限,不清楚他们的真实背景和目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选择朋友,通过长期的相处和观察来确定一个人的品质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稳固而有意义的友谊,而不是贸然将网上的朋友带入家中带来潜在风险。
    3.【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夜征人尽望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陋巷人不堪其忧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陋巷、曲肱”等字词容易写错。
    【答案】4.C 5.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分析】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通过重阳节的登高习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对故乡长安的思念。诗中“强欲登高去”表现了勉强应景的无奈,“无人送酒来”则反映了孤独与失落。遥想故园菊花在战场旁开放,既是对家乡的思念,也是对战乱的忧虑。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凄清。
    【解析】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C.“可见作者报效祖国的忠心”表述错误。“遥”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更表现了作者思乡之切。
    故选C。
    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诗的前两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描述了诗人在重阳节勉强登高,却没有人送酒的情景。这里的“强欲”和“无人送酒”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也暗示了战乱中人民生活的困苦和社会的动荡‌。后两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中故园菊花的怜惜,象征着战乱中人民的生活状态‌。
    【答案】6.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7.疑惑以……为乐喜爱,爱好善于,擅长8.(1)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2)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9.示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感悟: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示例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感悟:这句话提醒我们复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在不断重温旧知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实现持续的进步和成长。10.多思(善于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思考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思考,学习就会变得毫无目的,只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知识,从而将其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分析】选段主要探讨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甲文中的孔子强调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乐于学习以及从他人身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乙文通过李生对王生的劝诫,指出仅仅记住知识而不思考是无效的,强调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整体来看,文章强调了学习不仅需要积累知识,还需要深入思考和反思,这对现代学习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和总结。
    【详解】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凡是老师所讲的,我全都能记住,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进行划分,“凡师之所言”表示陈述的对象,即老师所讲的内容,可单独断开;“吾悉能志之”是说自己能够记住这些内容,是句子的主体部分;“是不亦善学乎”则是针对前面情况发出的反问。
    故断句为: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不解。殆:疑惑。
    (2)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乐。
    (3)句意:王生爱好学习,但没有正确的方法。好:喜爱,爱好。
    (4)句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善:善于,擅长。
    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博学,广泛地学习;笃志,坚定志向;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2)但,只是;志,记住;思,思考;必,一定;成,成就。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启示。开放性试题,首先,明确甲文中每一则语录所侧重的学习态度或方法。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学习态度,要以学习为乐。然后,选择其中一则。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如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谈在学习数学等科目时,不能只死记硬背公式而不思考其原理,也不能空想而不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只有将学与思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总结观点,强调所选语录对自己学习的重要指导意义。
    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感悟: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等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积极向他们学习,比如有的同学解题思路巧妙,我们可以借鉴;同时看到他人的不足之处,也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类似问题,有则改之。这样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1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启示。
    根据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只有善于思考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根据乙文“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可知,李生也认为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只记住知识而不思考,最终不会有成就。
    启示: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不能只是死记硬背知识,而要多思考。比如学习数学公式时,不能仅仅记住公式的形式,而要思考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适用范围,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公式并灵活运用。又如阅读一篇文章,不能只是浏览文字,而要思考文章的主题、结构和作者的意图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只有将思考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善学者”。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不解。”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
    王生爱好学习,但没有正确的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答案】11.八岁时,我向母亲闹着要爸爸,母亲把树上未成熟的枣全打下来。十三岁时,受到同学的欺负,我把枣树打得光秃秃的。十七岁时,高考落榜,我抓一根棍子对老枣树一通猛击。12.运用动作、语言描写,通过“抹”、“牵”、“递”等动词和母亲的话,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在我蒙冤憋屈时开导安慰我的情景,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心疼和理解。13.①都是和“我”最亲近的。②都默默付出,不计回报。③都是自己承受痛苦,把美好留给别人。④都是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⑤都在慢慢老去。14.夜深人静时,我由雨声想到老家的老枣树,希望自己在梦中能再回老家院落,捡拾红枣,重温往日时光。那时,我与母亲都处于艰难中,但母亲却如阳光一样温暖着我,在我蒙冤受屈、高考失败等时刻,给予我更为浓烈的爱和鼓舞,让给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表达了我对老家院中老枣树和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首尾呼应,照应题目,深化主旨。(意思对即可)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老枣树下四次打枣经历的叙述,展现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和包容。老枣树不仅是童年记忆的载体,更象征着母亲的坚韧与无私。每次打枣的经历都伴随着“我”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母亲用她的方式帮助“我”释放情绪,给予支持。文章结尾通过秋雨声唤起对母亲和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母爱的感恩。整体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详解】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⑦段“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以及第⑧段“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可知,八岁时,“我”向母亲闹着要爸爸,母亲把树上未成熟的枣全打下来;
    第二空,根据第⑨段“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以及后文“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可知,十三岁时,“我”受到同学的欺负,把枣树打得光秃秃的;
    第三空,根据第⑪段“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可知,十七岁时,高考落榜,“我”抓一根棍子对老枣树一通猛击。
    1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抹”“牵”“递”等动词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结合第⑨段“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可知,我在学校我蒙冤憋屈,此处写了母亲教我用打枣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委屈和不满,表现了母亲宽厚隐忍的性格和对“我”深沉博大的爱与理解。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
    第⑬段作者说“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母亲和老枣树的共同之处,可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④段中“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可概括为:都是和“我”最亲近的;
    结合第⑨段中,十三岁那年,“我”被同桌诬陷为小偷,枣树平息了“我”的委屈。第⑪段中,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枣树平息了“我”的怨愤。可概括为:都默默付出,不计回报;都是自己承受痛苦,把美好留给别人;都是“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
    结合第⑭段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概括为:都在慢慢老去。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文章结构上来说:根据第①段“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以及第⑮段“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可知,文章首尾都提到了秋雨声以及这声音像老枣树上红枣落地的声音,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结构,同时照应了题目“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从情感表达方面来看:文中第③段提到“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过去那些与母亲、老枣树有关的时光是美好的,充满着温暖的回忆,可如今母亲已经离“我”而去,那些时光只能留存于记忆中。在第⑮段中“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在这夜深之时,“我”希望能在梦中回到老家院落,去捡拾红枣,实则是渴望重温往日与母亲相处的时光,那时光里有母亲对“我”的关爱,比如在“我”十三岁受同学欺负时,根据第⑨段“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母亲用独特的方式安慰“我”;还有十七岁高考落榜时,母亲默默守护着“我”,这些时刻母亲都如阳光般温暖着“我”,给予“我”浓烈的爱与鼓舞,让“我”在艰难的处境中能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所以结尾这段表达了“我”对老家院子里老枣树以及那段过往时光深深的怀念,更饱含着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与感激之情,通过这样的结尾,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旨,凸显出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那些岁月留给“我”的深刻印记。
    【答案】15.失明的母亲给“我”做葱花饼母亲看出“我”想撒谎出去玩16.那就是让自己健健康康,不给她的孩子再添半点儿乱。17.表现母亲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未能带母亲游历的愧疚之情。18.这句话采用动作描写,通过想象母亲在黑暗里摸索着为“我”做葱花饼的场景,表现了母亲做饼的艰难,表达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19.一方面写“我”的一举一动、受到的伤害和委屈都逃不过母亲的眼睛;另一方面写母亲的眼睛无法再看见,但母亲细致入微的爱永远活着,永远如影随形。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感人的细节,展现了母亲在失明后依然用心呵护孩子的深沉母爱。文章以“母爱的法眼”为题,巧妙地表达了母亲即使在失去视力后,依然能通过敏锐的感知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洞察孩子的需求和情感。母亲的“练功”象征着她对健康的坚持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文章通过对母亲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母爱力量,令人动容。
    【详解】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作者围绕“母爱的法眼“,依次叙写了自己母亲多件事情。
    第一空: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②段母亲在院子里“练功”。根据第④段“她做的饼是一绝,吃起来妙不可言,令人回味无穷,以至于有一次我忍不住和母亲说,真想吃您做的葱花饼啊”和第⑥段“那是失明的母亲为我做的,我仿佛看到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抖开面袋子,舀面、加水、和面,又是怎样指挥着父亲生火、抹油、撒葱花。就为了自己儿子一个贪吃的念想,她在黑暗里折腾了两个多小时,靠想象还原着自己的手艺”可知,失明的母亲为了满足“我”贪吃的念想,在黑暗中摸索着为“我”做了葱花饼。概括为:失明的母亲给“我”做葱花饼。
    第二空: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⑧段写母亲逮住在网吧的“我”。根据第⑨段“偶尔想撒个谎出去撒个野,母亲眼睛毒辣,似乎总能读懂你的那点小心思,只要你和她的眼睛对视,就什么都别想瞒过她”可知,母亲能够看出“我”想撒谎出去玩的小心思。概括为:母亲看出“我”想撒谎出去玩。
    16.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文章第②段“母亲在院子里‘练功’,一招一式,认真严谨。几年来,她一直风雨不误,不敢有半点马虎,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描述了母亲在院子里“练功”,一招一式,认真严谨,并且“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为了解答这个“神秘的使命”具体指的是什么,需要继续阅读后文,寻找与“神秘的使命”相呼应或解释的内容。
    在文章第⑬段“母亲这么拼命地‘练功’,的确是肩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让自己健健康康,不给她的孩子再添半点儿乱”这句话直接回答了“神秘的使命”,那就是“那就是让自己健健康康,不给她的孩子再添半点儿乱”。
    17.本题考查记叙的顺序。
    全文回忆了母亲对我满满的爱意,给我做过的很多事情,第③段“母亲眼睛看不见已经快8年了,她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想起来我就满心愧疚。每当我游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总忍不住在心底生出一丝悲凉,若母亲还看得见,带她来,该有多好”写母亲看不见已经长达8年,我每次出去玩时都想着母亲,要是她能看见,该有多好,表达我的难受和遗憾之情,这属于插叙。文章在第③段交代了“母亲眼睛失明的时间长和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遗憾”这个情节。这个情节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母亲生活的艰辛,她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眼睛失明后更是生活不便;二是表达了“我”未能带母亲游历的愧疚之情,每当“我”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总会想起母亲,心生愧疚。
    18.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理解。
    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那是失明的母亲为我做的,我仿佛看到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抖开面袋子,舀面、加水、和面,又是怎样指挥着父亲生火、抹油、撒葱花”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描述母亲在黑暗中摸索、指挥父亲生火、抹油、撒葱花的动作,表现母亲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艰辛,即使自己身处黑暗,也要为儿子做出美味的葱花饼。语句通过想象母亲在黑暗中摸索着为“我”做葱花饼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做饼的艰难和无私的爱。
    19.本题考查题目含义的理解。
    一方面,根据第⑨段“我受到的一点儿伤害和委屈,在她眼里,就像衣服上掉落了扣子,或者破了一个洞,她总是无声地为我缝补,再悄然用她的爱,熨平”写母亲用爱为我抚平受到的伤害和委屈,可见“我”的一举一动、受到的伤害和委屈都逃不过母亲的眼睛。无论“我”在哪里、做什么,母亲总是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并给予关爱和呵护。
    另一方面,根据第⑥段“那是失明的母亲为我做的,我仿佛看到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抖开面袋子,舀面、加水、和面,又是怎样指挥着父亲生火、抹油、撒葱花。就为了自己儿子一个贪吃的念想,她在黑暗里折腾了两个多小时,靠想象还原着自己的手艺”,以及第⑩段“即便如此,我依然无法在她那里讨得半点‘便宜’。很轻微的一声叹息、刻意隐忍的一个喷嚏,都会引起她的不安,她就会不停地叮嘱我吃药、喝姜汤,她把衰竭的视力转化为敏锐的听觉,依然对我‘严加防范’”等内容可见,通过写虽然母亲看不见了,但依然摸索着给“我”做葱油饼,依然能通过听力及时发现“我”身体的不适,写母亲爱会永远呵护着“我”。
    20.【答案】(1)示例一:长妈妈,是一个勤劳、善良、开朗、纯朴的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农村妇女。她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也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阿长与〈山海经〉》)
    示例二: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总之,他是一位具有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大学教授,“我”对他表示深深地怀念之情。(《藤野先生》)
    (2)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将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乏味对比,表明儿童应当快乐健康成长。
    示例二:在《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详解】(1)本题考查评价名著人物。结合自己掌握的名著知识来评价即可。如长妈妈,围绕着“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来阐述,藤野先生围绕着“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来阐述,范爱农围绕着“妥协、懦弱”来阐述,父亲围绕着“严厉、慈爱”来阐述,衍太太围绕着“自私自利,多嘴多舌”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①长妈妈:是一个粗俗、迷信但又善良、朴实的劳动妇女。她喜欢切切察察,满肚子繁琐的礼节,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为鲁迅买来《山海经》。她虽然有很多缺点,但她对鲁迅的关爱是真挚的,这份爱让鲁迅终身难忘。
    ②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认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医学教授。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关怀备至,认真批改鲁迅的讲义,纠正他的解剖图,关心他的实习情况。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给鲁迅带来了温暖和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师者风范。
    ③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④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
    ⑤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首先,要明确《朝花夕拾》中有对比手法的篇目,比如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将日本部分有民族偏见的 “爱国青年” 和藤野先生进行对比,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再如在《无常》中,作者将无常公正无私、有人情味的形象与现实中那些虚伪、自私的人进行对比。其次,结合内容分析,突出相关观点态度。
    示例:在《五猖会》中,作者把“我”在看五猖会前兴奋的心情与被父亲要求背书后的扫兴进行对比。“我”本来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看五猖会,对盛会充满期待,内心无比兴奋。但父亲却突然要求 “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一对比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束缚,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21.【答案】例文:
    这里的风景也迷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向往远方的名山大川,渴望领略那些令人惊叹的壮丽风景。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身边的世界,会惊喜地发现,这里的风景也迷人。
    我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镇,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却有着独特的韵味。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仿佛为小镇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街边的小店陆续开门,店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早餐的香气。
    小镇的中心有一个古老的公园,这里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欢迎每一位来访者。沿着石子小路前行,便能看到一个清澈的湖泊,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湖边的垂柳依依,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
    公园里还有一个古老的亭子,亭子的柱子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每当夏日的午后,老人们便会聚集在这里,下棋、聊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回荡在整个公园,为这里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小镇的边缘有一条小河,河水缓缓流淌,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河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让人陶醉其中。
    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营造着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每当有邻居遇到困难,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温情。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只有最纯粹的人性之美。
    这里的风景虽然没有名山大川那般壮丽,但却有着一种朴实无华的魅力。它让我懂得,真正的美丽并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爱去感受,身边的每一处风景都可以如此迷人。
    我爱这个小镇,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的人们。这里的风景,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里的风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是自然风景,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也可以是人文风景,如人们的行为举止、社会风尚等。“也”字则暗示了一种对比或转折,意味着这里的风景可能在一开始被忽视或者不被认为是风景,但经过某种发现或感悟后,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确定立意方向可以从发现身边的美好角度立意。比如,平时我们可能总是向往远方的风景,而忽略了身边的小美好。通过描写身边一些被忽视的事物,如一条小巷、一个公园的角落等,展现出这里的风景也有别样的美丽。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立意。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或者在不同的心境下看到的风景是不同的。可以通过讲述自己在不同阶段对同一个地方的不同感受,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以人文风景传递正能量立意。描写一些平凡人的善举、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突出这里的风景也充满温暖和力量。
    第二,选材构思。本题选材可选择身边熟悉的地方,如学校的操场、小区的花园、家乡的一条老街等。描述这些地方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景色变化,以及自己在这里经历的一些难忘的事情。以特定的人物为线索,选取与这个人相关的场景作为风景。比如,描写一位清洁工在清晨默默工作的身影,把他工作的街道作为这里的风景,展现出劳动者的美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材。可以回忆小时候觉得很普通的一个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重新发现这里的风景也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构思开头: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引出“这里的风景”。比如,用一段优美的环境描写,或者讲述一个与风景相关的故事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中间:详细描述这里的风景。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描写风景的特点。同时,穿插自己在这个地方的经历和感受,使风景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可以再次强调这里的风景的独特之处,表达自己对这里的热爱和感悟。也可以用一个富有深意的句子作为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邀请函尊敬的老师:您好!我们很A荣幸地邀请您参加我们班级的“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期待您能抽出宝贵时间B莅临指导。
    活动时间:11月1日下午第三节课。
    活动地点:七(1)班教室。
    感谢您的C赏光和支持,欢迎您对本次活动提出宝贵的D拙见。
    七(1)班
    2024年10月20日

    相关试卷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材料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邢台英华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邢台英华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语文pdf、语文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九年级语文答案docx、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