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黄晕( ) 着( )落 绽( )开 静谧( )
jué别 dǎ告 云xiā 确zá
二、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1)解释词语
花团锦簇:
(2)造句
美不胜收: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寒窗苦读十余载”到“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之好,就在于思维碰撞后的醍醐灌顶,在于回味真理后的恍然大悟。
B.运动会上,小明各得其所,参与了跳绳、跳高、800米等多项运动。
C.奥运会上,当我国的国旗冉冉升起时,运动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D.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松山烟雨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她的眼睛顺着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C.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D.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熟悉的“水花消失术”亮相巴黎,全红婵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她的“全式10分”。
B.淄博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座山川秀美、宜居宜游的城市,每一名人才都能够在这里感受到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C.观察生活,就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会不会用心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D.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是培育家庭美德的重要场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只有“小家”好了,“大家”才会好。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史铁生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
C.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我们称其为语境。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
D.中国是礼仪之邦,与人交往往往使用谦敬辞。敬辞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如“令爱”“大作”“贤侄”“贵庚”等;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如“舍弟”“拙作”“鄙人”“愚兄”等。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①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②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③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④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⑤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A.④①②⑤③
B.②④①⑤③
C.⑤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⑤②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8.默写填空。
(1),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5)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8)“花鸟虫鱼”皆可寄托情感,请你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花鸟虫鱼”其中一种的连续两句(不能写本试卷出现的“菊”“子规”句子):,。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9.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B.第二句中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1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论语》(节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①。”(《雍也》)
子谓子贡②曰:“女与回也孰愈③?”对曰:“赐也何敢望④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丙]
诸葛靓⑤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⑥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上闻之大说。
——《世说新语》(言语篇)
[注释]①不贰过:不犯同样的过失。②孔子的弟子,名赐,字子贡。③愈:较好。④望:比。⑤诸葛靓: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⑥孙皓:吴末君主。
(1)根据提示,完成加点字词的解释。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2处)
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3)材料“乙”的划线句子是成语“见贤思齐”的来源,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个句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甲、乙材料都提到了孔子及其弟子称赞颜回“贤”,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儒家提倡用“贤”来赞美人的哪些品质?
(5)甲、丙材料都提到了“省”或“思”,强调要不断反思,结合具体词句,试比较两文在“省”“思”的内容上的异同点。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⑨“人都到那里去了?!”
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⑪“读书!”
⑫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⑬“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⑭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⑮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1.选文为我们展现了三味书屋的生活图景,请根据选文内容先后顺序,用简洁的短语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拜师行礼————习字对课————高声诵读
12.根据提示,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13.选文中的“先生”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具体有哪些?从这些矛盾之处,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中“我们”念的句子没有标点停顿,说明“我们”没有理解朗读内容,乱读一气。
B.选文第⑤段的“似乎”一词用得非常恰当,把儿童提问后对先生表情的观察、心理的揣测表现得很准确。
C.选文第⑦段“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中的“就”“只”两个词写出了“我”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后的无奈之情。
D.选文最后,在课堂上同窗用纸糊的盔甲做戏,“我”则画画,表达的意思是先生没有关注课堂,教书水平不高。
15.有人常常把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对立起来看,你同意吗?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虫趣亦童趣
①夏天,那些抖着翅膀在阳光下飞翔的蜻蜓,趴在树梢上声声叫着夏天的知了,提着灯笼在瓜棚下巡逻的萤火虫,撑着尖角在草地上匍匐前行的甲壳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精灵,不经意间占据了我的童年时光。
②我蹲在路边,把一只死苍蝇放在一只蚂蚁旁边。蚂蚁闻了闻苍蝇,左转一圈,右转一圈,绕来绕去转了好几圈,还不时用触角去触碰苍蝇。过了好一会儿,蚂蚁不动了,盯着面前的苍蝇。突然,它钻到苍蝇底下,用头顶把它顶了起来,踉踉跄跄走了几步后,又放下了。我猜想,它一定急于把苍蝇搬回洞去。要是我能帮帮它该多好。这时,正好附近有一只蚂蚁在闲转,我把它抓住,放在苍蝇旁边,让它们一起搬。可我想错了,我一放下它,它就匆匆跑了。想必这只蚂蚁正在散步或旅行,我坏了它的雅兴。那只蚂蚁很不甘心,围着苍蝇又转了几圈。这时,又一只蚂蚁出现了,他们用触角碰了碰,刚来的蚂蚁火急火燎地掉头就走,不一会儿就领着长蛇似的队伍奔来。短暂“磋商”后开始搬运,它们把苍蝇团团围住,推的推,拉的拉,苍蝇终于被搬动了。
③夏天,是知了的天下。乡下有一句谚语:“知了知了,新米饭到了。”在此起彼伏的知了声里,稻谷飘香,农民开始忙着割稻了。当第一声蝉鸣从树叶的缝隙里和阳光一起倾泻下来时,小伙伴们用细竹丝编个圆环缠上一个网兜,绑在长竹竿上,兴奋地冲向小树林。我们站在树底下,屏息提神,看准,猛地一罩,知了一飞,就被网在兜里。“抓住了!抓住了!”我们几乎同时欢呼起来,小树林里瞬间充满了快乐。
④知了有一对圆溜溜、乌黑的眼睛,活像两颗精巧光亮的珍珠。被捉后,它们大多呆若木鸡,雄的揿一揿背上虽然会叫,却不再像在树上时叫得那么嘹亮。小伙伴们用一根细线套在它坚硬的颈部,像放风筝一样地玩。有时,小伙伴们也一起比赛,看谁的知了飞得更高。
⑤蝴蝶,脂粉气太重,不在我们所玩之列。蜻蜓不经玩,一会儿就垂头丧气。虫子中我偏爱蛐蛐。蛐蛐天生具有大将之风,你看它那勇猛刚毅的“豹头”,还有上面那一双鼓鼓的“虎眼”,与《水浒传》里头的英雄好汉“豹子头”林冲有得一拼,是小虫里的第一条好汉。
⑥月亮上山,蛐蛐提着弦琴上场了。我和小伙伴们会循着蛐蛐的叫声去寻找它们的藏身之处。蛐蛐听觉很灵敏,只要有轻微的响动,叫声就会戛然而止。我们屏住气息,与蛐蛐斗智斗勇,与蛐蛐比耐心,比狡猾。等鸣叫声再次响起,我们突然打开手电,一只蛐蛐在手电筒发出的光束里一动不动。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
⑦蛐蛐的品相有好有坏,我们精心挑选,将好的带回家,放进细竹筒中。与小伙伴斗蛐蛐,是童年的一大乐事。斗蛐蛐时,常用一根蛐蛐草逗弄,一会儿它们就龇牙咧嘴,两根触须顶直,掀起翅膀上下震动,威风凛凛地发出“蛐——蛐”声。两只蛐蛐儿鸣叫着拧在一起,撕咬得难舍难分。最后,一只落荒而逃,另一只欢叫着乘胜追击。蛐蛐的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振翅,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
⑧除了蚂蚁、知了和蛐蛐,童年还有许多其他的昆虫伙伴。有虫子陪伴的夏天,欢腾热闹;有虫子陪伴的童年,快乐无忧。每一个鲜活的虫子犹如一首童谣,在我的心间缭绕。
(选自《新民晚报》2024年6月22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虫趣亦童趣”为题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占据”表明作者的童年时光被“蜻蜓”等小虫子占满,表现了其中的不悦。
C.第⑤段中,作者把蛐蛐与《水浒传》中的林冲相比,表达了作者对蛐蛐勇猛刚毅的赞美。
D.第⑦段的加点词“落荒而逃”“乘胜追击”,侧面写出作者与小伙伴斗蛐蛐时的兴奋与激动。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与“虫趣”相关的几件事。
18.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
19.文章第⑤段写蛐蛐之前提到蝴蝶、蜻蜓有什么作用?
20.作者通过回忆童年与小虫子的相关经历,表达了儿时的童趣。请模仿第③段或第⑦段画曲线的句子,描述你的一件童年趣事。(100字左右)
八、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1.结合《朝花夕拾》阅读体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齐同学读完《朝花夕拾》后,认为鲁迅思想的形成与其学习经历息息相关,于是为鲁迅设计了一份求学履历表。请你补全下面的表格。
(2)梳理鲁迅求学履历后,小齐发现,鲁迅有鲜明的教育观,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的。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鲁迅之子)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2.作文题目:嘘,这是我们的小秘密
具体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表达真情实感;②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③书写认真,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答案】yùnzhuózhànmì诀祷霄凿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黄晕(huángyùn):昏黄不明亮。
着落(zhuóluò):下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绽开(zhànkāi):指植物的皮、壳、花苞等裂开,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静谧(jìngmì):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
诀别(juébié):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祷告(dǎgà):祝告鬼神或上帝,以求福佑。
云霄(yúnxiā):极高的天空。
确凿(quèzá):真实、确定,不容怀疑。
2.【答案】(1)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2)示例:春天的花园里百花盛开,色彩斑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花团锦簇:huātuánjǐncù,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示例:黄山的景色美不胜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每一处都宛如仙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3.【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恍然大悟: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本句用来形容读书中对一些真理的明白和醒悟,运用恰当;
B.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本句用来形容小明参加多项运动,与语境不符,运用不恰当;
C.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本句用来形容运动员的自豪感在国旗升起时自然而然地产生,运用恰当;
D.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本句用来形容湖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烁、明净的美丽景象,运用恰当;
故选B。
4.【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金色的菜花”与“两行整齐的桑树”为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衔接;
故选B。
5.【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C.两面对一面,可删掉“会不会”;
故选C。
6.【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
B.《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表述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通读五个句子,可知写的是夏天的雨。
③“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根据了夏雨的总特点,为首句。
然后按照“下雨前——雨中——人们的感想”这一顺序进行排列。
①中“几朵乌云”“豆粒大的雨点”承接上文写夏雨来临得突然,为次句;
④中“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写出了人们对雨的感觉应该不可怕,说明应是雨最初落下的时候,为第三句;
⑤中“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则介绍了人们如何在雨中享受快乐的,承接④中“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为第四句;
最后,②“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写出人们的总体感受,为结束句;
因此,正确排序为:③①④⑤②;
故选D。
8.【答案】秋风萧瑟应傍战场开一夜征人尽望乡人不知而不愠逝者如斯夫立身行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萧瑟、傍、愠、残”等字词容易写错。第(8)小题,只要写出带有“花鸟虫鱼”其中一种的连续两句的古诗词曲即可,注意不要写“菊”“子规”的要求,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答案】(1)C
(2)杨花和子规鸟。点明暮春时令,融情于景,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分析】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描绘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惋惜与同情。诗中以明月寄托愁思,展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感和深厚的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第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里的“愁心”是李白对友人王昌龄的牵挂和担忧之情,并不是因为自己怀才不遇。李白是把自己对友人的关怀通过明月传递给远方的友人;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为: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即柳絮,其漂泊无定的特点,常象征着人生的漂泊。暮春时节杨花纷纷飘落,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子规”即杜鹃鸟,它的啼声哀婉凄切,在古诗中常与悲苦之事相关联。这两种意象点明了暮春的时令特征。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这暮春之景中,此时王昌龄被贬,诗人听闻此消息,内心满是对友人的担忧与同情。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悲凉感伤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种悲伤之中,为下文诗人向友人寄托愁心做了铺垫。
10.【答案】(1)A老师传授的知识;B坚守;C②转变,转移;D同“悦”,愉快
(2)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3)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4)“贤”赞美人有德行有才能。甲中的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是“安贫乐道”,有德行;乙中的颜回“好学”“闻一知十”是“聪慧好学”,有才能。
(5)相同点:与朋友交往要讲究诚信。
不同点:甲文:做事情要竭尽全力;知识要掌握牢固;学习和思考要相辅相成;思考当前的事情。(任意两点即可)乙文:孝敬长辈,忠君报国。
【分析】这篇文言文选段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展现了儒家思想中对“贤”的推崇和对自我反省的重视。甲材料中,曾子和子夏强调了忠信和博学的品质,孔子称赞颜回的乐观和不迁怒。乙材料进一步展示了孔子对颜回好学精神的赞美。丙材料中,诸葛靓的回答体现了对孝、忠、信的重视。整体来看,这些言论共同反映了儒家对道德修养和自我反思的重视,强调通过内省和学习来提升个人品德。
【详解】(1)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①“传”本意是“传授”之意,为动词,在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变成了名词。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呢。
②根据成语推断法,笃学不倦:坚定好学,不知疲倦。笃,坚守。据此可知“博学而笃志”中的“笃”理解为“坚守”。句意: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
③根据查阅字典法可确定选②。句意: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
④联系课文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意: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很愉快的吗?说,同“悦”,愉快。据此可知“上闻之大说”中的“说”理解为“愉快”。句意:皇上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在家里思考孝顺父母,侍奉君主时思考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思考诚信。
“在家”这个场景下,应当“思孝”;“事君”即侍奉君主的时候,应当“思忠”;“朋友”相处的时候,应当“思信”。每个场景都是独立的表述。
故断为: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内,内心;自省,自我反省。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在甲文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体现了颜回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依然能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被物质所困扰,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是一种安贫乐道的德行。这种德行在儒家看来是非常高尚的品质,体现了一个人对精神追求的重视,不为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动摇。
在乙文中,“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回也闻一以知十”,颜回好学,并且能够从一件事情中推知十件事情,说明他聪慧且善于学习,有才能。好学是儒家所提倡的重要品质之一,不断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同时,“不迁怒、不贰过”也体现了颜回对自身情绪和行为的良好控制,这也是一种德行的表现。
据此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相同点:
甲文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强调与朋友交往要诚信;丙文中“朋友思信”也明确指出在与朋友交往时要思考诚信。两者都体现了与朋友交往要讲究诚信这一共同内容。
不同点:
甲文“为人谋而不忠乎”,体现做事情要竭尽全力。“传不习乎”,强调知识要掌握牢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明学习和思考要相辅相成,既要广泛学习又要贴近实际思考当前的事情,体现了思考当前的事情。
丙文主要围绕“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展开,重点在于不同场景下的特定品德思考,没有涉及甲文提到的做事竭尽全力、知识掌握牢固以及学习思考关系等内容。
【参考译文】
【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子夏说:“博闻广学又坚持自己的志向,仔细的求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丙】诸葛靓在吴国时,一次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你的字是仲思,你在思考什么呢?”诸葛靓回答说:“在家思考孝顺父母,侍奉君主思考忠诚,与朋友交往思考诚信。仅此而已!”孙皓听到后非常高兴。
【答案】11.问“怪哉”虫园中嬉戏12.示例: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微笑”“扬起”“摇着”“拗过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生读书时入神和陶醉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启蒙恩师(寿镜吾先生)的难忘与怀念之情。13.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是不常用,他是一个表面严厉实则和蔼(或者说严而不厉)的人。14.D 15.示例(1):不同意。三味书屋里也可以到后面的园里折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在下面游戏、画画。所以“我”对三味书屋不是很反感。百草园对三味书屋起到了一个侧面烘托的作用,在内容上与三味书屋相辅相成,共同升华文章的主题,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知以及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心理。
示例(2):同意。百草园里有有趣的景物,迷人的传说,雪天可以捕鸟的乐趣,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得太受约束,学习内容单一,只有对课和习字;读书生活单调,读的书似懂非懂。
【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比百草园的自由与三味书屋的规矩,展现了鲁迅童年生活的两面。百草园象征着自然、自由和童趣,而三味书屋则代表着传统教育的严肃与约束。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了先生的形象,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和蔼的一面,体现了传统教育者的复杂性。鲁迅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详解】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①空:已知题干信息“拜师行礼”可定位到第①—②段,再根据第④段“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可概括为:我问“怪哉”虫的问题;
第②空:已知题干信息“习字对课”可定位到第⑦段“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再根据第⑧段“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可概括为:园中嬉戏。
1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他总是微笑起来”是对老师的神态描写,生动描绘了寿镜吾先生在读书时流露出的愉悦和满足的神态。这种微笑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认可,更是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是对老师的动作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寿镜吾先生在读书时的动作变化。他扬起头,摇晃着身体,甚至将头向后拗过去,这些动作都表现出他读书时的投入和陶醉。寿镜吾先生的这些神态和动作,成为了作者心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每当回想起这些场景,都会让作者心生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启蒙恩师寿镜吾先生的难忘与怀念之情。
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示例一:根据第②段“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知,寿镜吾老先生为人方正,质朴,博学;根据第⑩段“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可知,寿镜吾老先生对学生严厉但是不乏爱心。由上述可分析得:寿镜吾在少年鲁迅心中是可亲、可敬,严而不厉的。因为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的思想。作者对他主要是赞赏和敬慕的态度。
示例二:根据第③段“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第⑤段“‘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第⑥段“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可知,寿镜吾老先生知识渊博,但是在我请教“怪哉”这个问题时,他不仅没有回答,还有点生气,可以看出寿镜吾先生方正可掬,恪守心中的正统教育,对无稽之谈不屑一顾。
14.本体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D.有误,在课堂上同窗用纸糊的盔甲做戏,“我”则画画,表现的是作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和对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的追求;
故选D。
15.本题考查观点看法。
首先,“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一个乐园,充满了自然与自由的乐趣,是他童年美好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玩耍、探索,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体验生活的多彩多姿。而“三味书屋”则是鲁迅先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场所。虽然与百草园相比,这里的生活更加严谨、规矩,但同样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乐趣。在书屋中,鲁迅先生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受到了老师的熏陶和影响,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其次,“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映衬的。百草园的自由与乐趣为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三味书屋的严谨与规矩则为他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者共同构成了鲁迅先生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示例:对于将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对立起来的看法,我并不同意。虽然百草园充满了童趣和自然之美,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但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也同样充满了乐趣和收获。在书屋中,鲁迅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通过与先生的互动和同学们的游戏,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例如,他们会在课余时间爬上花坛折蜡梅花、寻蝉蜕,或者在课上偷偷做戏、画画,这些经历都成为了鲁迅宝贵的回忆。因此,“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鲁迅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
【答案】16.B 17.看蚂蚁搬苍蝇;夏季和小伙伴捉知了;月夜捉蛐蛐;与小伙伴斗蛐蛐18.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拢、弓、一跃而起”等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我捉蛐蛐时动作的娴熟敏捷,表现了我捉蛐蛐时的兴奋。19.运用对比手法,将蝴蝶的脂粉气、蜻蜓的不经玩与蛐蛐的勇猛刚毅进行对比,突出了我们对有大将之风的蛐蛐的偏爱。20.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童年时与昆虫相伴的快乐时光。文章以“虫趣亦童趣”为题,巧妙地将昆虫的趣味与童年的乐趣结合在一起。作者通过对蚂蚁、知了、蛐蛐等昆虫的观察和互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文章语言生动,细节描写丰富,充满了童真和对生活的热情,唤起读者对自己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详解】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第①段中的“占据”一词,并不是表现作者的不悦。从全文来看,作者回忆了童年与各种昆虫相处的有趣场景,这些昆虫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欢乐和趣味,“占据”恰恰体现了昆虫在作者童年记忆中的重要地位,是一种充满回忆和乐趣的表达;
故选B。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②段“我蹲在路边,把一只死苍蝇放在一只蚂蚁旁边……它们把苍蝇团团围住,推的推,拉的拉,苍蝇终于被搬动了”可知,我把一只死苍蝇放在一只蚂蚁旁观察它的反应,它先是尝试搬运未成功,我抓来附近一只闲转的蚂蚁帮忙却失败了,之后又一只蚂蚁出现,经“磋商”后引来蚁群,最终成功搬动了苍蝇。据此可概括为:看蚂蚁搬苍蝇;
根据第③段“小伙伴们用细竹丝编个圆环缠上一个网兜,绑在长竹竿上,兴奋地冲向小树林。我们站在树底下,屏息提神,看准,猛地一罩,知了一飞,就被网在兜里”可知,夏天,在知了声与稻谷飘香的氛围中,小伙伴们用自制工具捕捉知了,抓到后欢呼,小树林里满是快乐。据此可概括为:夏季和小伙伴捉知了;
根据第⑥段“月亮上山,蛐蛐提着弦琴上场了。我和小伙伴们会循着蛐蛐的叫声去寻找它们的藏身之处。……等鸣叫声再次响起,我们突然打开手电,一只蛐蛐在手电筒发出的光束里一动不动。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可知,月亮上山后,蛐蛐鸣叫,我和小伙伴循着叫声寻找蛐蛐,屏住气息与蛐蛐斗智斗勇,待其再次鸣叫时,用手电照住,最后我成功将蛐蛐捂在手掌下。据此可概括为:月夜捉蛐蛐;
根据第⑦段“与小伙伴斗蛐蛐,是童年的一大乐事。斗蛐蛐时,常用一根蛐蛐草逗弄……两只蛐蛐儿鸣叫着拧在一起,撕咬得难舍难分”可知,我们会精心挑选品相好的蛐蛐带回家放入细竹筒,与小伙伴斗蛐蛐是童年乐事,斗蛐蛐时用蛐蛐草逗弄,两只蛐蛐会相互撕咬难舍难分。据此可概括为:与小伙伴斗蛐蛐。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画线句运用了“拢起来”“弓起”“一跃而起”等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细致描绘了作者准备捕捉蛐蛐时的手部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其动作的迅速和准确;“一跃而起”则通过动作上的迅猛,展现了作者的果断与敏捷,体现了作者捉蛐蛐时的紧张与兴奋。
19.本题考查情节作用。
根据第⑤段“蝴蝶,脂粉气太重,不在我们所玩之列。蜻蜓不经玩,一会儿就垂头丧气”“蛐蛐天生具有大将之风”可知,通过指出蝴蝶“脂粉气太重”,蜻蜓“不经玩,一会儿就垂头丧气”,作者巧妙地与后文对蛐蛐的喜爱和赞赏形成了对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蛐蛐的特别之处,如勇猛刚毅、具有大将之风等品质,突出了蛐蛐独特的魅力和作者对蛐蛐的偏爱。
20.本题考查主观表达。作答此题,首先回忆童年趣事。先从自己的童年经历中选取一件有趣的事情,比如放风筝、捉鱼、打弹珠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描述过程,包括准备工作、行动过程、自己和小伙伴们的反应等,运用一些生动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描述中体现出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染读者。
示例:下雪的时候,是我们玩雪的好时光。小伙伴们戴上手套、帽子,兴奋地冲向雪地。我们先团起雪球,作为雪人的身体和脑袋,再找来树枝当手臂,石子做眼睛。“完成啦!完成啦!” 我们兴奋地欢呼,雪地里满是我们的欢声笑语,那快乐至今难忘。
21.【答案】(1) 琐记之前的学堂知识陈旧,乌烟瘴气藤野先生想学到更多知识,拯救像父亲那样为庸医所误的病人
(2)示例:鲁迅先生的教育观是尊“天性”,贵“自然”,反对扭曲和残害。如《五猖会》中,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作者反对、批判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因为深受其害,所以对自己的孩子采用的是“顺其自然”、尊重喜好的教育。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①②空:由“江南水师学堂”“矿物铁路学堂”可知,该篇为《朝花夕拾》中的《琐记》。《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③④空,由“日本东京”“日本仙台”可知,该篇为《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鲁迅在矿物铁路学堂毕业后,被公派到日本留学,先到东京的宏文学院读了两年预科学习日语,尽管清政府指定的升学方向是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采矿冶金系,但他却选择了医学,因为鲁迅的梦想是“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后来去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在这里遇到了藤野先生。在求学过程中,鲁迅一直关切时局,在留学期间对欧洲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感兴趣,逐渐发现并领悟到欧洲的富强并不只是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而是有一套与中国全然不同的学问和制度体系作为支柱。终于,“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使鲁迅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遂与藤野先生惜别回国,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弃医从文。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根据选段中的“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可知,鲁迅先生的教育观是尊重“天性”,贵“自然”,反对扭曲和残害。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文中“我”对《山海经》充满了好奇与渴望,阿长为“我”买来这本书,让“我”视其为宝书。这体现了鲁迅认为应顺应儿童的兴趣爱好,不轻易打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再如《二十四孝图》,“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和“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可知,这些内容表明鲁迅关心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们能用到精美的图书,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很有借鉴意义。只有接触到美,感受到美,孩子们才会热爱美,才是真正的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因此可见,在《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自己的经历批判了封建教育观,表达了孩子对自由、快乐的追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是他尊重孩子天性的体现。
22.【答案】例文:
嘘,这是我们的小秘密
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它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在记忆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而我,有一个和好友晓萱共同守护的小秘密。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学校花园里的花朵都有些蔫蔫的,只有那几株向日葵还倔强地朝着太阳的方向。我和晓萱像往常一样在花园的角落玩耍,这里有一棵古老而粗壮的大树,茂密的枝叶形成了一片天然的绿荫。
我们在大树下挖着小坑,准备埋下我们的“宝藏”。所谓的宝藏,不过是我们写满梦想的纸条和一些平日里收集的小玩意儿,有漂亮的玻璃珠子、彩色的羽毛、从海边捡来的小巧贝壳。我们把这些东西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小铁盒里,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当我们埋好小铁盒,用泥土轻轻覆盖,再在上面撒上一些落叶作为伪装时,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兴奋与期待。“这是我们的秘密哦,谁也不能说。”晓萱轻声说道,我用力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每次路过花园的角落,我们都会心照不宣地交换一个眼神,那眼神里藏着我们对小秘密的守护。这个秘密,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的友谊拉得更近。我们一起在学习上互相鼓励,因为我们知道,那些梦想的纸条在地下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有一次,学校重新规划花园,要在我们埋宝藏的地方种上新的花卉。我们紧张极了,趁着午休时间,偷偷跑去那里,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小铁盒转移到了新的地点——花园围墙边的一个隐蔽草丛里。当重新埋好小铁盒,我们相视而笑,那笑容里有庆幸,也有对秘密延续的喜悦。
嘘,这是我们的小秘密,它承载着我们纯真的友谊和美好的梦想,在岁月的流转中,安静而又顽强地存在着。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小秘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强调其私密性,这个秘密是只属于特定人群之间的特殊信息或经历。它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恶作剧、一次独特的冒险、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或者是某个不为人知的约定等。“我们”明确了主体,不是一个人的秘密,是涉及到自己与他人共同拥有的,这个“他人”可以是朋友、家人、同学等,通过描述与这些人的关系以及共同守护秘密的过程,体现出彼此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嘘”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这个秘密需要被小心翼翼地保护,有一种不能轻易言说的紧张感。
2、思路点拨。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作文构思上,开头可以用一种神秘的方式引出这个小秘密,比如:“在我的心底,有一个被小心封存的盒子,每当我打开它,那股神秘而温暖的气息就会扑面而来。嘘,那里面藏着我和他的小秘密。”中间详细叙述秘密的内容和产生过程。如果是和朋友的秘密,可以写一次在校园里偷偷为即将过生日的老师准备惊喜的经历。在准备过程中,避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贺卡、收集同学们的祝福视频,然后藏在教室的某个隐蔽角落。在这个过程中,描述和朋友一起紧张又兴奋的心情,比如害怕被老师提前发现时的小心翼翼,两人眼神交汇时的默契等细节。或者是和兄弟姐妹的秘密,比如在家庭聚会时,偷偷溜出去探索老房子,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阁楼,里面有很多旧物件,两人约定不告诉大人,把这个阁楼当作只属于他们的神秘空间,经常在里面分享彼此的心事。结尾再次强调秘密的珍贵和需要守护的决心。例如:“这个小秘密,就像我们之间的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们紧紧相连。它是我们的宝藏,我们会一直把它深埋在心底,让它在岁月中熠熠生辉。嘘……”要解释的加点词
推理提示
加点词的释义
传不习乎
结合语境,发现词类活用。
A
博学而笃志
成语勾连法:笃学不倦
B
不迁怒
查字典法:①徙居,搬动:②转变,转移;③贬谪,放逐;④古代称调动官职
C
上闻之大说
课内迁移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篇目
地点
入学原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
猜测自己可能是做了错事
①《》
江南水师学堂
衍太太的污蔑;无需学费
矿务铁路学堂
②
③《》
日本东京
④
日本仙台
厌恶东京“清国留学生”的行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0-2021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9页。
这是一份0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