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实验联盟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470366/0-17333655429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实验联盟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470366/0-17333655430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实验联盟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470366/0-17333655430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实验联盟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实验联盟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 人类与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 使用工具B. 直立行走
C. 使用语言D. 大脑发达
【答案】B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
【详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故选B。
2.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正处于既会使用工具,又会制造工具的时代
B. “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语言
C. 用火烧烤食物以及复杂精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都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达
D.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可以完全不受自然的制约
【答案】C
【分析】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150万年前,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生活在距今200万~150万年前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会打造不同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生活在距今20~1万年前,已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致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能够狩猎。并在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中,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和动物有了本质区别。
【详解】A.“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A错误。
B.“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和类人猿不同之处是,“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能够制造简单工具,但还不能够用火,没有掌握古人类的语言,B错误。
C.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大脑越来越发达。由于制造和使用工具,使古人类的大脑更加发达,四肢更加灵活。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C正确。
D.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渐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但人是生物,依然受自然的制约,D错误。
故选C。
3.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和胚胎继续发育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
A. 输卵管、卵巢B. 阴道、子宫
C. 输卵管、子宫D. 卵巢、子宫
【答案】C
【分析】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详解】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般怀孕到第38周,胎儿发育成熟,成熟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故选C。
4. 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进化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使用工具 ②直立行走 ③制造工具 ④使用火烧烤食物 ⑤产生语言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③①⑤④D. ③②①④⑤
【答案】B
【分析】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后来能够使用火烧烤食物来吃,增加了营养,利于脑的发育,大脑越来越发达,四肢更加灵活。并且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所以在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所经历的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⑤。
故选B
5. 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分别是( )
A. 睾丸和子宫B. 睾丸和卵巢
C. 阴茎和卵巢D. 阴茎和阴道
【答案】B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详解】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故选B。
6. 下列有关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男性的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B. 女性的子宫是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
C.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
D. 出现第二性征与性激素有关
【答案】B
【分析】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故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故B错误;胎儿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产生的废物也是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故C正确;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会出现第二性征,故D正确。故选B。
7. 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①B. 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场所是③
C. ②分泌的激素促进了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D.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答案】B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输卵管,②是卵巢,③是子宫。
【详解】A.图中①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精子与卵细胞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A正确。
B.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B错误。
C.②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分泌的雌性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第二性征,如女性乳房增大等,C正确。
D.身高突增是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正确。
故选B。
8. 如图是某地男女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男孩、女孩在11岁时身高几乎相同
B. 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早
C. 该地男性大约11岁后身高生长速度比女性快
D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身高生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答案】A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详解】A.由图可以看出女孩约在11岁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和男孩约在11岁身高生长速度曲线相交,因此说明男孩和女孩在11岁时身高增长速度相同,不是身高相同,A错误。
B.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早,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在青春期之前(即7﹣8岁之前)身高增长都比较缓慢,但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身高突增,C正确。
D.青春期身高突增,然后速度会减慢,D正确。
故选A。
9. 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⑤
【答案】C
【分析】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的作用不同,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缺乏时会有不同的症状。
【详解】A.维生素A 促进入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引起皮肤粗糙、夜盲症,故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B1引起脚气病,故B符合题意。
C.钙是构成牙齿和骨的重要成分,儿童缺乏钙引起佝偻病,老年人缺乏会引起骨质疏松症,故C不符合题意。
D.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质的成分,血液中缺铁引起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在试管中加一块瘦肉,然后再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的温水中,1小时后瘦肉不见了,这种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 胆汁、肠液、唾液B. 胆汁、肠液、胰液
C. 胃液、肠液、胰液D. 唾液、胃液、肠液
【答案】C
【分析】人体出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肠腺能分泌肠液,胃腺能分泌胃液.
【详解】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而被人体吸收利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关于蛋白质作用,错误的叙述是( )
A.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B. 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C. 蛋白质可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蛋白质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它们的作用也各不不同。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A不符合题意。
B.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种氨基酸(Amin 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虽然也能在体内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不是主要的供能物质,C不符合题意。
D.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 西红柿、黄瓜B. 米饭、土豆
C. 带鱼、鸡蛋D. 色拉油、花生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西红柿、黄瓜是主要为我们提供维生素C的食物,A不符合题意。
B.米饭、土豆是主要为我们提供淀粉的食物,B符合题意。
C.带鱼、鸡蛋是主要为我们提供蛋白质的食物,C不符合题意。
D.色拉油、花生是主要为我们提供脂肪的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①水 ②食盐 ③淀粉 ④维生素 ⑤花生油 ⑥白砂糖
A. ②③⑤B. ①②④C. ①②⑥D. ③④⑤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由分析可知,①水、④维生素、②食盐属于无机盐都是小分子的、溶于水的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③淀粉和⑥白砂糖、⑤花生油属于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化学性消化后分别变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故选B。
15. 药用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避免哪个器官遭受药物的刺激( )
A 口腔B. 胃C. 小肠D. 大肠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
【详解】食物中含有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可见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人们利用这个特性,把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放在由淀粉制成的胶囊里直接吞服,这样就可以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你能想象自己腹腔里藏着半个篮球场吗?若把一个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这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小肠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
A. 小肠绒毛壁较薄B. 小肠很长
C. 肠腔中有消化酶D. 有环形皱襞
【答案】A
【分析】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中有肠腺分泌肠液,并含有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这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A.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内有丰富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A符合题意。
B.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增加与食物的接触时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糖类、脂肪、蛋白质在小肠内都被彻底消化,C不符合题意。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气体a、b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
B. 外界的a进入血液穿过2层细胞
C. ①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
D. ②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
【答案】C
【分析】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结合图示中箭头的指向,不难判断图示b表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a表示从外界吸入的氧气,图示①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和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据此解答。
【详解】A.由图示可以判断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a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b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A正确。
B.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五层细胞膜,B正确。
C.①处进行的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C错误。
D.②组织里的气体b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D正确。
故选C。
18. 下列有关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唾液、胃液、胰液、肠液都有消化作用
B. 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会造成胃肠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C. 吸收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
D. 手术病人适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答案】C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胃腺--胃蛋白酶,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各段消化道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口腔能够初步消化淀粉、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胃液(含胃蛋白酶)、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中都有消化作用,故A正确。
B.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经常这样做,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故B正确。
C.吸收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故C错误。
D.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手术病人需要修复和更新细胞,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故D正确。
故选C。
19. 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和最终到达的位置是:( )
A. 咽、喉、气管B. 咽、食道、气管、支气管
C. 咽、食道、气管D. 咽、喉、支气管、气管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详解】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要经过咽、喉,到达气管,气体再由气管经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从而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 某同学测定花生种子的能量,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1244千焦、1249千焦、1248千焦,则该花生的所含能量是( )
A. 1249千焦B. 1244千焦
C. 1248千焦D. 1247千焦
【答案】D
【分析】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表明有测量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
【详解】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表明有测量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即(1244千焦+1249千焦+1248千焦)÷3═1247千焦。
21.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4月下旬,益阳市举行了“唱响红歌”大合唱比赛,当队员们吐气唱出动听的歌声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胸腔容积逐渐变小B.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C. 空气从外界进入肺部D. 膈顶部上升
【答案】C
【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长。这样,由于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顶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呼出体外。因此,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了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详解】当队员们吐气唱出动听的歌声时,在呼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呼出体外。故A、B、D正确,C错误。
22. 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 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 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 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
D. 环状软骨扩大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呼吸和吞咽食物不能同时进行。
【详解】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故选C。
23. “舌尖上的安全,味蕾上的健康”,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以下生活中常见的做法,合理的是
A. 土豆发芽后,掰掉芽就可放心食用
B. 吃剩后异味不大的饭菜下顿直接食用
C. 腌黄瓜容易腐烂,可以多加些防腐剂
D. 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识别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答案】D
【分析】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食品是安全的食品;生活中要注意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
【详解】A、发芽的马铃薯内有剧毒物质龙葵素,去芽后,龙葵素仍存在,不能食用,错误。B、吃剩后有异味的饭菜以及被细菌污染,不能食用,错误。C、防腐剂含量多的食品对人有害,错误。D、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正确。故选D
24. 人体不能同时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是( )
A. 呼吸和消化B. 心跳和呼吸
C. 呼吸和吞咽D. 消化和吸收
【答案】C
【分析】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器官,是食物进入消化道和气体进入肺的共同通道,人体在进食时食物之所以不能进入气管是会厌软骨在起作用。
【详解】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器官,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 如图所示:
因此呼吸和吞咽是不能同时进行的。故选C。
25. 人体呼吸道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空气变清洁的结构有( )
①鼻毛 ②鼻孔 ③气管纤毛 ④会厌软骨 ⑤鼻黏膜
A. ①③④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②③④
【答案】B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思考作答。
【详解】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③气管纤毛、⑤鼻黏膜。故选:B。
26. 下图为李明设计的测定核桃仁能量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加罩易拉罐能减少热量损失
B. 温度计应插到锥形瓶底部
C. 要记录燃烧前和燃烧后两个水温
D. 实验前需要称量核桃的质量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详解】A.加罩易拉罐能减少核桃仁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A正确。
B.温度计测量的是花生仁燃烧前后锥形瓶内水的温度,应插入水中,不能插到锥形瓶底部,否则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B错误。
C.用燃烧样品使一定体积的水温度升高的方法可以估算出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因此,要记录燃烧前和燃烧后两个水温,C正确。
D.要计算花生仁燃烧产生的能量,实验前需要称量核桃的质量,D正确。
故选B。
27. 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代表胸廓,②代表肺
B. 图甲演示呼气,胸腔容积缩小
C. 图乙演示吸气,③膈肌舒张
D. 吸气结束的瞬间,②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C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详解】A.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图中①玻璃钟罩模拟胸廓,②气球模拟肺,③橡皮膜模拟膈肌,A正确。
B.图甲膈肌舒张,顶部升高,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表示呼气,B正确。
C.图乙③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表示吸气,C错误。
D.吸气结束的一瞬间,②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D正确。
故选C。
28. 某同学用五点取样法对他家卧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进行了采集和测算,结果如图所示,则他测得的尘埃粒子数约为( )
A. 20个B. 100个C. 25个D. 125个
【答案】B
【分析】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如果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详解】某同学对他家卧室空气 中的尘埃粒子进行了采集和测算,结果如图所示.他采用了五点取样法,根据五点取样法,每个抽样点的尘埃粒子数=(4+4+4+4+4)÷20=1(个/格);则此时的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1×100=100。所以他测得的尘埃粒子数约为100个,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9. 长期吸烟者常常有痰却不易咳出的主要原因是( )
A. 呼吸运动受阻B. 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受抑制
C 呼吸道不通畅D. 肺功能受抑制
【答案】B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气管和支气管都有分泌黏液和纤毛摆动清除异物的功能。长期吸烟会损害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的黏膜分泌功能降低,同时呼吸道的纤毛也会受损,受到抑制,不能将呼吸道的黏液清除出去。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30. 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B. 清运垃圾
C. 洒水D.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D
【分析】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详解】污染物一旦排放,污染是必然的,所以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就是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 每个人的个体发育都与一个小小的细胞息息相关,生命给予我们太多的惊喜,如图是婴儿诞生的图解,请根据图中母亲的生殖系统图回答:
(1)图中的A是________ B是_________ C是__________
(2)生殖细胞B是由母亲生殖系统图中的[ ]______ 产生的,它能分泌________ 维持第二性征。
(3)A与B结合的场所是在母亲生殖系统图中的[ ]______,生命的起点是______(填字母)。
(4)C分裂形成胚泡并且移向[ ]______ (胚胎发育的场所),其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________ ,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排出废物。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亲的[ ]________ 娩出。
【答案】(1)①. 卵细胞 ②. 精子 ③. 受精卵
(2)①. ①卵巢 ②. 雌性激素
(3)①. ②输卵管 ②. C
(4)①. ③子宫 ②. 胎盘 ③. ④阴道
【分析】观图可知:A精子、B卵细胞、C受精卵、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详解】(1)由分析可知,A是精子、B是卵细胞、C是受精卵。
(2)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B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3)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A精子和卵巢产生的B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通过引道进入子宫,在②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卵细胞与众多精子中的一个结合,形成受精卵。C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
(4)受精卵C分裂形成胚泡并且移向③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其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排出废物。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④阴道产出,即分娩。
32. 杭州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开幕,本届亚运会不仅将为人们呈现精彩的体育赛事,中国特色美食煎饼果子也在运动员中圈粉。煎饼果子中食材丰富多样,既可以符合各国运动员的饮食口味、宗教习惯,更能满足运动员在热量、营养方面的需求。图一为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鸡蛋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_,图一中只能对部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_________,此过程对应图二中的部位是_________(填相应的字母)。由图二可知,淀粉的消化场所是图一中[ ]_________和[ ]_________。
(2)细嚼煎饼一会儿,感觉有点甜味,这是因为口腔中含有_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将煎饼中的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
(3)果子中的脂肪,需要通过图一中的[ ]_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乳化后促进其消化。图二中的_________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
(4)由图二可知,D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请写出D处与消化食物相适应的两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氨基酸 ②. ④胃 ③. C ④. ①口腔 ⑤. ⑥小肠
(2)唾液腺 (3)①. ③肝脏 ②. Y
(4)小肠很长;小肠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分析】由图一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小肠。图二中,X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B咽和食道,C胃,D小肠。
【详解】(1)蛋白质首先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胃内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然后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因此,鸡蛋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的营养成分是氨基酸;图一中只能对部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④胃;蛋白质在图二最先进行初步消化的部位使C胃。分析图二可知,淀粉的消化从A口腔开始,在D小肠被彻底消化;由此可知,淀粉的消化场所是从图一中的①口腔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⑥小肠后,被胰液和肠液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淀粉没有甜味,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口腔内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产生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因此细嚼煎饼,会感觉有点甜味,这是因为口腔中含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将煎饼中的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
(3)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首先是被③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图二中Y表示的物质只在D小肠消化,因此,表示脂肪消化过程曲线是Y。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从图二可看出,D处是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有利于消化的特点是:①小肠很长,长约5﹣6米;②小肠的内表面有环行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③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33. 小杰同学参加了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实践活动,博物馆里有丰富的标本和模型,十分吸引人。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走进人体》主题展览,在“人体呼吸”的展区,小杰看到了以下内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2000多次,需要吸入10~15立方米,约13.6公斤的新鲜空气,是一个人一天所需食物重量的10倍。在图二曲线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区段为____________段,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运动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胸廓的容积____________。曲线中b点表示的那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图一中,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______,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它是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数量非常多且壁很薄,仅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_____与_____进行气体交换。
(3)图三为“海姆立克急救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若呼吸道被异物阻塞,会使气体无法进入肺,首先影响____________的气体交换过程,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救助,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____________部,挤压会使被救者____________(从下方ABC三个选项中进行选择)。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异物被排出。施救时,应注意对不同人群挤压的部位不同,并且尽量不造成二次伤害。
A.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B.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C.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答案】(1)①. bd ②. 舒张 ③. 舒张 ④. 减小 ⑤. 相等
(2)①. 6肺 ②. 肺泡 ③. 肺泡##血液 ④. 血液##肺泡
(3)①. 肺与外界 ②. 腹 ③. A
【分析】(1)图一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2)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详解】(1)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在图二曲线中,bd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运动状态分别是舒张、舒张,胸廓的容积减小。曲线中b点是两曲线的交点,因此b点表示的那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关系是相等。
(2)图一中,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6肺,肺位于人体胸腔内,左右各一个。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肺泡是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3)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在肺的通气过程中,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结合题图三“海姆立克急救法”可知,若呼吸道被异物阻塞,会使气体无法进入肺,首先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腹部,挤压会使被救者“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异物被排出。施救时,应注意对不同人群挤压的部位不同,并且尽量不造成二次伤害,故A正确,BC错误。
故选A。
34.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若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变蓝的是______号试管。
(2)用1号和3号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A处应添加_____________,B处设置____________。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吗?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______,因为这温度接近人体口腔的温度。
(4)实验中____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5)实验5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 ①. 有无唾液 ②. 2
(2) ①. 适量馒头块 ②. 不搅拌
(3) ①. 温度 ②. 37℃
(4)1号 (5) 水浴时间不够长(或搅拌不充分;唾液的量太少)。(合理即可)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1)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所以,若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变蓝的是2号。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充分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作用。选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故A处应添加适量馒头块,B处设置不搅拌。
(3)1号、4号、5号试管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温度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吗?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37°C,因为这温度接近人体口腔的温度。
(4)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并且放置在37℃的环境下,对实验变量没有进行处理,因此1号试管作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5)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浴时间不够长,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搅拌不充分,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也可能导致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唾液的量太少也可能导致淀粉的消化不充分等。
选项
A
B
C
D
物质
维生素A
维生素B1
钙
铁
缺乏症
夜盲症
坏血病
骨质疏松症
贫血症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A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B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重点初中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实验联盟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荣成市16校联盟(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