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 小石潭记(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 小石潭记(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为坻(dǐ)
B.为屿(yǔ) 为嵁(zhàn) 蒙络(luò)
C.佁然(yǐ) 参差(cān) 披拂(fú)
D.俶尔(chù) 翕忽(xī) 寂寥(li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坻”应读“chí”。B项“嵁”应读“kān”。C项“参”应读“cēn”。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正确的停顿是:似/与游者/相乐。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
3.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似与游者相乐( ) 心乐之( )
(2)皆若空游无所依( ) 同游者( )
(3)隶而从者(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4)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5)下见小潭( ) 明灭可见( )
(6)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
(7)潭中鱼可百许头( ) 明灭可见( )
(8)参差披拂(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答案】 (1)玩乐 以……为乐 (2)游动 游玩 (3)跟从,跟随 介词,由 (4)用 而 因为 (5)露出 看见 (6)清澈 凄清 (7)大约 可以 (8)长短不一 交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游:游动。同游者,游:游玩。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心乐之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全石以为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名词作状语,“向西”。B“心乐之”的“乐”,意动用法,“以……为乐”。C“其岸势犬牙差互”中的“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散文的范畴。
B.刘禹锡与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为“刘柳”。
C.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D.《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答案】B
【解析】B.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为“韩柳”。故选B。
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答案】D
【解析】D.“斗折蛇行”是说“小溪的溪身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这是从正面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说“侧面”错误。
故选D。
7.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
(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凄,邃。
8.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将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请你仿照示例,为你喜欢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答案】【示例】小潭丽影——走近小潭,你会听到潺潺不绝的流水声,会看到和谐惬意的人鱼相娱,会尝到犹如甘醴的清冽潭水。近听如环珮相鸣,清脆悦耳;远闻则似莺歌燕语,宛转悠扬。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语言能力。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是导游词的核心,其内容是把景点的具体内容向游客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一部分大都是以游踪为线索,按景点顺序用分述的方式一一进行解说。
9.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
(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的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名称,请写出你设计的景点名称和依据。
【示例】听水轩。依据:“闻水声,如鸣珮环”。
(2)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生动且富有
激情的语言进行介绍。
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
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
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答案】(1)示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2)【示例】听水轩——走近小潭,你会听到潺潺不绝的流水声,会看到和谐惬意的人鱼相娱,会尝到犹如甘醴的清冽潭水。近听如环珮相鸣,清脆悦耳;远闻则莺歌燕语,宛转悠扬。
【解析】(1)本题考查给景点拟名。由题意可知,给景点拟名时,需根据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相关语句。比如可根据“隔篁竹”“伐竹取道”拟名为小径通幽,可根据“闻水声,如鸣珮环。”拟名为听水轩。(2)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导游词要介绍景点的景物特点,突出其最吸引人之处。语言富于文采,能引起大家去游览的欲望即可,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符合导游词的基本特点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佁然不动_______ (2)悄怆幽邃_________
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B.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C.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
12.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石以为底。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文章第一段写“心乐之”,第四自然段又写“悄怆”。结合选文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作者这“乐”与“忧”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10.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忧伤的样子 11.D 12.(1)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3.乐,是因为作者听到了悦耳的水声。忧,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使作者联想到被贬后的境况。触发了凄苦,孤寂的心情。
【解析】10.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2)句意: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11.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 副词,大约/副词,可以;
B. 连词,相当于“而”,不译/连词,因为;
C. 以……为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逗乐;
D. 均为:代词,它,它的;
故选D。
1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以,把;为,当作;底,底部。
(2)句重点词语: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在这种背景下,作者与友人来到小石潭,想要寄情山水,派遣内心的痛苦,寻找快乐,“闻水声,如鸣珮环”,因为听到了悦耳的水声而按捺不住心中的快乐。
但这快乐是暂时的,因为小石潭毕竟幽深冷寂,唯作者和友人外无其他人,这一环境又触发了作者被贬的抑郁忧伤之情,因而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据此总结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①,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②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注释:①窈然:幽深的样子。②咎:责怪
14.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日光下澈( ) (2)往来翕忽( )
(3)好游者不能穷也( ) (4)既其出( )
1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C.火且尽 林尽水源D.火尚足以明也 明灭可见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18.甲乙两文分别记述了柳宗元和王安石游山的经历,他们体验到游山的乐趣了吗?分别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4.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5. 穿透 轻快迅疾的样子 穷尽 已经 16.B 17.(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有懈怠想出去的人,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完了”。 18.甲文柳宗元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体会到游览的乐趣,但快乐是短暂的,在冷清的氛围感染下,情绪很快转为孤凄悲凉。
乙文王安石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只有后悔,因为在游览途中,有懈怠的同伴从洞中出来,作者跟着他一起半途而退。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因此断句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2)句意为: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3)句意为: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穷:穷尽。
(4)句意为:我们出洞以后。既:已经。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意动用法,以……为乐/动词,取乐;
B.副词,大约;
C.动词,熄灭/动词,完,没有了;
D.动词,照明/形容词,明亮;
故选B。
17.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
(1)络,缠绕;缀,牵连;披拂,随风飘拂。
(2)怠,懈怠;且,将要。
1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甲文,结合“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可知,柳宗元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体会到游览的乐趣;结合“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快乐是短暂的,在冷清的氛围感染下,情绪很快转为孤凄悲凉。乙文,结合“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可知,王安石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只有后悔,因为在游览途中,有懈怠的同伴从洞中出来,作者跟着他一起半途而退。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乙】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袁家渴。②箭:小竹 ③庥(xiū),树荫。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民桥其上/一桥飞架南北B.或咫尺/或异二者之为
C.可列坐而庥焉/ 潭中鱼可百许头D.视之既静/既出,得其船
2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逾 石 而 往 有 石 泓 昌 蒲 被 之 青 鲜 环 周 又 折 西 行
21.选文和《在小石潭记》在写景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19.D 20.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 21.相同点:都有视觉和听觉的描写,比如,选文“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和“下见小潭”。不同点:选文直接写水的清澈,《小石潭记》主要通过写鱼侧面烘托水的清澈。
【解析】1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语义。
A.桥:建桥,架桥/桥梁;
B.或:有时/或许;
C.可:可以/大约;
D.既:都是“已经”之意;
故选D。
20.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并结合题干要求、语法知识等综合分析断句。
此句意思为: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
此句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逾石而往”交代行踪,接着写所见美景:“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有石泓昌蒲被之 ”写石泓中景色,“青鲜环周”写 石泓四周的景色,“又折西行”继续写行踪。再结合断四处可断句为: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
2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比较。
相同点:都通过听觉写到了泉水的声音,比如,选文“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都通过视觉写到了溪水的形状、水中的游鱼和四周的景色:比如,选文“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清深多鲦鱼”、“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小石潭记》“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四面竹树环合”;
不同点:选文直接写水的清澈,如“清深多鲦鱼”,《小石潭记》通过写水中的游鱼侧面烘托水的清澈。选文写山中的寂静时正侧结合,比如,“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小石潭记》直接通过写自己的感受突出环境的寂静、凄冷。
【点睛】参考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 散文知识梳理与答题技巧(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分类,散文的线索,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散文的表达方式,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 议论文阅读(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试分析选文题目的作用,试着分析第①自然段的论证思路,选出不适合充当选文论据的一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 散文阅读(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体会第③段加点的词语的作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