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 老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 老王(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①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āng qiàn( )(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yì(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伛( ) 一层yì( ) xiāng( ) qiàn( )
(2)改正文中的错别字“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划线的句子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划线的句子②运用了什么描写?
【答案】(1) yǔ 翳 镶 嵌
(2) 登 蹬
(3)夸张 外貌描写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伛(yǔ):弯腰。
翳(yì):眼球上所生障蔽视线的膜。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嵌(qiàn):紧紧埋入。
(2)本题考查字形。
登——蹬;其意思是:踩,踏。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即描写方法。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他面色死灰……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由老王面色死灰的状态想到棺材里的僵尸,绷着枯黄干皮的骷髅,打一棍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老王身体的惨状。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对老王的面色与眼睛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运用了外貌描写。
2.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凑合: ________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滞笨:________
(3)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________
【答案】 (1)将就 (2)呆滞笨拙 (3)惭愧
【解析】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
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
C.难道我们不能否认杨绛的成就吗?
D.《老王》一文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又意味深长。
【答案】D
【解析】A.缺少主语,应该把“当”和“的时候”去掉。B。缺少宾语,在句末加“读者”。C。否定不当,应去掉“不”。
4.根据课文原文,句子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②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③我想他是知道的。④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⑤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节选自杨绛《老王》
A.②③⑤①④B.②③①⑤④C.④③②①⑤D.④②③⑤①
【答案】B
【解析】通读全部句子,查找文段提到的两个人——“我”和“老王”,因此可以确定首句提到这两个人的是第②句,“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承后写③我想他是知道的;然后用①“但”加以转折,引出“总觉得心上不安”,引发第⑤句中的猜测,得出最后的结论:都不是。最后一句④写“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随时间的流逝,我终于明白了,表明“我”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严格的内心剖析。因此,排列的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⑤④,故选B。
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课文运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墨来刻画老王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细腻而真实,感情真挚。
B.文章提倡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C.作者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将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作者笔下的老王穷苦卑微,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违背了做人的常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物。
【答案】D
【解析】D.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正经地做人,是极其质朴的好人。故选D。
6.语言运用——说说下列语句在刻画人物方面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
(2)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
(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答案】 (1)语言描写 (2)肖像描写 (3)动作描写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辨析能力。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1)句中“你还有钱吗”是语言描写;(2)句中“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是肖像描写;(3)句中“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7.仿照下列句式,从备选课文人物中选择一个,进行仿写。
备选人物:杨绛《老王》中的老王; 余秋雨《信客》中的信客; 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
①有一位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在芦花荡里,他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孙犁《芦花荡》)
②有一位慈爱的父亲,在月台上爬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他让儿子感动不已。(朱自清《背影》)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有一位默默奉献的信客,(要用一个词语概括人物的主要特征)几十年来为在外谋生的乡邻们传递信息(概括主要事例),他让读者为他的品格与精神而感动。 余秋雨《信客》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仿写句子的能力。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物,参照所给例句,结合故事情节分析其性格特点即可。如:杨绛《老王》中的老王 有一位知恩图报的老人,去世前上门感谢帮助过他的人,他让杨绛一家非常感动。或: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 有这样一位要强的农民,千辛万苦建成九层台阶,他让家人敬佩不已。
8.综合性学习。
七(2)班学生学习了《老王》这篇课文后,开展了以“关爱弱者”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下面的情节填空。
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大兵。
选段出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
(2)如果上文的他是我们身边的一位不幸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渡过难关?
【答案】 骆驼祥子 老舍 祥子 示例:①号召社会(或集体)捐钱为他买一辆车。②政府为他提供一个打工的地方。
【解析】(1)考查名著阅读。依据文本中的“拉洋车”“大兵”等信息 可推断出这段文字出自《骆驼祥子》,再依据识记的常识知识作答即可。(2)围绕主题“关爱弱者”,结合文本内容写出帮助的方法。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王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国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线。”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饭一极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9.揣摩并写出加点词语使用的表达效果。
(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10.下列表述中,最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对老王的描写,反映了老王孤苦伶仃、生活窘迫的艰难处境。
B.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是因为他们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C.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D.作者担心老王半楼梯摔倒是因为老王没来得及吃早餐,身体没有动力。
11.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含义是什么。
1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是收了钱?
【答案】9.(1)“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2)“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10.D 11.生活贫困、身体极度虚弱的老王不可能送“多得数不完”的鸡蛋:作者认为: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这种情谊是无法计算的。 12.因为“我”说免得托人捎,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捎钱,反而麻烦“我”,所以收下了钱。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1)语句“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中的“镶嵌”,原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在这里指老王“镶嵌”进门框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老王重病在身、身体僵直的样子,说明了老王当时的身体极其虚弱,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
(2)“强笑”意为勉强笑着;从选文第①段的“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可知老王病情严重,濒临死亡,他的病态让作者感到悲酸;可是即使这样,他仍然拖着病体硬撑着送“我”香油和鸡蛋,“我”又为此而感动。作者在悲酸与感动中,一时无法表达,只好“强笑”着。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D.根据第①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第⑨段中“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可知作者担心老王半楼梯摔倒是因为老王身体极度虚弱,走路都费劲。本项表述错误;
故选D。
11.本题考查句子含义分析。
结合“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可知,“在我记忆里数不完”,不是真的记不清楚、数不清楚,而是记忆里的一种感觉,结合后文中“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可知,这些鸡蛋和香油里寄托着老王对我们一家的真诚的谢意,这谢意是没有办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的,也是没有办法数完的,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12.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
根据第⑥段中老王说的话“我不是要钱”可知,他来送香油和鸡蛋不是为了向“我”要钱。联系原文中我们一家对老王的照顾与帮助可知,我们一家对老王照顾很多,老王心存感激,所以才会在临死前给我们送来礼物。他是一个善良的、知恩图报的人。根据第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第⑧段中的“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可知,他最终收下了“我”的钱,是因为他对“我”很了解,知道“我”会托人给他捎钱的,因此他不想再给我们添乱了,于是收下了钱。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有些人一直美在心灵
路小远
①我拖着沉重的行李,总算是找到了我的座位,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一种恐惧又迅速蔓延,我用眼瞟了瞟,跟我邻座的都是些男人,且都是些上了些年纪的男人,他们都有着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可能是在火车上坐的时间比较久了,再加上车厢里面特别热,他们身上都有一股很难闻的味道。更可恶的是,他们一个个都光着膀子,我局促不安地坐在那里,气也不敢大喘一声,因为不管我怎么瞅,怎么想,我旁边的那个男人看起来都不像是个好人,他有着一张看起来挺狰狞的脸,背上文了一只张牙舞爪的大猛虎,我看着他,心里无端端地生出了许多的怕意。
②好不容易挨到查票的人过来了,我刚问了他一句:“有没有卧铺?”他不耐烦地摆了我一眼:“没有!有座位就不错了,还想卧铺……”我忍着气,又问了他一句:“那什么时候会有呢?”他冷着脸甩给我一句不知道就走了!
③周围的男人哄的一声笑了,尤其是那个纹了个大老虎的,他笑得特别大声,仿佛这个天大的笑话一样,我心里对他越来越厌恶了。
④火车还没有走多远,就来了一个残疾人,那个人没有手掌,只有细细的两条胳膊,他用那两条胳膊抱着一把二胡,每走到一个座位边,就拉几声,有些人看他可怜,就随手扔给他几毛钱,然后他就对那人鞠躬,并说一些祝福的话。
⑤不经意间,他就走到了我们这边,我心里冷笑,来我们这儿,谁会给你钱?看他们几个这样子,会舍得拿钱给你吗?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一到我们这儿,那几个看起来粗鲁的民工,竟一一拿了一元钱给他,甚至我邻座的那个男人,竟拿出了张五元的,我心里一震,只听他对他的伙伴说,这样的人多可怜,咱们有手有脚可以打苦工,可他们呢?非但会被别人瞧不起,还常常饿肚子。他的同伴都默认地点点头。
⑥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到了后半夜,人多的竟挤也挤不动了!车厢里的温度越来越高,我热得坐立不安,很想去打杯水,可又想不想跟那些人挤,只得忍着。
⑦我越来越渴,卖水的收货员就是不过来,等了很久,总算等到了售货员推着小车过来了,就几步之遥,可是他愣是不过来,一个看起来很凶恶的男人,死活不肯给他让路。售货员无奈,只得把推车退又推回去了!我的嘴张了又张,握着钱的那只手紧了又紧,可终究是没有勇气把售货员叫住。邻座的那个男人似乎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小心翼翼地问我,姑娘,你是不是想买水喝?我看着他点了点头,他笑笑说:“把钱拿过来,我给你买,怕什么!车上这么多人呢!”他的一句话,把我心底层的那些委屈都勾出来了,我红着眼眶,嘴硬地对他说:“谢谢了,我还能坚持。”他见我如此,便没再提出帮我。
⑧次日凌晨,有人去打开水,邻座的那个男人推醒了我,问:“姑娘,你有茶杯吗?”我迷糊着说:“有啊!他让我把茶杯交给他,我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只见,他把我的茶杯递给他的同伴,说:“你帮这姑娘也打一杯吧,她一个人挤不过去,看她从上车还没喝过水呢!”他的同伴嘿嘿一笑说:“好,没问题。”
⑨就这样,他帮我打了第一杯水,后来,只要我的杯子一空,只要他或者是他的同伴要去打水,他就一定交代他们也帮我打一杯回来。
⑩一路上,我对他充满了感激,想对他说一声谢谢,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只是对他微笑再微笑。
⑪那天,我最终没有补上卧铺票,可我的心里依旧是美滋滋的,初上火车时的那些情绪一扫而空。
⑫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工作在底层,他们穿着破旧,他们在公共场合不如一些人讲究,他们或许还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可他们却实实在在是最美丽的人,因为有些人一直美在心灵。
13.本文叙述了“我”在没有买到卧铺票的情况下,不得不与看起来凶恶的农民工坐在一起,在车厢上,“我”看到农民工__________ 和_______这两个场景,由此“我”感到________ 。
14.选文中的邻座男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心里冷笑,来我们这儿,谁会给你钱?看他们几个这样子,会舍得拿钱给你吗?(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邻座的那个男人似乎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小心翼翼地问我,姑娘,你是不是想买水喝?(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6.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7.请简要叙述你在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13. 为残疾人捐款; 关心“我”并为“我”接水; 不论工作贵贱,不论衣着长相,唯有美在心灵才是最美丽的。 14.粗鲁又善良:“光着膀子”“哄的一声就笑开了”等情节体现了粗鲁,为残障人捐款又体现其善良;热情:乐于助人人帮我打水的情节体现了其热情。 15.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有意嘲笑农民工、瞧不起农民工的心理;“小心翼翼”指男人说话时十分谨慎,表现了他对“我”的理解、关心和照顾。 16.本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我”对火车上人们的防备和厌恶,之后通过一系列行为展示了他们心灵的美好,这样写使文章富有波澜,情节更加曲折,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17.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3.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抓住题干“我”看到农民工两个场景,结合第⑤段“他刚一到我们这儿,那几个看起来粗鲁的民工,竟一一拿了一元钱给他,甚至我邻座的那个男人,竟拿出了张五元的”可概括出:为残疾人捐款;
结合第⑦段至第⑨段“姑娘,你是不是想买水喝?我看着他点了点头,他笑笑说:‘把钱拿过来,我给你买,怕什么!车上这么多人呢!’”“就这样,他帮我打了第一杯水,后来,只要我的杯子一空,只要他或者是他的同伴要去打水,他就一定交代他们也帮我打一杯回来”可概括出:关心“我”并为“我”接水
结合第⑫段“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工作在底层,他们穿着破旧,他们在公共场合不如一些人讲究,他们或许还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可他们却实实在在是最美丽的人,因为有些人一直美在心灵”可知,我感悟到:不论工作贵贱,不论衣着长相,唯有美在心灵才是最美丽的。
1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由第①段“更可恶的是,他们一个个都光着膀子”,第③段“周围的男人哄的一声笑了,尤其是那个纹了个大老虎的,他笑得特别大声,仿佛这个天大的笑话一样”可以看出他粗鲁:
由第⑤段“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一到我们这儿,那几个看起来粗鲁的民工,竟一一拿了一元钱给他,甚至我邻座的那个男人,竟拿出了张五元的”可以看出他为残障人捐款,又体现其善良;
由第⑨段“就这样,他帮我打了第一杯水,后来,只要我的杯子一空,只要他或者是他的同伴要去打水,他就一定交代他们也帮我打一杯回来”可以看出他热情、乐于助人。
15.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由“我心里冷笑”可知,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结合我内心所想“来我们这儿,谁会给你钱?看他们几个这样子,会舍得拿钱给你吗”分析,形象地写出“我”嘲笑农民工、轻视农民工的心理。
(2)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句中“小心翼翼”指男人说话时十分谨慎,结合第⑦段“我的嘴张了又张,握着钱的那只手紧了又紧,可终究是没有勇气把售货员叫住”分析,表现了他的细心,看出我想要喝水,想要帮助我、照顾我。
1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本文第①段“更可恶的是,他们一个个都光着膀子,我局促不安地坐在那里,气也不敢大喘一声,因为不管我怎么瞅,怎么想,我旁边的那个男人看起来都不像是个好人,他有着一张看起来挺狰狞的脸,背上文了一只张牙舞爪的大猛虎,我看着他,心里无端端地生出了许多的怕意”,第③段“我心里对他越来越厌恶了”,先写“我”对火车上人们的防备和厌恶,之后通过为残疾人捐款和关心“我”并为“我”接水,展示了他们心灵的美好。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文章主要写在火车上,“我”遇见了几个民工,虽然他们外表凶神恶煞,在公共场合不如一些人讲究,但在旅途中他们给“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展示了他们心灵的美好。简要叙述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围绕心灵美好”谈谈自己的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我遇到一位穿着简陋、拎着大包小裹的民工叔叔,当一位老奶奶蹒跚走上拥挤的车厢内时,他赶忙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奶奶。通过这件事,我想,只通过一个人的穿着、外貌、身份就判断其心灵是否美好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应该给予美在心灵的人更多理解和尊重,而不应当随意给人贴标签。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木匠
陈雨轩
①祖父曾是小镇里数一数二的木匠。
②祖父家中的大多数家什也都是祖父自己做的。大到衣柜箱桌,精细到犁耙斧柄,甚至门窗,用料虽不是什么名贵的木材,但贵在精细齐全。
③我年幼时,父母工作繁忙,我寄住在祖父母家,最喜欢观看的便是祖父的“魔术”——一块块粗糙的木头在祖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像变戏法似的变成了一件件木制的精致家什。
④祖父是个闲不下来的人,退休回乡了也从不闲着,应着乡亲的请求做些木工活儿。每天清晨我醒来时,祖父便已经沉浸在令他感到快乐的工作中。老屋的前坪里,他推着刨子在木材的表面掠过,细碎、蓬松而轻盈的木刨花便伴随着沙拉沙拉的有节奏的悦耳声音而飘落到地面上。他把装着墨的一个小盒子固定在平面的一边,一只手勾着缠线的线轮,另一只手的手指挑起那根黑漆漆的弦,一弹,那木材的平面上便留下一根笔直的黑线,总会让人联想起伯牙那高山流水的铮铮琴音。
⑤祖父的作品从来就没有用过钉子。每当我问起,他都会说:“傻孩子,以前的木匠哪用什么钉子啊。”他用角尺在木材上比划着,用凿子和锤子精细地修整着木块,看似毫无章法,实则胸有成竹。将那些奇形怪状的木块一一组装,竟真成了一件密致而稳固的器具。当我惊叹这一绝妙手艺的时候,祖父总会眉飞色舞地说,教他这门手艺的师父有多厉害,能够不比划直接凭经验做出贴合紧密的榫卯结构的部件。
⑥木匠在乡间本就相当受人尊敬。在年轻下乡的那段时间里,喜欢各处结交朋友的祖父在十里八乡的名声相当响亮。只要一提起缺了半截手指的木匠,乡人们都会眼神发光,说那个小木匠有多热心手艺有多么好,说出自于那个小木匠之手的家什有多么耐用。
⑦说起自己的手,祖父就会提起年轻时跟着师父学习木工,闯荡江湖的奇妙岁月。他那半根缺失的手指正是他那极具传奇色彩的青春的见证。
⑧那时山中的树木想要运到城镇中并不容易,往往是通过水流将由木材扎成的木排运送到下游。正值汛期,水流湍急,水运的风险也骤然上升。在运送过程中,木排突然被一个大浪打散,那时年纪尚轻的祖父为了保住木材死死地抓紧了捆绑木材的绳子,在水中被翻白的浪花击打着,想把松散的木材捆紧。有两根木材由于水流的推动,在祖父正将它们捆扎紧实的时候猛烈地撞击在了一起。在那之后,祖父右手的中指便失去了半截。
⑨幸亏我失去的只是半截手指,而不是我的命。说到这里,祖父的眼中如同一泓平静的泉水。当年的伤对于他来说仿佛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永远打不倒他那颗坚韧而乐观的心。
⑩再往后说起那些经济困难的艰苦日子,祖父只是笑了笑,要我们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他说自己读书不多,考技师证的时候颇费一番功夫。
⑪他从来不向生活低头。即便是面对养活家中两个孩子、最为艰苦的时候,即便顶着炎炎夏日做着常人最不愿意做的拆模活儿,他的心中也从未向生活屈服,而是像一棵长在石缝中的野草,坚忍而顽强。
⑫祖父的离开很突然,在人越来越少的老同事聚会上,他喝了很多酒。深夜踉踉跄跄地回到家里,往床上一躺,第二天再看到他时人已经没了。他的面色很黑,脸上的神情却很安详。那时的我并不懂死亡是什么概念,只是觉得祖父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直到后来我再也没有看见过祖父,我才明白这竟是永别。
⑬祖父的葬礼上,前来探访慰问的人很多,有的好友甚至从十几里外翻过了好几个山头来见他最后一面,直叹可惜。
⑭也许十几年后,没有人会记得还有这样一位技艺精湛的老木匠。
⑮唯有那些任凭岁月侵蚀的老家什仍然沉默地立在原地,无声地宣告着岁月的流逝。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20年08期,有改动)
18.有人认为,本文是写祖父的,把题目“老木匠”换成“我的祖父”更好,你赞成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说到这里,祖父的眼中如同一泓平静的泉水。
20.请结合祖父的生平,说说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8.我不赞成把题目换成“我的祖父”。因为“老木匠”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祖父作为木工有着精湛的技艺,突出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也表达了对像祖父一样的传统手艺匠人的敬重、赞美之情。题目“我的祖父”没有上述效果。 19.这句话运用比喻,把祖父的眼比作平静的湖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父说出自己失去半截手指经历时的平静,表达了祖父的坚强与乐观。 20.①祖父是一位老木匠,十里八乡名声响亮,精通以榫卯技艺制作各种家具,制作的家具构造精巧,结实耐用。②祖父终生以木工为乐,勤劳热心,坚忍顽强,深受乡亲们敬重。
【解析】18.考查赏析题目。联系首段中的“祖父曾是小镇里数一数二的木匠”可知,文章开头就交代了祖父木匠的身份。联系第⑥段中的“只要一提起缺了半截手指的木匠,乡人们都会眼神发光,说那个小木匠有多热心手艺有多么好,说出自于那个小木匠之手的家什有多么耐用”可知,祖父作为一个木匠有着精湛的手艺。原题“老木匠”突出了文章写作的重点。联系作者感情可知,以此为题,不仅表现了作者对祖父的赞叹与敬佩,还表现了作者对像祖父一样的传统手艺人的敬重与赞美之情。而“我的祖父”只是交代了写作对象,没有原题这么丰富的意蕴。
19.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把祖父的眼比作平静的湖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父在讲述自己失去手指的经历时的平静。联系后句“永远打不倒他那颗坚韧而乐观的心”可知,还表现了祖父的坚韧与乐观的品质。
20.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首段“祖父曾是小镇里数一数二的木匠”,第⑤段中的“他用角尺在木材上比划着,用凿子和锤子精细地修整着木块,看似毫无章法,实则胸有成竹。将那些奇形怪状的木块一一组装,竟真成了一件密致而稳固的器具”,第⑥段中的“喜欢各处结交朋友的祖父在十里八乡的名声相当响亮”“说那个小木匠有多热心手艺有多么好,说出自于那个小木匠之手的家什有多么耐用”可知,祖父是一位老木匠,十里八乡名声响亮,精通以榫卯技艺制作各种家具,制作的家具构造精巧,结实耐用。
根据第④段中的“祖父是个闲不下来的人,退休回乡了也从不闲着,应着乡亲的请求做些木工活儿。每天清晨我醒来时,祖父便已经沉浸在令他感到快乐的工作中”,第⑨段中的“永远打不倒他那颗坚韧而乐观的心”,第⑬段中的“祖父的葬礼上,前来探访慰问的人很多,有的好友甚至从十几里外翻过了好几个山头来见他最后一面,直叹可惜”可得:祖父终生以木工为乐,勤劳热心,坚忍顽强,深受乡亲们敬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2散文阅读(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梳理文章的情节,填写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当堂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 散文阅读训练(二)(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公斤,创造新纪录,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考查词句表达效果赏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