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讲练测(2份,原卷版+解析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03巩固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03巩固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03巩固练原卷版doc、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03巩固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03 巩固练一、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A. 在《三峡》中,先写三峡的山,后写三峡的水;写山是为下文写水作铺垫。“清荣峻茂”四字高度概括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树”“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语言简约凝练,富有表现力。B. 《记承天寺夜游》中,文章借“闲人”表达出作者贬谪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微妙而复杂的心境。C.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变换着多种角度写景,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先是俯视,再是仰视。D. 《与朱元思书》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第一段为总起,后两段分写水和山。二、对比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文】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寨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江水又东径白鹿岩。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2. 为乙文画线句子划分停顿。(划一处)沿 江 有 峻 壁 百 余 丈3.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3)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 ) (4)江水又东径白鹿岩(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5.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ˮ,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描写;[乙]文“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ˮ,侧重写山的_______,属于______描写。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碛中作①岑参走马②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③莽莽绝人烟。【注】①碛(qì)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诗。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托克逊库米什附近。②走马:骑马疾走。③平沙:平坦广阔沙漠、大漠。6. 【甲】诗中作者“使至塞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乙】诗“平沙莽莽绝人烟”中“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7. 两首诗作者都是去塞上,王维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岑参是“走马西来欲到天”,请你结合诗句,分析两人各自的情感。二、对比阅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 “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四季交替 B. 阡陌交通 C. 交口称赞 D. 君子之交9. 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雅趣的人。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B. 有闲暇的人。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C. 被闲置的人。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D. 被贬谪的人。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10. 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李白《杂题》其一)材料二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取材于徐釚《词苑丛谈》)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①_______”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②________”的感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吾自发①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②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③自慎,夙夜戒④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⑤,辞意⑥不周。(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注释】①发:出发。②再:第二次。③专:专注 。④戒:叮嘱。 ⑤草蹙 (cù):仓猝,匆忙。⑥辞意:措辞达意。1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 清流见底 见渔人,乃大惊 开门见山物思人B. 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攻其不备C. 夕日欲颓 七十而从心所欲 欲言又止D. 实是欲界之仙都 此皆良实 脚踏实地12.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 请简要分析文甲文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4. 甲文在句式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15. 两个文段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其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