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湘艺版(2024))
小学伦敦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伦敦桥教学设计,共8页。
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伦敦桥》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易记,歌词富有趣味性,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简单的动作,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歌曲的文化背景也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机会。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和音乐感知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参与各种活动。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跟随简单的旋律唱歌,但在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和演唱《伦敦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乐趣。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尝试创作与《伦敦桥》相关的简单歌词或动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伦敦桥》的历史背景,初步认识英国文化,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伦敦桥》,并通过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组创作活动中,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富有创意的歌词或动作。
教具准备
《伦敦桥》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伦敦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简单的乐器(如小铃铛、沙锤等),用于伴奏
白板和记号笔,用于记录学生创作的歌词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开始课堂,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伦敦桥吗?它在哪里?有没有听过关于它的故事?”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他们对伦敦桥的了解。接着,教师展示一张伦敦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简要介绍伦敦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强调这座桥在英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伦敦桥的认识和想象。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他们在书籍或动画片中看到过伦敦桥,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讲述他们的旅行经历。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和讨论,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与新课内容的联系。导入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 讲授新课(25分钟)
感知(10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播放《伦敦桥》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专注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这首歌让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觉得它是快乐的还是伤感的?”教师可以适时补充一些音乐术语,如“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
学生在聆听音乐后,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觉得这首歌很快乐,让我想到了玩耍。”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歌曲的节奏感,甚至模仿出节奏的拍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感知了音乐的情感,还在交流中增强了自信心。
设计意图:
感知环节旨在通过音乐的聆听,帮助学生建立对歌曲的初步理解和情感共鸣。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探究(10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伦敦桥》这首歌讲述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桥会倒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想法。教师在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桥倒塌是因为人们在上面玩耍。”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想象出更多的故事情节,甚至创作出新的歌词。通过这种探究,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设计意图:
探究环节旨在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示范(5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示范演唱《伦敦桥》,并配合简单的动作,展示如何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情感。教师可以强调动作与歌词的关系,例如在“倒塌”时做出桥倒下的动作。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两位学生上台一起演唱,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尝试模仿教师的动作和演唱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设计意图:
示范环节通过教师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音乐与动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表现力。通过互动演唱,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环节三: 巩固延伸(10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要求每组根据《伦敦桥》的主题创作一段简单的歌词或设计一套动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果你是桥上的人,你会怎么唱这首歌?”“你们能想象出桥倒塌时的情景吗?”教师在各组之间巡回,给予指导和建议。
学生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创作,积极参与到歌词或动作的设计中。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他们的想法,有的学生则可能会设计出有趣的动作。每组在创作完成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分享他们的创意。
设计意图:
巩固延伸环节旨在通过小组创作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伦敦桥》的理解和表现能力。通过创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结拓展
小结: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伦敦桥》不仅是一首有趣的歌曲,更是了解英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教师可以提问:“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觉得音乐和文化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总结,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音乐的魅力。
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课程主题: 《伦敦桥》
导入: 伦敦桥的故事
感知: 聆听音乐,分享感受
探究: 歌词故事讨论
示范: 演唱与动作结合
巩固: 小组创作歌词/动作
总结: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情感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伦敦桥》的学习,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展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在导入环节,学生们对伦敦桥的讨论热情高涨,展现出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在感知和探究环节,学生们通过聆听和讨论,深入理解了歌曲的情感和故事背景,增强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示范环节,学生们模仿教师的动作和演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感。小组创作活动中,学生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不仅尝试了歌词创作,还设计了有趣的动作,展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对歌曲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反思中,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作过程的引导,提供更多的启发性问题,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引入更多的音乐元素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天鹅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湘艺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十课 听赏、创意模拟公鸡、母鸡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湘艺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八课 歌表演其多列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