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A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58220/0-17332203026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A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58220/0-17332203027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A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58220/0-173322030275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 Ca:40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方程式错误的是
A. 明矾用作净水剂的原理:
B. 铅酸蓄电池放电的原理:
C. 小苏打用作食用碱的原理:
D. 工业生产金属钠的原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明矾用作净水剂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水解方程式,故A正确;
B.铅酸蓄电池放电的原理是铅、二氧化铅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故B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用作食用碱的原理:,故C错误;
D.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冶炼金属钠,,故D正确;
选C。
2.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 电离大于水解,电离出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故不选A;
B.中水解大于电离,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不选B;
C.中水解产生氢离子,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溶液呈碱性,故不选C;
D.是强酸弱碱盐,Fe2+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D;
选D。
3.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NaCN的电子式:
B. B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六周期2A族
C. 中子数为20Cl:
D. 异丁醛的结构简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CN中Na+与CN-之间为离子键,电子式为,A正确;
B.钡元素与镁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六周期ⅡA族,B错误;
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是37,原子符号为,C错误;
D.醛基官能团为-CHO,异丁醛的结构简式:,D错误;
故选A。
4. 将溶解于同温度、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A. B. C. NaClD.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若使平衡逆向移动则使的溶解度减小。
【详解】A.溶液中存在大量Ca2+,会使平衡逆向移动,使的溶解度减小,A符合题意;
B.溶液中存在大量,会使平衡逆向移动,使的溶解度减小,但相对于A选项,由于碳酸根的水解,导致的浓度较A选项钙离子浓度低,则的溶解度比A选项大,B不合题意;
C.NaCl溶液中存在大量钠离子和氯离子,对的沉淀溶解平衡无影响,C不合题意;
D.溶液中存在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微弱的电离出,但浓度非常小,远不及A、B选项平衡的逆向移动程度,的溶解度略微减小,D不合题意;
故选A。
5. 海洋电池大规模应用于灯塔等难以跨海供电的小规模用电场景,其结构可简化如下。下列关于海洋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l板是该电池的负极
B. 絮状沉淀X是
C. 电池的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D. 该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海洋电池中铝板为负极,发生Al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铂网为正极,在正极上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海洋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A.海洋电池中负极Al会不断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l板为负极,A正确;
B.由分析的总反应可知,絮状沉淀X是,B正确;
C.铂网为正极,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C正确;
D.该模型是原电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能充电,不属于二次电池,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应该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A错误;
B.亚铁离子和氯离子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达不到实验目的,B错误;
C.四氯化钛易水解,,因此加热四氯化钛溶液可以制备,C正确;
D.不能漂白石蕊溶液,不能验证的漂白性,D错误;
故选C。
7. 化合物M中含有A、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的单质在同压下密度最小;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Y的质子数是X与Z质子数的平均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非金属性:B. 与中Y元素化合价相同
C. 能用碱性溶液吸收D. 化合物M的水溶液显酸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A、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的单质在同压下密度最小,则A为H;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则X的电子排布为2、4,则X为C;Y形成三条共价键,Z形成2条共价键,且Y的质子数是X与Z质子数的平均数,则Y为N,Z为O,综上所述,A为H,X为C,Y为N,Z为O,据此解答。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A正确;
B.为N2H4,其中N元素为-2价,为NH3,其中N元素为-3价,B错误;
C.NO2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能用碱性溶液吸收,C正确;
D.化合物A含有2个—COOH,具有羧酸的性质,其水溶液呈酸性,D正确;
故选B。
8. 向下列溶液中加入固体,实验现象及其理论解释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溶液中加入固体,则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A错误;
B.氯离子的配位能力较强,则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铵后,发生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B正确;
C.碳酸钠和氯化铵二者发生弱双水解反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一水合氨,不会产生气体,离子方程式为:+H2O+=NH3·H2O +,不能生成气体,C错误;
D.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氯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氯化铵水解生成氢离子,平衡逆向移动,生成氯气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错误;
故选B。
9. 常温下,用0.1ml/L HCl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20.00mL NaOH溶液,则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盐酸的体积为20.00m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以此分析;
【详解】A.当盐酸的体积为20.00mL,,,A正确;
B.当盐酸的体积为20.00mL,,,B错误;
C.0.1ml/L NaOH溶液,水电离的氢离子为10-13,当盐酸的体积为20.00m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水电离氢离子浓度为10-7,C正确;
D.0.1ml/L NaOH溶液,pH=1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显中性,pH=7,D正确;
故答案为:B。
10. 已知下列反应在1100K下的部分焓变、熵变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在1200K下的平衡常数K比1100K下的大
B. 反应②的进行程度比反应①的小
C. 反应③在此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D. 与对比,反应②的焓变与熵变都更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①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在1200K下的平衡常数K比1100K下的小,故A错误;
B.反应① ,反应②,所以反应②的进行程度比反应①的小,故B正确;
C.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③,反应③的△H=、,在此温度下,所以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
D.气态时物质的能量、混乱程度均大于液态时,与对比,反应②的焓变与熵变都更小,故D正确;
选A。
11. 环戊二烯X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Y:。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B. 净反应速率:
C. 反应速率:D. 浓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环戊二烯的浓度变化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T2时环戊二烯的浓度变化大,则T1<T2,A错误;
B.a、c点未达到平衡,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a点时远未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的多,与a点相比c点时更接近平衡,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的少,故净反应速率:,B错误;
C.a、c两点的反应速率为瞬时速率,可通过斜率比较,a的斜率大,速率更快,故,c点未达到平衡,反应正向进行,,故,C正确;
D.反应前,环戊二烯的总浓度为1.5ml/L,b点时,环戊二烯的浓度为0.6ml/L,则参加反应环戊二烯的浓度为0.9ml/L,生成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l/L,D错误;
故选C。
12. 以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含有少量、、杂质)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①氧化性:;
②沉淀的数据如表(,认为完全沉淀时金属离子浓度):
A. 酸浸时的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 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与
C. 若调pH时溶液中含 0.1ml/L,则调pH的可行范围是4.7~6.4
D. 除铝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含有少量、、杂质,加双氧水、稀硫酸溶解,不溶,滤渣Ⅰ是,过滤得到含C2+、Fe3+、Al 3+的溶液,加碳酸氢钠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铁沉淀除去铁铝,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与,滤液中加碳酸氢铵生成碳酸钴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碳酸钴。
【详解】A.酸浸时的把C3+还原为C2+、把Fe2+氧化为Fe3+,所以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A正确;
B.加碳酸氢铵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铁沉淀除去铁铝,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与,故B正确;
C.调pH的目的是使Fe3+、Al 3+完全沉淀,不生成沉淀。Fe3+完全沉淀时c(OH-)= ml/L、Al 3+完全沉淀时c(OH-)=、开始沉淀时c(OH-)=,调pH时溶液中含 0.1ml/L,则调pH的可行范围是4.7~7.4,故C错误;
D.除铝时,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故D正确;
选C。
13. 给钢材镀锌能够有效防止钢材腐蚀,其电镀方案如图所示,两个电极一端为待镀钢材,另一端为石墨电极。已知锌的化学性质与铝类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镀锌钢材能防腐蚀利用了牺牲阳极法
B. 石墨电极是阳极,位于右侧
C. 为保证电镀液各物质浓度稳定,可向电镀液中持续补充ZnO固体
D. 电镀液的pH随电镀时间增加而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钢材镀锌,则钢材作阴极,石墨作阳极,阴极上得到电子生成Zn,阳极上OH-失去电子生成氧气,以此分析。
【详解】A.锌比铁活泼,当两种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接触时,会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腐蚀,铁作正极被保护,为牺牲阳极法,A正确;
B.根据分析,石墨作阳极,与正极相连,位于右侧,B正确;
C.阴极上阴极上得到电子生成Zn,为保证电镀液各物质浓度稳定,可向电镀液中持续补充ZnO固体,ZnO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正确;
D.阴极上得到电子生成Zn,电极方程式为:,阳极上OH-失去电子生成氧气,电极方程式为:,转移电子数相等时,溶液中OH-浓度增大,pH随电镀时间增加而增大,D错误;
故选D。
14. 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常数:、。向0.1ml/L 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的盐酸(无逸出),关于混合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则
B. 若,则混合溶液呈碱性
C. 若混合后溶液,则
D. 若混合后溶液,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则混合后溶液为NaCl和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根据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呈碱性,则,可知,则,A错误;
B.若,则混合溶液可视为、、NaCl三种物质按混合,此时碳酸的电离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溶液显酸性,B错误;
C.由电荷守恒可知,,则,C错误;
D.若时,而时,,则,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 碘化钾常作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原料。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探究KI的还原性。
Ⅰ.配制KI溶液
(1)配制500mL 0.10ml/L KI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取KI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下列关于配制KI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Ⅱ.探究不同条件下空气中氧气氧化KI的速率。
(3)酸性条件下KI能被空气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通过组别1和组别3探究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以通过实验组别1和组别2探究___________。
【答案】(1)8.3 (2)AC
(3)
(4) ① 10 ②. 5
(5)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n=cV、m=nM,V按照500mL代入计算m(KI)=0.5L×0.1ml⋅L−1 ×166g/ml=8.3g;
【小问2详解】
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时,原则是左物右码,物质与砝码放反了,A错误;
B.在烧杯中溶解固体药品,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将烧杯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时,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注意的是玻璃棒引流时伸入刻度线以下,B正确;
C.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最后定容操作时,视线要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即应该平视刻度线,图示视线是仰视,操作不合理,C错误;
D.图示符合最后摇匀溶液的操作要领,即要上下震荡摇匀,D正确;
故选AC;
【小问3详解】
I-被O2氧化为I2,反应为;
【小问4详解】
实验2是对照组,应保持溶液总体积一定,组别1和组别2探究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则a=10;组别1和组别3探究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则b=(20-10-5)=5;
【小问5详解】
组别1和组别2只改变温度而KI和H2SO4的浓度、体积不改变,探究的是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16. 榴石矿石可以看作由CaO、FeO、、、组成。工业上对其进行综合利用的流程如图。
(1)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
(2)NaOH中存在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
(3)溶液Ⅰ中除了外,还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
(4)鼓入空气并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工业上制取Al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试设计实验证明榴石矿中含有(试剂任选,说明实验操作与现象):_____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ⅢA族
(2)共价键与离子键 (3)、、
(4) ①. 使完全转化为 ②.
(5)
(6)取矿石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向其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含有;或用淀粉碘化钾也可,(用的不给分,因为与都会与之产生有色沉淀)
【解析】
【分析】矿石中加盐酸,溶液中含有FeCl2、FeCl3、AlCl3、CaCl2,加入NaOH,生成的沉淀有Fe(OH)3、Fe(OH)2、Al(OH)3,通入过量的NaOH及空气后,沉淀为FFe(OH)3,溶液Ⅱ为NaAl(OH)4,通入过量的CO2,生成Al(OH)3,加入后最终生成Al2O3,以此分析;
【小问1详解】
Al在为13号元素,在第三周期,ⅢA;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
【小问2详解】
NaOH中存在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共价键与离子键;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溶液Ⅰ为FeCl2、FeCl3、AlCl3、CaCl2;
故答案:Fe3+、Fe2+、Al3+;
【小问4详解】
根据分析,鼓入空气并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Fe(OH)2完全转化为Fe(OH)3;
故答案为:使Fe(OH)2完全转化为Fe(OH)3;;
【小问5详解】
电解熔融状态的氧化铝制取单质铝;
故答案为:;
【小问6详解】
取矿石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向其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含有或用淀粉碘化钾也可,但用的不给分,因为与都会与之产生有色沉淀;
故答案为:取矿石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向其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含有或用淀粉碘化钾也可,但用的不给分,因为与都会与之产生有色沉淀。
17. 乙二酸(,俗名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
(1)属于___________(填“强”或“弱”)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常温下,向20mL 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___________。
②c点对应的pH为___________。
(3)可以使酸性溶液褪色,生成。常用酸性溶液和溶液反应来测定溶液中钙的含量:取25.00mL待测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滤出的沉淀洗净并用稀硫酸溶解后,再用标准溶液滴定。
①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草酸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用滴定管盛装好标准溶液后需排气泡,下列排气泡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③滴定终点的标志为___________。
④下列操作中,使溶液中测定的钙含量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滴定过程中摇动时锥形瓶中液滴溅出
b.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读数
c.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水洗涤后未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溶液
d.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⑤若某次滴定前、滴定后酸性标准溶液在滴定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已知酸性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按该滴定数据进行计算,则该溶液中钙的含量为___________ g/L。
【答案】(1) ①. 弱 ②. 、
(2) ①. ②. 2.7
(3) ①. ②. b ③. 当滴入最后半滴酸性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或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④. ad ⑤.
【解析】
【小问1详解】
是一种二元弱酸,是弱电解质,要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由图可知,当时,pH=1.2,此时=;
②,由图可知,当时,pH=4.2,则,==,c点存在关系,则=,=,pH=2.7;
【小问3详解】
①根据元素守恒知,生成物中还含有水,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其转移电子总数为10,所以、H2C2O4的计量数分别是2、5,再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
②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酸式滴定管排气泡时,应左手握住滴定管,再旋转滴定管活塞,正确的操作是b;
③高锰酸钾为紫红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变为浅红色,则滴定终点标志为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从无色变为浅紫红色(或浅红色或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④根据原子守恒得5Ca2+∼5(NH4)2C2O4∼5CaC2O4∼5H2C2O4∼2KMnO4,则溶液中钙含量数值与消耗高锰酸钾的体积有关;
a.滴定过程中振荡时有液滴溅出,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最终计算血液中钙含量数值偏低,a项符合题意;
b.配制KMnO4标准溶液,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读数,会使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标准溶液的浓度实际偏小,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最终计算血液中钙含量数值偏高,b项不符合题意;
c.盛装KMnO4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水洗涤后未润洗就直接注入KMnO4标准溶液,导致标准溶液浓度偏低,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最终计算血液中钙含量数值偏高,c项不符合题意;
d.读取KMnO4标准溶液体积时,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读取溶液体积偏小,最终计算血液中钙含量数值偏低,d项符合题意;
故选ad;
⑤滴定前液面读数为0.80mL,滴定后液面读数为22.80mL,该次实验实际消耗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2.00mL。由题意可判断5Ca2+~5H2C2O4~2KMnO4,n(Ca2+)=n(KMnO4)= ××22×10-3L=5.5×10-6ml,则25.00mL待测液中钙的质量为5.5×10-6ml×40g/ml=2.2×10-4g;则该溶液中钙的含量为g/L。
18. 氮的氧化物(如、、等)应用很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平衡:,。探究改变条件对的含量带来的影响[]。
①降低温度,达到新平衡时_____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答案2024-2025-1师大附中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1月原卷pdf、2024-2025-1师大附中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1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3kJ,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