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33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对应填涂在答题卡上,1-25题每题1分,26-35题每题2分。
    1. 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同一层次的是( )
    A. 骨骼肌;软骨组织;心脏
    B. 东湖中的鱼;武当山上的鸟;长江中游的白鳍豚
    C. 卧龙自然保护区;洞庭湖;七万墨池
    D. 一个大肠杆菌;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培养基被污染,生长了多种细菌和真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软骨组织属于组织层次;骨骼肌和心脏属于器官层次,A错误;
    B、东湖中的鱼和武当山上的鸟均包括许多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长江中游的白鳍豚属于种群层次,B错误;
    C、卧龙自然保护区、洞庭湖、七万墨池均包括生物部分,也包括无机环境,故都属于生态系统层次,C正确;
    D、一个大肠杆菌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培养基被污染,生长了多种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层次,D错误。
    故选C。
    2.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 维萨里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细微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
    C. 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结论,解释了个体发育
    D. 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细胞学说的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的,其要点有: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A错误;
    B、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B错误;
    C、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C正确;
    D、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在此基础上,他进行了理论概括,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此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错误。
    故选C。
    3.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①③⑤
    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 从乙转为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移动标本→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丁视野中的64个细胞将变为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图甲中,①②均为目镜;③④均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的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图乙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
    【详解】A、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在图甲中,目镜①的放大倍数比目镜②放大倍数小;物镜③的放大倍数比物镜④的放大倍数大;镜头⑤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比镜头⑥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小,说明物镜⑤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A错误;
    B、物镜③的放大倍数比物镜④的放大倍数大,图乙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所示的高倍物镜,在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但不能提升镜筒,B错误;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正确调节顺序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然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因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要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同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错误;
    D、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丁中充满视野的64个细胞将变为64×(100÷400)2=4个细胞,D正确。
    故选D。
    4.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含氮、磷的污水进入水体后,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绿藻均含有叶绿体,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 氮、磷被绿藻吸收后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核糖等化合物
    C. 蓝细菌、绿藻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也都含核糖体
    D. 蓝细菌与绿藻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详解】A、叶绿体是真核生物中特有的细胞器,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和酶直接分布在细胞质中,没有叶绿体的结构。绿藻则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A错误;
    B、氮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绿藻(真核生物)可以利用氮来合成蛋白质。然而,核糖是由C、H、O组成的单糖,并不直接含有氮或磷元素,因此氮、磷不能用于合成核糖,B错误;
    C、蓝细菌作为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但同样含有DNA和RNA这两种核酸。同时,蓝细菌也含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用于合成蛋白质。绿藻作为真核生物,其细胞内同样含有DNA、RNA和核糖体,C正确;
    D、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5. 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一种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复活的病毒可感染单细胞动物阿米巴虫。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古老病毒中的核酸和蛋白质可在阿米巴虫内合成
    B. 该古老病毒是一种动物病毒,其生活离不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 该古老病毒和阿米巴虫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
    D. 用适合阿米巴虫生长的培养基可大量培养该古老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该古老病毒中的核酸和蛋白质在阿米巴虫内合成,A正确;
    B、根据寄主细胞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样本中复活的病毒感染的阿米巴虫是一种动物,因此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B正确;
    C、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该古老病毒和阿米巴虫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C正确;
    D、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不能用适合阿米巴虫生长的培养基培养病毒,D错误。
    故选D。
    6. 经常饮用奶茶容易导致人体肥胖、神经过敏、早衰、糖尿病等危害,这些危害与奶茶 中所含成分有很大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某著名品牌的奶茶店买回一杯奶茶,处理后得 到无色提取液,欲对其相关成分进行鉴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后呈红色,则说明奶茶中含有脂肪
    B.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是否含蛋白质,应将A液和B液等量混匀后再注入
    C. 若注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紫色,紫色深浅能反映蛋白质含量多少
    D. 若注入斐林试剂混匀,经水浴加热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奶茶中不含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苏丹Ⅲ染液遇脂肪呈橘黄色,A错误;
    B、鉴定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时,应先加A液(氢氧化钠溶液),以营造碱性环境,然后再加B液(硫酸铜溶液),B错误;
    C、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紫色深浅能反映蛋白质含量多少,C正确;
    D、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反应呈砖红色,若注入斐林试剂混匀,经水浴加热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奶茶中不含还原糖,但可能含非还原糖,D错误。
    故选C。
    7.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的植食性动物之一,当其啃食莎草后,从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成藏羚羊和莎草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B. 组成藏羚羊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
    C. 组成莎草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大不相同
    D. 藏羚羊和莎草细胞中的元素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存在,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的含量和在无机自然界的含量差异很大。
    【详解】A、生物界内部也存在统一性和差异性,即各种不同的生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是含量差异较大,即藏羚羊和其所捕食莎草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A正确;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存在,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因此组成藏羚羊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B正确;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和在无机自然界的含量差异很大,C正确;
    D、藏羚羊和莎草细胞中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得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D。
    8. 在人体不同组织中水的存在形式与其功能直接相关,血液中的水主要是自由水,有利于物质运输,心肌中的水主要是结合水,可以维持肌肉细胞的形态,有利于肌肉的收缩。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组织的形态与含水量直接相关,含水量相同的组织形态一定相同
    B. 唾液腺细胞合成唾液淀粉酶过程中需要消耗水,用于连接氨基酸分子
    C. 不同物质与水的结合能力不同,同一细胞不同时期结合水的比例不变
    D. 外界温度下降对正常人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形式存在。结合水在细胞中含量较低,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休眠的种子、越冬的植物生活在干旱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结合水的含量相对增多,是植物的抗逆性增强。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也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作用。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详解】A、组织形态与含水量相关,也与水的存在形式等其他因素相关,因此,含水量相同的组织形态一般不同,A错误;
    B、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过程称为脱水缩合,不消耗水,而是产生水,B错误;
    C、不同物质与水的结合能力不同,因而,同一细胞不同时期结合水的比例会发生改变,C错误;
    D、人是恒温动物,即使外界温度降低,正常人体内温度基本不变,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不会产生明显变化,D正确。
    故选D。
    9. 水至善至柔,可刚可柔,可急可缓,孔子之教,无执而治。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结合水主要与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结合,失去溶解性和流动性
    B. 水可刚可柔,有时能够自由流动,这与水分子之间氢键的不断形成和断裂有关
    C. 水可以作良好的溶剂,因为小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
    D. 由于氢键的存在,所以水的温度相对容易发生变化,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详解】A、细胞内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A错误;
    B、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氢键易断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呈液态具有流动性。因此,水可刚可柔,有时能够自由流动,这与水分子之间氢键的不断形成和断裂有关,B正确;
    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所以水是良好的溶剂,C错误;
    D、由于氢键的存在,所以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变化,具有较高的比热容,D错误。
    故选B。
    10. 2024年重庆高温日数超过70天,打破历史记录。持续高温下,户外工作人员大量出 汗排出较多无机盐时,需多喝淡盐水。下列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量Na 流失会使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B.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缺Fe 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
    C.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高,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 大量出汗后多喝淡盐水可以维持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在稳定的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Fe参与构成血红素,Mg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Na+与兴奋的产生有关,当人体内Na+缺乏(含量过低)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而Na+含量过高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增强,A正确;
    B、Fe参与构成血红素,缺铁性贫血是因为缺Fe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B正确;
    C、哺乳动物的血液中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a2+的含量太高,会出现肌无力等症状,C错误;
    D、大量出汗后会丢失水分和无机盐,多喝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和丢失的无机盐,维持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在稳定的状态,D正确。
    故选C。
    11. 一批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出的盆栽黄瓜幼苗表现出叶片发黄的缺素症状。现取若干株该盆栽黄瓜幼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等量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MgSO4溶液和Mg(NO3)2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盆栽黄瓜幼苗叶片的颜色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缺N或者缺Mg都会引起叶绿素合成不足,可导致黄瓜幼苗表现出叶片发黄
    B. 若A、C两组叶片变绿,B组叶片发黄,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N造成的
    C. 若A组叶片发黄,B、C两组叶片变绿,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Mg造成的
    D. 若A、B两组叶片发黄,C组叶片变绿,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少N或Mg造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N和Mg都是叶绿素合成的原料,缺N或者缺Mg都会引起叶绿素合成不足,可导致黄瓜幼苗表现出叶片发黄,A正确;
    B、A、C两组溶液中都含有N元素,而B组溶液中无N,若A、C两组叶片变绿,B组叶片发黄,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N造成的,B正确;
    C、B、C两组溶液中都含有Mg元素,A组溶液中无Mg,若A组叶片发黄,B、C两组叶片变绿,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Mg造成的,C正确;
    D、A组没有提供Mg元素,B组没有提供N元素,若A、B两组叶片发黄,C组叶片变绿,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可能是由于缺少N和 Mg造成的,D错误。
    故选D。
    12. 低聚果糖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是一种新型甜味剂,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被双歧杆菌利用。低聚果糖有利于双歧杆菌的繁殖,从而发挥其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钙吸收等保健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低聚果糖彻底水解之后可得到蔗糖和果糖两种单糖
    B. 摄入适量低聚果糖有利肠道的健康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C. 双歧杆菌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D. 双歧杆菌细胞壁的成分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详解】A、蔗糖属于二糖,低聚果糖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低聚果糖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分子,A错误;
    B、低聚果糖能被双歧杆菌利用,使人体内双歧杆菌大量繁殖,从而发挥其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钙吸收的功能,即摄入适量低聚果糖有利肠道的健康和营养物质的吸收,B正确;
    C、双歧杆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C错误;
    D、双歧杆菌是细菌,其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而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
    故选B。
    1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搭载着在太空生活了183天的三名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运送的必要食物保证了航天员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瘦肉中含有的蛋白质经煮熟后,被人体消化得到的氨基酸有21种
    B. 蔬菜中含有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但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 食物中补充的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钠和磷的吸收,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D. 若宇航员没有及时进食,引起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会大量转化为糖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肥育,就是因为糖类在它们体内转变成了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储存起来。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瘦肉中含有的蛋白质经煮熟被人体消化后并非一定含有21种氨基酸,A错误;
    B、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属于多糖,但人体不能产生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蔬菜中的纤维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B正确;
    C、食物中补充的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钠钙和磷的吸收,从而预防骨质疏松,C错误;
    D、若宇航员没有及时进食,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脂肪会转化为糖类,但并不是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故选B。
    14. 科学研究表明: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O元素
    B. 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
    C. 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D. 花生种子中的脂肪不仅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也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成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
    【详解】A、由于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故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增加大量的O元素,A正确;
    B、花生中富含脂肪,小麦种子中富含淀粉,与糖类比,脂肪含氢量高于糖类,而含氧量低于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量大,故同等质量花生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B正确;
    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脂肪是花生的主要储能物质,故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C正确;
    D、构成植物细胞膜成分的脂质是磷脂,D错误。
    故选D。
    15.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用料一般是红糖、白糖(主要成分是蔗糖)和少量的饴糖(主要是麦芽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分子一般是C、H、O三种元素构成的
    B. 红糖、白糖的主要成分可以被进一步水解成更简单的化合物
    C. 向饴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
    D. 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详解】A、糖类分子一般是C、H、O三种元素构成的,但多糖中的几丁质中含有N元素,A正确;
    B、红、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是二糖,可以进一步水解为两分子的单糖,B正确;
    C、饴糖主要成分是麦芽糖,为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
    D、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D。
    16.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原、淀粉、纤维素和脂肪均可作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 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血糖低时二者可分解产生葡萄糖补充血糖
    C. 脂肪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D. 食草动物仅利用自身消化器官就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来获取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纤维素不能作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A错误;
    B、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血糖低时肝糖原可分解产生葡萄糖补充血糖,肌糖原不可以,B错误;
    C、脂肪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另外脂肪还具有保温的作用,C正确;
    D、食草动物自身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仅借助自身的消化器官无法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纤维素,D错误。
    故选C。
    17. 某些蛋白质可赋予细胞运动能力,作为肌肉收缩和细胞游动基础的蛋白质在结构上都是丝状分子或丝状聚集体。“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等,还含有磷、锌等元素,是健康、营养、均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是RNA、DNA、胆固醇等不可缺少的成分,属于大量元素
    B. 蛋白质呈现为丝状分子或丝状聚集体,与其能执行相关的运动功能联系紧密
    C. 由五谷制成的面包等食品中含有淀粉,经消化分解,能为机体提供葡萄糖,保证能量的供应
    D. Zn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厌食症的发生等作用,这体现了无机盐能够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细胞中无机盐的主要作用‌:构成机体组织‌、维持渗透压‌、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等;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催化功能、运输功能、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免疫功能等。
    【详解】A、磷是RNA、DNA的组成成分,但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不含磷元素,A错误;
    B、根据题干“某些蛋白质可赋予细胞运动的能力,作为肌肉收缩和细胞游动基础的蛋白质在结构上都是丝状分子或丝状聚集体”,可知蛋白质呈现为丝状分子或丝状聚集体与其执行运动功能有紧密联系,B正确;
    C、五谷制成的面包等食品中含有淀粉,淀粉属于多糖,经消化分解后能为机体提供葡萄糖,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能保证能量的供应,C正确;
    D、Zn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厌食症的发生等作用,这体现了无机盐能够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18. 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分子具有50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50分子水
    B. 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 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00,则胰岛素的分子量为4218
    D. 胰岛素原分解为胰岛素和C肽只需消耗2分子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链进一步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A、51个氨基酸形成2条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是51-2=49,形成的肽键有49个,A错误;
    B、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肽链数,胰岛素有2条肽链,因此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B错误;
    C、图1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00,则胰岛素的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二硫键形成脱去的氢=51×100-49×18-6×1=4212,C错误;
    D、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切去C肽需要破坏肽键,同时需要消耗2分子水,D正确。
    故选D。
    19. 某肽链由88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其中共有6个游离的氨基,5个甲硫氨酸,且甲硫氨酸在肽链中的位置为第2、25、56、78、88位,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94个N原子
    B. 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则生成的若干肽链中,肽键数目会减少8个
    C. 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则生成的多肽的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
    D. 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则生成的有机物中,O原子数目减少1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由于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现肽链中共有氨基6个,其中有5个应位于R基上,所以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5个R基上的N原子数=88+5=93个,A错误;
    B、该肽链含有5个甲硫氨酸,在中间的4个(分别位于第2、25、56、78位)每水解掉一个就少2个肽键,而最后一个(位于第88位)仅少一个肽键,所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2×4+1=9个,B错误;
    C、去掉多肽链中的甲硫氨酸后,①号位的氨基酸也变成游离的单个氨基酸了,由于不确定①号氨基酸的R基上是否有游离的氨基,所以去掉该多肽链中的甲硫氨酸后,生成的多肽中,氨基增加的数量无法确定;C错误;
    D、由于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R基中没有游离的羧基,若去掉该多肽中间的每个甲硫氨酸(分别位于第3、25、56、78位),断裂每个甲硫氨酸两侧的肽键共消耗2分子而增加2个氧原子,而去掉末端的甲硫氨酸(第88位)只断裂一个肽键消耗1分子水而增加1个氧原子,所以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目的减少数=5个甲硫氨酸分子中的氧原子数+断裂5个甲硫氨酸共消耗的水分子数=5×2-(4×2+1)=1个,D正确。
    故选D。
    20. 某细菌能产生一种环状毒性肽,其分子式是 C55H68O18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别是甘氨酸 C2H5NO2,丙氨酸 C3H7NO2,苯丙氨酸 C9H11NO2,谷氨酸 C5H9NO4,其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多肽是十肽化合物,形成该化合物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180
    B. 该多肽水解后可得到4个谷氨酸
    C. 经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的作用,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D. 四种氨基酸按一定数量混合,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含五个肽键的链状分子最多有1024 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分子式为C55H68O18N10的多肽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四种氨基酸,这四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根据多肽的分子式中含有十个N可推测出该多肽是由10个氨基酸形成的十肽,形成该化合物的过程中,失去10分子水,故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0×18= 180,A正确;
    B、四种氨基酸中,只有谷氨酸含有4个O原子,其它三种氨基酸都含有2个O原子,假设谷氨酸分子数为M,则多肽链中的氧原子数目=(10−M)×2+4M−10=18,计算可知M=4个;设该多肽中含有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分别为x、y、z个,根据该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数、C原子和H原子守恒则有:x+y+z=10−42x+3y+9z+20=555x+7y+11z+36=68+20以上三式联立解得x=1个、y=2个、z=3个,即该多肽中含有甘氨酸1个、丙氨酸2个、苯丙氨酸3个、谷氨酸4个,B正确;
    C、经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的作用,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变性的本质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化,C正确;
    D、含5个肽键的链状化合物是由6个氨基酸形成的六肽,如果提供足量的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含4个肽键的链状化合物的最多种类=4×4×4×4×4×4═4096(或46)种,D错误。
    故选D。
    21. 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若a为脱氧核糖,则正常情况下m不可能是尿嘧啶
    C. DNA 和 RNA 在核苷酸组成上,只有a不同
    D. 丹顶鹤体内化合物b有4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详解】A、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尿嘧啶U为RNA特有的含氮碱基,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因此,若a为脱氧核糖,则正常情况下m不可能是尿嘧啶,B正确;
    C、DNA和RNA在核苷酸组成上,除了a(五碳糖)不同,还有含氮碱基也不完全相同,T为DNA特有的含氮碱基,U为RNA特有的含氮碱基,C错误;
    D、丹顶鹤是动物,细胞中含DNA和RNA。据图可知,b为核苷酸,则丹顶鹤体内的核苷酸有4种脱氧核苷酸及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8种,D错误。
    故选B。
    22. 如图为真核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则①可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B. 若③是豌豆细胞内的核酸,则③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种类的数量相同
    C. 若②为储能物质,则②可能是脂肪、淀粉、糖原
    D. ③可能携带遗传信息,其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有些蛋白质还有S等;磷脂和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核酸由四种核苷酸组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还可以分布在细胞质。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A、据题图分析可知,①可以是蛋白质,如载体蛋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A正确;
    B、若③是豌豆细胞内的核酸则为DNA和RNA,则③初步水解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共8种,彻底水解的产物为5种碱基A、U、G、C、T、磷酸、核糖和脱氧核糖,共8种,B正确;
    C、若②为储能物质,脂肪、淀粉、糖原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正确;
    D、若③为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③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半自主性细胞器中也有DNA,D错误。
    故选D。
    23.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错误的是( )
    ①C、H、O、N是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②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③乳酸菌、酵母菌和噬菌体中不都有核糖体、DNA、RNA
    ④脂肪又称甘油三酯,都由甘油和饱和脂肪酸组成
    ⑤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A. ①④⑤B. ①②⑤C. ②③④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化学组成上说,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DNA中,从结构上说,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①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有的还含有S等,葡糖糖的化学元素有C、H和O,核苷酸的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P,①错误;
    ②动物体内糖以主要糖原的形式存在,植物体内糖类主要以淀粉和纤维素存在,因此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②正确;
    ③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DNA、RNA,但噬菌体是病毒,不含有核糖体,不含有RNA,只含有DNA,因此乳酸菌、酵母菌和噬菌体中不都有核糖体、DNA、RNA,③正确;
    ④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由甘油和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组成,④错误;
    ⑤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⑤错误。
    错误的是①④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4. 磷脂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研究细胞膜表面张力时,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B.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C. 人成熟红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面积约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
    D. 利用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运送药物时,水溶性药物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们对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1859年欧文顿对膜通透性进行研究推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成分分析得出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推测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35年英国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细胞膜的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详解】A、油滴如果吸附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通过发现细胞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张力,因此推测细胞膜可能还附有蛋白质,A正确;
    B、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B正确;
    C、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故人成熟红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面积约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C正确;
    D、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利用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运送药物时,脂溶性的药物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D错误。
    故选D。
    25. 下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是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的尾部,具有亲水性
    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必需通过①结构
    C. 若图示为动物细胞膜,则B面为细胞内侧,A面为细胞外侧
    D. 新冠病毒通过识别人细胞膜上的①侵入细胞,说明细胞膜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端,④表示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尾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③是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④是磷脂的尾部,具有疏水性,A错误;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都必须通过①(糖蛋白)结构,如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
    C、在动物细胞膜中,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A面有糖蛋白,所以A面为细胞外侧,B面为细胞内侧,C正确;
    D、新冠病毒通过识别人细胞膜上的①(糖蛋白)侵入细胞,这说明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但这不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26. 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探索,经历了很多科学家的不断的提出假说和实验验证,最终得到了科学的结论。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倍显微镜看不清细胞膜的结构但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由磷脂组成
    B. 细胞的生长等现象说明细胞膜是运动的,这与罗伯特森描述的模型完全相符
    C. 科学家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上有蛋白质
    D. 可利用鸟类动物红细胞制备出纯净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来得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1、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详解】A、高倍显微镜看不清细胞膜的结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由磷脂组成,A错误;
    B、罗伯特森提出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的静态模型,与细胞的生长等现象说明细胞膜是运动的不相符,B错误;
    C、科学家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高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上可能有蛋白质,C正确;
    D、鸟类动物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出纯净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来得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C。
    27. 下列关于细胞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B. 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
    C. 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D. 活细胞中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有利于物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质的结构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详解】A、细胞骨架是指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B错误;
    C、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C正确;
    D、活细胞的细胞质可以不断地缓慢流动,这种运动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气体的交换等,D正确。
    故选B。
    28. 图1表示人体内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图1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最多有21种
    C. 图1中的a、b、c的转化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D. 图1、图2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结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柱状图分别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
    【详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图1中的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
    B、图1物质X代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最多有21种,B正确;
    C、图1中的a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图1中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是通过囊泡进行的,图2所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29. 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在拟核区域
    ④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真菌、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
    ⑥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⑦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
    ⑧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和细胞质等
    A. 6项B. 4项C. 3项D. 1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正确;
    ②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②错误;
    ③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③错误;
    ④发菜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
    ⑤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等,包括原生生物和低等植物等,病毒为非细胞生物,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⑤错误;
    ⑥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真核生物,⑥正确;
    ⑦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中,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⑦正确;
    ⑧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但有些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和DNA(且DNA也不能算是细胞结构),⑧错误。①⑥⑦正确,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0. 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体
    B. 组成核糖体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均发生在核仁中
    C. 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D.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核内有2种核酸和8种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等。核膜是指包被细胞核的双层膜,其上有许多核孔,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是极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被包围在重新形成的细胞核里。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
    【详解】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可见,细胞分裂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体,A正确;
    B、组成核糖体的RNA的合成发生在核仁中,但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并不是发生在核仁中,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错误;
    C、核膜上的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
    D、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核内有2种核酸:DNA和RNA,组成DNA的核苷酸为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为4种核糖核苷酸,因此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核内有8种核苷酸,D正确。
    故选B。
    31. 2023年1月,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取得重大原创发现——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的“机关”,为人类对付阿尔茨海默病带来一线曙光。科学家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APOE4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风险基因。APOE基因主要负责编码APOE蛋白。APOE蛋白在人群中有APOE2、APOE3和APOE4等3种亚型。研究发现,APOE2的携带者,不易患阿尔茨海默病;而APOE4的携带者,患病风险成倍增加。因此,找到APOE4的受体,可能是破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施一公团队找到了阿尔兹海默症最强风险因子APOE4受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施一公团队从分子水平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的“机关”
    B. APOE4的携带者,患病风险成倍增加,可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有关
    C. APOE蛋白存在不同的亚型只与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D. 这一发现对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展针对性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施一公团队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最强风险因子APOE4受体,是破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的“机关”,A正确;
    B、科学家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APOE4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风险基因,施一公团队找到了阿尔茨海默症最强风险因子APOE4受体,APOE4的携带者,患病风险成倍增加,可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APOE4受体有关,B正确;
    C、蛋白质分子的种类与组成它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取得重大原创发现对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展针对性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32. 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亲子鉴定等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一幅DNA指纹技术应用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指纹能用于案件侦破,原因是个体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具有特异性
    B. DNA指纹显示,受害者和嫌疑人1、2、3与发现的样品中DNA有相同的区域
    C. DNA指纹显示,嫌疑人2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受害人DNA彻底水解产物有5种
    D. 罪犯样品和怀疑对象1、2、3进行DNA指纹比对,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这也是DNA指纹的主要依据。
    【详解】A、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这也是DNA指纹能获得嫌疑人信息的根本原因,A正确;
    B、不同的人的DNA序列并不是完全不同,如DNA指纹显示,受害者和嫌疑人1、2、3与发现的样品中DNA有相同的区域,B正确;
    C、DNA指纹并没有将DNA彻底水解,则不能得出彻底水解产物有多少,C错误;
    D、DNA指纹显示,怀疑对象1的DNA指纹图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的样品最相似,故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D正确。
    故选C。
    33. 溶酶体的结构完整是其正常发挥功能的基础。研究表明,当溶酶体膜受损时,其表面会大量富集脂质PI4P,PI4P招募的家族蛋白ORP能同时结合溶酶体和内质网,使内质网包裹受损的溶酶体,继而将胆固醇和脂质PS从内质网运送到溶酶体。PS不能直接提高生物膜的稳定性,但会激活蛋白ATG2,从而使大量脂质被运送到溶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能消化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 溶酶体和内质网的ORP受体同时缺失才会影响溶酶体的修复
    C. 胆固醇可直接参与溶酶体的修复,从而提高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D. 来源于内质网的PS将大量脂质转运进入溶酶体,从而加快膜修复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溶酶体含有的多种水解酶能消化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A错误;
    B、I4P招募的家族蛋白ORP同时结合溶酶体和内质网,只要溶酶体和内质网的ORP受体有一个缺失就会影响溶酶体的修复,B错误;
    C、胆固醇从内质网运送到溶酶体,可直接参与溶酶体的修复,从而提高溶酶体膜的稳定性,C正确;
    D、来源于内质网的PS不能直接提高生物膜的稳定性,但会激活蛋白ATG2,从而使大量脂质被运送到溶酶体,从而加快膜修复,D错误。
    故选C。
    34. 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小窝,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磷脂分子和小窝蛋白共同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 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主要在肽段1
    C. 采用荧光标记法可证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
    D. 胆固醇能与氨基酸结合,说明胆固醇具有运输氨基酸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 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 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 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 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 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详解】A、由题知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错误;
    B、由题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观察图发现只有肽段1出现了降低,所以对比肽段1、肽段2,可以得出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B正确;
    C、采用荧光标记法可证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而不是功能特点,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胆固醇能与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但不能说明胆固醇具有运输氨基酸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35. 细胞核中的核纤层起支架作用,维持细胞核与粗面内质网的轮廓。核膜上有与核纤层紧密结合的核孔复合体。入核蛋白一般都含有一段特殊的核定位序列(NLS),该序列可保证入核蛋白能顺利转运至细胞核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过程中存在细胞核的解体和重建这可能与核纤层相关
    B. 核孔复合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不会影响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
    C. 核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与内质网相连有利于物质运输
    D 推测NLS序列与核孔复合体结合,进而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题意显示,核纤层起支架作用,推测核纤层与细胞核的解体和重建密切相关,A正确;
    B、核孔复合体控制核蛋白的进出,因此核孔复合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会影响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
    C、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核膜和内质网膜相连,有利于物质的运输,C正确;
    D、题意显示,NLS序列可保证入核蛋白能顺利转运至细胞核内,说明NLS的存在有利于入核蛋白从细胞质进入到细胞核内,该过程中NLS序列可能与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综合题,共55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对应位置上。
    36.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填图中序号),其一般由____和____组成。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填图中序号),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含_____(色素)。
    (3)B生物感染人体会引起支原体肺炎,临床上常用青霉素治疗肺炎,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能否用青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呢?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理由:_____。
    (4)酵母菌区分于A的主要结构特点是酵母菌_____。虽然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形态上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表现在_____。
    【答案】(1) ①. C ②. 核酸 ③. 蛋白质
    (2) ①. D ②. 叶绿素和藻蓝素
    (3) ①. 不能 ②.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对它不起作用
    (4) ①.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 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质中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图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同理B图也是原核生物,且为原核生物中的支原体;C图无细胞结构,为病毒;D图为原核生物蓝细菌。
    【小问1详解】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C。病毒为活细胞寄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其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培养时需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培养。
    【小问2详解】
    图中D为蓝细菌,其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3详解】
    B生物是支原体,支原体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临床上常用青霉素治疗肺炎,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由于支原体不具有细胞壁结构,青霉素对它不起作用,故不能用青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
    【小问4详解】
    酵母菌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区分于A的主要结构特点是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虽然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形态上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表现在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都具有核糖体。
    37. 免疫球蛋白是由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推测,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_____个-NH2;若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由m个氨基酸形成,则其含有______个肽键。蛋白质除了图示的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功能外,还有______功能(至少3点)。
    (2)不同蛋白质的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
    (3)图2是组成免疫球蛋白的两种氨基酸结构式图,二者在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可能相互缩合的基团是_____(填序号)。不同氨基酸取决于图中____(编号)的不同。
    (4)乙型脑炎是由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种三肽化合物N能够抑制乙型脑炎病毒的活性,这为预防和治疗乙型脑炎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为研究新合成的三肽化合物S的抗病毒效果,研究者选取了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平均分为四组,各组的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①表中,C组的“a”处的实验操作是_____。
    ②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
    【答案】(1) ①. 4 ②. m-4 ③. 结构蛋白、运输、调节、催化
    (2)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3) ①. ①与⑤或②与④ ②. ③⑥
    (4) ①. 病毒 ②. N和S均具有抗病毒效果,且S的抗病毒效果大于N的
    【解析】
    【分析】1、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的,蛋白质功能多样性是由结构多样性决定的。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免疫球蛋白是由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1条肽链上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由此可知,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NH2;肽键数=氨基酸-肽链数,故若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由m个氨基酸形成,则其含有m-4个肽键。蛋白质功能除了具有免疫功能外,还具有催化、调节、运输、信息传递、作为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等功能。
    【小问2详解】
    不同蛋白质的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小问3详解】
    分析图2,①、④表示氨基,②、⑤表示羧基,③表示R基上的羧基,⑥表示R基上的氨基。由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化合物时,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形成肽键,但不是R基上的羧基和氨基,因此,最可能缩合的基团是②与④或①与⑤。不同氨基酸取决于R基的不同,图中编号为③⑥。
    【小问4详解】
    ①为研究新合成的三肽化合物S的抗病毒效果,实验组C组和D组对照,C组需要注射等量缓冲液和病毒。
    ②比较A、B两组的处理方式,在于注射的“N”和“S”的不同,故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可知N和S均具有抗病毒效果,且S的抗病毒效果大于N的。
    38. 如图1表示细胞内一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X、Y代表元素,D、E、F表示生物大分子,A、B、C表示组成相应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图2为某分子部分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Y元素分别是______。
    (2)在人体中,单体A一般有______种,其中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叫______。
    (3)植物种子中储能物质E是______,植物细胞中还含有纤维素,其功能是_____。而多糖中的几丁质广泛存在于______。
    (4)若颤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M,则以N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有_____(答两个)等。图2中的4是_____(填名称)。
    (5)图2所示物质多种多样的原因是_____。在小鼠细胞中图2分布在_____中。
    【答案】(1)N、P (2) ①. 21 ②. 必需氨基酸
    (3) ①. 淀粉 ②. 参与组成植物细胞壁 ③.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4) ①. HIV、烟草花叶病毒 ②.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5) ①.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②. 主要在细胞核,少量在细胞质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是氨基酸,D是蛋白质,B是葡萄糖,E是多糖,C是核苷酸,F是核酸,X为N元素,Y是P元素;图2含碱基T,为DNA分子单链片段,图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胞嘧啶,4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为DNA单链片段。
    【小问1详解】
    图1中D具有催化、作为结构物质等功能,为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是C、H、O、N,F能携带遗传信息,为核酸,组成核酸的元素为C、H、O、N、P,故X为元素N,Y为元素P。
    【小问2详解】
    A是组成蛋白质的单体,为氨基酸,人体中氨基酸一般有21种,其中有8种为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氨基酸。
    【小问3详解】
    E为多糖,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小麦种子富含淀粉,此外,还有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纤维素,人体摄入大量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多糖中的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可用于处理污水等。
    【小问4详解】
    颤蓝细菌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M为DNA,则N为RNA,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有HIV、烟草花叶病毒、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图2中的4是核苷酸,由于图中含有碱基T,T是DNA特有的碱基,故4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小问5详解】
    图2所示物质为DNA,DNA具有多样性,是因为其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小鼠细胞为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如线粒体)中。
    39. 图中甲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请回答问题([ ]中填写图中数字):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图甲中囊泡X由[ ]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中一部分。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_____系统。
    (2)囊泡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
    (3)若图甲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该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从合成到被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_____;在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____。
    (4)图乙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此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的功能。
    (5)该细胞虽然有较大的膜面积,却不适合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磷脂和蛋白质 ②. ③内质网 ③. 生物膜
    (2)溶酶体 (3) 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②. 线粒体
    (4) ①. 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相互识别 ②. 信息交流
    (5)该细胞中的核膜和具膜细胞器会对细胞膜提纯造成干扰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小问1详解】
    囊泡膜来源于生物膜,故它的主要成分与生物膜相同,是磷脂和蛋白质。图甲中囊泡X由③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④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中一部分,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小问2详解】
    如果囊泡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其内的水解酶可以分解进入细胞的物质。
    【小问3详解】
    若图甲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该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作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为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故抗体从合成到被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在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小问4详解】
    图乙中,囊泡膜上具有蛋白质A,细胞膜上具有蛋白质B,两种蛋白质特异性结合后,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货物”通过胞吐排出细胞,故乙图囊泡能将“货物”精确运出,主要依赖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的特异性结合,此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小问5详解】
    该细胞虽然有较大的膜面积,却不适合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因为该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还具有核膜和具膜细胞器,因而会对细胞膜提纯造成干扰。
    40. 下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图中细胞A和细胞B相比,B所特有的结构是_____(填编号),图A中结构①的功能是_____。
    (2)若图中细胞B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皮细胞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的[ ]____,细胞A、B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_____。
    (3)AB细胞共有的却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_____。
    (4)分离细胞器的方法_____。
    (5)若图A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质,则研究其合成和运输过程,可采用_____(方法),与此过程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用图中的序号回答);在这个过程中⑦的具体作用是_____。
    (6)图中各种生物膜的结构与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直接原因是____。
    【答案】(1) ①. ⑧⑨⑩ ②.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2) ①. [⑩]叶绿体 ②. [⑥]线粒体
    (3)[⑦]高尔基体 (4)差速离心法
    (5) ①.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②. ③②⑦⑤⑥ ③.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6)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为动物细胞,B为高等植物细胞,①是中心体,②是内质网,③为核糖体,④是细胞核,⑤为细胞膜,⑥为线粒体,⑦为高尔基体,⑧是细胞壁,⑨是液泡,⑩为叶绿体。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A为动物细胞,B为高等植物细胞,细胞A和细胞B相比,B所特有的结构是⑧是细胞壁,⑨是液泡,⑩为叶绿体,图A中的结构①是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问2详解】
    若图中细胞B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皮细胞,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具有细胞器[⑩]叶绿体,细胞A、B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⑥]线粒体。
    【小问3详解】
    A为动物细胞,B为高等植物细胞,细胞器中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故AB细胞共有的却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⑦]高尔基体。
    【小问4详解】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小问5详解】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采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③核糖体→②内质网→⑦高尔基体→⑤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⑥线粒体提供能量。⑦的具体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小问6详解】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处理方式
    注射适量N和病毒
    注射等量S和病毒
    注射等量缓冲液和a
    注射等量缓冲液
    八天后小鼠存活率
    10%
    90%
    0
    100%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A4,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万达集团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一上生物半期考试docx、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一上生物半期考试-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