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多版本地区)含答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2024,第1~5单元):2024+2025学年初中八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四学制2024,第1~5单元):2024+2025学年初中八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第15单元人教版五四学制2024A4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第15单元人教版五四学制2024A3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1~3单元占50%,4~5单元占50%(人教版五四学制2024)。
5.难度系数:0.6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人类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可分的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答案】B
【解析】A、拉瓦锡利用定量法研究出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五分之一,A正确;
B、近代原子学说是道尔顿提出的,门捷列夫的重要贡献是编制了元素周期表,B错误;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可分的,C正确;
D、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治疗疟疾,获得诺贝尔奖,D正确。
故选:B。
2.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风油精挥发、动植物呼吸作用B.粉笔折断、纸张燃烧
C.菜刀生锈、苹果腐烂D.植物光合作用、冰淇淋融化
【答案】C
【解析】A、风油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程中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粉笔折断的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的过程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苹果腐烂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淇淋融化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正确操作是获得正确结果和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药品B.过滤
C.装入固体粉末D.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A、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错误;
C、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5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6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6.9mLB.大于6.9mLC.小于6.9mL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小,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8.5 mL,实际比8.5 mL小,设倾倒前量筒内液体体积为x,则x<8.5mL;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大,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6 mL,则实际大于1.6 mL,设倾倒后量筒内剩余液体体积为y,则1.6mL<y,两个不等式相加可得x+1.6mL<8.5mL+y,则x-y<8.5mL-1.6mL=6.9mL,所以取出液体的体积小于6.9mL。
故选:C。
5.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镁条燃烧B.红磷燃烧
C.蒸馏水食盐水混合D.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由于有空气中的气体参加反应,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氧气消耗,且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该实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蒸馏水不能与食盐水反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答案】C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解析】A、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观点错误的是
【答案】C
【解析】A、空气是混合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氮分子、氧分子等),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8.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生活中可用活性炭降低水的硬度
C.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电解水实验中产生O2和H2的体积比为2:1
【答案】C
【解析】A、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则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则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则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为二氧化碳分子,故选D。
10.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B.CuC.D.
【答案】B
【解析】A、N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种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H2是氢气的化学式,不能表示氢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C18可表示一种物质或C18分子,不能表示碳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转化为,已知中为价,则的化合价为
A.B.C.D.
【答案】B
【解析】NiFe2O4中Fe为+3价,O的化合价为-2价,设Ni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x+(+3)×2+(−2)×4=0,解得x=+2;
故选:B。
12.农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绿色燃料”。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由3个元素组成
B.乙醇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C.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D.乙醇分子中有9个原子
【答案】B
【解析】A、据图可知,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不正确;
B、据图可知,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乙醇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所以乙醇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B正确;
C、据图可知,乙醇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不正确;
D、据图可知,1个乙醇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即9个原子构成。所以1个乙醇分子中有9个原子。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13.对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粒子①③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第三周期
B.粒子②表示稀有气体原子,粒子④属于金属阳离子
C.粒子①③形成的离子所带的电荷,电性相反,电量相等
D.粒子③和溴原子(Br)同族,溴离子与粒子④构成物质化学式为 MgBr
【答案】D
【解析】A.①和③都是原子,电子层数=周期数=3,④是离子,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电子层数=周期数=3,①③④都在第三周期,选项正确;
B.粒子②是氖元素,为稀有气体,粒子④是镁离子,属于金属阳离子,选项正确;
C.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Na+,③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Cl—,两个离子所带的电荷,电性相反,电量相等,选项正确;
D. 粒子③和溴原子(Br)同族,溴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溴离子,④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溴离子与粒子④构成物质化学式为 MgBr2,选项错误;
故选D。
14.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已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 C22H19FN4O2,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达本胺分子是由碳、氢、氟、氧、氮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48个原子
C.西达本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
D.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则西达本胺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1个西达本胺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因此1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48个原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西达本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9)=264:19,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9) :19:(14×4):(16×2) =264:19:19:56:32,因此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将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后可得到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中( )
A.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B.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有碳、氢元素,没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2.7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3g=1.5g,1.5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教版五四制2024,第1~4单元第1节):2024+2025学年初中八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第1-4单元第1节鲁教版五四制2024A4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第1-4单元第1节鲁教版五四制2024A3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pdf、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专题1~专题3):2024+2025学年初中八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专题1专题3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A4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专题1专题3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A3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pdf、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专用,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专题1~专题3):2024+2025学年初中八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专题1专题3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A4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专题1专题3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A3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docx、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pdf、八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