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11《答谢中书书》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12《与朱元思书》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14《背影》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15《白杨礼赞》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18《中国石拱桥》 课件 0 次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13 《唐诗五首》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13 《唐诗五首》,共60页。
13 唐诗五首1、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岳飞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寄黄几复》黄庭坚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杜甫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苏轼5、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梦微之》白居易诗词中的孤独野 望 王 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性桀骜,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听朗读,并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野 望 王 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 望 王 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傍晚。徘徊。归依。诗意: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落日。诗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小牛,这里指牛群。泛指猎获的鸟兽。诗意: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动态画面。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鲜活了起来。相视,互看比喻隐居不仕。诗意: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我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回归家园。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岗。译文: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歌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及心情。 “徙倚”即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呼应尾联,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远景、静态,举目四望,远处的山和树在落日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画面静谧、恬淡,诗人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融情于景,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3.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东皋薄暮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去何方。 徙倚欲何依。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树树皆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山山唯落晖。根据诗意背诵诗句。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 牧人驱犊返,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猎马带禽归。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 相顾无相识,真想长啸高歌隐居在山岗。长歌怀采薇。举目四望 孤寂无依树林金色 山峦余晖牧人驱犊 猎马带禽苦闷怅惘 知己难觅野 望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苦闷彷徨黄鹤楼 崔 颢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此外,李白还写了不少诗反映他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首在唐朝描写景物的诗里,的确可以互相媲美,也都堪称佳作。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雾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离开,离去。只剩下,仅留下。飘飘荡荡的样子。诗意: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比较一下这两个字的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第一个”空“是”只,只有“,强调空间上的广阔。人去楼空,空间开阔,衬托出独自登楼的作者的孤独渺小。第二个“空”是“徒然”的意思,强调时间上的久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晴日里的原野。分明的样子。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故乡。诗意:烟雾笼罩江面。2.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此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描绘出了晴空之下大江对岸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色,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空明悠远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泛起了思乡之情。3、本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愁”。尾联中的“愁”与“日暮”“烟波”之景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表现出浓浓的乡愁。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闻、所忆,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思乡之愁。起→用典引出黄鹤楼承→感慨仙人已去转→描写登楼所见合→抒发思乡之情黄鹤楼愁而不怨意境高远边塞诗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知识小卡片: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主要情感:1、边疆将士思乡之情;2、对边疆战士和边塞风光的赞美;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使至塞上 王 维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_________,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_____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有____________。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__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与孟浩然起名,并称“王孟”,精通佛学,人称__________。摩 诘唐朝《王右丞集》山水田园诗“诗 佛”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qíyānhòu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欲:要。问:慰问。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历史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受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遭牵连,适值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故王维奉使出塞宣慰。 本篇即出使途中所作。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理解“单车”“征蓬”“归雁”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描写行程的遥远,也表达出作者此时此刻孤独落寞的心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指烽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轻烟直且不易为风吹散。黄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燕然:燕然山,这里指边防前线。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哪些词用得好?“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既写出了景物之单调,又写出作者的心情。“直”字,描绘了大漠中烽烟直立的景象,突显了挺拔、坚毅之美。“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静寂、壮美的大漠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给“孤烟”加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风,也没有风声,于是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并不是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落日”挂在地平线上,才更“圆”。圆圆的“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背后,这是多么静寂的世界! ——叶圣陶 名句赏析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了。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显得雄浑而又劲拔。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 。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 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 ,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用典写出战事之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将士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3、尾联中写到达边塞后得知将领还在前线督战,这样结束全诗是否显得突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使至塞上雄浑壮美慷慨悲壮叙事——出使边塞抒情——内心抑郁绘景——塞外风光叙事——战事紧张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朗读指导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乘船。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平原。辽远无际的荒原。飞天镜:(如同)飞下的天镜。结:形成。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仍然,依旧。怜:喜爱。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再读古诗,讨论思考:2.颔联中的“随”与“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江水涌入原野的景象。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万丈豪情、喜悦心情和蓬勃朝气。3.《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山美景的?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写长江水送“我”故乡的山水眷恋“我”,来表现对故乡依恋不舍。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依恋之情。渡荆门送别叙事:远渡地点,出蜀目的绘景抒情:怜水送行舟远景——平野 江流近景——江月 云生雄浑壮阔意境高远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堤春晓曲苑荷风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南屏晚钟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 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诗魔”。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长庆三年春,白居易去西湖游玩,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听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朗读再读课文,理解诗意。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即贾公亭。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初春时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衔取。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各种颜色的野花。副词,将要,就要。使人眼花缭乱。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遮没,盖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以孤山为参照物。百游不厌。同“荫”,指树阴。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 早春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白沙堤初春3.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谁家”写出了莺和燕的少,紧扣早春季节。“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的情景,“啄”字写出了燕子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清丽明艳、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表现了诗人乍见春景时的惊喜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修饰“花”,用“浅”修饰“草”有什么好处?“乱”,贬词褒用,化静为动,写出了花争芳斗妍情态,突出花的种类多、分布广和丰富的色彩;“浅”字写出草初长时的样子和嫩绿的色彩,突出了初长芳草的鲜嫩以及春行之早。4.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感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最爱”表明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美景的喜爱。“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现了诗人的意犹未尽之意。 小 结《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丽明艳、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表达对西湖、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钱塘湖春行 首联:地点时令 颔联:绘春景 颈联:绘春景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由衷喜悦尾联:抒真情 行不足乱花迷眼浅草没蹄寺北亭西水平云低1.有感情地朗读这五首唐诗。2.背诵这五首诗。以其中一首诗为例,说说律诗在对仗、押韵等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