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解析版).docx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原卷版)第1页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原卷版)第2页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原卷版)第3页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解析版)第1页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解析版)第2页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练(配套新教材2019)

    展开

    2024——2025年解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案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专题三十五 生物大分子 第一板块 课标要求与化学核心素养 第二板块 必备知识,强基固本考点一 糖类 核酸1.糖类(1)糖类的概念和分类①概念: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②组成:____________三种元素。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通式为________,所以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③分类(2)单糖①a.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4CHO,它与果糖[多羟基酮]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葡萄糖的性质②戊糖——核糖、脱氧核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3)二糖——蔗糖与麦芽糖(4)多糖——淀粉与纤维素①相似点a.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属于多糖,分子式都可表示为____________。b.都能发生水解反应,如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②不同点a.通式中n值不同。b.淀粉溶液遇碘显____色。2.核酸(1)核糖核酸的形成(2)脱氧核糖核酸的形成(3)核酸的生物功能核酸在生物体的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现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考点二 油脂的结构与性质1.组成和结构油脂是____________与甘油反应所生成的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结构可表示为2.分类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烃基上含有碳碳双键,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油酸甘油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硬化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也称硬化油。(2)水解反应①酸性条件下如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如硬脂酸甘油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比酸性条件下水解程度____。考点三 氨基酸 蛋白质1.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1)氨基酸的组成与结构羧酸分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被________取代得到的化合物称为氨基酸。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几乎都是α-氨基酸,其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2)氨基酸的化学性质①两性氨基酸分子中既含有酸性基团________,又含有碱性基团________,因此,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如甘氨酸与HCl、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成肽反应两个氨基酸分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氨基与羧基间缩合脱去水,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发生成肽反应。两分子氨基酸脱水形成二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种氨基酸分子间脱水以肽键相互结合,可形成蛋白质。2.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1)组成与结构①蛋白质含有C、H、O、N、S等元素。②蛋白质是由________通过________反应生成的,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2)蛋白质的性质(3)酶①大部分酶是一种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性质。②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a.条件温和;b.具有高度的专一性;c.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答案】考点一 糖类 核酸1.(1)②碳、氢、氧 Cm(H2O)n ③2~10 (2)①a.同分异构体 b.银镜反应 Cu(OH)2 2C2H5OH+2CO2↑②  (3)C12H22O11 水解 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 (4)①a.(C6H10O5)n b.(C6H10O5)n+nH2Oeq \o(――→,\s\up7(酸或酶))nC6H12O6 ②b.蓝 淀粉           葡萄糖考点二 油脂的结构与性质1.高级脂肪酸  3.小 混合4.(1)+3H2eq \o(――→,\s\up12(催化剂),\s\do4(△))(2)①+3H2Oeq \o(,\s\up7(H+))+3C17H35COOH②+3NaOHeq \o(――→,\s\up7(△))+3C17H35COONa 大考点三 氨基酸 蛋白质1.(1)氨基  —NH2和—COOH(2)①—COOH —NH2 +HCl―→ +NaOH―→+H2O ②+H2O2.(1)②氨基酸 缩聚 (2)氨基酸 —NH2 —COOH 可逆 不可逆 黄 烧焦羽毛考点一 糖类 核酸 1.蔗糖水解及产物检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取1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碱性。 步骤3: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min,观察到生成砖红色沉淀。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1中稀硫酸是蔗糖水解的催化剂 B. 上述实验可证明蔗糖水解有还原性糖生成 C. 上述实验可证明蔗糖已完全水解 D. 如图所示的Cu2O晶胞中铜原子的配位数为2【答案】C【解析】步骤1:蔗糖溶液加入催化剂稀硫酸,水浴加热发生水解反应;步骤2:向蔗糖水解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酸至碱性;步骤3: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条件下与生成的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利用均摊法分析晶胞的配位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A.稀硫酸催化蔗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则稀硫酸是蔗糖水解的催化剂,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实验步骤,说明水解生成的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被新制备的Cu(OH)2加热条件下所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和砖红色的Cu2O,可证明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为还原性糖,故B正确; C.根据上述实验步骤,说明蔗糖能水解生成葡萄糖,但不知道是否完全水解,是否还有蔗糖的存在,实验中没有证明,故C错误; D.利用均摊法,位于顶点和体心的白球有1+8×=2个,位于晶胞内的黑球有4个,由Cu2O的化学式可知,白球为O原子,黑球为Cu原子,Cu原子周围有2个O原子,则Cu原子的配位数为2,故D正确; 故选:C。2.下面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经冷却,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淡黄色沉淀 B. 淀粉在硫酸作用下水解得到葡萄糖,再加入新制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可得银镜 C. 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可将反应逸出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D.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的方法,可以检验出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水解的产物有乙醇生成【答案】D【解析】A.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如检验是否生成溴离子,应在水解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否则不能排除AgOH的干扰,故A错误; B.银镜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应先加入碱调节溶液至碱性,否则不能生成银镜,故B错误; C.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生成的气体可直接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不能检验是否有乙烯生成,故C错误; D、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CH3COOC(CH3)3,该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组峰,而溴乙烷是两种峰,如果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检出三种峰说明有乙醇生成,故D正确; 故选:D。3.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与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是(  )A. 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 淀粉已完全水解 C. 淀粉没有水解 D. 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水解完全【答案】D【解析】淀粉为多糖,遇到碘变蓝色,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够与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据此解答. 解:淀粉为多糖,遇到碘变蓝色,淀粉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再加入碘水,因为碘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通过溶液不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在碱性环境下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但是否水解完全无法确定, 故选:D。4.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首度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重大科技突破,其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②③中碳元素均被还原 B. 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极性分子有4种 C.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D. 淀粉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单元中有三个羟基,与丙三醇互为同系物【答案】B【解析】A.反应②是甲醇被氧化为甲醛的过程,该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错误; B.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极性分子有H2O、CH3OH、H2O2、HCHO,共4种,故B正确; C.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n不同,二者的分子式不同,因此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淀粉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6H7O2(OH)3]n,淀粉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单元中有三个羟基,但其与丙三醇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D错误; 故选:B。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 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D. 煤矿井爆炸事故是因为矿井内大量甲烷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答案】AD【解析】A、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故A正确; B.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油脂这些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人体内没有能消化纤维素的酶,故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不是人体的营养物质,故C错误; D、矿井内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可燃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AD。考点二 油脂的结构与性质1.下列关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 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C.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D. 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又会溶解【答案】B【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酶是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故B正确;C.糖类、油脂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中除了C、H、O元素外还有N、P等元素组成,故C错误;D.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是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故加水后沉淀不会溶解,故D错误;故选B。2.民以食为天,《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五谷”富含淀粉,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五果”富含糖类,其中的葡萄糖、蔗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五畜”富含油脂和蛋白质,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 D. “五菜”富含纤维素,纤维素不属于糖类物质【答案】A【解析】A.谷类包括玉米、小麦、水稻,主要成分为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B.果类如苹果等富含果糖等,属于糖类物质,但是葡萄糖不能水解,B错误;C.畜类如鸡、鸭、鹅等,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不同的,C错误;D.菜类如蔬菜,富含维生素而不是纤维素,D错误;答案选A。3.(多选题)植物如花生、大豆等的果实能提取油脂.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油可使溴水褪色 B. 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C. 酯的水解是皂化反应 D. 甘油也是植物油脂【答案】CD【解析】略4.亚油酸(含有碳碳双键)在玉米油中的含量高达60%以上,经常食用玉米油可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玉米油被誉为“健康油”“长寿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玉米油属于酯类,能水解 B. 玉米油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常温下为固态 C. 亚油酸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玉米油营养价值高是因为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答案】AC【解析】略5.Ⅰ.甘油三酯是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甘油三酯增高与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甘油三酯的检测和控制尤为重要。油酸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的一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1)油酸甘油酯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2)油酯氢化可以大大延长其保质期,并且使食物更松软可口,然而油酯氢化过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又会危害人类健康。在加热,Ni催化条件下1 mol油酸甘油酯最多与_______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3)下列物质属于油酸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a.硬脂酸(C17H35COOH)b.软脂酸(C15H31COOH)c.亚油酸(C17H31COOH)d.丙烯酸(CH2=CHCOOH)Ⅱ.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4)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已知和-NH2可反应生成)①关于谷氨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分子式为C5H5NO4  b.能发生水解反应  c.能与盐酸反应  d.能与NaOH反应②谷氨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五元环化合物,该五元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答案】(1)酯基、碳碳双键(2)3(3)D(4)cd 【解析】Ⅰ.(1)油酸甘油酯含有酯基,烃基C17H33—的不饱和度是1,所以含有碳碳双键。(2)1 mol油酸甘油酯含有3 mol —C17H33,可知含有3 mol碳碳双键,则可与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3)油酸的分子式C18H34O2,油酸的同系物应含有1个碳碳双键、1个羧基;硬脂酸(C17H35COOH)不含碳碳双键,不是油酸的同系物;软脂酸(C15H31COOH)不含碳碳双键,不是油酸的同系物;亚油酸(C17H31COOH)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不是油酸的同系物;丙烯酸(CH2=CHCOOH)含有1个碳碳双键、1个羧基,是油酸的同系物;故选d。Ⅱ.(4)①谷氨酸含有氨基、羧基,具有两性,可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根据谷氨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5H9NO4,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选cd;②谷氨酸在一定条件下和-NH2反应生成,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五元环化合物,生成物为。考点三 氨基酸 蛋白质1.化学烫发巧妙利用了头发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头发的“定型”,其变化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药剂A具有还原性 B. ①→②过程若有2molS-S键断裂,则转移4mol电子 C. ②→③过程若药剂B是H2O2,其还原产物为O2 D. 化学烫发通过改变头发中某些蛋白质中S-S键位置来实现头发的定型【答案】C【解析】A.①→②变化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1价降低到-2价,需要还原剂,药剂A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①→②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1价降低到-2价,若有2molS-S键断裂,则转移4mol电子,故B正确; C.②→③过程中是部分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氧化剂,若药剂B是H2O2,其还原产物为H2O,故C错误; D.化学烫发通过上述变化,改变头发中某些蛋白质中S-S键位置,实现了头发的定型,故D正确; 故选:C。2.2006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江西某地区“毒盐蛋”使人中毒死伤的事件。经调查,“毒盐蛋”中主要含BaCO3严重超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aCO3使人中毒的原因是BaCO3在胃酸作用下,生成可溶性的钡盐,由于Ba2+是重金属离子,能使人体组织蛋白质变性而使人中毒 B. 服用生鸡蛋清可以使病人减轻中毒症状 C. 由于Ba2+是重金属离子,所以,所有的钡盐都是有毒的 D. 变性的蛋白质,加水不能重新溶解,也丧失了原有的生理功能【答案】C【解析】“毒盐蛋”中主要含BaCO3,在胃酸作用下,生成可溶性的钡盐,由于Ba2+是重金属离子,能使人体组织蛋白质变性而使人中毒,喝入大量含蛋白质的物质能够有效解毒,据此分析。 解:A.BaCO3,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钡盐,由于Ba2+是重金属离子,能使人体组织蛋白质变性而使人中毒,故A正确; B.重金属盐能够使得人体内蛋白质发生变性,重金属中毒时喝入大量含蛋白质的物质能够有效解毒,鸡蛋清是蛋白质,故B正确; C.因为Ba2+是重金属离子,所以可溶性的钡盐能电离出钡离子才会有毒,并不是所有的钡盐都是有毒的,例如硫酸钡,故C错误; D.变性的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生理功能,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加水不能重新溶解,故D正确; 故选:C。3.下列关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 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C.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D. 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又会溶解【答案】B【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酶是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故B正确;C.糖类、油脂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中除了C、H、O元素外还有N、P等元素组成,故C错误;D.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是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故加水后沉淀不会溶解,故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也不溶解 B. 向豆浆中加入少量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 C. 鸡蛋清溶液加热时能发生变性 D. 蛋白质水解能得到氨基酸【答案】BCD【解析】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说明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小,此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若再加水,还能溶解,故A错误; B.豆浆是胶体,胶体遇电解质溶液硫酸钙发生聚沉,故B正确; C.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故C正确; D.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得到蛋白质,故蛋白质水解得到氨基酸,故D正确。 故选:BCD。5.(多选题)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等三人,以表彰他们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能制造蛋白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分子中只含有C、H、O、N元素 B. 只有高温、重金属盐和紫外线才能使蛋白质变性 C. 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喝牛奶或生鸡蛋清进行解毒 D.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的(NH4)2SO4溶液,蛋白质会析出,再加水又会溶解【答案】CD【解析】略第三板块 素养评价 真题演练 1.[2024年山东高考真题]中国美食享誉世界,东坡诗句“芽姜紫醋炙银鱼”描述了古人烹饪时对食醋的妙用。食醋风味形成的关键是发酵,包括淀粉水解、发酵制醇和发酵制酸等三个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水解阶段有葡萄糖产生 B.发酵制醇阶段有产生C.发酵制酸阶段有酯类物质产生 D.上述三个阶段均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答案】:D【解析】:淀粉属于多糖,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反应为,A正确;发酵制醇阶段的主要反应为,该阶段有产生,B正确;发酵制酸阶段的主要反应为、,与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属于酯类物质,C正确;发酵制酸阶段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应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错误。2.[2023年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都是多羟基醛及其缩合产物B.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作用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黄色C.水果中因含有低级酯类物质而具有特殊香味D.聚乙烯、聚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答案】:A【解析】:糖类都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其缩合产物,A错误;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先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黄色,B正确;水果中含有低级酯类物质,因此具有特殊香味,C正确;聚乙烯、聚氯乙烯均为线型结构,为热塑性塑料,D正确。3.(2023·天津)下列化学常识,错误的是(    )A. 淀粉是一种多糖 B. 葡萄糖有还原性C. 油脂是一种高分子 D. 氨基酸具有两性【答案】C 【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不属于高分子,故选C。4.(2023·海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可将化学抽象之美具体为形象之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土豆片遇到碘溶液,呈蓝色 B. 蛋白质遇到浓硫酸,呈黄色 C. CrO3溶液(0.1mol⋅L−1)中滴加乙醇,呈绿色 D. 苯酚溶液(0.1mol⋅L−1)中滴加FeCl3溶液(0.1mol⋅L−1),呈紫色【答案】B 【解析】A.土豆片中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单质会变蓝,A正确;B.结构中含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呈黄色,B错误;C.CrO3会被乙醇还原为三价铬,呈绿色,C正确;D.苯酚遇到氯化铁会有显色反应,生成紫色的配合物,D正确;故选B。5.(2023·湖南)葡萄糖酸钙是一种重要的补钙剂,工业上以葡萄糖、碳酸钙为原料,在溴化钠溶液中采用间接电氧化反应制备葡萄糖酸钙,其阳极区反应过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溴化钠起催化和导电作用 B. 每生成1mol葡萄糖酸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了2mol电子 C. 葡萄糖酸能通过分子内反应生成含有六元环状结构的产物 D.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还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答案】B 【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溴化钠是电解装置中的电解质,其电离产生的离子可以起导电作用,且 Br− 在阳极上被氧化为 Br2 ,然后 Br2 与 H2O 反应生成 HBrO 和 Br−, HBrO 再和葡萄糖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 Br− ,溴离子在该过程中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因此,溴化钠在反应中起催化和导电作用,A说法正确;B.由A中分析可知,2mol Br− 在阳极上失去2mol电子后生成1mol Br2 ,1mol Br2与 H2O 反应生成1mol HBrO ,1mol HBrO 与1mol葡萄糖反应生成1mol葡萄糖酸,1mol葡萄糖酸与足量的碳酸钙反应可生成0.5 mol葡萄糖酸钙,因此,每生成1 mol葡萄糖酸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了4 mol电子,B说法不正确;C.葡萄糖酸分子内既有羧基又有羟基,因此,其能通过分子内反应生中六元环状结构的酯,C说法正确;D.葡萄糖分子中的1号C原子形成了醛基,其余5个C原子上均有羟基和H;醛基上既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基,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该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葡萄糖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羟基能与其相连的C原子的邻位C上的H( β−H )发生消去反应;综上所述,葡萄糖能发生氧化、还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6.(2023·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X射线衍射可测定青蒿素晶体的结构 B. 利用盐析的方法可将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 C. 苯酚与甲醛通过加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 D.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苯、乙醛和醋酸溶液【答案】C 【解析】A.X射线衍射实验可确定晶体的结构,则通过X射线衍射可测定青蒿素晶体的结构,故A正确;B.蛋白质在盐溶液中可发生盐析生成沉淀,因此利用盐析的方法可将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故B正确;C.苯酚与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故C错误;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醛加热反应条件得到砖红色沉淀,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醋酸溶液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因此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苯、乙醛和醋酸溶液,故D正确。故选C。7.(2023·山东)实验室中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稀盐酸:配制AlCl3溶液 B. 稀硫酸:蔗糖和淀粉的水解 C. 稀硝酸: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 D. 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苯的磺化【答案】D 【解析】A.实验室配制AlCl3溶液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以抑制Al3+水解,A不合题意;B.蔗糖和淀粉的水解时常采用稀硫酸作催化剂,B不合题意;C.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反应原理为:3Ag+4HNO3(稀)=3AgNO3+NO↑+2H2O,C不合题意;D.苯的磺化是苯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苯磺酸的反应,故不需要用到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2023·湖北)中科院院士研究发现,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加入尿素可得到室温下稳定的溶液,为纤维素绿色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多糖 B. 纤维素难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其链间有多个氢键 C. NaOH提供OH−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 D. 低温降低了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答案】B 【解析】A.纤维素属于多糖,大量存在于我们吃的蔬菜水果中,在自然界广泛分布,A正确;B.纤维素难溶于水,一是因为纤维素不能跟水形成氢键,二是因为碳骨架比较大,B错误;C.纤维素在低温下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碱性体系主要破坏的是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促进其溶解,C正确;D.温度越低,物质的溶解度越低,所以低温下,降低了纤维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性,D正确;故选B。9.(2023·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都是多羟基醛及其缩合产物 B. 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作用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黄色 C. 水果中因含有低级酯类物质而具有特殊香味 D. 聚乙烯、聚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答案】A 【解析】A.糖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或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根据是否含醛基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故A错误; B.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作用,先变性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黄色,故B正确; C.低级的酯是具有香气的挥发性液体,水果具有香味是由于水果中含有酯类物质,故C正确; D.塑料有线型、体型两种,线型具有热塑性,具有冷却后又变成固体,加热后又熔化的性质,常见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故D正确; 故选A。10. (2022·广东)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碳循环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 B.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都属于烃类 C. 中含有个电子 D. 被还原生成【答案】A 【解析】:淀粉属于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A正确; B.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为,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故B错误; C.是含有的分子,中含有个电子,故C错误; D.未指明状态,二氧化碳不一定是,被还原生成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11.(2022·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肥皂和油漆 B. 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C.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常用的燃料 D. 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答案】A 【解析】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福尔马林是甲醛含量为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故B正确;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燃烧,是常用的燃料,故C正确; D.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12.(2022·湖北)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维生素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 B. 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 C. 淀粉可用为原料人工合成 D. 核酸可视为核苷酸的聚合产物【答案】B 【解析】A. 维生素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故A正确; B. 蛋白质在酸、碱的作用下也能发生水解,故B错误; C. 将二氧化碳先还原生成甲醇,再转化为淀粉,实现用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故C正确; D.核苷酸通过聚合反应制备核酸,故D正确。13.(2022·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溶液,加热煮沸出现蓝紫色,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C. 麦芽糖、葡萄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D. 将天然的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链状二肽有种【答案】B 【解析】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中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A正确; B.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溶液,加热煮沸出现蓝紫色,该溶液中可能含有氨基酸,故B错误; C.麦芽糖、葡萄糖均为还原性糖,含有醛基,均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正确; D.将天然的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链状二肽共有种;具体分析过程如下:自身形成的二肽有种;甘氨酸分别与丙氨酸、苯丙氨酸形成的二肽有种;丙氨酸分别与甘氨酸、苯丙氨酸形成的二肽有种;苯丙氨酸分别与甘氨酸、丙氨酸形成的二肽有种,故D正确; 故选:。14.(2022·江苏)我国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成果研究的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A. 陶瓷烧制 B. 黑火药 C. 造纸术 D.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答案】D 【解析】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陶瓷烧制研究的物质是硅的化合物,故A错误; B.黑火药研究的物质是硫、碳和硝酸钾,故B错误; C.造纸术研究的物质是纤维素,故C错误; D.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究的物质是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15.(2022·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酚、乙醇、硫酸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铵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B. 通过石油的常压分馏可获得石蜡等馏分,常压分馏过程为物理变化 C. 在分子筛固体酸催化下,苯与乙烯发生取代反应获得苯乙烯 D. 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可作烈性炸药【答案】D 【解析】A.硫酸铵可使蛋白质盐析,苯酚、乙醇、硫酸铜、氢氧化钠可使蛋白质变性,故A错误; B.石蜡为石油减压分馏的产物,故B错误; C.在分子筛固体酸催化下,苯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苯,故C错误; D.硝化纤维能燃烧,易爆炸,是一种烈性炸药,故D正确; 故选D。   第四板块 专题演练 模拟提升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蔗糖和果糖属于同系物 B. 利用油脂的硬化可获得人造脂肪 C. DNA的双螺旋结构与氢键有关 D. 不同的二肽,水解产物可能相同【答案】A 【解析】A.蔗糖是二糖,果糖是单糖,二者的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A错误;B.利用油脂的硬化可以得到脂肪,即可获得人造脂肪,B正确;C.DNA能形成氢键,DNA的双螺旋结构与氢键有关,C正确;D.不同的二肽,水解产物可能相同,例如甘氨酸和丙氨酸形成的不同二肽等,D正确;故选A。2.下列事实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    )A. 油脂在碱性溶液中进行皂化反应 B.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 核酸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核苷和磷酸 D. 四氯化钛与大量水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二氧化钛【答案】B 【解析】A.油脂属于酯类,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属于皂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B.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与水解反应无关,B符合题意;C.核酸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核苷和磷酸,C不符合题意;D.四氯化钛与大量水在加热条件水解生成二氧化钛和氯化氢,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淀粉经水解反应可直接生成乙醇 B. 用医用酒精、紫外线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涉及蛋白质的变性 C. 纤维素与乙酸反应生成纤维素乙酸酯属于酯化反应 D. 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戊糖和碱基【答案】A 【解析】A.淀粉经水解反应产生的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A错误;B.医用酒精、紫外线杀菌消毒可以使蛋白质变性,B正确;C.纤维素的每个葡萄糖单元中含3个羟基,纤维素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纤维素乙酸酯,C正确;D.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戊糖和碱基,D正确;故选A。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A.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木糖醇不含有醛基或酮基,不属于糖类,故A错误;B.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的亲水性骨架将互补碱基对包埋在DNA双螺旋结构的内部,故B正确;C.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故C正确;D.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会形成亲水基团向外、疏水基团向内的胶束,属于超分子,故D正确;故选A。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疫苗等生物制剂需要在低温下保存 B. 在伤口处涂抹医用酒精可消毒、杀菌 C. 蛋白质、氨基酸中均含有 D. 蛋白质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答案】C 【解析】A.疫苗等生物制剂含有蛋白质,需要在低温下保存,温度较高易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A正确; B.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在伤口处涂抹医用酒精可消毒、杀菌,B正确; C.蛋白质由氨基酸缩聚得到,其中均含有酰胺键,氨基酸含有羧基和氨基,单个氨基酸分子没有,C不正确; D.蛋白质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氨基酸缩聚可得到蛋白质,D正确; 故选C。6.“齐天圣鼓”又称“猴鼓”,起源于唐朝,堪称中原一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猴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高温 B. 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C. 桐油是从桐籽中提炼出来的油脂,属于酯类 D. 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答案】A 【解析】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不耐高温,故A错误;B.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桐油是天然植物油,其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故C正确;D.鼓环常与手接触,易沾上汗液,使铁与铜形成原电池,铁钉作负极,被腐蚀,故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故D正确;故选A。7.紫薯含Se、Zn等多种矿物元素,富含维生素C(具有较强还原性)等维生素,特别是含有大量花青素(花青素与石蕊类似,是一种天然指示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紫薯熬粥颜色很深,滴加几滴老陈醋,搅拌一下,粥就变成了红色 B. Se是一种对人有益的过渡元素,适量的Se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C. 将紫薯煮熟,趁热滴加碘水,紫薯会变蓝 D. 紫薯所含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同分异构体【答案】A 【解析】A.花青素和石蕊类似,因此遇酸变红,A项正确;B.Se是氧族元素,是一种主族元素,B项错误;C.趁热加碘水,淀粉遇碘温度高时不会显蓝色,另一方面,紫薯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具有较强还原性,因此蓝色也不会显现,C项错误;D.淀粉和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答案选A。8.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脉。下列制作服饰所用原料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的是(    )A.          蚕丝 B.          棉花 C.          皮革 D.           羊毛【答案】B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是纤维素,故A错误; B.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B正确; C.皮革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是纤维素,故C错误; D.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是纤维素,故D错误; 故选:B。9.关于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糖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 聚丙烯酸钠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 C. 苯胺在酸性下可发生水解反应 D. 淀粉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答案】D 【解析】A.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5,两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聚丙烯酸钠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B错误;C.苯胺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淀粉中存在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淀粉能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故选D。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B. 油脂在强碱溶液中,充分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C.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D. 核酸在一定条件下最终水解产物是形成其单体的核苷【答案】D 【解析】A.淀粉为多糖,水解产生葡萄糖,A项正确;B.油脂为酯类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酯化而成,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B项正确;C.蛋白质为氨基酸缩聚而成,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C项正确;D.核酸最终水解为磷酸和脱氧核糖等,D项错误; 故选D。11.《天工开物》中“宋子曰:天生五谷以育民,美在其中,有黄裳之意焉。稻以糠为甲,麦以麸为衣,粟、梁、黍、稷毛羽隐然。”该古文中“麸”的主要成分是(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油脂 D. 淀粉【答案】A 【解析】根据“稻以糠为甲,麦以麸为衣”可知,糠是稻谷的外壳,麸是麦子的外壳,都富含纤维素,A项正确;故选A。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B. 工业上可以油脂为原料生产肥皂 C. 苯酚、乙醇、硫酸铜、氢氧化钠和硫酸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D. 环辛四烯(  )分子中碳碳键键长有两种,据此推断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A 【解析】A.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A错误;B.工业上制肥皂的主要原料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通常用油脂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经过皂化反应而制成,故B正确;C.蛋白质变性是由物理或化学因素使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而引起性质的改变,苯酚、乙醇、硫酸铜、氢氧化钠可使蛋白质变性,故C正确;D.环辛四烯(  )分子中碳碳键键长有两种,说明该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它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故D正确;故选A。13.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合成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2n−1 B. 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 C. 乳酸分子中含有π键 D. 乳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答案】C 【解析】A.根据原子守恒,m=n−1时乳酸变为聚乳酸,故A错误;B.根据聚乳酸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为缩聚反应,故B错误;C.乳酸中含有碳氧双键,故含有π键,故C正确;D.乳酸中含有−CH3,−CH3为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14.一定条件下,以葡萄糖C6H12O6为原料制备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的原理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NaBr、葡萄糖C6H12O6均发生了氧化反应 B. 上述实验中不宜用CaCl2代替CaCO3制备葡萄糖酸钙 C. 起始时加入2molNaBr,理论上可制得1mol葡萄糖酸C6H12O7 D. 可用新制的Cu(OH)2浊液区分葡萄糖和葡萄糖酸【答案】C 【解析】A.NaBr失电子变为Br2、葡萄糖(C6H12O6)被氧化变成葡萄糖酸(C6H12O7)均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盐酸酸性太强,CaCl2不能直接与葡萄糖酸反应直接制备葡萄糖酸钙,故B正确; C.起始时加入2molNaBr,由原子守恒可得2molHBrO,HBrO与葡萄糖反应生成Br ​−和葡萄糖酸,1mol葡萄糖(C6H12O6)变成1mol葡萄糖酸(C6H12O7)需要得2mol电子,2molHBrO会得4mol电子,由电子守恒知理论上可制得2mol葡萄糖酸(C6H12O7),故C错误; D.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葡萄糖酸中不含有醛基,所以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区分葡萄糖和葡萄糖酸,故D正确; 故选:C。1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酯化反应或酯的水解反应的是(    )A. 核苷酸聚合生成核酸 B. 氨基酸缩合生成多肽 C. 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取肥皂 D. 纤维素和乙酸反应制取纤维素乙酸酯【答案】B 【解析】A.核酸是通过三磷酸核苷聚合而成,相互之间以磷酸二酯键连接,发生了酯化反应,故不选A; B.氨基酸缩合生成多肽,通过羧基与氨基脱水形成肽键连接,没有发生酯化反应也没有发生酯的水解,故选B; C.油脂属于酯类,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故不选C;     D.纤维素中含有羟基,纤维素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取纤维素乙酸酯,故不选D; 故选B。 课标要求化学核心素养了解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认识单体和单体单元(链节)及其与聚合物结构的关系。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了解淀粉和纤维素及其与葡萄糖的关系,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与应用。知道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认识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知道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分子式环式结构简式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比较项目蔗糖麦芽糖相同点分子式均为____________性质都能发生________反应不同点是否含醛基不含含有水解产物相互关系互为同分异构体性质特点密度比水____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沸点天然油脂都是______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A.木糖醇(C5H12O5)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属于糖类化合物B.DNA的两条多聚核苷酸链间通过氢键形成双螺旋结构C.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D.烷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聚集形成的胶束属于超分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