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 小明家的狗生了四只小狗,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吃奶。两个月后,小狗体重达到了2.5公斤。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①能生长发育 ②能繁殖后代 ③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D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题干中,“狗生了四只小狗”说明生物能够进行②繁殖后代;“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吃奶”说明生物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小狗体重达到了2.5公斤”说明生物①能生长发育。
故选D。
2. “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植物具有向光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为了解我市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用品的情况,某社会实践小组收集研究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员,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分析法D. 实验法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多种:观察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调查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验对象和目的来确定。
【详解】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为了解我市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用品的情况,某社会实践小组收集研究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员,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其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 当宇航员乘坐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是( )
A. 淡水B. 空气
C. 食物D. 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详解】在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温度也很低,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以及穿戴维持适宜温度的宇航服,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必须有营养物质。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需在水中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还必需携带水分。
故选D。
5. 下列属于对照实验的一组对照的是( )
A. 低温和干燥B. 低温和潮湿
C. 高温和干燥D. 低温和室温
【答案】D
【详解】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所以低温和室温可作为一组变量为温度的对照实验。
6. 如图所示,①②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③④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⑤⑥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 ①③⑥B. ②④⑥C. ①④⑥D. ②③⑤
【答案】C
【分析】观图可知:①②是物镜、③④是目镜、⑤⑥表示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详解】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欲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物镜①和长目镜④,在观察的时,低倍物镜距离玻片远,远了视野就宽,看到的细胞数目就多,高倍镜距离近,近视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 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图像从甲转变成了乙,此操作中载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
A. 左下方B. 左上方C. 右上方D. 右下方
【答案】C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因此视野中的右上方的图像要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右上方。故选C。
8.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 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 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 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答案】B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转换器、②是物镜、③是遮光器、④是粗准焦螺旋、⑤是细准焦螺旋、⑥是低倍物镜、⑦是反光镜,解答即可。
【详解】物镜的镜筒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小,对光时,转动①转换器使⑥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视野过暗,应调节③遮光器和⑦反光镜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C错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D错误。
故选B。
9. 下图中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 ×和10 ×字样,物镜标有10 ×和40 ×字样的镜头。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保卫细胞图像,欲将图乙视野中处于下方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200倍观察,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将装片向下方移动,直下方的保卫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D. 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由甲图可知:①②为目镜,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③④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详解】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直下方的物像移到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下方移动,故A正确;图乙是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保卫细胞图像,说明目镜选用①放大5×,物镜选用④放大10×;若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放大40×,即可放大200倍,故B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为了使视野变亮,应选择大光圈、凹面镜,故C错误;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故D正确。故选C。
10.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及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要先进行复制
B. 细胞分化过程不受遗传物质控制
C. 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D. 人体与小麦相比,缺少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A
【分析】
(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植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加倍,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A正确。
B.细胞分化过程中受遗传物质控制,但是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故B错误。
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C错误。
D.植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与小麦相比,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A。
11. 以下是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其内遗传物质的变化是相同的
B. 只要是活细胞就具有生长、分裂、分化等生理过程
C. 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D. 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不同
【答案】B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2)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3)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详解】A.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A正确。
B.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不能分化,B错误。
C.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C正确。
D.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在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时,细胞中央部分的细胞膜不会从四周逐渐向内凹陷,而是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D正确。
故选B。
12. 一个成熟的西瓜是一个( )
A. 胚B. 体细胞
C. 器官D. 生殖细胞
【答案】C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
【详解】成熟的大西瓜是果实,果实是六大器官之一,也可以从器官的概念上来分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熟的大西瓜的最外面是果皮,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等部分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成熟的大西瓜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
故选C。
13. 如图是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 其先后顺序应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D. ③④②①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是从植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图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④是取。
【详解】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1擦、2滴、3取、4展、5盖、6染、7吸,图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④是取,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把菠菜放入冷水中几分钟,水不会变成绿色,如果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水会变成绿色。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
A. 细胞壁B. 细胞膜
C. 液泡膜和细胞膜D. 细胞核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等组成,如图:
【详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选B。
15. 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 细胞一般都很微小,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D.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但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
细胞一般都很微小,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C正确;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D正确。
考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6. 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 )(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A. B.
C. D.
【答案】A
【分析】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操作不当会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详解】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由图可知符合操作要求的只有A,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物现象,主要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壁B. 细胞质C. 细胞核D. 叶绿体
【答案】C
【分析】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如图:
。
【详解】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质能不听停的流动,它的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俗语说的是瓜和豆的性状都可以通过生殖传给后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控制性状的基因就位于细胞核内,C正确。
18. 下列谚语或古诗与对应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 “点水蜻蜓款款飞”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D. “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的特征,B正确。
C.“点水蜻蜓款款飞”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C错误。
D.“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光对生物的影响,也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故选C。
19. 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A. 甲、乙B. 甲、丁C. 乙、丙D. 乙、丁
【答案】B
【详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甲,物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丁,这样甲和丁镜头组合放大的倍数是50倍,放大的倍数最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故选B。
20. 橘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吃橘子时,剥去橘子的外皮,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些“丝络”,橘子瓣有很多汁水。因此,构成橘子的组织应该包括( )
A. 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B. 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C. 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输导组织D.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答案】D
【分析】植物体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详解】橘子皮有保护内部组织的功能属于保护组织,橘子的“丝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丝络”是输导组织。果肉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和水,则橘子瓣有很多汁水等属于营养组织。
故选D。
21. 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换用其他目镜,小黑点仍在原处。你认为小黑点可能在( )
A. 物镜上B. 目镜上
C. 载玻片上D. 反光镜上
【答案】A
【详解】显微镜的视野内出现了一个黑点,判断黑点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的简要方法是: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小黑点,小黑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小黑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小黑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可见A正确。
22. 在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 烧瓶容量的大小B. 微生物的有无
C. 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D. 氧气的有无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由题图和题文可知,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不会通过拉长呈S型曲颈的瓶口进入乙瓶的肉汤中,因此甲和乙唯一不同的是甲内有微生物,乙内没有微生物,其他的条件相同,如烧瓶容量的大小相同、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相同、都有氧气存在,则本实验变量为微生物的有无,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如图为油菜的结构层次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过程为细胞分裂,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加倍
B. 通过b过程形成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 丁所示的结构属于营养器官
D.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甲→丙→丁→戊
【答案】D
【分析】图中的甲表示植物细胞,乙表示细胞的分裂,丙表示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丁是叶,戊是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A.a表示细胞的分裂,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A错误。
B.b是指细胞分化过程,通过b过程形成的是保护组织,不是上皮组织,B错误。
C.根、茎、叶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称作生殖器官,因此丁花属于生殖器官,C错误。
D.图甲是细胞、图丙表示植物的主要组织,丁表示器官,戊表示植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甲→丙→丁→戊,D正确。
故选D。
24. 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B. ②的功能是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答案】D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据此答题。
【详解】A.由动物和植物细胞示意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甲乙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可见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A正确。
B.②细胞膜既具有保护功能又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B正确。
C.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C正确。
D.④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体的遗传和发育,D错误。
故选D。
25. 如图是植物细胞相关知识概念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
A. 所有植物细胞,甲内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 乙能传递遗传信息
C. a是支持和保护
D. 把新鲜菠菜叶洗净放在冷水中,水不变绿与b有关
【答案】A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液泡,有的还有叶绿体,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详解】A.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而非绿色部位如根细胞没有叶绿体,所有植物都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A错误。
B.乙是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正确。
C.细胞壁具有a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C正确。
D.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把新鲜菠菜叶洗净放在冷水中,水不变绿与b细胞膜有关,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0分,每小题1分)
26. 如图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五个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2)图中②和④所滴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观察时选择____________(低倍/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4)若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有气泡产生,可能是图____________所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
(5)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区别在于它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③①⑤④
(2)①. 生理盐水 ②. 碘液
(3)低倍 (4)⑤
(5)压碎玻片##损伤镜头
(6)细胞壁和 液泡##液泡和细胞壁
【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刮→涂→盖→染。
【详解】(1)图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步骤:①表示用牙签从口腔中刮取的碎屑涂布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可简记为“涂”;②是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可简记为“滴”;③是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轻刮取,可简记为“刮”;④是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可简记为“染”;⑤是用镊子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可简记为“盖”。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②滴→③刮→①涂→⑤盖→④染故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②③①⑤④。
(2)②是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形,防止细胞失水变形;④是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目的是给细胞染色,便于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用低倍镜,低倍镜视野范围大,便于找到物像。
(4)若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有气泡产生,可能是图⑤用镊子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没有规范操作无法赶走气泡造成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是为了防止物镜镜头压坏玻片标本,并且损坏镜头。
(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故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细胞壁、液泡。
27.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代“海水稻”最高亩产超过600千克,我国的数亿亩盐碱地,都有望变成米粮仓。下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____________,a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2)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根据功能的不同,植物体的根、茎、叶属于_______________,而花、果实和种子则属于________________。
(3)与植物不同,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____________、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与“海水稻”相比,人体多了____________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1)①. 组织 ②. 细胞分化
(2)①. 器官 ②. 营养器官 ③. 生殖器官
(3)结缔组织 (4)系统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观图可知,A表示细胞,B1-B5表示植物的组织,C表示器官,D表示植物体,a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详解】(1)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图中的A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 ~ 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细胞分化。
(2)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属于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植物体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而花、果实和种子则属于生殖器官。
(3)与植物不同,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与“海水稻”相比,人体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28. 图甲乙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同学们依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_____。
(2)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 ]_____的作用。
(3)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指纹信息,那么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 ]_____中。
(4)植物有不同的味道如:酸、甜、苦、涩等这些都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_____,此结构内含有的汁液为_____。
(5)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的结构为[ ]_____。最容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_____。
(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是[ ]_____。
【答案】(1)A细胞壁
(2)B细胞膜 (3)C细胞核
(4)①. F液泡 ②. 细胞液
(5)①. B细胞膜 ②. C细胞核
(6)C细胞核
【分析】题图中,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E叶绿体,F液泡。
【详解】(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A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面,具有保护、支持细胞的功能。
(2)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不让有害的物质轻易进入细胞,也不让有用物质轻易渗出细胞,从而对细胞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主要原因是B细胞膜的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故控制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C细胞核中。
(4)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酸、甜、苦、涩等这些都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F液泡。
(5)B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上的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C细胞核较大且染色较深,因此最容易观察到。
(6)细胞分裂中最重要也是最明显的变化是C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会先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形成的细胞中,这样使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29. 图一是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二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图三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首先要进行对光,在这个过程中,应选用_____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图一中的[[ ]_____。
(3)图二中,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镜头组合为_____(填序号),此时物像被放大了_____倍。
(4)图三中①②③④是小明同学在观察中看到的物像,要使视野从①变为②,应将装片向_____方移动,使视野由③变为④,应调节图一中的[ ]_____。
【答案】(1)低 (2)②物镜
(3)①. 2和3 ②. 400
(4)① 右下 ②. ⑥细准焦螺旋
【分析】观图可知: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1和2是目镜、3和4是物镜。
【详解】(1)对光时,先转动①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③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看着目镜,右眼睁开,转动⑦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
(2)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②物镜,以免镜头碰到玻片标本。
(3)1、2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3、4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镜头组合为2和3,此时物像被放大了10×40=400倍。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观察装片时,要使视野从①变为②,应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如果要让视野更清晰,应该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即使视野由③变为④,应调节图一中的⑥细准焦螺旋。
30. 请根据所学习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 ]_____和[ ]_____。
(2)在显微镜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 ]_____和⑧_____。
(3)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切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可判断黑点在_____上。
(4)在观察过程中将物镜由10×换成40×,视野会变_____(亮或暗),这时应该选用_____和_____,使视野明暗适宜。
(5)如果想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一个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向_____移动。
(6)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正确的组合是_____。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1)①. ①目镜 ②. ③物镜
(2)①. ⑦粗准焦螺旋 ②. 细准焦螺旋
(3)目镜 (4)①. 暗 ②. 大光圈 ③. 凹面镜
(5)右上方 (6)C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遮光器,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壁,⑩镜柱。
【详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
(2)显微镜的结构中有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能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因此,在显微镜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⑦粗准焦螺旋和⑧细准焦螺旋。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黑点,黑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黑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装片,黑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某同学移动切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可判断黑点在目镜上。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在观察过程中将物镜由10×换成40×,视野会变暗,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多少,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用凹面镜。
(5)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物像偏在视野的右上方,则应向右上方移动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②和长物镜③,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1. 如图A-F示意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因此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A细胞通过_____形成B.在此过程中,_____先进行复制然后一分为二,然后_____一分为二。
(3)B通过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由此而形成的细胞群叫做_____。
(4)在上图的结构层次当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不具有的是_____。
【答案】(1)细胞 (2)①. 细胞分裂 ②. 染色体 ③. 平均分配
(3)①. 细胞分化 ②. 组织
(4)系统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
【详解】(1)如图可知,细胞是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来的。
(2)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B,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然后平均分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
(3)B中的细胞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继续分裂,而另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开始进行细胞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C组织。
(4)分析A--E表示的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可知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E系统。
32. 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辣条以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购买辣条食用。组员疑问:辣条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材料:辣条、仓鼠20只、普通鼠粮、可关仓鼠的笼子等)请完善探究方案:
第一步,提出问题: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
第二步
(1)作出假设:__________。
第三步,制订计划与实施计划:
第四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第五步,交流讨论: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
(3)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组。
(4)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____。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答案】(1)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辣条对仓鼠身体没有伤害 (2)是否食用辣条
(3)甲 (4)避免偶然性
(5)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根据提出的问题可知,本实验的假设是: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或辣条对仓鼠身体没有伤害)。
(2)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辣条对仓鼠身体是否有伤害”。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组和乙组除了“是否食用辣条”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
(3)在对照实验中,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自然状态)的对象组叫对照组。可见,该实验中,甲组的仓鼠没有食用辣条,是对照组,起到对照作用。
(4)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可见,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
(5)该实验中,甲组的10只仓鼠,活动能力正常,而乙组的仓鼠食用了辣条后,有4只死亡,6只活动能力弱。该实验结果说明:辣条对仓鼠的身体造成了伤害。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4个月以后结果
甲组
各10只大小、生长状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普通鼠粮
10只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将辣条磨碎,与普通鼠粮均匀混合,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普通鼠粮一致)
4只已经死亡
6只活动能力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名校联考七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