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 小明针对当地饮食习惯及青春期的饮食做了调查,以下不合理的是( )
A. 山东人习惯把馒头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B. 新鲜的水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应多补充,有助于青春期身体健康
C. 青少年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
D. 若时间紧张,青少年可不吃早饭,午餐更多地摄入食物即可
【答案】D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是主要的功能物质,把馒头作为主食,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A不符合题意。
B.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有助于青春期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因此运动员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C不符合题意。
D.现在常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去上学,上午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既会影响学习效果,又会影响身体健康,D符合题意。
故选D。
2.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水,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可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B. “拉肚子”时应及时补充淡盐水
C.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 有利于体内的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答案】A
【分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详解】A.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腹泻的病人,体内水盐平衡失调,需及时补充淡盐水,B正确。
C.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C正确。
D.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因此,饮水有利于废物及时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A。
3. 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大肠类似人体的“烘干机”,能吸收大量的水分
B. 胆汁中含的消化酶可将脂肪分解成脂肪微粒
C. 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蛋白质的消化
D. 细细咀嚼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答案】B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物既是构成细胞的成分,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都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详解】A.大肠能吸收一定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故A正确。
B.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脂肪变成脂肪颗粒,扩大了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故B错误。
C.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因此,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故C正确。
D.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故D正确。
故选B。
4.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图甲所示的是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图乙所示的是小肠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a分泌胆汁,b负责储存胆汁,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小肠
B. 图甲中c能消化淀粉,所以有些药物胶囊是用淀粉制成的
C. d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 图乙中②小肠皱襞和③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答案】B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甲a肝脏、b胆囊、c胃、d胰腺;图乙①小肠,②小肠皱襞、③小肠绒毛。据此答题。
【详解】A.a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A正确。
B.c胃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能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但胃中没有消化淀粉和脂肪的酶,故在胃处淀粉和脂肪不被消化,B错误。
C.d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胰液,可以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这些酶的作用下,糖类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C正确。
D.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②环形皱襞,皱襞上有③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D正确。
故选B。
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在冰箱中的食品冷藏时间较长,不宜食用
B. “炸鸡、汉堡”可以放心大胆地多吃,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C.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D. 生熟食品的制作要分开
【答案】B
【分析】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
【详解】A.食品放入冰箱内冷藏,其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是时间不宜过长,超过一定的时间食品会发霉变质,不能食用,故A正确。
B.“炸鸡、汉堡”等快餐食品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丙烯酰胺就是其中一种,因此,“炸鸡、汉堡”不可以多吃,会影响身体健康,故B错误。
C.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故C正确。
D.生、熟食品的制作分开是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所以生、熟食品的制作不分开属于食品安全问题,会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故D正确。
故选B。
6. 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在下列探究活动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时量取不同果蔬汁时要用新量筒
B.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有利于唾液活性的发挥
C. “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中,我们测得的数据接近食物的真实热价,差别不大
D.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可以分别将其放在浓度为5%,10%,15%,20%酒精中,记录水蚤的心率,并取平均值
【答案】C
【分析】(1)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2)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详解】A.“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时,要对果蔬进行研磨、过滤、滴定。为提高比较的准确性,量取不同果蔬汁时要用新量筒,A正确。
B.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将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是模拟人体的正常体温,在此条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活力最强,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B正确。
C.“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的实验中,要将食物点燃,测量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由于食物燃烧时肯定会有部分热量散失,因此,实验结果和食物的真实热价可能会有较大差别,C错误。
D.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设置不同的酒精浓度,记录水蚤的心率,并取平均值,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D正确。
故选C。
7. 空气中的PM2.5进入血液之前,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 鼻腔、咽、喉、肺泡、气管、支气管
B. 鼻腔、咽、喉、气管、肺泡、支气管
C. 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D.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答案】D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空气中的PM2.5进入血液,先经过呼吸道,然后进入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因此,空气中的PM2.5进入血液之前,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 图甲是某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图乙和图丙是呼吸运动模拟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段,膈肌收缩,膈顶上升,与图乙一样
B. AB段,膈肌舒张,膈顶下降,与图丙一样
C. BC段,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与图乙一样
D. BC段,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与图丙一样
【答案】C
【分析】
(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流出,形成呼气运动。
(2)图甲: 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为吸气过程;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为呼气过程;图乙、图丙模拟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①代表气管、②代表肺、③代表膈肌;图乙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是呼气,图丙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是吸气。
【详解】AB.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与图丙一样,AB错误。
CD.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为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与图乙一样;C正确,D错误。
故选C。
9. 如图表示小明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甲的呼吸频率是36次/分钟,曲线乙表示的呼吸深度为4升
B. 曲线甲可能为运动状态,曲线乙可能为平静状态
C. M点、N点时,两种状态下,肋间肌处于舒张状态
D. 处于曲线乙的状态时,呼吸作用更强
【答案】D
【分析】(1)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2)从曲线甲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近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大约1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大约18次/分,呼吸深度在2~3之间,小于1;从曲线乙可以看出,此人20秒呼吸了9次,但是为了减少误差,平均每5秒呼吸了2次,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每个时间段5秒内基本上都是2次,因此此人20秒内呼吸了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为24次/分,呼吸深度在1~5之间,约等于4。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甲的呼吸频率是18次/分钟,曲线乙表示的呼吸深度为4升,A错误。
B.曲线甲的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所以是平静时的呼吸状态;曲线乙的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所以是运动时的呼吸状态,B错误。
C.图中M点、N点均是肺容积增大时,表示吸气,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
D.曲线乙是运动时的呼吸状态,呼吸作用更强,D正确。
故选D。
10. 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
【答案】A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约占78%,而不是二氧化碳占4%,学生不认真观察思考容易认为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明显增多,不是最多。因此无论是吸入的气体还是呼出的气体含量最多的是氮气,A正确。
11. 吸烟有害健康。为了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模型模拟吸烟。关于这个模拟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升高,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B. 模型中笔筒模拟了呼吸系统的气管,饮料瓶模拟了呼吸系统的肺
C. 实验过程中,发现面巾纸卷变成黄色、笔筒被熏黄,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有一定的处理能力
D. 实验过程中,无论挤压力度和次数如何变化,饮料瓶中仍残留大量烟雾,这说明呼气时并不能将肺内的有害气体全部排出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具体如下图:
可知模拟实验中:饮料瓶模拟肺,笔筒模拟气管。
【详解】A.挤压饮料瓶时,瓶内的气压会升高,大于外界气压,气体会从瓶内流向瓶外,模拟了呼气过程,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笔筒模拟了呼吸系统的气管,饮料瓶模拟了呼吸系统的肺,B正确。
C.呼吸道对空气有湿润、清洁和温暖的作用,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笔筒被熏黄这说明烟中的一些物质残留在面巾纸卷和笔筒上,进而说明呼吸道能清洁吸入的气体,C正确。
D.饮料瓶模拟的是肺,就无论如何挤压饮料瓶中仍残留大量烟雾,说明烟雾无法被完全挤压出去,也就说明人体在呼气时,肺并不能将吸入的气体全部排出,D正确。
故选A。
12. 煤气中毒、溺水和触电会导致人突然停止呼吸,这时我们常用人工呼吸的方法对被救者进行急救,以下关于人工呼吸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口对口吹气 ②清除口鼻异物 ③仰卧于坚实平面
A. ①②③B. ③①②
C. ③②①D. ②①③
【答案】C
【分析】人工呼吸是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胸外心脏挤压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
【详解】因意外事故,导致人呼吸停止,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法,要注意呼吸的频率,人工呼吸的方法正确的步骤为:③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②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顿,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3. 血液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液体,它承担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可以运载血细胞
B.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每次献血为200-300毫升
C. 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血小板可以止血和加速凝血
D. O型血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液
【答案】D
【分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输血时以同型血为原则;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A正确。
B.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B正确。
C.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正确。
D.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D错误。
故选D。
14. 心脏在血液运输中起到动力作用,如图为心脏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B. [③]是肺静脉,内流静脉血
C. [④]是右心室,内流静脉血
D. [⑤]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答案】B
【分析】(1)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3)由图可知,①上下腔静脉,②左心房,③肺静脉,④右心室,⑤主动脉。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①连接右心房,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③连接②左心房,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内流静脉血,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⑤连接左心室,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故D正确。
故选B。
15. 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 为防止血液倒流,全身的静脉都有静脉瓣
C. 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白细胞无法穿过
D. 无偿献血或给病人输液时,针头刺入动脉
【答案】A
【分析】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详解】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A正确。
B.只有四肢的大静脉才有静脉瓣,不是静脉血管内都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没有动脉瓣,动脉瓣在动脉和心室之间,B错误。
C.毛细血管的内径仅有8~10微米,红细胞的直径约7.7微米,因此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非常慢,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C错误。
D.病人打“点滴”时或无偿献血,针头刺入的是静脉,D错误。
故选D。
16. 近年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已经成为“健康杀手”,当血液中胆固醇增多时,容易在管壁上沉积,会引发脑梗死等疾病。下列哪种情况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
A. 长期酗酒和吸烟
B. 食物要多以谷类为主,控制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
C. 长期进行体育锻炼
D. 考试前精神紧张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详解】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营养过剩,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长期酗酒和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食物要多以谷类为主,控制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如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即使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也无法预防,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 下列是某同学对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心脏有四个腔,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 血液循环时,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
C.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 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答案】D
【详解】人的心脏分为四腔,上下相通,但左右完全分开,A正确;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B错误;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C错误;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D正确。
故选D。
18. 人体的代谢废物通过泌尿系统、皮肤、呼吸系统排出,以下物质中通过以上三条途径都能排出体外的是( )
A. 二氧化碳B. 尿素C. 无机盐D. 水
【答案】D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它们共同排出的废物是水,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9. 高温天气下,人体往往出汗较多,排尿较少,以下关于皮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在结构层次上称为组织
B. 汗液和尿液的成分基本上是一致的,由水、无机盐、尿素构成
C. 每天清晨,我们照镜子时会发现皮肤“油油的”,是皮脂腺分泌皮脂导致的
D. 排汗可以带走身体的热量,所以夏天出汗多
【答案】A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详解】A.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皮肤属于器官,故A错误。
B.汗液和尿液的成分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但尿液的成分要复杂一些,故B正确。
C.皮脂腺开口于毛囊,分泌的皮脂有柔润皮肤和保护毛发的作用,故C正确。
D.夏季外界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故D正确。
故选A。
20.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相适应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进行气体交换
B. 肾小管处的微绒毛增加其重吸收的面积
C. 呼吸道内壁上的纤毛能分泌黏液,能全部清除到达肺部气体中的细菌
D. 小肠绒毛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详解】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A正确。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肾小管的微绒毛能增大表面积,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确。
C.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液可以粘住灰尘,使空气变得清洁,但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度的,不能全部清除细菌,C错误。
D.小肠的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正确。
故选C。
21. 下图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下表为图中不同部位的液体成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内液体成分是动脉血,②内的液体成分是静脉血
B. 液体乙是原尿,取自⑤
C. 液体丙是尿液,取自③,其中尿素的浓度高于⑤中原尿
D. 重吸收过程是把全部的水、无机盐、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
【答案】B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甲是血浆,乙是原尿,丙是尿液;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静脉、④肾小管、⑤肾小囊,解答即可。
【详解】A.②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②内的液体成分是动脉血,A错误。
B.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液体乙中有葡萄糖但没有蛋白质,是原尿,取自⑤肾小囊,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丙内的液体无蛋白质、葡萄糖,是尿液,取自图示中的④肾小管,C错误。
D.重吸收过程是把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D错误。
故选B。
22. 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肾脏,连接它的是肾动脉、肾静脉和输尿管
B. 尿液形成及排出途径:①→②→③→④
C. 人体排尿,主要是将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从细胞运输而来
D. 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尿液1.5升,因为③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D
【分析】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其中,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
【详解】A.①是肾脏,与肾脏相连的有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A正确。
B.尿液经肾脏形成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储存在膀胱内,当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产生尿意,环境适宜时排出体外,因此尿的排出途径是①→②→③→④,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人体排尿,主要是将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从细胞运输而来,C正确。
D.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排出尿液1.5升,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③是膀胱,D错误。
故选D。
23. 下图是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变化情况,Ⅰ、Ⅱ、Ⅲ、Ⅳ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Ⅲ可表示大脑
B. 若该物质为氧气,则Ⅰ表示肺
C. 若该物质为尿素,则Ⅰ表示肾脏
D. 若该物质为葡萄糖,则Ⅲ表示小肠
【答案】B
【分析】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与该器官的功能有关,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据此解答。
【详解】A.脑部的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经脑部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Ⅲ可表示大脑,A正确。
B.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进而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观察该图,若该物质为氧气,则血液流经器官Ⅲ时,氧气的含量增加,Ⅲ表示的器官是肺;氧气在Ⅰ处减少,因此Ⅰ表示组织细胞,B错误。
C.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减少。因此若该物质为尿素,尿素在Ⅰ处减少,因此,Ⅰ表示肾脏,C正确。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后,有机营养增加,因此若该物质为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在Ⅰ处减少,在Ⅲ处增多,则表示小肠的是Ⅲ,D正确。
故选B。
24. 对于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仪是其“福音”,下图为血液透析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患者的动脉
B. 半透膜的管道系统与肾小球的功能相似
C. 流出的透析液成分与尿液的成分完全相同
D. 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能及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答案】C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A.做血液透析时,血液从患者的①动脉流出,A正确。
B.血液透析仪中半透膜的管道系统,模拟的就是肾小球,B正确。
C.流出的透析液是由新鲜的透析液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后形成的,因此流出的透析液成分与尿液成分不完全相同,C错误。
D.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肾脏的排泄功能已经丧失,只能进行血液透析及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C。
25. 下列实验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结论
B. 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 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不变蓝,②变蓝
D. 该实验可得出结论: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答案】B
【分析】由题干可以看出,图中设计的是一个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以淀粉为主的馒头的消化作用。利用的是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设计的是一个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以淀粉为主的馒头的消化作用,故A错误。
B.①内加入清水,②内加入等量的唾液,设计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能够探究唾液对馒头(或馒头内的淀粉)有消化作用,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①内的清水对馒头内的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仍然存在滴加碘液会变蓝;②内的唾液将馒头内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淀粉已经不存在了,滴加碘液九不会变蓝了,故C错误。
D.图中实验应该得出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26-31题,每空1分,32题4分,共50分)
26. 放学铃响了,小明飞奔到餐厅,食物来不及咀嚼就已经下了肚,午餐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回到教室,可小明却感觉肚子一阵阵的绞痛,老师和同学们将小明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为消化不良。图一为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中①-⑤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吃的食物经过图一中各部位的顺序是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肚子痛的原因是食物没有经过____,加重了胃肠的负担,引起疼痛。
(2)医生详细给小明解释了患病的原因,并嘱咐小明食物要经过口腔的消化才能进入胃,那么图二中①-⑤这五种消化液,____是口腔中的腺体分泌的,图二中的④⑤两种消化液会进入图一中的[ ]____;若图二中的X表示循环系统,则a、b指向X的箭头可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
(3)医生最后给小明开了健胃消食片,并让小明按时服药,不要吃饭过快,要细嚼慢咽,多吃面条、软米饭、馒头等,此类食物对脾胃造成的负担小,且主要成分是____,有利于能量的补充,同时建议多食新鲜的水果与蔬菜,可以补充____。
(4)奶奶听说了小明的情况,心疼不已,听说花生是很好的健胃食物,就给小明送来大量的花生,花生中含的脂肪消化后的产物是图二中的c+d,它们指的是____。
【答案】(1)①. ②→④ ②.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2)①. ① ②. ④小肠 ③. 吸收
(3)①. 淀粉 ②. 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4)甘油和脂肪酸
【分析】图一: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图二: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a、b、c、d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X表示循环系统。
【小问1详解】
消化道自上而下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小明吃的食物经过图一中各部位的顺序是②胃、④小肠,细嚼慢咽是指食物在口腔内被牙齿的咀嚼和舍的搅拌的过程,这样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
【小问2详解】
图二中消化液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④⑤两种消化液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胰液和肠液都是在④小肠中发挥作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因此若图二中的X表示循环系统,则a、b指向X的箭头可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
【小问3详解】
面条、软米饭、馒头等主要含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大,而新鲜的水果与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因此青少年每天都应该吃一定量的水果和蔬菜。
【小问4详解】
脂肪的消化是开始于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7. 开学后,小明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妈妈带着小明来到医院,当大夫听到小明是第一天发烧时,并未给小明开任何药物,只是叮嘱小明回家后多喝水,卧床休息,如果发烧超过三天再来医院就诊。图一是人在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图二为人体肺部结构示意图,图三表示外界空气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咳嗽过程中,声门关闭,膈肌和肋间肌如图一中____状态,肺内压____,然后声门突然开放,肺内高压气体喷射而出,因此,咳嗽是一种呼气运动,通过咳嗽呼吸道可以帮助我们____,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畅通。
(2)小明吸气时,外界氧气来到呼吸道的下端,从图二中可以看出人体支气管最细的末端形成了____,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有利于____。
(3)小明的长期咳嗽引起胸痛,这是因为咳嗽过于频繁导致的胸腔负压过大引起肌肉的暂时性疼痛,从而影响图三中①____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____实现。
(4)图三中Ⅰ、Ⅱ表示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请描述其过程:____。
【答案】(1)①. 乙 ②. 增大 ③. 清除异物或病菌
(2)①. 肺泡 ②. 气体交换
(3)①.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 ②. 呼吸运动
(4)肺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
【分析】图一中:甲是吸气状态,乙是呼气状态;图三中,①是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完成,②是肺换气,通过气体扩散完成,Ⅰ表示氧气,Ⅱ表示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在咳嗽过程中,是呼气过程,图一中,乙图表示呼气状态,此时肺内气压增大,然后声门突然开放,肺内高压气体喷射而出,因此,咳嗽是一种呼气运动,通过咳嗽呼吸道可以帮助我们清除异物或病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畅通。
【小问2详解】
从图二可以看出,支气管最细的末端分支形成了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
【小问3详解】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人体的吸气和呼气需要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小明的长期咳嗽引起胸痛,这是因为咳嗽过于频繁导致的胸腔负压过大引起肌肉的暂时性疼痛,会影响到图三中的①肺泡和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叫肺通气,这个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小问4详解】
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中里的Ⅰ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Ⅱ二氧化碳进入肺中,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8. 小明高烧三天后开始低烧,妈妈听从医生的嘱托再次和小明来到医院就诊,医生了解情况后,要求小明做一个血液细胞的检查,图一是小明的血液细胞检验报告单,“L”表示该项值低于正常值,“H”表示该项值高于正常值。图二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医生结合报告单,给小明分析了病情,结合图一中白细胞数目为“L”,首先排除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因为白细胞能____,所以身体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又因为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示为“L”,单核细胞百分比显示为“H”,医生给出了最终诊断:病毒感染。
(2)结合小明的情况,医生给小明开了奥司他韦颗粒,妈妈问道需不需要小明吃消炎药时,医生说消炎药只对____起作用,对病毒感染不起作用。另外因为小明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示为“L”,医生建议他回家后多吃含____丰富的食物。
(3)小明回家后开始服用奥司他韦颗粒,药物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最先到达图二中心脏的[ ]____,药物再经心脏后输送到全身的细胞,药物在血液中不会发生倒流现象是因为____能防止血液倒流。
(4)服药后的第二天,小明就退烧了,为了向妈妈展示自己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小明现场展示了“张元英”式的转圈舞,可没几下,小明就喘起来,在吸气过程中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经过图二中心脏四腔及血管的顺序是:____(用图中字母、数字、箭头表示),在心脏的跳动过程中,B和D是____(填“同时”或“交替”)收缩的。
【答案】(1)防御疾病(吞噬细菌)
(2)①. 细菌 ②. 蛋白质和铁
(3)①. A右心房 ②. 动脉瓣、房室瓣、静脉瓣
(4)①. ④→C→D→③ ②. 同时
【分析】(1)图二中:①是上下腔静脉,②是主动脉,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
(2)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因为供氧不足,人体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小问1详解】
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
【小问2详解】
消炎药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消炎药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消炎药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叫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因此,患贫血的病人,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的营养成分是铁和蛋白质。因为小明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示为“L”,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小明患有贫血,医生嘱咐其回家后多食用铁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小问3详解】
结合血液循环途径可知,若药物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则药物到达心脏各腔的途径是:小肠静脉→①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③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④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②主动脉→全身,因此药物最先到达图二中心脏的A右心房;药物在血液中不会发生倒流现象是因为有房室瓣、动脉瓣和四肢的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小问4详解】
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途径是:外界→呼吸道→肺→肺部毛细血管→④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③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所以,吸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经过图二中心脏四腔及血管的顺序是:④→C→D→③。图二中B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D是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当心脏跳动时,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B右心室和D左心室是同时收缩的。
29. 小明康复回到学校,听从妈妈和医生的嘱托,每天多喝水,劳逸结合。图一是泌尿系统示意图,图二是尿液形成示意图(①-⑨表示结构,A、B表示过程,abcd表示血液及流向),下表为取自图二中不同结构液体的成分含量(单位:g/100mL),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常期喝水过少就会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如结石进入②输尿管,会影响____的排出,引起剧烈的疼痛,长期憋尿也会引起图一中④____出现炎症。
(2)若表中的Ⅱ中含有血细胞,是因为图二中[ ]____通透性过大。
(3)若表中的Ⅱ中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二中[ ]____功能不足。
(4)图一中的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就是图二中的肾单位,是由____组成(填图二中数字)。图二中的d相比于a的特点是____。
(5)排尿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也调节了体内____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1)①. 尿液 ②. 膀胱
(2)⑥肾小球 (3)⑧肾小管的重吸收
(4)①. ⑥⑦⑧ ②. 含尿素量少的静脉血
(5)水和无机盐
【分析】甲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动脉,④膀胱,⑤尿道;图乙中A肾小球的滤过,B肾小管的重吸收,⑥肾小球,⑦肾小囊,⑧肾小管,⑨出球小动脉,abc表示动脉血液及流向,d是静脉血。
【小问1详解】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 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常期喝水过少就会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如结石进入②输尿管,会影响尿液的排出,引起剧烈的疼痛,长期憋尿也会引起图一中④膀胱出现炎症。
【小问2详解】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若表中的Ⅱ中含有血细胞,是因为图二中⑥肾小球通透性过大。
【小问3详解】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若表中的Ⅱ中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二中⑧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不足。
【小问4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⑧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⑥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⑦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由于肾小球不能滤过大分子蛋白质及血细胞,那么肾小囊中的原尿的成分是葡萄糖、无机盐、水、尿素,因此,表中液体Ⅰ是取自⑦肾小囊,通过滤过作用形成的;血液由入球小动脉经过a→肾小球的滤过→b→⑨出球小动脉→c→⑧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d肾静脉血,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在此发生交换,变成了静脉血,然后汇集到肾静脉流出肾脏。所以,d肾静脉中血液与a肾动脉中血液中相比尿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小问5详解】
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30. 小明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上参加了1500米的比赛,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还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如图为小明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同学们为小明准备了丰盛的午餐,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部位及终产物是____。
(2)小明在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从而释放出能量用于____。当血液由c流向d时,血液的变化是____。
(3)小明在比赛的初段明显感觉到心跳加速,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这是疲劳期的典型表现,小明咬牙坚持挺过这段时间。图中心脏[ ]____壁最厚,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心脏的跳动中也需要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冠状循环就是指血液从主动脉基部左右冠状动脉,到达心肌细胞内部的____,再经静脉流回右心房。
(4)小明在比赛中大汗淋漓,这主要是皮肤中____能分泌汗液,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身体多余的热量。尿液是另一种排泄途径,主要是由图中的肾单位完成,小明肾单位中的血管⑤和血管⑥管腔更粗一些的是____(选“⑤”或“⑥”),血管⑥中____的浓度高于血管⑤。
【答案】(1)胃、小肠;氨基酸##小肠、胃;氨基酸
(2)①. 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②.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①. ④左心室 ②. 毛细血管网
(4)①. 汗腺 ②. ⑤ ③. 血细胞和蛋白质##蛋白质和血细胞
【分析】图中,ab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表示肺动脉、d表示肺静脉;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⑤是入球小动脉、⑥是出球小动脉、⑦是肾小管外毛细血管、⑧是肾小囊、⑨是肾小囊腔、⑩是肾小管。
【小问1详解】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部位是胃和小肠,终产物是氨基酸。
【小问2详解】
小明在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释放出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和维持体温。
当血液由c流向d时,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因此 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小问3详解】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脏各腔壁的厚薄是与输送血液的距离相适应的,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壁最厚。
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心脏的循环,是为心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并运走废物的。
【小问4详解】
皮肤具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
肾单位中,血管⑤入球小动脉和血管⑥出球小动脉相比,管腔更粗一些的是⑤入球小动脉,这是为了形成更大的渗透力,利于物质的滤过;血管⑥出球小动脉中血细胞和蛋白质的浓度高于血管⑤入球小动脉。这是因为有一部分水滤过到了肾小囊腔。
31. 科学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小明所在的科学创新探究小组为探究酗酒对人体的影响,用水蚤来模拟人体进行了相关实验,并提供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两组实验数据。(注: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是清水)请结合相关的实验数据回答:
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
(1)若要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的变量应为____。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水蚤的心跳次数,放入棉花纤维的目的是:____,该实验中设置A的作用是____。
(4)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____。
(5)分析上述趋势图和数据表,说明浓度低于0.25%酒精能____(填“促进”或“抑制”)水蚤心跳次数,浓度高于1%酒精能____(填“促进”或“抑制”)水蚤心跳次数。
(6)长期酗酒容易引起人的心脑血管疾病,说明我们应该杜绝酗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请就此制作一条宣传标语,帮助人们认识到酗酒的危害:____。
【答案】(1)酒精溶液的浓度
(2)相同 (3)①. 限制水蚤运动,便于观察 ②. 做对照
(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5)①. 促进 ②. 抑制
(6)酗酒伤身,健康无价;珍爱生命,适量饮酒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从表格中看出,各组唯一不同的量是酒精浓度,因此,本实验的变量应为酒精溶液的浓度。
【小问2详解】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此,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相同。
【小问3详解】
水蚤生活在水中,在水中运动的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心脏跳动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其活动范围,便于观察。对照组是科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可见,该实验设置的A组是对照组,目的是起到对照作用。
【小问4详解】
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而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小问5详解】
根据趋势图和数据表可知,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当酒精浓度低于0.25%时,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而当酒精浓度高于1%时,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而且,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死亡(心率为0)。
【小问6详解】
我们应该杜绝酗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标语可以是:酗酒伤身,健康无价; 珍爱生命,远离酗酒; 酗酒一时爽,疾病终身伴; 健康生活,从拒绝酗酒开始; 酗酒害人害己,珍惜生命,远离酒精。(写1条,合理即可)
32. 钠是人体必需元素,但摄入过多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人体钠元素的获取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盐,因此,健康用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结合课本内容及生活经验,阐述钠在人体内吸收、运输、排出的过程:____。
【答案】钠被胃、小肠、大肠吸收,血液或血浆运输,通过尿液,汗液排出。示例:食物中的钠可在胃、小肠、大肠三个部位被吸收进入血液,被血液(血浆)运输到组织细胞,血液中的钠可以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分析】(1)口腔有消化功能无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也无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食物中的钠可在胃、小肠、大肠三个部位被吸收进入血液,被血液(血浆)运输到组织细胞,血液中的钠可以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钠在人体内吸收、运输、排出的过程:钠被胃、小肠、大肠吸收,血液或血浆运输,通过尿液,汗液排出。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环境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成分
液体甲(克/100毫升)
液体乙(克/100毫升)
液体丙(克/100毫升)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Ⅰ
97
微量
0.1
0.3
0.9
Ⅱ
95
0
0
1.8
1.1
Ⅲ
92
7
0.1
0.03
0.9
组别
A
B
C
D
E
F
G
酒精溶液的浓度
0
1%
5%
8%
10%
15%
20%
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平均值
33
30
24
22
21
18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Ⅱ卷必须用0, 《史记·扁鹊传》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检测生物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pdf、生物答题卡1pdf、2024生物模拟一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