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高二地理备课组
注意事项:
第I卷
(I卷为选择题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
2023年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
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
2.从2022年冬至日至大寒,地球公转速度( )
A.先变慢再变快B.先变快再变慢C.一直变快D.一直变慢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于2023年11月5日20时在上海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进博会开幕时,纽约(西五区)当地时间是( )
A.11月5日3时B.11月5日15时
C.11月5日7时D.11月4日21时
4.进博会开幕时,地球上11月5日所占的比例约是( )
A.1/3B.1/2C.3/4D.全部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若③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煤炭。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d为( )
A.岩浆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
6.片麻岩形成的地质过程在图中的代表数字是( )
A.①B.②C.③D.④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①②为断层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区域的沉积岩大多形成于( )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8.以下地层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的是( )
A.③B.④C.⑤D.⑥
9.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 )
A.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
B.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沉积
C.未发生构造运动,但发生过侵蚀作用
D.发生过褶皱运动和一直连续的沉积
牛轭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读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示河道的演化顺序应该是( )
A.甲丙乙丁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D.丁丙甲乙
11.河流截弯取直后有利于( )
A.减小河流流速B.减弱洪水泛滥
C.增加航运距离D.扩大河流面积
根据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以了解大气运动和天气状况。下图为某日新西兰及附近海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日控制新西兰中北部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
13.图示时刻,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是( )
A.寒潮天气B.阴雨天气C.台风天气D.晴朗天气
读“某锋面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该锋面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B.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C.暖气团被迫抬升,其中水汽凝结成云
D.该锋南下形成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
15.关于该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B.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
C.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D.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有关a、b、c、d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流a、c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B.气流a、c会引起降水变化,气流b、d则不影响
C.a、b、c、d四气流都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气流b、d由高压流向低压
17.有关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易形成反气旋,乙处易形成气旋
B.甲处等压面向下凹,乙处等压面向上凸
C.甲处为少雨带,乙处为多雨带
D.气流b到达乙处上空时,与等压线斜交
某地理学习兴趣小组想要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合作完成平面图绘制和模型构建。下图示意该小组成员绘制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半球是( )
A.东半球B.西半球 C.南半球D.北半球
19.该成员绘制的风带及其风向正确的是( )
A.东北信风带对应A-是东北风B.盛行西风带对应B-是西南风
C.极地东风带对应C-是东南风D.盛行西风带对应A-是西北风
20.图中气压带( )
A.甲和乙控制下多晴朗天气B.乙和丙的成因是动力因素
C.甲和丙附近海域风力强劲D.在各纬度位置始终不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圭亚那铝土矿储量居于世界前列,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南部高原岩浆岩形成的富铝风化(铝难溶于水,不易淋失)。铝土矿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主要市场是美国、加拿大、欧洲。
材料二 长期以来,圭亚那经济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国内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年发现大量海上石油,但这些石油只是被开采和出口。下图为圭亚那区域略图。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简析该国海岸平原的铝土矿形成过程。
(2)分析该国铝土矿出口的优势条件。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
(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并分别说明理由。
(2)简要说明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
(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多选择在甲地建设的原因?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看,甲河段主要表现为流水的 作用,通常形成的地貌是 。
(2)乙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岸/B岸),适合聚落建设的是 (A岸/B岸)。
(3)河流出山口往往形成 地貌,请简要描述其形成过程 。
24.读图(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反映的情况是地面的还是高空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2)锋面气旋系统属于 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 。图中甲地目前在 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 天气过程。
(3)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的哪几处?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丁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再根据公转方向判断,甲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丙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2023年1月20日,处在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即图中丁与甲之间,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从2022年冬至日(12月22日)至大寒(1月20日),中间经过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的日期),在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因此从冬至日至大寒,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时,离太阳最近时(近日点)是1月初,离太阳最远时(远日点)是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大致平均大约每日向东推进1°。位于近日点时公转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快,位于远日点时公转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慢。
3.C 4.D
【分析】3.由材料可知,进博会开幕时为北京时间11月4日20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纽约位于西五区,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13小时,当地时间=11月4日20时-13小时=11月5日7时,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是0点经线。由材料可知,进博会开幕时为北京时间11月5日20时,由此仅东十二区为6日0时,11月5日范围占23.5个时区,约占全球的全部,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所求地在己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己知地同为东(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加法。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是0点经线。由于地球自传,0点经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两条线不重合时,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度经线为新一天,从0点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旧一天。
5.B 6.B
【解析】5.读图,结合箭头方向,若③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煤炭,煤炭存在于沉积岩层中,a代表沉积岩,b与a岩石可以相互转化,b代表变质岩。三类岩层都能高温熔化形成岩浆,故图中c为岩浆,则d为岩浆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片麻岩为变质岩,结合上题分析可知,b为变质岩,因此片麻岩形成的地质过程在图中的代表数字是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可以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三大类岩石均可以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
7.B 8.A 9.B
【解析】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陶纪、志留纪和石炭纪均属于古生代;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属于中生代。结合图中字母代号可知该区域的沉积岩大多形成于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判断可知,③处C岩层上方缺少S沉积岩,且C岩层上方存在凹陷,说明其被侵蚀,为不整合接触,沉积曾经中断,A正确;而④⑤⑥处岩层均连续,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属于不整合接触,BCD错误。故选A。
9.读图可知,③处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与右侧相比缺失S志留纪地层,但是上覆J、K地层,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
10.D 11.B
【解析】10.在平直的河道上发育河曲,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凹岸更凹,凸岸更凸,形成丁;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丙右侧率先形成牛轭湖;重复上述过程,有更多的河道相连,形成甲图;最终形成多处牛轭湖,形成乙图。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水流速度增加,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泛滥,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C不符合题意;河流截弯取直后,与天然河道相比,河流面积缩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12.B 13.D
【解析】12.读图,新西兰中北部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为高压中心,应为反气旋,A错误,B正确;控制其中北部的反气旋向外辐散气流,不易形成锋面系统,CD错误。故选B。
13.读图,新西兰中部和北部在高压控制下,南部受高压脊影响,以晴朗天气为主,D正确,B错误;寒潮一般由冷锋造成,台风由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发展而来,AC错误。故选D。
【点睛】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是受不同天气系统控制或处于同一天气系统的不同部位。锋面系统和低压过境一般会带来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过境天气晴朗。
14.B 15.C
【解析】14.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图示。根据图示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冷气团后退,原地打转,说明冷气团势力弱,暖气团势力强,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形成的暖锋,A错误,B正确。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暖气团主动抬升,C错误。我国冬季的寒潮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D错误。故选B。
15.由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为暖锋天气系统。暖锋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A错误;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B错误,C正确;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回升、气压降低,天气转好,D错误。故选C。
【点睛】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就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暖锋多在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大多与冷锋联结在一起。暖锋过境时,温暖湿润,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云雨天气。与冷锋相对。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慢,可能会连续性降水或出现雾。
16.D 17.B
【解析】16.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判断,该环流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a处为赤道地区受热多,而形成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带。而c处为副热带地区,由于高空大量空气堆积,被迫下沉,则近地面形成高压带,而b、d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D正确。气流a、c不是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A错误;转偏向力主要影响水平运动的气流,对于垂直运动的气流影响较小,b、d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C错误;气流a、c引起降水变化,气流b、d对降水的变化也有影响,B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17.甲处为赤道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压带,为多雨带;乙处为副热带地区,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为少雨带,C错误。赤道低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低压,气流上升,不会形成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也不会形成气旋,A错误;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凹;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B正确。气流b到达副热带高压带上空时,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而不是斜交,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压带类型:热力成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动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一般而言,低压控制地区多阴云雨雪天气;高压控制地区多晴朗天气。
18.C 19.C 20.B
【解析】18.根据图中各风带所处纬度高低判断,图中A、B、C分别表示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其中中纬西风带的风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图中中纬西风带中的风呈顺时针方向,表明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则该半球为南半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根据前一题分析可知,图中A、B、C分别表示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图示半球为南半球,则它们的风向分别是东南风、西北风、东南风,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根据图中各气压带所处纬度位置判断,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甲)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云雨天气,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丙)分别是重力下沉和辐合上升形成,两者的成因均是动力因素,B正确;赤道低气压带(甲)控制下,垂直上升气流为主,水平气流较弱,多无风带,因此甲附近海域风力并不强劲,C错误;图中气压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而南北移动,并不是纬度位置始终不变化,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30°附近、60°附近、90°附近分别分布着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低纬度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相应风带风向关于赤道对称,如南、北半球低纬信风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西风带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
21.(1)岩浆岩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铝元素不断富集成矿,后流水搬运至下游沉积。
(2)资源丰富;分布集中;靠近沿海港口;距离主要市场较近
(3)借助石油开发和出口积累资金与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石油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兴工业和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分析】本题以圭亚那铝土矿为载体,涉及外力作用、矿产出口、经济转型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详解】(1)该国海岸平原纬度低,全年高温多雨,南部高原的岩浆岩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遭受风化、侵蚀作用,由于铝难溶于水,不易淋失,铝元素不断富集成矿,图中有河流流经南部高原和海岸平原,铝土矿物质经流水搬运至下游沉积,形成铝土矿。
(2)由材料可知,圭亚那铝土矿储量丰富,铝土矿资源丰富;图中可看出铝土矿分布集中,靠近沿海港口;距离主要市场美国、加拿大、欧洲较近。
(3)由材料可知,圭亚那资金短缺,经济落后,可借助石油开发和出口积累资金与人才发展,进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兴工业和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圭亚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今后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圭亚那石油资源丰富,应利用石油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
22.(1)甲处,理由:甲处为背斜,属于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乙、丁为向斜,丙为断层,其储存的油气资源少
(2)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丁为向斜构造,岩层坚硬,且区域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丁处不易被外力侵蚀,山体高耸
(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
(4)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分析】本题以地貌形成演化过程图、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为背景,知识点涉及背斜向斜的应用、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背斜构造为天然拱形构造,是天然的储气储油构造,而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可能有地下水出露,但断层处油气资源易泄漏,不易储存。图中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乙、丁两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为断层构造。所以只有甲处最有利于钻探。
(2)注意材料信息“该地区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明显强于外力作用”。丁处岩层受内力挤压形成向斜,结合丙处断层可知,丁处所在岩层相对上升,向斜槽部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丁处山体高耸。
(3)甲处为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性强;同时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汇集地下水,隧道内不易渗水,便于施工。
(4)由图中信息可知,主要交通线的分布呈现出沿山麓等高线修建,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等高线修建。山麓地带地势起伏较小,沿等高线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工程量较小;由图中信息可知,高速公路和铁路位于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这样既可以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23.(1) 下蚀 V形河谷
(2) B岸 B岸
(3) 冲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出山口,地形平坦、流速减慢;其挟带的泥沙和大量碎石在山前堆积
(4)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便于耕作;阶地海拔较高,汛期避免洪水侵袭。
【分析】本题以河流地貌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图中看甲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较快,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通常形成峡谷地貌或“V”形河谷。
(2)图中乙河段河道弯曲,B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B位于凸岸,水流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河道较浅,泥沙沉积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适合聚落建设。
(3)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当河流流经山区,流速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当地河流流出出山口,地形平坦、河道拓宽,河流流速减慢,其挟带的泥沙和大量碎石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4)从水源、土壤和自然灾害的角度分析河流阶地。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沉积物,相对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距离水源较近,生产生活用水充足,又海拔较高,不易被洪水侵扰,便于居住和耕作。
24.(1)北半球的近地面。理由: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 低 气旋 暖 冷锋过境
(3)A处和D处。
【分析】本题以等压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天气系统、气压、气流及天气变化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
【详解】(1)读图,甲表示风向,由甲处等压线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此时风向斜穿等压线、风向右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呈(30°-45°的夹角),表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2)读图,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可知,越往中心气压越低,应为低气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抬升,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属于气旋。甲处此时吹西南风,北半球西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气团,甲地目前受暖气团控制。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辐合,AB槽线形成的锋面由西北向东南移动,属于冷锋,甲地不久将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过程。
(3)联系已学可知,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后,暖锋降水出现在锋前。读图,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AB槽线形成的冷锋由西北向东南移动,CD槽线形成的暖锋由西南向东北移动,故降水主要出现在A冷锋锋后、D暖锋锋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D
B
B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B
C
D
B
C
C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霍林通辽市郭勒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图中地物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地构造地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