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21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21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随堂练习题,共5页。
【随堂字词】
▶字音字形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窗líng() 寻mì()
zōng()迹 铁qián()
yā()喝 拽()
掣() 大鹚()老
嗛() 猢狲()
青鹞() 鹳()
花鸨() 鹭鸶()
鲂()鱼 幌()
蓼汀() 木木樗樗()
▶字义词义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吆喝:
踪迹:
神通:
提防:
【随堂常识】
3.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 ,别号 ,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朝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射阳集》《春秋列传序》等。
4.《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 体长篇 小说,是中国古典“ ”之一。它以“ ”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之后遇见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一行人一路降妖伏魔,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课文回顾】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文章第①段说“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大圣为什么不再恋战?
6.大圣是怎样变化的?小圣又是如何降大圣的?根据课文按提示填空
7.从语言特点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
8.读完本文后,文中的大圣和小圣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中考预备】
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问形式】
【思路点拨】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描摹人物的语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③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内在情感或人物品质,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心理、心情,深化主题。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事物衬托,借助环境衬托等。
(3)其他塑造方法。如:先贬抑再颂扬或先颂扬再贬抑所描写的对象,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运用反讽手法,使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的表面意义相互矛盾,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等等。
【靶向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这一日,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火焰山。这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要翻过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水。这山的火焰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扇灭。
孙悟空来到翠云山芭蕉洞借扇子。铁扇公主不但不借,反而取出扇子一扇,把孙悟空扇出五万多里。
次日,孙悟空驾起筋斗云,又来到翠云山。他变成一个小虫儿,从门缝里钻进去,躲在茶沫下面。铁扇公主喝下茶水,孙悟空已到她的肚子里了。孙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痛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孙悟空。
孙悟空满心欢喜,拿了扇子,来到火焰山。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孙悟空方知扇子不是真的,自己被铁扇公主骗了。
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孙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孙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孙悟空照铁扇公主说的口诀,将扇子变成一丈二尺长短。但他不知道变小的口诀,只好扛着那大扇子走来走去。再说牛魔王得知此事,连忙追了上来。牛魔王摇身一变,变作猪八戒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里把扇子骗了回去。
孙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牛魔王抵挡不过,大败而逃。铁扇公主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孙悟空拿着扇子,走近火焰山,用尽气力扇去。只一扇,那火焰便灭了;又一扇,清风微动;再一扇,细雨霏霏。孙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扇,大雨哗哗而下。最后孙悟空把扇子还给了铁扇公主,师徒四人继续向西走去。
(有删改)
1.第1段中提到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联系原著,思考这是为什么?
2.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孙悟空为什么故意这么说?
3.“三调芭蕉扇”自《西游记》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青少年朋友的喜爱,你能从人物形象角度说说原因吗?
4.读了“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你认为要取得斗争的胜利,需要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随堂字词
1.棂 觅 踪 钳 吆 zhuài chè cí xián
hú sūn yà guàn bǎ lù sī fáng huǎng liǎ tīng chū
2.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提防:小心防备。
随堂常识
3.汝忠 射阳山人 明代
4.章回 神魔 四大名著 玄奘取经
课文回顾
5.因为大圣忽然看到本营中妖猴惊散,心中感到恐慌。
6.①麻雀 ②大海鹤 ③鱼 ④灰鹤 ⑤花鸨
7.这是对孙悟空变土地庙的描写,想象奇特,妙趣横生,为文章增添了许多风趣,让读者看完不禁莞尔一笑。
8.示例:我更喜欢小圣,因为小圣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行动迅速、机智善战,不管大圣如何变化,总逃不过小圣的一双慧眼。
靶向练习
1.因为红孩儿是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儿子,而孙悟空求观音菩萨把阻拦取经的红孩儿收服,铁扇公主记恨孙悟空,所以不肯借芭蕉扇给他。
2.运用语言描写,孙悟空故意这么说,是为了麻痹对方,取得对方的信任,从而诱使铁扇公主交出真正的芭蕉扇,表现出孙悟空的机智。
3.因为这个故事抓住了人物特征,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机智,自始至终贯串着一个“智”字,使借扇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4.要取得斗争的胜利,除了勇敢,还要机智。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会无往而不胜。
大圣
①
大鹚老
③
水蛇
⑤
小圣
饿鹰
②
鱼鹰
④
原形
①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的?
②请联系第×段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形象的
③文中作者是如何刻画××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21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把石碣上的对联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1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1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