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2 地形剖面线-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 地形剖面线-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题技巧】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比例尺。因垂直海拔比水平实地距离小,故垂直比例尺要用较大比例尺,一般是原图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制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再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点至15点向MN线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上1´点至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可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问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基本的地形的剖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相互垂直)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1)鞍部的剖面特征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2)山谷的剖面特征
(3)山脊的剖面特征
(4)山顶的剖面特征
【专项突破】
1.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盆地内流动沙丘广布。盆地内普遍形成了上、下两套沉 积地层。研究表明,更新世共和盆地曾是一个大的淡水湖,称为共和古湖。随着地壳整体性 抬升,黄河切穿龙羊峡,共和古湖逐渐被排干。图1示意共和盆地概况,图2示意共和盆地 沿着中轴线的地形剖面。
(1)比较共和盆地中轴线沿线的地势差异。
(2)从地形角度分析共和盆地内部流动沙丘广布的原因。
(3)图中黄河谷地地区的上下两套沉积地层中,上层沉积物粒径大于下层,试分析原因。
【答案】(1)共和盆地中、西部地区(茶卡盆地和达连海盆地)地势起伏较小且西高东低;东部地区(黄河谷地)地势起伏大且总体东高西低。
(2)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且四周为高山,盆地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冷干)植被覆盖率低;盆地面积广阔,为沉积环境,地表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形较为平坦,风力大,易起沙,形成流动沙丘。
(3)上层的形成年代新,为河流(黄河)沉积物,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地壳抬升后黄河切穿龙羊峡),沉积物粒径大;下层的形成年代老,为湖泊(共和古湖)沉积物,湖水流动速度慢,沉积物粒径小。
【分析】本题以共和盆地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堆积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2共和盆地沿着中轴线的地形剖面可知,共和盆地中部地区的达连海盆地和西部地区的茶卡盆地剖面线较为平直且西部略高于东部,说明地势起伏较小且西高东低;东部地区的黄河谷地剖面线起伏较大且东部总体东部较西部高,说明地势起伏大且总体东高西低。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气温低;读图1可知共和盆地四周为高山,受山地阻挡,盆地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加上温度低,热量条件差,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低;盆地面积广阔,地势较周围低,为沉积环境,堆积大量泥沙,地表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形较为平坦,且气候干燥,沙子水分少,质量轻,在大风吹佛下易起沙,形成流动沙丘。
(3)结合材料“更新世共和盆地曾是一个大的淡水湖,称为共和古湖。随着地壳整体性抬升,黄河切穿龙羊峡,共和古湖逐渐被排干”可知该地早期为湖泊沉积,后来湖泊排干过程中为流水沉积。因此下沉的形成年代老,为湖泊(共和古湖)沉积物。与河流相比,湖水流动速度慢,水体较为平静,沉积物粒径小;上层的形成年代新,为河流(黄河)沉积物。随着地壳整体性抬升,黄河切穿龙羊峡,落差大,流速快,沉积物粒径大。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的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图1)有民谚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眼难睁,大风活埋人。”这里的风沙不仅给磴口县带来危害,还对黄河造成了巨大威胁。黄河磴口县河段泥沙淤积严重,并逐步形成了地上河,二十一世纪初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在磴口县建设冬春季应急分洪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积极响应,并于2011年建成。
(1)说明黄河磴口县河段泥沙淤积严重的原因。
(2)图2示意图中AB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3)综述磴口县政府积极响应应急分洪区建设的原因。
【答案】(1)地势平缓,上游来沙大量淤积;盛行西北风,将乌兰布和沙物质大量搬运到河床堆积。
(2)
(3)黄河该河段冬春季易发凌汛;治沙和经济发展的水源短缺;在沙漠建设分洪区有临近黄河,地势较低,人口稀少的便利条件;分洪区可主动预防凌汛;分洪区可形成水域、湿地,改善生态环境;为磴口县的治沙和经济发展提供水源。
【分析】本题以黄河磴口县河段泥沙淤积为背景,设置3小题,汲涉及泥沙淤积的原因、地形剖面及应及分洪区建设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详解】(1)沉积地貌一般从物质来源及沉积条件来分析。由材料“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眼难睁,大风活埋人还对黄河造成了巨大威胁"可知,淤积的泥沙来源于风沙。读图1,当地盛行西北风、西北风将乌兰布和的沙物质大量搬运至河床随风力减弱堆积;读图,黄河磴口县河段,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上游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物质到此淤积。
(2)读图1可知,剖面线C至B经过分洪区,地表形成凹地,分洪区至B之间,地表凸起,经赤黄河,地表下凹,绘图如下:
(3)由已学可知,分洪区的主要作用是洪水期蓄洪。由材料”建设冬春季应急分洪区“可知,该分洪区主要分流冬春季的洪水。读图可知,该黄河段由南向北流,冬春季节气温升高时南段河流解冻、北段封冻,易发生凌汛;分洪区位于沙漠地区,离黄河近、地势较低,工程量小,人口稀少,不需要移民、建设成本低;由于地势较低,可以主动预防黄河凌汛。同时分洪区又能够成为沙漠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冬春季节分流的洪水能够为周围地区治理沙漠化及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水源;分洪区还是重要的湿地,可以改善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用水。
3.夏威夷岛人口稀少,以第三产业为主。下图为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补绘AB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并描述AB沿线的地势特征。
【答案】地势特征:中部高、两侧低;地势起伏大,西坡较陡、东坡较缓。
【分析】本题以沈阳都市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示意图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 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读右图沿AB线海拔由0米(海岸线)增加到(3000,3600)再减小到0米(海岸线),说明地形起伏大,中间高,东西两侧低;西侧等高线较东侧更密,说明西侧坡度更陡,东侧更缓,剖面图绘图如下: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某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丘陵坡度较低缓,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下图为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用折线大致画出③—⑤的地形剖面图(不要求标出具体的海拔数值)。
(2)图示①②③④四点中,在主峰能通视的点是 。
(3)图示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峡谷中的是 ,试说明判断理由 。
【答案】(1)作图如下:
(2)①②
(3) ③ 判断理由:③附近等高线南北两侧数值大,中间数值小,说明两侧高,中间低,为谷地;③两侧等高线密集,说明两侧坡度大,谷坡陡峭。
【分析】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剖面图、等高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为了画出③-⑤的地形剖面图,我们需要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推断。首先,观察等高线图,我们可以看到从③点到⑤点,地形先上升后下降。具体来说,从③点开始,地形逐渐升高到达一个高点后,再逐渐降低,直到点。因此,在画折线时,我们需要先向上画一段表示地形的上升,然后再向下画一段表示地形的下降由于题目不要求标出具体的海拔数值,我们只需要大致画出地形的起伏变化即可。
(2)在主峰能通视的点是①②。从主峰与③之间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坡,视线被阻挡,无法通视;从主峰到④点的连线有山脊阻挡,无法通视。①位于山坡上,从主峰到①点的连线没有障碍物,可以通视;主峰与②之间为山谷,且②的海拔较高,可以通视。
(3)图示中的③点位于峡谷中。这是由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所决定的。首先,我们观察③点两侧的等高线,发现它们都向③点凸出,并且等高线数值大于③点,这说明③点位于一个低洼的地带,即河谷地带。其次,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③点所在的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山谷比较狭窄,这也符合峡谷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判断③点位于峡谷中。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近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张卫星照片,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奇特的“锯状山脊”。据研究.该地区地质时期是一个浅海,大约距今3.5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形成“单斜”地质构造(所谓单斜是指岩层一致朝某一方向倾斜,在一侧形成缓坡,而另一侧由于岩层断裂,坡度较陡)。
材料二下图为“锯状山脊”图和美国等高线地形图。
(1)请你在下图中作出沿AB方向的地形剖面图。
(2)判断“锯状山脊”照片推测拍摄大致时间(上午或下午),并说明判断依据。
(3)据材料说明“锯状山脊”的形成过程。
【答案】(1)
(2)上午。依据:根据指向标所指方向可以确定锯状山影子指向西北方,说明太阳在东南方向,太阳在东南方向为上午。
(3)地质历史时期为浅海环境,接受沉积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受板块挤压,地壳抬升,一侧形成缓坡,另一侧由于岩层断裂形成坡度很大的单斜构造山脉;风力和流水沿着裂隙(节理)不断侵蚀,最后形成锯状山脉。
【分析】本题以美国为区域背景,涉及了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太阳方位及地貌形成过程等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等学科素养。
【详解】(1)据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地形剖面图绘制方法,要求数值大致准确;剖面图呈较圆滑的双峰曲线;绘制如下:
(2)根据照片右上角指向标,可知锯状山影子位于西北方,由于影子方位与太阳方位相反,可知太阳在东南方向,太阳在偏东方,表明照片拍摄时间为上午。
(3)结合材料可知:锯状山脊地质时期是一个浅海,接受沉积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大约距今3.5亿年前,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壳抬升,一侧形成缓坡,另一侧由于岩层断裂,形成坡度很大的单斜构造山脉;在外力作用的不断侵蚀下,最后形成锯状山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5 霜-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1 季节的判断-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0 季风-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