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20 季风-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0 季风-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题技巧】
季风主要分清楚成因以及来向,这涉及到季风是否湿润,影响到季风区的降水情况。
1、东亚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南亚季风
冬季:盛行东北风,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盛行西南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原本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而成。
特殊情况:季风区的季风气候,根据季风特点分析即可,但是也存在非季风气候区有季风的现象。
1、高原季风
夏季,相比同海拔的自由大气,高原附近的空气离地面近,增温更快。相对于B和C,A处气温更高,气流热胀上升,在A点形成低压中心,吸引周围空气吹向高原
夏季 冬季
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沿岸和索马里半岛
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
索马里半岛——热带沙漠气候
冬季,东北信风带南移至此,当地盛行东北风;
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3、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冬季(7月为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南风;
夏季(1月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成西北风。
【专项突破】
一、单选题
18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是相连的,现岛上有许多独有的动植物。读索科特拉岛位置及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区域图示季节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寒流B.驱动图中索马里洋流的是东北季风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7月份相对1月份少
2.该岛拥有许多独有动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光照强B.动植物的天敌少
C.长期与大陆隔离D.垂直地带性明显
【答案】1.A 2.C
【解析】1.图示7月份,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所以为寒流,A正确;驱动索马里洋流的是西南季风,B错误;北印度洋洋流受季风影响,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错误;因为7月份这里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受此影响,沿岸表层为离岸流,垂直方向上形成涌升流,使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的饵料丰富,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7月份相对1月份多,D错误。故选A。
2.从材料可知索科特拉岛与大陆板块已经隔绝1800万年,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得该岛与其他地方生物进化出现差异,进化较慢,时间较长,因此出现了独有的动植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半球,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受风力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大致向北运动。
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有关图中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索马里洋流在冬季风影响下形成寒流
B.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寒暖流交汇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C.图中索马里洋流在夏季风影响下形成暖流
D.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7月份相对1月份多
4.索马里半岛沿海平原有一条沙漠带,与其形成有关的是( )
①该地地势高,降水少②季节性寒流的降温减湿,加剧干燥
③该地夏季西南风来自陆地比较干燥,降水少④东北季风比较干燥,降水少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答案】3.D 4.D
【解析】3.据图分析,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并使水温显著下降,形成索马里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饵料,故7月鱼群相对1月较多,D对,ABC错;故选D。
4.据图分析,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索马里半岛沿海平原受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④正确;该地夏季受西南风影响,吹离岸风,来自陆地比较干燥,降水少,③正确;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加剧了干燥程度,②正确;沿海平原地势较低,①错误。综上分析,故选D。
【点睛】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冬季为索马里暖流,夏季为索马里寒流。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多雨地带,又称赤道辐合带。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南北移动,正常最南到5°S,最北可达15°N。下图示意某季节非洲盛行风向及热带辐合带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季节( )
A.亚洲东部盛行西北季风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
C.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多发D.地中海沿岸河流正处于枯水期
6.与几内亚季风成因相似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的西北季风B.我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
C.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季风D.印度南部地区的西南季风
【答案】5.A 6.D
【解析】5.读图可知,北印度洋海区盛行东北风,东北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南亚的盛行风由大陆吹向海洋,表明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亚洲东部盛行西北季风,A正确;北半球冬季,大陆中高纬度上形成冷高压,切断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陆地上的高压不会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B错误;北半球冬季,北半球热带洋面热量条件较差,加上大气环流影响,很难形成台风,C错误;北半球冬季,属于地中海气候的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河流因雨水补给多而处于丰水期, D错误。故选A。
6.几内亚季风属于变向信风,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东部的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属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这些季风成因与几内亚季风成因不同,AB错误;南半球冬季时,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该盛行风没有越过赤道转向,与几内亚季风成因不同,排除C;北半球夏季时,南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过程中,越过赤道右偏形成影响印度南部地区的西南季风,该盛行风与几内亚季风成因相似,D符合题。故选D。
【点睛】南亚季风的形成: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相对于青藏高原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来说,冬季高原近地层是冷源,形成青藏冷高压,为反气旋性环流;夏季是热源,产生强大的青藏热低压,为气旋性环流。这种环流系统的季节变换称为高原季风。读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在高原西端受阻,分成南北两只( )
A.高原西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
B.高原西北侧气流有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分量,为冷气流
C.高原西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
D.绕过高原后,气流辐散,高原东北侧为冷气流,东南侧为暖气流
8.夏季,青藏热低压的形成,使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加强,( )
A.削弱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B.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C.削弱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减少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D.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减少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9.下图中示意冬季青藏高原季风环流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7.A 8.B 9.C
【解析】7.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在高原西端受阻,分成南北两支,沿高原绕行。高原西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A正确,B错误;西南侧气流有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分量,为冷气流,C错误。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高原东北侧为冷气流,东南侧为暖气流,气流辐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加强了这里冬季的雨雪天气,D错误。所以选A。
8.根据材料信息“夏季是热源,产生强大的青藏热低压,为气旋性环流。”可知,夏季时,青藏高原近地面为热低压,高原季风由四周吹向青藏高原地区,在青藏高原东侧与东南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9.材料信息表明,冬季青藏高原近地层是冷源,形成青藏冷高压,气流应向下沉,选项图中32°N、90°E附近为青藏高原,BD图中青藏高原气流上升,排除BD;冬季青藏高原近地层形成冷高压,高原季风由青藏高原地区吹向四周,C图中近地层气流由青藏高原向东运动,而A图中近地层气流由南向北向青藏高原运动,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点睛】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冬季在高原上形成冷高压,盛行反气旋式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盛行气旋式环流,高原的盛行风向在冬季和夏季几乎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高原季风。高原季风的水平范围低层大,高层小,夏季比冬季厚度大。
冬季,青藏高原阻挡低空西风急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急流,北支急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急流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冬季,来自寒潮关键区的寒潮造成我国大范围地区降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冬季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支急流促使云贵高原形成准静止锋
B.北支急流使西北地区降水量多于西南地区
C.北支急流限制了冬季风的势力和影响范围
D.高原气温低形成冷高压使冬季风减弱
11.下列有关寒潮关键区域形成原因及冬季中国温带气旋路径偏东的主要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小和昼长短 副高B.地面反射率高 植被
C.地形西、北面高,东、南面低 地形D.地形向北敞开 西风
【答案】10.A 11.D
【解析】10.青藏高原的阻挡使得低空西风急流分支成南支急流和北支急流,南支急流从低纬吹来,与南下的冷空气在云贵高原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A正确;北支急流虽然带来一部分水汽,但从内陆吹来,较为干燥,而南支急流从低纬吹来,离海洋较近,因此南支急流使西南地区降水量多于西北地区,B错误;北支急流与冬季风风向及寒潮关键区域流出的冷空气方向基本一致,扩大了冬季风的势力和影响范围,C错误;冬季青藏高原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加强冬季风,D错误。故选A。
11.寒潮关键区域形成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小和昼长短,加之积雪覆盖等因素影响,地面反射率高,得到太阳辐射少;加之地形西、北面低,东、南面高,地形向北敞开,冷空气不断聚集;当聚集到一定程度向南倾泻而出,成为寒潮源地。冬季副高位置偏南,主要影响温带气旋南北移动。植被和地形主要的影响范围为陆地,图示区域气旋的移动路径范围比较大,包括部分海洋区域;受到低空西风急流影响,冬季温带气旋会趋向东移动。综合两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中国的寒潮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西路。这是影响中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一条路线。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中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第二条是中路。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国一带,经过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第三条是东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有时经过中国东北,有时经过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中国东部沿海一带。从这条路线南下的寒潮主力偏东,势力一般都不很强,次数也不算多。
相对于青藏高原周边相同高度的大气来说,冬季高原近地层是冷源,形成反气旋型环流,夏季是热源,形成气旋型环流,这种环流系统的季节变换称为高原季风。如图为青藏高原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青藏高原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3.高原季风的出现对我国东部的季风环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强夏季风,减弱冬季风B.减弱夏季风,加强冬季风
C.加强夏季风,加强冬季风D.减弱夏季风,减弱冬季风
【答案】12.D 13.C
【解析】12.根据材料“相对于青藏高原周边相同高度的大气来说,冬季高原近地层是冷源,形成反气旋型环流,夏季是热源,形成气旋型环流,这种环流系统的季节变换称为高原季风”可知,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正确;气压带与风带在大陆上被切断,A错误;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B错误;高原表面植被少,季节变化影响小,C错误。故选D。
13.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的高原面相对于周边同高度大气来说,夏季是热源,形成气旋型环流,高原季风由四周吹向青藏高原地区,与我国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相应的,冬季高原近地面是冷源,形成反气旋型环流,高原季风由青藏高原地区吹向四周,与我国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季风环流的简称是季风,即冬夏风或近乎风向相反的环流系统。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青藏高原等庞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在末次冰期,全球季风区降水减少了约10%,但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降水增加。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海平面大幅下降,北半球大陆架出露的面积远大于南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14.末次冰期,全球多数季风区降水减少,主要是因为( )
A.夏季风减弱B.夏季风增强C.冬季风减弱D.冬季风增强
15.末次冰期,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降水增加,主要原因是( )
A.12月——次年2月南半球降温快B.6——8月南半球降温慢
C.12月——次年2月北半球降温快D.6——8月北半球升温快
【答案】14.A 15.C
【解析】14.对季风区而言,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在末次冰期,陆地冰盖范围增大,陆地面积增大,夏季风减弱,导致降水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12月~次年2月为南半球的夏季。根据材料,在末次冰期,北半球大陆架出露的面积远大于南半球,这导致北半球陆地降温效应远比南半球明显,A错误;在12月~次年2月,北半球降温更快,北半球的冷源和南半球热源之间的温差更大,气压差更大,跨赤道气流增强,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增强,降水增多,C正确;6~8月,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不受西北季风影响,6~8月,北半球升温快与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降水无关,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同。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受构造运动影响,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北移了20个纬度,进入热带辐合带(赤道低压带)范围,使洋流重组和北部季风区形成。现代澳大利亚北部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其中热带气旋(形成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占比70%以上。研究发现拉尼娜年,热带气旋经常异常发展,给澳大利亚北部带来极端暴雨天气。图示意现代澳大利亚地理位差。完成下面小题。
16.判断现代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盛行风向和主要成因( )
A.西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B.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7.对拉尼娜年热带气旋异常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赤道西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气压偏高
B.赤道西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气压偏低
C.赤道西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气压偏低
D.赤道西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气压偏高
18.推测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带来的影响是( )
A.澳大利亚东岸的森林火灾多发B.澳大利亚干旱地区的范围扩大
C.赤道附近印尼贯穿流流量增加D.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范围扩大
【答案】16.A 17.C 18.C
【解析】16.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北部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变为西北季风,故现代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盛行风向为西北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BCD错误,故选A。
17.由材料可知,受构造运动影响,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北移了20个纬度,进入热带辐合带(赤道低压带)范围,使洋流重组和北部季风区形成。现代澳大利亚北部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其中热带气旋(形成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占比70%以上。研究发现拉尼娜年,热带气旋经常异常发展,给澳大利亚北部带来极端暴雨天气。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赤道西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气压偏低,ABD错误。故选C。
18.由材料可知,受构造运动影响,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北移了20个纬度,进入热带辐合带(赤道低压带)范围,使洋流重组和北部季风区形成。现代澳大利亚北部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其中热带气旋(形成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占比70%以上。澳大利亚东岸的森林火灾减少,A错误;澳大利亚干旱地区的范围减少,B错误;赤道附近印尼贯穿流流量增加,C正确;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范围减小,D错误。故选C。
【点睛】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多雨地带,又称为赤道辐合带。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南北移动,正常最南到5°S,最北可达15°N,图示意某季节非洲盛行风向及热带辐合带位置。
(1)说明几内亚季风的形成过程。
(2)判断丙的气候类型,并描述此季节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甲乙气候类型是否相同?请说出甲气候形成的自然景观。
【答案】(1)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太阳直射于南半球,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东北季风。
(2)丙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 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3)相同,都为热带草原气候,甲处形成热带草原景观,雨季草木茂盛葱绿,旱季草木枯黄,动物追随降水而迁徙。
【分析】本题以几内亚为背景,涉及季风成因、气候类型判断、景观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几内亚季风属于变向信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起到重要作用,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相反,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称移,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东北季风。
(2)丙位于南亚,受季风影响明显,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此时,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3)由图的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非洲南部高原,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由材料可知,赤道辐合带,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南北移动,正常最南到5°S,最北可达15°N,故甲处纬度不在影响范围之内,而乙会受热带辐合带影响,形成雨季,当乙受东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甲地为热带草景观,雨季时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较多,草木茂盛葱绿,旱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草木枯黄,导致动物追随降水而迁徙。
20.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中,以青藏高原季风最为典型。青藏高原季风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环流产生巨大影响。图示意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环流。
(1)在下图中将冬季青藏高原季风环流补充完整。
(2)解释高原季风环流形成原理。
(3)说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影响。
【答案】(1)
(2)由于高原面与周围同高度的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夏季高原面升温较周围大气快,气压较低,风从周围吹向高原面,冬季相反,形成了高原季风环流。
(3)高原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方向基本一致,两者叠加起来,使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势力更强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和季风的相关知识。
【详解】(1)冬季,高原比周围大气温度低是冷源,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风从高原吹向周围,热空气上升形成热力环流。冬季青藏高原季风环流如图所示:
(2)夏季青藏高原上的气温高于周围的自由大气,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周围的自由大气形成高气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周围的空气吹向青藏高原面形成风;冬季青藏高原上的气温低于周围的自由大气,是冷源,高原面上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周围的自由大气形成低气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青藏高原面的空气吹向周围地区形成风。
(3)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既有热力作用,又有地形动力作用。巨大而高耸的青藏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间同样存在季节性热力差异。对青藏高原上空的大气来说,3~9月是个热源,导致印度低压形成,对维持和加强南亚季风起了重要作用。我国东部季风区大部分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高原季风与我国季风环流方向完全一致,使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季风增强。即冬季要受到高原季风—偏北风的影响;夏季要受到高原季风—偏南风的影响;两者叠加,使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势力更强盛。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据研究,北纬30°附近在古近纪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下左图),当时我国中东部的环境如同今日大西北干旱区一样。新近纪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形成了高原季风,还对西风气流产生影响,从而形成烟雨江南(下右图)。
(1)在下图画出高原季风夏季风环流图 ,并分析原因 。
(2)说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干旱带范围的影响 ,并分析原因 。
【答案】(1) 原因:由于大气受热状况不同,夏季高原上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降低;周围自由大气被吹向高原。
(2) 干旱带范围缩小。 西北干旱带范围变大,东南地区变为湿润地区。青藏高原的隆起,增强了我国夏季风的影响,湿润地区范围变大;但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使得西北地区更加干燥,降水减少;西风气流被迫绕青藏高原进入我国,南支西风能够携带印度洋水汽影响我国南方地区,使其气候更为湿润。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季风环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故高原季风的成因是由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距地面高度不同,故受热状况不同,使高原面和周围同一海拔的自由大气产生温度差异。而夏季,由于高原海拔高,受太阳辐射较强,高原的气温高于周围大气,使高原成为热源,形成了上升气流,使高原的气压降低,而周边气压较高,故风由周围自由大气吹向高原。环流图如下: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干旱带的范围相对缩小;而西北地区干旱带的范围扩大,原本应该成为干旱带的东南地区则变为湿润地区。在青藏高原隆起后,形成了高原季风,而南方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东南季风风向与高原季风风向一致,两者相叠加使得江南地区气候的季风性增强,有利于江南地区降水的增加,使江南地区气候更为湿润,湿润地区的范围增大;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我国西北地区,使该地区降水减少,造成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更加干燥;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能够将北半球西风带被迫分为南北两支从青藏高原的南北两侧吹向我国,而南支西风带能够携带印度洋水汽到达我国南方地区,使江南地区的气候更为湿润。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5 霜-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21 季节的判断-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频考点13 冰雹-2025届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突破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解题技巧,专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