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02593/0-1731942540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02593/0-17319425407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02593/0-17319425407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存储二氧化碳,即碳汇,对实现碳中和有重要作用。下图示意祁连山不同海拔等级(一级:1770~2770m,二级:2770~3770m,三级:3770~4770m,四级:4770~5740m)森林碳储量与不同坡向森林碳储量(单位:106t)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祁连山区森林碳储量坡向差异明显的因素主要是( )
A.地形B.土壤C.热量D.水分
2.扩大森林面积是增加森林碳汇的重要途径。祁连山区森林碳汇增加潜力最大的区域是( )
A.一级海拔区B.二级海拔区C.三级海拔区D.四级海拔区
2018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
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3.该国( )
A.地震、火山频发
B.位于印度洋东部
C.各岛日期不一致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4.该新岛( )
A.因地壳抬升而形成
B.物质主要源于地幔
C.主要由石灰岩组成
D.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下图为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的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的经度为( )
A.75°WB.165°WC.75°ED.165°E
6.12月22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15°B.45°C.70°D.90°
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出最明显、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区域之一,这已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复苏。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部分省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B.产业结构单一、效益低
C.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少D.环境人口容量非常有限
8.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多,自然增长率低,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有
①后备劳动力不足②耕地资源压力减轻③养老负担更加沉重④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⑤经济逐渐失去活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9.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这说明上海市
A.对户籍与非户籍人口采取不同人口政策
B.总体上比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
C.迁入人口数量大且以青壮年为主,使得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户籍人口中青壮年大量移居国外,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家庭规模是指家庭成员数目的多少和家庭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说来,复合式家庭(是指两代以上的夫妇及其子女、亲属所组成的家庭)规模最大,单身家庭规模最小,复合式家庭比例越大,家庭人口平均数也越大。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2人,其中“一人户”家庭(单人家庭)超过1.25亿户。下图为中国大陆历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户规模(单位: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1982-2020年,在我国家庭户中( )
A.平均家庭子女增多B.独居群体占比上升
C.单人家庭仅为年轻人D.家庭人口规模扩大
11.当前我国“一人户”家庭规模变化的原因有( )
①平均寿命的延长②代际价值观的差异化③生育政策的优化④独身主义的兴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浙江省提出沿海发达地区为山区26县布局“产业飞地”。由山区26县提供用地指标,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园区建设,双方共同运营共同获益。完成下面小题。
12.最有可能布局在“产业飞地”的生产企业是( )
A.食品加工企业B.汽车配件企业C.金属冶炼企业D.服装加工企业
13.浙江省布局产业飞地模式有利于( )
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②保护浙江省耕地资源
③便于飞入地招商引资
④优化飞出地产业结构
⑤保护飞出地生态环境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⑤
过江通道对打破自然阻隔、推动跨江融合、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截至2021年6月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建设情况。《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明确规定,南京以下河段干线过江通道以过江隧道形式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目前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的主体形式是( )
A.过江公路B.过江铁路C.城市道路D.城市轨道
15.与上中游地区相比,下游地区长江干线过江通道( )
A.与区域人口匹配度好B.跨江段平均长度短
C.数量多且岸线密度大D.对经济支撑力度小
16.南京以下河段干线通道未来规划以过江隧道形式为主,主要有利于( )
A.减少建设成本B.减少对长江航运干扰
C.减少洪涝灾害D.缩短跨江距离和时间
2018年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铺着方形地砖(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的北京延庆停车场,在一片空着的车位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景观的成因是( )
A.土壤释放的大气逆辐射较多B.土壤吸收的太阳解射较多
C.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D.砖块比土壤升温快,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18.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 )
A.增加了雨水下渗B.增加了地表径流
C.减少了生物种类D.减少了地下径流
19.关于本次四月降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B.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
C.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D.能改善土壤墒情,缓解华北旱情
南岭是我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位于湘、赣、粤、桂4省(区)交界处,东西绵延数百千米。南岭海拔大多仅千余米,最高峰海拔为2142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海拔1600~2100米处植被多为矮化的常绿阔叶林,其上为灌丛草甸植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南岭山脉地域南北分界性体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1.南岭山脉在1600~2100米的山顶附近植被多为矮化的常绿阔叶林的原因是( )
A.气温低B.降水稀少C.风力大D.土壤贫瘠
我国有一条神奇的交通线,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条线横贯东西,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地形地势变化显著,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交通线两侧景观中,所受外力作用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风力堆积B.成都平原-流水侵蚀
C.巫峡-风化作用D.珠穆朗玛峰-冰川侵蚀
23.黄山为
A.板块挤压形成的背斜B.板块碰撞形成的向斜
C.地壳上升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4.怒江大峡谷附近交通线
A.呈现“8”字形B.以公路为主
C.与河谷走向一致D.比较密集
二、综合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常州市地处长三角腹地,20世纪60、70年代,“老常州”沿沪宁铁路呈东西向发展。改革开放后,武进、新北迅速崛起,城市向南、向北拉开框架。近年来,随着溧阳、金坛快速发展,常溧一体化、常金同城化加快推进。
材料二 2022年5月,常州市公布了“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两湖”创新区位于滆湖与长荡湖之间,跨金坛区、武进区、钟楼区和溧阳市,是常州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新方向。常州在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先进地区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创新区的发展定位于“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远景规划常住人口230万,打造成为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
材料三 图为“两湖”创新区“两湖四带八组团”规划示意图。
(1)说明常州规划建设“两湖”创新区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两湖”创新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指出规划建设的“湖链生态带”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贡献。
(4)简述契合“两湖”创新区“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发展定位的主要措施。
26.阅读关于勒拿河流域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勒拿河位于俄罗斯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地区,该流域内积雪时间长、积雪量大;冻土广布且含冰量高。研究表明,降水、气温、冻土对勒拿河径流量影响较大。勒拿河下游地区多沼泽。读西伯利亚地区图和勒拿河流域平均气温、降水量与河口处径流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1)概括勒拿河流域11月至次年4月的气候特点。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勒拿河5-8月径流量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
(3)简析勒拿河下游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17日,在位于横县的“巨型稻十青蛙”立体种植基地里,中科院试种的首批巨型稻喜获丰收,稻田养殖的青蛙也随之上市。巨型稻平均亩产超过600kg,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抗淹涝等特点。据测算,巨型稻每一穗的稻谷颗粒较大,每穗可达350-480粒,一株水稻可结穗1kg以上,亩产可高达800kg,而普通水稻每穗150-250粒,亩产约500kg。下图为横县位置图。
(1)分析横县作为“巨型稻+青蛙”立体种养基地的优势条件。
(2)说明“巨型稻+青蛙”立体种养模式的生态效益。
(3)有媒体建议在全国水稻种植区推广该“巨型稻十青蛙”立体种植模式,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请说明反对理由。
地区
功能分类(座)
密度
公路
铁路
城市道路
城市轨道
多功能
岸线长度视角
(座/100km)
GDP视角
(座/10⁴亿元)
常住人口视角
(座/10⁷人)
上游
39
8
15
0
8
1.35
16.53
11.16
中游
14
0
6
3
7
4.08
12.35
9.92
下游
16
2
2
2
6
2.98
2.14
3.03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1.读图,阴坡森林碳储量最大,原因在于祁连山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阴坡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热量不足,土壤蒸发较少,水分条件更好,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森林碳储量最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而不是热量,D正确,C错。无法明确阴坡的地形和土壤与其他坡向是否存在明显差异,AB错。故选D。
2.三级和四级海拔区海拔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合森林生长,森林碳汇增加潜力较小,CD错。二级海拔区森林本身面积较大,且相比于一级海拔区,其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其森林面积增加的潜力小,B错。一级海拔区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满足森林生长,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可适当减少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增加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汇,A正确,故选A。
【点睛】注意:在气候偏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水分含量。阳坡太阳辐射相对较强,土壤蒸发量较大,而阴坡土壤蒸发较小,水分条件更好,更适合植被的生长,如天山北坡存在针叶林。
3.A 4.B
【分析】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震、火山频发。实际日界线不是180度经线,避免将一个国家各地,划到两个日期。该新岛是火山喷发形成,是火山岛,形成物质主要源于地幔。
3.该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震、火山频发,A正确。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低纬区,B错误。实际日界线不是180度经线,一个国家,各岛日期一致,C错误。结合图示纬度,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错误。
4.该新岛是火山喷发形成,A错。是火山岛,形成物质主要源于地幔,B对。喷出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主要由喷出岩组成,C错。岛屿面积小,四面环海,地表水存储少,淡水资源缺乏,D错。
5.C 6.B
【分析】5.一般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图中北京时间15点时此地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说明北京时间15点该地是12点,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东八区中央经线是120°E,此地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经度位于120°E以西45°E,此地经度是75°E,C正确。故选C。
6.图中该地最小太阳高度角接近0°,说明该地出现了极昼,此地纬度应该大于等于66°34′,图示信息无法判断南北半球。若为北半球,12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见不到太阳。若为南半球,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是46°52′,南极圈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6°52′,南极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是23°26′,因此12月22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5°,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是46°52′,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是23°26′。
7.B 8.C 9.C
【解析】7.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同时,也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且随着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面临困境,经济效益低,就业机会较少,因此人口净流出量大,B正确,AD错;为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政策以及资金投入并不少,C错。故选B。
8.大量人口外流,同时自然增长率低,使得东北地区后备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更加沉重,经济逐渐失去活力,①③⑤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耕地资源压力并不大,②错;大量人口外流,使得公共设施的利用率降低,④错。故选C。
9.上海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青壮年迁入,使得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但受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并不是户籍人口中青壮年大量移居国外,C正确,D错;并不是上海对户籍和非户籍人口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A错;上海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使得其老龄化程度比东北地区低,B错。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总结如下图:
10.B 11.C
【解析】10.由材料可知,1982~2020年我国家庭户人口规模整体呈现缩减趋势,平均家庭子女的数量减少,A错误,D错误;家庭人口规模减小,2020年“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说明独居群体占比上升,B正确;当前,我国“一人户”家庭(单人家庭)主要由老年人单人家庭和年轻人单人家庭构成,C错误。所以选B。
11.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高龄老人的数量和占比也在进一步增长, 老年夫妇户中最终会留下一位老人,成为独居户,①正确;由于子女与父母等家庭成员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加上对独立自由空间的渴望,离开父母单独居住的比例也在进一步增长, ②④正确;生育政策的优化,会鼓励年轻人生育下一代,减少“一人户”的规模,③错误。故选择C。
【点睛】从结构看,我国当前的一人户家庭户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是老年单人家庭,即老年人中处于独居状态的家庭,另一部分就是年轻人单人家庭。老年人单人家庭是因为人均寿命延长出现的老年人独居现象,年轻人单人家庭是人口流动、异地就业,加之家庭观念的转变等客观原因导致的单身家庭。
12.B 13.D
【分析】12.有材料可知,这个产业飞地由山区提供用地,发达地区建设,双方共同运营。食品加工企业和服装加工企业可以由山区自行承接产业转移,山区地方能够自行修建和运营,不需要发达地区的帮扶,A、D不符合题意。金属冶炼企业需要考虑能源供应、环保和原料,浙江山区条件上不满足,可能性较小,C错误;汽车配件企业需要与整车制造企业相结合,而浙江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已经有整车制造企业,山区修建汽车配件企业,与发达地区的整车制造企业合作,双方共同运营可以更好促进产业发展,B符合题意。故选B。
13.浙江省通过产业飞地可以促进发达地区和山区共同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①符合题意;山区地形崎岖,耕地资源较少,且产业布局在山区,会消耗土地,②不符合题意;飞入地通过提供用地指标,两地共同运营共同获利,打造良好的招商环境,有利于飞入地招商引资,③符合题意;飞地模式是发达地区帮扶山区,到山区的部分企业属于先进制造业,优化了飞入地的产业结构,而非优化了飞出地的产业结构,④错误;产业布局在山区,拆除沿海部分企业,有利于飞出地沿海发达地区的环境保护,⑤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浙江省提出的沿海发达地区为山区布局产业飞地,实际上这些产业飞地是建在山区。这一战略的实施是为了进一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强县富民。通过产业飞地的建设,山区县可以获得先进的制造业发展机会,利用输入地的土地、能源和劳动力资源,合作发展产业。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山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14.A 15.C 16.B
【分析】14.依据材料,目前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在上中下游公路数量远大于其他形式,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依据材料,长江下游人口众多,交通与人口匹配度较差,排除A;与上中游地区相比,下游地区长江宽度较大,干线过江通道跨江平均长度较长,排除B;下游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过江通道众多,密度较大,C正确;众多的过江通道保障了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排除D。故选C。
16.南京以下河段干线通道未来规划以过江隧道形式为主,主要有利于减少对长江航运干扰,B正确;建隧道会加大建设成本,排除A;建隧道不会改变当地气候,不能减少洪涝灾害,排除C;建隧道不能减少距离,排除D;故选B。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2)社会因素——主要因素。 (3)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 (4)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
17.D 18.A 19.C
【分析】17.图示为雪后铺着方形地砖的空车位上出现的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其成因为方砖中心是空的,露出土壤,方砖比热容较小,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释放出的地面辐射多,雪融化较快,D正确,C错误。大气逆辐射属于大气辐射,不是土壤释放的辐射,A错误。土壤比方砖吸收的太阳辐射少,B错误。故选D。
18.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的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利于雨水下渗,增加了雨水下渗,A正确。减少了地表径流,B错误。与水泥地面相比,土壤增加了生物种类,C错误。下渗多,增加了地下径流,D错误。故选A 。
19.本次四月降雪是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A不符合题意。降雪融化或结冰,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B不符合题意。降雪量小,融化渗入地下多,形成地表径流量小,不足以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C符合题意。四月,华北的雨季还未到来,气候干旱,而气温回升,小麦返青,需水量大,锋面带来的降雪会缓解旱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20.D 21.C
【解析】20.冬季南岭且南岭阻挡冷空气南下,岭南地区温度较高,南北温差大,山脉南北差异较大,D正确。春夏秋三个季节南北两侧气候差异较小,南岭山脉地域南北分界性体现不明显,ABC错误。故选D。
21.南岭纬度低,低纬山地海拔1600~2100米处,其海拔和水热条件远未达到针叶林所需条件的极限,AB错误。但仍然出现森林上限,这是由于山顶附近海拔高,风力大,不利于树木生长,树木矮化,C正确。土壤贫瘠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大致分布在南、北纬度22°~34°(40°)之间。主要见于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南部、朝鲜和日本列岛的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北美洲的东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大洋洲东部以及新西兰等地。
22.D 23.C 24.B
【解析】22.长江三角洲所受外力是流水堆积,故A错误。成都平原所受外力是流水沉积作用,故B错误。巫峡属于峡谷,所受外力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故C错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冰川广布,经常受冰川侵蚀作用,故D正确。
23.黄山是地壳上升形成的断块山,故C正确。
24.图中显示怒江大峡谷附近交通线呈现“S”字形,故A错误。该地为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故B正确。材料显示交通线是横贯东西的,而河谷是南北向的,所以与河谷走向不一致,故C错误。该地地形崎岖,人口密度小,交通线比较稀疏,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25.(1)创新区将成为常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成为培育新产业的摇篮;创造税收的重要阵地;成为高技术人才的聚集地。
(2)地理位置优越;长三角示范区的经验借鉴;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捷;人才集聚;创新环境;政策优势。
(3)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调节气候,为创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容量降低经济开发的环境压力。
(4)对重大功能性项目、重要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精雕细琢,重视城市色彩、视线廊道和天际线规划建设,打造极具冲击力、辨识度的最美滨湖天际线,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湖可游憩;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周边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便利的条件。
【分析】本大题以常州市“两湖”创新区“两湖四带八组团”规划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创新区建设的目的、优势区位条件、两湖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说明规划建设“两湖”创新区的主要原因,即建设创新区带来的城市未来定位。常州市要打造成为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所以依赖创新区成为常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提供未来发展的机遇;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成为培育新产业的摇篮,为新产业的出现提供助力;创造税收的重要阵地,为财政收入提供保障;成为高技术人才的聚集地,成为人才吸引地。
(2)两湖创新区位于长三角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常州在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先进地区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借助两湖的良好生态基础,生态环境优良;本地区依托沪宁铁路等现代化的道路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周边大学、科研院所众多,人才众多;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造成优良的创新环境。
(3)两湖的存在,可以提供充沛的水资源,有利于保障生态用水;湖泊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湖泊储热能力较强,可以缓解热岛效应,增加湿度,调节温差;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景色优美;湖泊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湖泊可以降解污染物,提供该地区环境容量降低经济开发的环境压力。
(4)契合“两湖”创新区“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发展定位的主要措施可从政策、生态、科技等方面阐述;对重大功能性项目、重要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精雕细琢,重视城市色彩、视线廊道和天际线规划建设,新城市体现在打造极具冲击力、辨识度的最美滨湖天际线,诸如滨湖景区等,创造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湖可游憩,成为宜居之城;新产业体现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对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新人才体现在积极利用周边众多的大学及科研院所,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便利的条件,成为吸引人才之城。
26.(1)寒冷干燥
(2)5—6月气温回升至0℃以上,随气温上升流域内冬季积雪、冻土迅速融化,转化为地表、地下径流汇入勒拿河,径流量迅速变大;6月后积雪与季节性冻土融化殆尽,8月降水量有所下降,补给减少;6—8月气温较高,流域内蒸发量较大,汇入的地表、地下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下降。
(3)凌汛多发导致河水泛滥;纬度高,气温低,冻土阻碍水分下渗,地势低注,水分在地表聚集。
【解析】本题以西伯利亚地区图和勒拿河流域平均气温、降水量与河口处径流量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气候和水循环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从图二可以看出,12月至次年4月勒拿河流域气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气温在-30℃以下,月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因此可用寒冷干燥来形容。
(2)5-6月先升跟气温高融雪多有挂;7-8月径流量减少,跟蒸发旺盛有关。读图二可以看出,5-6月,降水量明显增加,温度也迅速回升至0℃以上,流域内的积雪迅速融化,汇入河流,河流径流量迅速变大。河流流量最大6月初达到最大;6月后积雪融化殆尽,流量快速下降;到了7-8月,降水量开始下降,河流补给水源进一步减少;但此时段温仍然较高,蒸发量较大,汇入地表、地下的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迅速下降。5-8月勒拿河径流量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
(3)沼泽的形成,主要从来水量和排水量等角度来分析。勒拿河下游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季节性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得以留存,再加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故沼泽广布。
【点睛】湿地(沼泽)形成原因
蒸发:纬度高(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弱;
下渗: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河流:河湖众多,河网密布;
地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凌汛:有凌汛现象,河流易泛滥;
森林:森林广布,涵养水源能力强;
临海:沿海多滩涂。
27.(1)位于热带地区,光热、降水充足,气候适宜;河流分布密集,优质水源充足;多为冲积土,土壤肥沃,土地平整;靠近省会城市,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2)养殖青蛙对水质要求高,水体更新快,利于环保;巨型稻高大叶茂为青蛙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利用青蛙妨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青蛙粪便为水稻增肥,可减少化肥使用量,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环保。
(3)该模式对水源、水质要求高,全国的水稻种植区并非都适合该种植模式;巨型稻植株过大,对土壤肥力消耗强度大;该种养模式仅靠生物(青蛙)防治病虫害,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差。
【分析】试题考查生态农业的优点和意义、农业区位因素。
【详解】(1)巨型稻是喜湿喜热作物,适合在高温多雨的环境生长,横县位于热带地区,光热、降水充足,气候适宜;图中可以看出,横县河流分布密集,优质水源充足,灌溉水源充足;河流分布密集,多为冲积土,土壤肥沃;受河流沉积作用,土地平整;靠近省会南宁,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2)“巨型稻+青蛙”立体种养模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稻蛙共生,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养殖青蛙对水质要求高,水体更新快,利于环保;青蛙可吃稻田里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青蛙粪为稻田提供养料,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利用价值;巨型稻高大叶茂为青蛙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3)是否在全国水稻种植区推广该“巨型稻十青蛙”立体种植模式要结合各地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若反对该模式,主要考虑到该模式对水源、水质要求高,全国的水稻种植区差异较大,并非都适合该种植模式;巨型稻植株过大,对土壤肥力消耗强度大,各地土壤肥力差异较大;该种养模式仅靠生物(青蛙)防治病虫害,物种单一,且各地不一定都满足青蛙的生存条件,物种单一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B
C
B
B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A
C
B
D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C
D
C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联考地理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