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86584/0-1738938170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86584/0-17389381702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86584/0-17389381702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2010年,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将其总部设在上海,并且分别在成都((VCCD)和大庆(VCDQ)两地新建工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看重其品牌价值和核心技术B. 迅速占领海外市场
C. 提高销售价格,增加利润D. 吸收其企业文化
2. 我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跃升为汽车生产强国,正确的途径是( )
①大量引入国外知名品牌汽车②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有品牌知名度
③注重提升规模效益④扩展海外市场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③
3. 将沃尔沃汽车生产厂建在大庆,对大庆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B. 提供就业机会
C. 拉动新经济增长D. 土地价格上涨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沃尔沃先进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另外还有沃尔沃多达数千项的技术专利,沃尔沃一直是世界汽车安全的代名词,不仅有着极高的品牌价值,还在汽车安全产品的研发方面走在产业前列。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最主要目的是看重其品牌价值和核心技术。故选A。选项B、C、D有一定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目前我国的汽车生产技术水平还较低,规模效益还较差,因此今后应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品牌意识,注重提升规模效益。故选B。大量引入国外知名品牌汽车,中国如果民族汽车产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会很容易被压缩市场;向海外扩展也要有“质量优、价格实惠、有核心竞争力”才行,否则,在激烈的汽车市场上很容易被打败,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3题详解】
将沃尔沃汽车生产厂建在大庆,有利于促进大庆产业结构的调整,A正确。将生产厂建在大庆,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将生产厂建在大庆,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拉动新的经济增长,C正确;不会造成当地土地价格的上涨,故D不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亚洲自古以来就是跨国人口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虽然该地区出生率较高,但21世纪后却成为跨国移民增长最显著的区域。下图示意2010—2015 年亚洲跨国/地区人口迁移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推动亚洲跨国/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政治局势动荡③自然环境差异④宗教习俗差异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5. 波斯湾沿岸国家成为东南亚人口主要迁入地,主要原因是波斯湾沿岸国家( )
A. 城镇化水平低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高等教育质量高D. 劳动力需求量大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亚洲的人口迁移最大规模的是从南亚向西亚地区迁移,西亚地区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经济收入高,当地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而南亚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稠密,劳动力过剩,大量南亚的人口向西亚地区迁移,故推动亚洲跨国/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①正确。此外,还有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中亚的内陆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向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③正确。21世纪后,因政治局势动荡、宗教习俗差异引发的人口迁移较少,②④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波斯湾及其沿岸石油资源丰富,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经济富裕,但当地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劳动力需求量大,沿岸国家成为东南亚人口主要迁入地,D正确。波斯湾沿岸国家城镇化水平高,人口老龄化不严重,AB错误。东南亚人口迁入该地是打工,不是接受高等教育,C错误。故选D。
波波湖面积 2800 平方公里,深度 2.4~3.0 米,湖面海拔 3690 米,是南美洲西部玻利维亚(南回归线以北)第二大湖。湖水含盐量很大,过去一直是鸟类从北向南迁徙途中 的休息地,也是高度濒危动物安第斯美洲狮的水源。目前此湖已经干涸。下图是 1986 年和 2016 年波波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根据材料推测,波波湖的湖盆底部( )
A. 地形平坦B. 波状起伏
C. 南高北低D. 东高西低
7.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波波湖区( )
A. 西风凛冽B. 日照强烈
C. 降水丰沛D. 年温差大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提到波波湖面积2800平方公里,深度2.4~3.0来,水位浅,对比1986年和2016年的面积,从湖泊水位变化情况可推断出湖泊底部地形平坦。正确答案选A。无法推断出地势东西和南北高低变化特征。
【7题详解】
波波湖位于南美满西部有回归线以北地区,海拔3690米左右,海拔高空气稀薄,受到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该湖所在区气候干凉,气候干燥,降水少,C错误,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D错误,答案选B。
安固里淖原是河北坝上最大的高原湖泊,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已经基本干涸,逐渐演变为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的干湖区,严重影响周边植物的生长。某年4月,为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小组以C1(湖心)为起点,对该区域进行采样。分析发现植被覆盖率与采样点C1-10呈正相关,与C10-15呈负相关,并影响土壤含水量。研究区域与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调查发现耕地(C14)与退耕地(C13)细颗粒物含量存在差异,主要原因为( )
A. 耕地土壤疏松,细颗粒物易被风力吹蚀
B. 耕地地表裸露,细颗粒物易被流水侵蚀
C. 退耕地植被覆盖率较低,易受风力吹蚀
D. 退耕地以风力沉积为主,细颗粒物较多
9. 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粒径<0.05mm的颗粒含量呈正相关,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 C4>C5B. C1>C10
C. C15>C12D. C12>C14
10. 在干涸的过程中,安固里淖湖区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且东部土壤含盐量大于西部,与此关联最小的是( )
A. 河流汇入带来盐分B. 风力携带盐尘沉积
C. 地势低洼,蒸发更旺盛D. 植被稀少,脱盐作用弱
【答案】8. A 9. D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相比而言,退耕地细颗粒物质的比重更大,耕地粗颗粒物质的比重相对较大。根据材料可知,区域为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地区,风力侵蚀强,应以风力侵蚀为主,而非风力沉积为主,而耕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土壤疏松,细颗粒物易被风力吹蚀,导致颗粒物含量中粗颗粒物比重相对较大。区域气候干旱,风力强,流水作用微弱,耕地地表裸露,细颗粒物质主要受风力吹蚀,而非流水侵蚀。相比于耕地而言,退耕地的植被覆盖率更高。A正确,BCD错。故选A。
【9题详解】
根据题干,结合图示,重点关注图中粒径<0.05mm的含量(包括粒径<0.002mm以及粒径介于0.002mm-0.05mm)。C4与C5粒径<0.05mm的颗粒含量差异不大,从粒径的角度,其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但注意材料信息“分析发现植被覆盖率与采样点C1-10呈正相关”,表明自采样点1至采样点10,植被覆盖率提高,C5的植被覆盖率高于C4,其土壤含水量应是C5>C4,A错。C1粒径<0.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C10,从粒径的角度看,其土壤含水量本应更高,但自采样点1至采样点10,植被覆盖率提高,C10处的植被覆盖率应远高于位于原湖心的C1,所以实际土壤含水量应是C10>C1,B错。C15和C12粒径<0.05mm的颗粒含量差异不大,注意材料“植被覆盖率与C10-15呈负相关”,表明自采样点10至采样点15,植被覆盖率降低,C12的植被覆盖较C15更高,土壤含水量应是C12>C15,C错。C12粒径<0.05mm的颗粒含量比C14高,从粒径的角度,C12的土壤含水量比C14高。同时,自采样点10至采样点15,植被覆盖率降低,所以C12的植被覆盖较C14更高,综合来看,C12的土壤含水量比C14高,即是C12>C14,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结合图示断流河信息可知,河流从东部汇入,推测东侧地势相对较高,并不低洼,C选项符合题意。河流汇入带来盐分;西北风携带盐尘在东部沉积;植被稀少,脱盐作用弱。这些因素均有可能促使东部土壤含盐量大于西部,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关于洪水中互救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 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C. 划船、游泳去救人D. 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12. 被巨大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抱紧电杆B. 在巨石边躲避洪水
C. 通过游泳上岸D. 利用大树逃生
【答案】11. D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发生洪水后,应及时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员,保证生命安全,D错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划船、游泳去救人都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ABC正确;题目设问不正确的,故选D。
【12题详解】
抱紧电杆易触电,A错误;可在巨石上躲避洪水,在巨石边无法躲避洪水,B错误;巨大洪水,难以游泳上岸,C错误;可利用大树躲避洪水,洪水退后可以逃生,D正确。故选D。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 )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A. ①④B. ②③
C. ①②D. ③④
14. 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③D. ①④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阶段Ⅰ,城市中心人口多,城市规模在加大,这是城市化的初期阶段;阶段Ⅱ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这是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状况。我国目前的整体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处于阶段Ⅰ。从图中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看,在阶段Ⅰ,城市的人口分布特征为:距市中心越近,人口密度越大,城市向大城市演化,部分大城市中心人口较多,人口逐渐向郊区递减,这是城市化初期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据此分析①②符合目前我国状况,选C。
【14题详解】
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是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市中心地价上升,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优美;二是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中心和郊区的交通较为便捷。商业中心依然会占据市中心及交通通达度较好的位置,这不是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原因。据此分析②③对,选B。
回南天通常指每年冬春季(2~4月居多),由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引起气温回暖、湿度回升,进而居民家中墙壁地面甚至物品表面出现的一种温暖返潮的天气现象,它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浓雾的出现,是华南沿海地区独特的现象。下图为2012年2月至3月中旬广州的日均温变化曲线,在此过程中出现5次回南天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回南天发生时,居民最应关闭的窗户朝向是( )
A. 东B. 南
C. 西D. 北
16. 一般认为,前期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14℃,如遇气温明显回升,即可形成回南天。按此规律,第四次回南天应在3月2日出现,但却推后了两天,最可能是因为( )
A. 3月3日降温B. 昼夜温差小
C. 风力较弱D. 水汽不足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回南天通常指每年冬春季(2~4月居多),由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引起气温回暖、湿度回升,进而居民家中墙壁地面甚至物品表面出现的一种温暖返潮的天气现象可知,“回南天”发生时,空气湿度大,而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中只有南风从较低纬度海区吹来,空气湿度大,朝南的窗户易吹进南风,应该关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材料已知前期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14℃,如遇气温明显回升,即可形成回南天。3月2日前三天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14℃,到3月2日气温明显回升,按理应出现回南天,与3月3日降温无关,A错误;回南天主要是受暖湿气流影响形成的,与昼夜温差的关系较小,B错误;图中无法得知风力情况,但是第四次回南天气温较高,风力并不会很弱,C错误;回南天通常指每年冬春季(2~4月居多)由暖湿气流引起气温回暖、湿度回升,3月2日气温明显回升但回南天推后了两天,可能与水汽不足有关,D正确;故选D。
回水是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是海水与河水对流的自然景观。每当海洋季风来临,海水涨潮,便会铺天盖地般卷过堤岸,冲入河中。紧接着强降水致使河水暴涨,又会“绝地反击”,将海水逼退。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就形成了这样独特的回水区.下图为南亚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面四地中回水现象最典型的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18. 某地理研学小组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回水区的河海交汇盛景,可以( )
A. 利用GIS测量回水区的深度B. 利用GNSS模拟河海交汇盛况
C. 利用RS监测回水区面积变化D. 利用BDS研究回水区水温变化
【答案】17. C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材料显示回水现象出现在海洋季风来临时,因此与西南季风有关,而强降水致使河水暴涨推知其最可能是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因此③地最吻合,C正确,①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小,A错误;②地、④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BD 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某地理研学小组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回水区的河海交汇盛景,RS是遥感系统,可以利用RS监测回水区面积变化,C正确;GIS是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空间信息输入、储存管理、分析应用与结果输出的计算机化系统,不能测量回水区的深度,A错误;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不能模拟河海交汇盛况,B错误;BDS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能研究回水区水温变化,D错误。故选C。
下表为2020年天津市部分区人口统计数据,读表回答下题。
19. 表中四区( )
A. 和平区商业、服务业发达,导致常住人口密度最大
B. 南开区户籍人口数最多,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C. 河北区和南开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相差不大,恰好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D. 西青区外来人口数量多,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异大
20. 影响表中四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 气候、地形B. 经济、历史
C. 水资源、宗教D. 政策、交通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表格,和平区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表明该区经济落后,人口迁出为主,商业、服务业欠发达,A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与人口的多少无关,不是说人口多,资源环境承载力就大,B错误。材料中没有给出河北区和南开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数值,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人口合理容量,C错误。西青区户籍人口远远少于常住人口,表明外来人口数量多,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异大,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均平坦开阔,气候差异不大,A错误。四区人口密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开发的历史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社会福利等存在差异,人口发生迁移,形成了四区人口密度的差异,B正确。四区均属于天津市,水资源、宗教差别不大,不是影响表中四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C错误。城市内部交通状况均较便利,差异不大,不是导致四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五三农场地处汉江中游,原为汉江泛滥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下辖易家岭、何集、长滩和罗汉寺4个办事处,易家岭为农场总部。步入市场经济后,五三农场企业无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下图示意五三农场位置及4个办事处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21. 五三农场曾是湖北省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关键在于当地( )
A.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B. 土层深厚,可开荒面积大
C. 旱涝保收,农业基础好D. 河网密布,热量条件较好
22. 五三农场成立之初,相较何集、长滩和罗汉寺,易家岭( )
A. 配套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B. 生产生活服务设施较不完善
C. 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突出D. 农田分布破碎,农业产值较低
23. 五三农场企业无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劳动力严重老化B. 产品外运成本高
C. 环境污染较严重D. 产能落后,产值低
【答案】21. B 22. C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五三农场地处汉江中游,为汉江泛滥区,土层深厚,可开荒面积较大,使得其成为湖北省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B正确;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旱涝保收,农业基础好、河网密布,热量条件较好与农场规模大小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易家岭为农场总部,与其他3个办事处相比,易家岭配套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A错误;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较完善,B错误;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突出,C正确;农田分布相对集中,面积大,农业产值较高,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五三农场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大型农场,农场企业主要满足周边城市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以及农场自身建设发展需求,企业数量少,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产值低,产能落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发展环境,D正确;劳动力严重老化不是无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的原因,A错误;靠近城市,产品外运成本较低,B错误;以农业生产为主,环境污染较轻,C错误。故选D。
到2020年,广州将形成“两主、六次、多地区”(两个主中心、六个次中心、多个地区服务中心)的布局。读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广州市中心商务区位于
A. 甲B. 乙
C. 丙D. 丁
25. 2020年前后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
A. 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模式
【答案】24. C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一般而言,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中心,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丙位于广州的中心,故为广州市中心商务区,C正确;甲位于北部边缘,乙位于东部边缘,丁位于南部边缘,都不能形成中心商务区,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到2020年,广州将形成“两主、六次、多地区”,形成多个中心,所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是一个核心模式,AB错误;田园模式分布在乡村,城市没有田园模式,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海、陆加热快慢不均造成的风向昼夜变化显著的风,是沿海地区大气边界层中特有的一种局地中小尺度地形性环流。海风锋指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空气层而形成的锋面。海风锋附近具有明显的上升气流,在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锋前的上升运动为对流活动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因此海风锋往往与强对流天气联系在一起。下图是某年7月14日海风锋在渤海西岸的活动过程示意图(单位:℃)。
说出当日海风锋的持续时间、锋面移动方向并简述发生机制。
【答案】持续时间:大约12:00~19:00。移动方向:西北。发生机制:12:00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陆地吸热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开始显著,此时陆地上有较热的空气层,强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空气层而形成锋面;19:00以后,陆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慢慢由海风转化为陆风,海风锋结束。
【解析】读图海风锋边界示意可知,海风锋大约12:00于张巨河、海事码头出现,于19:00移动至青县并消散,故持续时间为12:00~19:00,根据图中坐标方向可判断,海风锋向西北方向移动。海风锋发生在12:00后,结合材料可知,海风锋形成时滨海地区应盛行海风。正午(12:00时)太阳高度角大,由于陆地比热容小,陆地吸热、升温快,此时陆地上有较热的空气层,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洋升温慢,相对陆地而言形成高压,故此时盛行海风,强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空气层,冷暖空气交汇而形成锋面,故此时海风锋形成。19:00以后,陆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慢慢由海风转化为陆风,此时无海风,也无冷暖气团交汇,故海风锋结束;加上此时冷锋推移至青县,海风锋遇到南下的冷锋,加速海风锋的消亡。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市型工业是指依托大都市特有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密集投入,以产品设计、开发、加工、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适宜在中心城区生存和发展的轻工制造业。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产业在全地区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
材料二随着国家级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的发展,都市型工业企业从中心城区向远郊区“落地生根”。下图为兰州市都市型工业企业空间分布图,下表为兰州市都市型工业企业区位熵。
(1)据图描述兰州市都市型工业企业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远郊新区吸引都市型工业企业布局的区位优势。
(3)指出工艺旅游制造业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原因。
【答案】(1)中心城区分布密集;近郊区多分布在(东南部)临近中心城区密集地带;远郊区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新区。
(2)便利的交通运输;新区政策优势;廉价的土地成本;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成本低。
(3)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老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大,游客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兰州市都市型工业企业空间分布图可知都市型工业企业在兰州中心城区分布密集;在其他地区中东南部临近中心城区的近郊区多有分布,且分布密集;远郊区多分布在新区,分布较为集中。
【小问2详解】
远郊区远离城区,土地价格相对较低;远郊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随着兰州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远郊区的交通运输日益便利;新区的建设有政策支持。
【小问3详解】
工艺旅游用品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1.4);老城区发展历史较周边地区更为悠久,文化特色更为鲜明,人文旅游资源更为丰富;老城区人口密集,游客众多,旅游消费市场广阔。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溢出型水系流域重组织,即湖泊溢出后,因距离和水位差的原因无法合并为一个统一大湖,而是形成了上下游的汇流关系。下图示意溢出型水系流域重组织。
材料二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溢出型水系重组。图a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图b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
(1)推测水系重组后,甲、乙、丙湖之间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在气候暖湿化的背景下,丙湖泊盐度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水系重组对当地水系特征的影响.
【答案】(1)甲湖流向乙湖,乙湖流向丙湖;甲湖水位增加最明显,推断甲湖海拔较高,气候暖湿化后,甲湖补给增多形成外溢,外溢湖水流向乙湖,最终流向丙湖;乙湖湖水流向丙湖,丙湖水位上涨较明显;乙湖为咸水湖,故外溢水流注入丙湖;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水位变化较小。
(2)丙湖盐度降低。气候暖湿,冰雪融水增加,湖泊补给量增加;丙湖水位明显上升,水量增加,盐度降低。
(3)流程变长;流域面积扩大;由内流区转变成外流区。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重组前后的甲乙丙湖泊水位变化表可知甲湖水位增加最明显,上涨最快,说明其在气候暖湿化后,受冰雪融水补给多,说明甲湖泊海拔较高,靠近冰川,甲湖补给增多形成外溢,外溢湖水流向乙湖,最终流向丙湖;乙湖湖水流向丙湖,丙湖水位上涨较明显;乙湖为咸水湖,且湖泊水位较高,不能接纳足够多的甲湖外溢湖水,故由乙湖外溢水流注入丙湖;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水位变化较小。
【小问2详解】
气候暖湿,冰雪融水增加,湖泊补给量增加;气候转湿润,降水也有所增加,降水的淡水以及冰雪融水的淡水补给丙湖水源多,丙湖水位明显上升,水量增加,丙湖盐度降低。
【小问3详解】
重组之后的水系是在气候暖湿的背景下,湖泊水量补给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的,而且甲湖湖水外溢,外溢的湖水沟通了甲乙丙三湖泊,所以河流的流程变长,流域面积扩大;湖水外溢与外界联系,且湖水变淡,说明该流域由内流区转变成外流区。
2020年末
常住人口(万人)
2020年末
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20年初
户籍人口(万人)
和平区
35.5
35000
44.31
南开区
89.04
22821
88.83
河北区
64.77
23704
63.75
西青区
119.51
2183
44.73
企业所在地
服装制造业
食品加工业
包装印刷业
室内装饰用品制造业
化妆洗涤用品制造业
工艺旅游用品制造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
市域区县
中心城区
1.31
0.91
0.80
0.92
1.02
1.44
1.35
近郊区
0.51
1.12
1.09
1.78
1.00
0.62
0.74
远郊区
0.94
1.05
1.03
1.12
1.47
0.55
0.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高三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联考地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