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手雕白桦木杯是芬兰的一种特色手工艺品。由上等白桦木经多道工序手工精雕而成,具有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地方文化深厚等特点。芬兰手雕白桦木杯以乡村家族企业形式生产为主,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下面为芬兰手雕白桦木杯实物图和芬兰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芬兰白桦林的特点主要是( )
    A. 喜热,不耐寒B. 喜干,忌潮湿
    C. 喜光,不耐荫D. 喜肥,忌盐碱
    2. 芬兰手雕白桦木杯以乡村家族企业形式生产为主,其主要目的是( )
    A. 保障家庭成员就业永久性B.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独特性
    C. 保护手雕木杯的知识产权D. 保持木杯既有造型和风格
    3. 生产芬兰手雕白桦木杯的家族企业多位于乡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原料和人力成本较低B. 获得政府补贴较多
    C. 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强D. 市场消费空间更大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芬兰的地理位置可知,芬兰所处纬度较高,气候严寒,故白桦树喜光,不耐荫,耐严寒,C正确,A错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喜酸性土,在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所以喜潮湿,喜酸性土壤,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芬兰手雕白桦木杯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的手工艺品,其外形精美,通过最简单的设计来展现出当地的深厚文化,在芬兰主要以乡村家族企业形式生产为主,而这些企业通常由家族成员共同经营、监管等,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独特性,B正确;手雕木杯的知识产权、木杯既有造型和风格与企业的存在形式关系不大,CD错误;保障家庭成员就业永久性不是企业以乡村家族企业形式存在的目的,A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生产芬兰手雕白桦木杯的家族企业多位于乡村地区,既能够充分利用当地丰富且相对廉价的白桦树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又能够传承家族传统技艺,同时实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并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品牌特色,A正确;城市技术先进,研发与创新能力更强,C错误;城市人口多,市场消费空间更大,D错误;获得政府补贴较多是企业布局在乡村的有利条件,但不是企业位于乡村的主要原因,B错误。故选A。
    三生空间是指生活空间(即供人们居住、消费、休闲和娱乐等日常生活的空间)、生产空间(即为人们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运输、商贸、公共服务等经济活动的空间)和生态空间(即为人们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空间)。豫南山区是河南省独特的地理空间,空间内仍保留有许多古村落,但其空间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表示意豫南山区某古村落三生空间中主要公共活动的转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豫南山区古村落三生空间转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空间由传统农业功能向民宿、餐饮转变
    B. 生活空间由居住功能向商业功能转变
    C. 防御空间由防御功能向处理宗教事务转变
    D. 祭祀空间由祭祀功能向生态功能转变
    5. 该古村落三生空间中的公共活动用地转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
    ①历史与文化因素 ②人口与职业因素
    ③技术与资金因素 ④政策与经济因素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读表可知,该村落的生产空间由传统农业功能向观光体验转型,A错误;生活空间由居住功能向商业功能转型,B正确;防御空间由防御功能向观光游览转型,C错误;祭祀空间由祭祀功能向文化博物收藏和展示转型,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读表可知,豫南山区这一古村落三生空间用地总体向商业用地转变,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历史与文化因素、社会与经济因素、政策与规划因素以及自然与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推动了该古村落公共活动用地的不断转变和优化,①④正确;公共活动用地转变与人口职业、技术资金关系不大,②③错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埃塞俄比亚是东非高原上的内陆农业国,人口超过1亿,一直以来都是非洲可接纳移民的传统国家,也是《联合国难民公约》签署国。2005年,埃塞俄比亚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了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及外资采矿业的发展,目前,该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下图示意1990—2020年埃塞俄比亚全国人口及迁入、迁出国际移民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埃塞俄比亚一直是接纳移民的传统国家,可能是由于该国( )
    A. 政治环境稳定B. 国民经济发达
    C. 政策相对友好D. 交通通信便利
    7. 2005年以来,埃塞俄比亚的跨境移民人数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该国( )
    ①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②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
    ③以农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战略 ④完善的基础设施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少数有接纳移民传统的国家之一,是《联合国难民公约》签署国,对移民包括难民实行开放政策,允许难民入境,并保护在其领土上寻求庇护的人,这说明埃塞俄比亚对待移民、难民的政策相对友好,C正确;埃塞俄比亚是内陆农业国,国民经济欠发达,交通通信便利程度低,BD错误;埃萨俄比亚的政治环境可能会对移民产生影响,但是若政策不允许也会限制国际移民,A不符合题意。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05年以来,埃塞俄比亚的跨境移民人数呈上升趋势,这得益于该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实施的“以农业为先导的产业化发展战略”等措施,使其具有了强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吸引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移民到埃塞俄比亚,从而推动了跨国移民人数的不断上升,②③正确。埃塞俄比亚作为发展中国家,其交通网络还有待发展,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这两项都不是移民人数上涨的主要原因,①④错误。故选B。
    风成湖流是由湖面上大气运动的风力将动量传给湖水而引起的水质点运动,又称漂流,是一个最主要的湖流。云贵高原某湖泊沿岸径流众多,湖泊深度大,湖面宽阔,湖岸增水和减水明显,湖面漂流显著。下图分别示意我国云贵高原夏季某湖风成环流(左图)及湖水流速随深度垂直分布的情况(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强风引起的漂流使湖面发生倾斜,湖面倾斜后( )
    A. 在盛行风的迎风岸,湖水水位会出现下降
    B. 在盛行风的背风岸,湖水水位会出现上涨
    C. 湖面下会形成与漂流流向相反的补偿流
    D. 会更有利于湖面漂流的形成、发展与维持
    9. 推测夏季该湖出现增水现象最显著的湖岸是( )
    A. 西北岸B. 西南岸
    C. 东南岸D. 东北岸
    10. 该湖夏季风速大且持续时间长,导致湖岸增减水现象明显,这是因为( )
    A. 补偿流流速较慢B. 漂流水平输水量较小
    C. 湖岸线比较平直D. 湖水盐度空间差异大
    【答案】8. C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强风引起的漂流可使湖泊的迎风岸水量聚积,水位上涨(称为增水),而背风岸水位下降(称为减水)。一岸增水,一岸减水,会造成两岸的水位差,湖面变成倾斜状态,倾斜的湖面反过来又阻滞了漂流,不利于漂流的进一步发展和维持,但在湖面下会形成与漂流流向相反的补偿流,从而产生全湖性的垂直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云贵高原的气候可知:云贵高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其吹拂下,湖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并在东北岸堆积,湖面因此发生倾斜,造成西南湖岸的湖面出现减水,而东北岸的湖面出现增水,东北岸湖水水位上升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云贵高原的环境特征可知,由于夏季风速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大量湖水向增水岸转移,但形成的补偿流受湖底摩擦、湖泊深度等因素影响,流速较慢,导致湖下的补偿流来不及将相等的水量送到减水岸,从而造成湖泊两岸的增减水现象十分明显,A正确;漂流水平输水量较大,B错误;岸线平直不是增减水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C错误;盐度空间差异不是影响增减水出现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格雷茅斯市分布有一种典型的千层岩地貌,岩体上发育有纵横交错的水平和垂直构造节理(也称裂隙),临海的地方还分布有许多壮观的方形天坑地貌,坑底与海水相连。下面示意新西兰南岛的位置及其西海岸千层岩区方形天坑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方形天坑形成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 海水侵蚀、重力作用B. 海水搬运、海水堆积
    C. 风化作用、风力侵蚀D. 生物作用、变质作用
    12. 影响新西兰南岛西海岸方形天坑地貌形态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
    A. 海水侵蚀B. 重力崩塌
    C. 陨石撞击D. 构造节理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天坑位于沿海地带,坑底与海水相连,这说明海水侵蚀底部岩石形成海蚀洞穴,最终在重力作用下导致地面塌陷,从而形成方形天坑,所以海水侵蚀和重力作用是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方形天坑形成的主要直接原因。故选A。
    【12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千层岩在海水的不断侵蚀作用下形成水平方向上较深的海蚀洞穴,海蚀洞穴顶部的千层岩有众多的垂直和水平裂隙,当四边裂隙相连后,洞顶的千层岩岩体会发生塌陷,于是形成坑底与海水相连的方形天坑,因此,千层岩体内部众多的垂直和水平构造节理是方形天坑形成的关键因素,D正确;海水侵蚀与重力崩塌是形成方形天坑的直接原因,而陨石撞击材料中并未提及,ABC错误,故选D。
    日月角距是指太阳和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张角,通常用α表示,测量方法是从新月时的太阳起逆时针量到月球所得的角度。下图示意日月角距与月相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通常每个月的日月角距变化范围是( )
    A. 0°~90°B. 0°~180°
    C. 0°~270°D. 0°~360°
    14. 当某日的日月角距约为45°时,该日的月相最可能是( )
    A. 上半月的蛾眉月B. 上半月的上弦月
    C. 上半月的凸月D. 月中的满月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日月角距是指太阳和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张角。结合所学知识,通常来说,新月时的日月角距是0°,每个农历月的日月角距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直到下次新月时达到360°,所以每个农历月的日月角距变化范围是0°~36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日月角距大约为45°时,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只能看到像昆虫蛾的眉毛一样的月相,而且月亮的明亮部分位于西侧,即为上半月的蛾眉月,A正确;上半月上弦月时,日月角距为90度,上半月凸月时,日月角距在90~180度,月中满月时,日月角距为180度,BCD错误。故选A。
    大气垂直速度是指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单位为Pa/s),大气垂直速度有正值和负值之分,上升运动为负值,下沉运动为正值。皖南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两岸,每年6—7月,这里都会有一段持续的某种天气过程,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下图示意某年6月27日18时—30日18时皖南地区上空的大气平均垂直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断图示时段内控制皖南地区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 冷锋B. 暖锋
    C. 准静止锋D. 反气旋
    16. 图示时段内该天气系统对皖南地区农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 地表蒸发强烈,土壤干裂B. 强风致农作物大面积倒伏
    C. 连日降水增多,易发冻害D. 丰沛降水有利于晚稻种植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月27日18时—30日18时皖南地区高空的空气垂直运动速度为负值,且数值不是很大,说明高空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应为缓慢上升并向前推进的暖气团,而近低空空气垂直运动速度为正值,且数值更小,可推断近地面空气以微弱的下沉气流为主,说明近地面为冷气团,移动速度更慢,由此推断图示时段内皖南地区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移动速度较慢,由此可判断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准静止锋,即江淮准静止锋,排除ABD。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皖南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这里以水稻种植为主,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正值南方地区晚稻种植。根据上题可判断该锋面天气系统应为准静止锋,即江淮准静止锋,6月28日00时-30日12时在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下,这里经历两天多的多雨天气,为南方晚稻种植带来丰沛的降水,但也会造成洪涝灾害,不会因蒸发强烈而导致土壤干裂,A错误,D正确;准静止锋会带来连续不断的阴雨天气,不会带来强风,且6、7月份不会发生冻害,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扶余市地处吉林省西北部,是我国优质花生的主产地,这里的花生因花生皮呈紫红色且花生瓣为四粒而被誉为“四粒红”花生,既是扶余市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粒红”花生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收获,多种植在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之间的河间台地上,台地微斜且平坦开阔。近年来,扶余市政府强力推进花生特优区建设,在带动农民增收和花生产业聚集上起到了示范作用。下图示意吉林省扶余市“四粒红”花生种植区的分布及“四粒红”花生。
    (1)说明扶余市利于“四粒红”花生生长的优势气候条件。
    (2)分析扶余市将“四粒红”花生种植在河间台地上的好处。
    (3)简述扶余市强力推进“四粒红”花生特优区建设的主要目的。
    【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花生出苗;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满足了花生生长的水热需求;秋季凉爽干燥,有利于花生收获、晾晒等。
    (2)河间台地地势微斜,排水条件良好,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河间台地土质疏松透气,持水性好且土壤较为肥沃,适合花生的生长;河间台地的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实现花生的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从而提高花生种植的经济效益等。
    (3)引进先进科技,提高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实现规模化生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扶余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花生出苗;夏季高温多雨,满足了花生生长的水热需求;秋季凉爽干燥,有利于花生收获、晾晒等。扶余市的气候特点为花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吉林省扶余市将“四粒红”花生种植在河间台地上可以充分利用扶余市优越的地势、肥沃的土壤等自然条件;河间台地地势微斜,排水条件良好,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河间台地土质疏松透气,持水性好且土壤较为肥沃,适合花生的生长;同时河间台地的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实现花生的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促进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花生种植的经济效益。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吉林省扶余市强力推进“四粒红”花生特优区建设,在带动农民增收和花生产业聚集上起到了示范作用。所以花生特优区的建设有利于引进先进科技,提高产品品质,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特优区的建设可以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实现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推动乡村振兴,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朗地处西亚,地形以山地、沙漠高原为主,西南部为低洼地和平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沙漠广布。近年来,伊朗计划修建一条贯通伊朗南北的运河,这条运河经过商讨后得出西线和东线两个方案,伊朗倾向于西线方案。同时,俄罗斯也积极支持伊朗修建伊朗大运河。下图示意该运河线路。该运河为伊朗、印度和俄罗斯共同规划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走廊起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止于印度孟买港,联通波罗的海、里海、波斯湾和印度洋,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河运以及海运。
    (1)说明伊朗修建里海—波斯湾运河倾向于西线方案的自然原因。
    (2)简述伊朗在修建和运营里海—波斯湾运河的过程中将面临的技术挑战。
    (3)请从完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角度,分析俄罗斯积极支持伊朗修建里海—波斯湾运河的原因。
    【答案】(1)西线方案沿途经过山间低地,地下水补给丰富,可以保证运河水量;西线西南部沿途多为低洼地和平原地区,便于运河的挖掘建设;西线方案所经地区降水相对较多,可保证运河充足的水量;西线方案线路长度较短: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等。
    (2)里海—波斯湾运河沿途有山地、丘陵,伊朗缺乏足够的山地挖掘技术和设备:里海—波斯湾运河运营中需要长期清淤、修损等维护,伊朗缺乏维护运河的技术和经验等。
    (3)俄罗斯缺少通往印度洋的直接通道,里海—波斯湾运河的运营可补充俄罗斯通往印度洋的运输通道;俄罗斯通过里海—波斯湾运河缩短了向南方海域的运输距离,可提升“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整体运输效率和竞争力;减少外界政治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干扰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西线方案可能需要跨越的山脉较少,地形相对平坦,有利于运河的建设。西线方案所经地区降水较多,地下水较丰富,水源相对较多,从而保证运河的供水。图中可看出,西线方案线路长度较短,工程量小,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等。
    【小问2详解】
    伊朗的地形复杂,山脉的高度和地质结构使得运河的挖掘和建设变得异常困难,增加了施工的风险和技术难度。长距离的运输和维护需要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支持系统,以确保运河的畅通和安全。运河一旦建成,需要长期的维护和管理,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员支持,以确保运河的安全和高效运行,而伊朗缺乏技术和经验等。
    【小问3详解】
    里海—波斯湾运河的建设将大大增强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运输能力。运河将连接里海和波斯湾,这将大大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里海—波斯湾运河的建设将提供一条替代航线,减少对传统航线的依赖,提高国际贸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里海—波斯湾运河的建设将促进俄罗斯、伊朗和印度之间的经济合作。里海—波斯湾运河的建设将提升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通过支持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可以加强与伊朗的战略伙伴关系,巩固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丘是指在寒区的泥炭地上因冻胀上隆而形成的小丘,多出现在地表植被茂密的低洼湖沼地带。
    我国阿勒泰山位于新疆最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地垒状山地,地形呈明显的阶梯状特点,山区分布有大面积泥炭地。地质时期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形成了阿勒泰山高海拔与高坡度的现代地貌特征,各种山间洼地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目前,新疆阿勒泰山山区的许多泥炭丘破损、退化严重。下图为新疆阿勒泰山山区泥炭丘景观。
    (1)说明新疆阿勒泰山山区利于大面积泥炭地形成地形条件。
    (2)请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解释新疆阿勒泰山山区泥炭丘的形成过程。
    (3)目前,新疆阿勒泰山山区许多泥炭丘破损、退化严重,试推测主要原因
    【答案】(1)新疆阿勒泰山山区海拔高且多地垒状和阶梯状山地,顶部平坦开阔,为草甸植被生长并形成泥炭奠定了环境基础;地质时期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的山间洼地,为泥炭丘地形的发育提供了广阔空间。
    (2)新疆阿勒泰山山区气候冷湿,沼泽地和多年冻土广布;沼泽植物残体在水中逐渐腐泥化,堆积形成厚厚的泥炭层;新疆阿勒泰山山区海拔高,冻胀作用显著,原多年冻土状的泥炭层因冻胀向上隆起形成小小的泥炭丘。
    (3)气候变暖使得泥炭丘体内的冰核融化,造成泥炭丘塌陷破损;表面被流水侵蚀,沟坡较多,造成泥炭丘被侵蚀破损;当地畜牧业发展,牛羊过度啃食和践踏,造成泥炭丘的塌陷、退化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新疆阿尔泰山山区海拔高且多呈垒状和阶梯状山地,顶部平坦开阔,为草甸植被生长并形成泥炭奠定了环境基础,这种地形有利于泥炭地的形成,因为平坦的地形使得地表积水不易流失,形成了有利于泥炭积累的环境;同时地质时期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的山间洼地,山间洼地可以汇聚更多的水分和有机物质,促进泥炭的形成,为泥炭丘地形的发育提供了广阔空间。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新疆阿勒泰山山区泥炭丘的形成受到多年冻土区条件、植被群落更替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泥炭丘的形成和发育。新疆阿尔泰山山区气候冷湿,沼泽地和多年冻土广布。冷湿的气候条件使得植物残体在水中逐渐腐泥化,堆积形成厚厚的泥炭层。山区海拔高,冻胀作用显著,多年冻土状的泥炭层因冻胀向上隆起形成小小的泥炭丘,泥炭在冻结过程中体积膨胀,形成泥炭丘的形态。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可知,新疆阿勒泰山山区的泥炭丘目前处于退化阶段,丘上植被已经剥落退化,丘体坍塌损毁严重,其原因可能包括: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泥炭丘体内的冰核融化,导致泥炭丘结构不稳定,容易塌陷破损;表面被流水侵蚀较多,流水的侵蚀作用会破坏泥炭丘的表面结构,沟坡较多,造成泥炭丘被侵蚀破损;同时人类活动和动物的干扰也会对泥炭丘造成破坏,加速其退化,即当地畜牧业发展,牛羊过度啃食和践踏,造成泥炭丘的塌陷、退化等。
    空间
    过去
    现状
    使用者
    主要活动
    使用者
    主要活动
    村口
    村民
    停车场,晒谷
    村民+游客
    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
    主巷
    村民
    纳凉,喝茶,吃饭,聊天,取水洗衣
    村民+游客
    村民纳凉,喝茶,吃饭,聊天,取水洗衣;游客休憩,停留拍照
    民居建筑
    村民
    居住
    村民+游客
    游客参观游览,民俗展示,民宿,餐饮
    田间地头,果园
    村民
    村民劳作,聊天,交换信息
    村民+游客
    村民劳作;游客观光,停留拍照
    寨门
    村民
    防御,交通,聊天
    村民+游客
    交通,聊天
    李氏祠堂
    村民
    祭祖,处理宗族事务
    村民
    文化博物展示
    寨墙
    村民
    防御
    村民+游客
    观光
    水塘
    村民
    防火,排洪,灌溉
    村民+游客
    村民休憩纳凉,游客观光拍照

    相关试卷

    河南省湘豫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湘豫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地理试题,共8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诊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1pdf、202411湘豫联考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补充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诊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1pdf、202411湘豫联考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补充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