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可用于还原糖鉴定的是( )
A. 本尼迪特试剂B. 双缩脲试剂
C. 碘—碘化钾溶液D.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答案】A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3)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本尼迪特试剂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可溶性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①-④分别为四种生物的部分特征:①仅由蛋白质与DNA组成 ②具有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 ③出现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 ④有细胞壁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肺炎链球茜B. ②能进行光合作用
C. ③是真核生物D. ④能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A
【分析】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的生物是病毒;②具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的生物为原核生物,比如蓝细菌;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④有细胞壁可能是原核生物(支原体除外)也可能是真核生物(动物除外)。
【详解】A、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含蛋白质、DNA、RNA、糖类、脂质、水等化合物,仅由蛋白质与DNA组成的生物是DNA病毒,A错误;
B、没有成形的叶绿体,但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是蓝细菌,因具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在细胞核中以染色体的形成存在,细胞质中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C正确;
D、有细胞壁结构,可能是原核细胞(支原体除外),也可能是真核细胞(动物除外),活细胞能进行细胞呼吸,D正确。
故选A。
3. 用甲、乙两个信封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模拟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₁的自交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信封中的小球总数必须保持相等
B. 该模拟实验中,摸出的小球无需放回信封
C. 从甲中取出一个小球,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
D. 从甲、乙中各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在一起,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
【答案】C
【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详解】A、每个信封内两种颜色的小球的大小、重量及数量必须相等,但是两个信封中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等,A错误;
B、该模拟实验中,摸出的小球需要放回信封,并混合均匀,B错误;
C、甲、乙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从甲或乙信封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的过程,C正确;
D、从甲、乙中各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在一起,模拟受精作用,D错误。
故选C。
4. 海岛因地质变迁变为一南一北相互隔绝的两岛,野兔也随机分成两部分。两岛之间环境差异较大,多年后,南岛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野兔种群,且无迁入和迁出。野兔体色受基因B、b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变异都可为野兔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北岛野兔全部个体的B、b基因称为一个基因库
C. 地理隔离导致两岛之间的野兔种群遗传多样性出现差异
D. 若南岛不同体色的野兔生存机会均等,则b基因频率恒定
【答案】C
【分析】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生物的进化是共同进化,捕食者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详解】A、可遗传变异才能为野兔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B错误;
C、地理隔离导致两岛之间的野兔种群不能实现基因交流,会导致遗传多样性出现差异,C正确;
D、遗传平衡定律不仅仅需要满足不同体色的野兔生存机会均等这一条件,还需要满足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遵循随机交配,种群数量也要足够大等等,因此即使南岛不同体色的野兔生存机会均等,b基因频率也不一定不变,D错误。
故选C。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据调查统计,长期节食减肥的学生会因内环境稳态失调,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过度节食还会诱发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症状。
5. 下列物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尿素B. 血浆蛋白
C. 呼吸酶D. 二氧化碳
6. 对于节食减肥的学生而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度节食可导致糖脂代谢发生紊乱
B. 长期节食可能会出现全身组织水肿现象
C. 过度节食可能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大
D. 节食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引起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
【答案】5. C 6. C
【5题详解】
AD、尿素、二氧化碳作为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需运出细胞,故可在内环境中存在,AD错误;
B、血浆蛋白指血浆中的蛋白质,血浆属于内环境,故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B错误;
C、呼吸酶参与细胞呼吸的,在细胞内,不会在内环境中存在, C正确。
故选C。
【6题详解】
A、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使机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降低代谢速率,使得糖和脂肪的代谢减慢,进而导致糖脂代谢紊乱,A正确;
BC、长期节食可能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进而引发全身组织水肿,同时血浆的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正确,C错误;
D、节食过度或营养不均衡,可能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而这些营养素可能是合成神经递质所必需的,故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引起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等情况,D正确。
故选C。
7. 研究发现长期熬夜会导致人体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受阻,长期熬夜还与乳腺癌、结肠癌等疾病风险的升高有密切联系。下列推断不科学的是( )
A. 熬夜引发染色体端粒变短,进而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B. 自由基攻击人体内的DNA等大分子,导致细胞衰老
C. 长期熬夜可能提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率
D. 癌变后的细胞一般不会正常凋亡
【答案】A
【分析】细胞凋亡指的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详解】A、染色体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逐渐变短,不会使机体细胞产生自由基,A错误;
B、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等大分子,引起细胞衰老,B正确;
C、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长期熬夜可能提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率导致癌症的发生,C正确;
D、癌变后的细胞无限增殖,一般不会正常凋亡,D正确。
故选A。
8. 研究者利用洋葱根尖(2n=16)开展了丙酯草醚(一种除草剂)对植物细胞分裂影响的研究。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不考虑生物的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箭头所指细胞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 B箭头所指细胞处于中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若中期细胞比例增加,则提示丙酯草醚抑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D. 实验时对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再从盖玻片一侧滴加丙酯草醚
【答案】B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故图中所示细胞只能发生有丝分裂。图中A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基因的分离,而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
B、图中B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此时细胞内2n=16,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在分裂期的细胞中,若中期细胞数比例增加,则可推测丙酯草醚抑制了着丝粒的分裂,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该时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C错误;
D、对根分生区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再从盖玻片一侧滴加丙酯草醚没有效果,无法达到探究的目的,因为解离后的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故选B。
9. 马达蛋白沿细胞骨架运动,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过程如图所示。马达蛋白可重复进行图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马达蛋白在运输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
B. 马达蛋白沿细胞骨架定向运动时,消耗ATP
C. 马达蛋白运输的物质可以是被囊泡包裹的外分泌蛋白
D. 重复进行图示过程时,ATP和ADP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D
【分析】马达蛋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骨架为其运动提供了轨道。ATP 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在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A 、从图中可以看出,马达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形态有变化,完成运输后又能恢复,其空间结构发生了可逆性改变,A 正确;
B 、马达蛋白沿细胞骨架定向运动需要能量,而 ATP 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所以会消耗 ATP,B 正确;
C 、外分泌蛋白是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外的,细胞内的马达蛋白与囊泡结合,沿细胞骨架定向移动,转运到细胞膜。C正确;
D 、ATP 和 ADP 的转化是不断进行的,但不是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在 ATP 转化为 ADP 时释放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不能再用于将 ADP 转化为 ATP,D 错误。
故选D。
10. 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变异类型,其中丙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B. 图乙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
C. 图丙中的变异一定会使该基因表达的肽链变长
D. 图丁中的变异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甲表示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丙表示基因突变,丁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详解】A、图甲表示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情况,A正确;
B、图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
C、图丙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B这种缺失有可能导致转录出的肽链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由此导致翻译出的肽链变短,C错误;
D、图丁中,若上方染色体正常,则下方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下方染色体正常,则上方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D错误。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大因素。通过有氧运动不仅能减少体内脂肪含量,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避免剧烈运动所导致肌肉酸痛的现象:此外,服用板栗壳黄酮和柚皮素可抑制脂肪酶活性,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
11. 下列有关有氧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有氧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分解速率可能加快
B. 与葡萄糖相比,氧化分解等质量的脂肪消耗的氧气更少
C. 剧烈运动导致肌肉酸痛与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丙酮酸有关
D. 剧烈运动时人体二氧化碳的释放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12. 科研小组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和柚皮素(两种物质只影响酶活性)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一种脂肪酶抑制剂的作用模型如图2所示,此模型中底物与抑制剂竞争活性部位的能力与其浓度成正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图1所示三组实验中,各组所加脂肪酶的量应保持相等
B. 喜欢高脂饮食的个体,同时摄入板栗壳黄酮可以缓解肥胖
C. 脂肪酶的活性部位与脂肪结合后发生的形状变化是可逆的
D. 最符合如图2所示的酶抑制剂作用模型的是板栗壳黄酮
【答案】11. A 12. D
【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11题详解】
A、随着有氧运动时间的延长,机体需要较多的能量供应,此时脂肪分解速率可能加快,A正确;
B、与相同质量的葡萄糖相比,由于脂肪含有的O元素少,而含有更多的C和H,故氧化分解时需要更多的氧气,B错误;
C、剧烈运动时机体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导致肌肉酸痛与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有关,C错误;
D、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二氧化碳产生,故剧烈运动时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有氧呼吸,场所为线粒体,D错误。
故选A。
12题详解】
A、图1所示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在不同浓度的脂肪条件下,加入板栗壳黄酮和柚皮素对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的影响,故各组所加脂肪酶的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应保持相等,A正确;
B、结合图1可知,在较高浓度的脂肪条件下,加入板栗壳黄酮时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的速率比柚皮素慢,均比对照组慢,故对于喜欢高脂饮食的个体,板栗壳黄酮缓解肥胖的效果更佳,B正确;
C、脂肪酶的活性部位与脂肪(脂肪酶作用的底物)结合后会催化脂肪水解,且反应前后酶的性质不变,故脂肪酶发生的形状变化是可逆的,C正确;
D、由图2可知,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且“此模型中底物与抑制剂竞争活性部位的能力与其浓度成正比”,故该抑制剂为竞争性抑制剂,而图1中加入板栗壳黄酮后的曲线未与对照组重叠,说明板栗壳黄酮可能使酶的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加入柚皮素后随脂肪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最终重合,故最符合如图2所示的酶抑制剂作用模型的是柚皮素,D错误。
故选D。
13. 图甲是大肠杆菌的质粒(环状DNA),共有6×105个碱基对,其中A占全部碱基的30%,图乙是其部分详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可以是腺嘌呤或胸腺嘧啶
B. ①、②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基本骨架
C. 该大肠杆菌质粒每个磷酸都连接两个脱氧核糖
D. 该DNA分子在第三次复制时需要消耗胞嘧啶的数量为个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A或T。图甲所示为环装DNA分子,每个磷酸都连接两个脱氧核糖。
【详解】A、由图可知,③所表示碱基可形成两个氢键,可以是腺嘌呤或胸腺嘧啶,A正确;
B、①磷酸、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基本骨架,B正确;
C、该大肠杆菌质粒为环状DNA分子,每个磷酸都连接两个脱氧核糖 ,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该质粒共有6×105 个碱基对,即1.2×106个碱基,其中A占全部碱基的30%,所以A+T占60%,C+G占40%,C的数量为20%×1.2×106 =2.4×105个,则该DNA分子在第三次复制时需要消耗胞嘧啶的数量为(23-22)×2.4×105=9.6×105个,D错误。
故选D。
14. 组蛋白乙酰化会引起染色质结构松散。组蛋白去乙酰化,有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a可能发生在细胞分化过程中
B 染色质变松散过程中,解旋酶使DNA双链解旋
C. 一个DNA分子可通过过程c合成多种mRNA
D. 表观遗传修饰,有利于后代迅速获得亲代应对环境因素作出的反应
【答案】B
【分析】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以核糖体为场所,通过tRNA携带氨基酸,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存在基因的表达,组蛋白乙酰化使染色体结构松散,有利于基因的表达,故组蛋白乙酰化可能发生在细胞分化过程中,A正确;
B、据题图分析可知,组蛋白乙酰化会引起染色质结构松散,该过程DNA双链没有打开,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
C、因为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一个DNA分子可以通过过程c转录合成多种mRNA,进而合成多种蛋白质,C正确;
D、表观遗传机制可以使生物打破DNA变化缓慢的限制,使后代能迅速获得亲代应对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而发生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15. 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红眼与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获得R,统计R表型及数量为长翅红眼雌蝇150只、短翅红眼雌蝇52只、长翅红眼雄蝇78只、长翅白眼雄蝇75只、短翅红眼雄蝇25只、短翅白眼雄蝇26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本雄蝇基因型为BbXrY
B. 亲本雌蝇产生配子时可发生基因重组
C. F1长翅雄蝇中纯合子为1/4
D. F1长翅果蝇随机交配,F2短翅果蝇比例1/18
【答案】B
【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短翅之比接近3:1,雄果蝇中长翅:短翅之比也接近3:1,该比例符合杂合子自交的后代结果,并且与性别无关,则亲本基因型用Bb×Bb表示;子代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即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RXr×XRY。
【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子代雌雄果蝇中长翅:短翅之比都接近3:1,说明长翅与短翅合子与性别无关,长翅对短翅为显性,故亲本翅型基因型为Bb×Bb,子代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红眼与白眼与性别相关联,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故亲本眼色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RXr×XRY,因此亲本雄蝇基因型为BbXRY,A错误;
B、据A项解析可知,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B正确;
C、亲本基因型是BbXRY×BbXRXr,故F1中长翅雄果蝇基因型为BBXRY:BBXrY:BbXRY:BbXrY=1:1:2:2,因此F1长翅雄蝇中纯合子(BBXRY、BBXrY)的比例为1/3,C错误;
D、F1中长翅雌雄果蝇基因型均为BB:Bb=1:2,若F1长翅果蝇随机交配,产生的雌雄配子中B:b=2:1,则F2中短翅(bb)的占比为1/3×1/3=1/9,D错误。
故选B。
16. 将某种贴剂贴在患儿肚脐处可有效缓解小儿腹泻腹痛。如图所示,贴剂中的丁香酚经扩散最终进入胃壁细胞,刺激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进而促进食物的消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K+–ATP酶是介导易化扩散的载体蛋白
B. 胃蛋白酶在胃壁细胞内合成后可通过胞吐进入内环境
C. 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中与H+从胞内排出的方式相同
D.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丁香酚进入胃壁细胞的方式相同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丁香酚顺浓度梯度进入胃壁细胞,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并且通过H+-K+-ATP酶把K+转运进胃壁细胞,同时把H+转运出胃壁细胞,促进胃酸的分泌,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详解】A、H+–K+–ATP酶是介导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并提供能量,A错误;
B、胃蛋白酶在胃壁细胞内合成后可通过胞吐作用进入胃腔,胃腔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H+从胞内排出时,pH由7.3变为0.8,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也为主动运输,C正确;
D、丁香酚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运输,二者的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C。
17.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形成如图所示的1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它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中有两套遗传信息
B. 该细胞所有染色单体都含有32P
C. 该细胞可以产生2种基因型精子
D. 该细胞核DNA含32P的有4个或5个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该细胞经过了DNA的复制,则含有4套遗传信息,A错误;
B、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都是一条有标记,一条没有标记,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DNA又复制一次,此时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是一条有标记,一条没有标记,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产生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ccab和abCCBB,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ca、Acb、aCB、bCB,C错误;
D、细胞中的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细胞中的DNA都是一条链被标记,经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后,该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染色单体的核DNA分子中含有32P标记,共4个;图中细胞发生了易位,易位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一条为32P标记的,一条未被标记,则易位后,两条染色单体都被32P标记,故该细胞的核DNA分子中含32P的有4个或5个,D正确。
故选D。
18. 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非饥饿、安静状态下,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代表CO2,c→d时段,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
B. 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c点时X通过反馈调节促进垂体的活动
C. 若X代表血糖,则b→c的变化过程主要与胰岛素浓度升高有关
D. 若X代表性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性器官→性腺
【答案】C
【分析】激素的分级调节指的是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
【详解】A、如果X是CO2,c→d段时,CO2浓度增大,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强度增加,A错误;
B、如果X代表甲状腺激素,图中d点时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则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c点时甲状腺激素较少,没有负反馈调节,B错误;
C、如果X是血糖,b→c时段血糖含量下降,主要是胰岛素发挥作用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导致的,C正确;
D、激素的分级调节指的是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若X代表性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性腺,D错误。
故选C。
19. 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功能,又有传出功能。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脊蛙(除去大脑的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纤维上,刺激趾尖时,后肢无反应。
刺激腹部时,后肢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一的现象说明脊蛙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与功能均正常
B. 步骤二现象说明可卡因处理后的短时间内坐骨神经的传入功能正常
C. 步骤三说明可卡因长时间作用后,坐骨神经传入与传出功能均被麻醉
D. 该实验说明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两个反射的传出神经是相同的
【答案】B
【分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①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②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④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⑤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说明脊蛙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与功能均正常,A正确;
B、在步骤二中,先刺激趾尖无反应,推测可能是传入或传出神经纤维被麻醉,后刺激腹部皮肤出现收缩,说明传出功能功能正常,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功能不正常,B错误;
C、步骤三中,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说明传出神经也被麻醉,因此步骤三说明可卡因长时间作用后,坐骨神经传入与传出功能均被麻醉,C正确;
D、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由于刺激的部位不同,所以两个反射弧传入神经和感受器不同,但最终都是引起后肢收缩,所以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相同,D正确。
故选B。
20. 用离体枪乌贼巨大神经为材料进行实验,得到如下曲线图,图1表示不同位点同一时刻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图2表示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流入细胞引起膜内电位升高的离子电流;外向电流指阳离子流出或阴离子流入引起膜内电位降低的离子电流。下列说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右到左
B. 图2中的外向电流可能是由K+外流或Cl-内流引起的
C. Na+通道将关闭的点是图1的③,图2的B
D. 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图1的③→⑤、图2的DE
【答案】B
【分析】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方向:
(1)在神经纤维上(离体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
(2)正常反射活动中正常反射活动中,只能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所以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3)在突触处兴奋单向传递,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图1中①处于超极化然后恢复计划状态的过程,据此判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外向电流指阳离子流出或阴离子流入引起膜内电位降低的离子电流”可知,外向电流是由K+外流或Cl-内流引起的,B正确;
C、产生静息电位即K+外流时,Na+通道将关闭,图1的③,图2的D,C错误;
D、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即K+外流的过程,包括图1的①③(兴奋的传导途径依次是:⑤→④→③→②→①)、图2的DE,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某植物为适应非洲热带干旱地区的环境温度,形成了独特的CO2利用模式,即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夜晚开放程度大,该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生长环境,科研人员测定该植物在生长环境条件下,不同遮荫处理对其多项指标的影响,相关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推测该机物形成的苹果酸最可能含有___________ 个碳原子,其白天CO2吸收速率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O2产生速率。如图所示的该种模式,有利于该植物在干旱地区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2)研究人员为了探究上述两种遮荫率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可用___________ 提取色素后,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
(3)遮荫处理后,该植物产生的有利于其提升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有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在白天培养该植物时,遮荫组达到光饱和点后,适当___________ 一定程度可进一步再提升光合速率。遮光后,植物叶绿体中短时间内C₃酸含量将___________ 。
(4)为解决非洲粮食问题,科研人员欲在当地大棚种植该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多选)
A. 白天在大棚中施加干冰,提升二氧化碳浓度
B. 白天给大棚适当遮荫处理,提升净光合速率
C. 夜晚适当降温,降低植物呼吸作用的消耗
D. 白天适当升温夜晚适当降温,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
【答案】(1)①. 4##四 ②. 小于 ③. 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减弱蒸腾作用而保水;夜晚开放程度大,有利于吸收CO2,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2)无水乙醇##95%乙醇
(3)①. 叶绿素含量升高、单片叶面积变大 ②. 降低温度 ③. 上升(增加)
(4)BC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过程③中,1分子苹果酸可产生1分子丙酮酸和1分子二氧化碳,故推测苹果酸最可能含有4个碳原子;据题干信息“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夜晚开放程度大”可知,其白天几乎不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反应正常进行,故其白天CO2吸收速率小于O2产生速率;如图所示的该种模式,有利于该植物在干旱地区生存的原因是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减弱蒸腾作用而保水,夜晚开放程度大,有利于吸收CO2,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小问2详解】
由于光合色素是脂溶性物质,易溶于乙醇,故可用无水乙醇(95%乙醇)来提取。
【小问3详解】
据表可知,遮荫处理后,该植物产生的有利于其提升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有叶绿素含量升高、单片叶面积变大等,从而使植物适应弱光环境;据题干信息“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生长环境,科研人员测定该植物在生长环境条件下,不同遮荫处理对其多项指标的影响”可知,适当降低温度,使该植物处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可使遮荫组达到光饱和点后进一步再提升光合速率;当突然遮光后,光反应速率下降,ATP和NADPH产生量减少,因此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产物ATP和NADPH少,C3还原速率下降,短时间内C₃酸含量将上升(增加)。
【小问4详解】
A、白天该植物气孔开放程度小,几乎不吸收二氧化碳,A错误;
B、据表可知,白天给大棚适当遮荫处理(遮荫率56%),提升净光合速率,B正确;
C、夜晚适当降温,降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可增加产量,C正确;
D、据题干信息可知,白天适当降温有利用于提高光合速率,D错误;
故选BC。
22. 心肌细胞因高度分化而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经过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基因ARC与基因miR-223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过程①中,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___________(答出两种),会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
(2)过程②中,模板的右侧是___________(3′或5′)端,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产物除了合成的多肽外还有___________。该过程除mRNA外,还需要tRNA的参与,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会引起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因缺少___________而被抑制,最终导致___________合成减少甚至无法合成。
(4)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据图分析其依据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碱基对的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②. R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ATP ③. 磷酸二酯键
(2)①. 3' ②. 相同 ③. 水##H2O ④. 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转运氨基酸
(3)①. 模板(mRNA) ②. ARC蛋白(凋亡抑制因子)
(4)HRCR可竞争性结合miR-223,防止其与ARC基因转录出的mRNA结合,使ARC基因的表达增加,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死亡
【分析】题图分析:①过程是转录过程,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合成mRNA;②过程是翻译过程,以单链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小问1详解】
不同基因的差异体现在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过程①为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这过程需要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R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ATP,合成RNA的过程会形成磷酸二酯键。
【小问2详解】
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从5'端往3'端方向延伸,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往右,因此过程②中,模板的右侧是3′端。由于模板相同,因而过程②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翻译形成的多肽链过程中还会产生水。翻译过程中,tRNA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转运氨基酸。
【小问3详解】
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进而抑制了基因ARC的表达,表现为使过程②因缺少模板(mRNA)而被抑制,从而ARC无法合成,最终无法抑制细胞凋亡,导致心力衰竭。
【小问4详解】
图中,HRCR通过与miR-223互补配对,吸附并清除miR-223,进而解除了miR-223对基因ARC表达的抑制作用,即细胞中凋亡抑制因子正常表达,即使ARC基因的表达增加进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死亡,因此,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
23. 鹦鹉(ZW型性别决定)的毛色有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其中仅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用纯合蓝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进行了如下两个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
P:蓝色鹦鹉(♀)×黄色鹦鹉(♂)
F1:黄色鹦鹉(♀):绿色鹦鹉(♂)=1:1;
杂交实验二:
P:黄色鹦鹉(♀)×蓝色鹦鹉(♂)
F1:绿色鹦鹉(♀):绿色鹦鹉(♂)=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鹦鹉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
(2)鹦鹉的初级卵母细胞中___________(填“有”或“无”)W染色体。杂交实验一中,F1雌性鹦鹉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不考虑性别)。
(3)杂交实验二中,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中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欲判断F2中某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可让其与多只___________(填表型)杂交,若后代只出现绿色和黄色鹦鹉,则可判断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___________。
【答案】(1)①. 自由组合 ②. 决定鹦鹉毛色的两对基因,一对在性染色体上,一对在常染色体上
(2)①. 有 ②. BbZaW ③. 绿色鹦鹉:黄色鹦鹉:蓝色鹦鹉:白色鹦鹉=3:3:1:1
(3)①. 4##四 ②. 白色(雌性)鹦鹉 ③. BBZAZa ④.
【分析】据图可知,基因A可控制酶1的合成,从而使白色物质变为蓝色,基因B可控制酶2的合成,从而使白色物质变为黄色,若蓝色物质和黄色物质同时存在,则为绿色。因此,若鹦鹉体内同时含有A和B基因,毛色为绿色;若鹦鹉体内含A基因,但不含B基因,毛色为蓝色;若鹦鹉体内含B基因,但不含A基因,毛色为黄色。根据杂交实验一和二可判断,A和a基因在Z染色体上,B和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
据题意可知,鹦鹉(ZW型性别决定)的毛色有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其中仅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说明另一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可推出鹦鹉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鹦鹉为ZW型生物,初级卵母细胞中ZW还没有分离,所以含有W染色体。
由图可知,因B可控制酶2的合成,从而使白色物质变为黄色,若蓝色物质和黄色物质同时存在,则为绿色。因此,若鹦鹉体内同时含有A和B基因,毛色为绿色;若鹦鹉体内含A基因,但不含B基因,毛色为蓝色;若鹦鹉体内含B基因,但不含A基因,毛色为黄色。根据杂交实验一和二可判断,A和a基因在Z染色体上,B和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一中,亲本为bbZAW×BBZaZa,F1雌性鹦鹉的基因型是BbZaW,F1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是BbZAZa,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为绿色(B_ZA_):黄色(B_Za_):蓝色(b_ZA_):白色(bbZa_)=3:3:1:1。
【小问3详解】
杂交实验二中,亲本为BBZaW×bbZAZA,F1雌雄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BbZAW和BbZAZa,其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绿色雄性鹦鹉(B_ZAZ_)的基因型共有4种。欲判断F2中某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可让其与多只白色雌性鹦鹉(bbZaW)杂交,若后代只出现绿色和黄色鹦鹉,则可判断其基因型为BBZAZa。遗传图解如下:
24.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导致体内尿酸生成过量,若血液尿酸值长期偏高会引起高尿酸血症,进而导致痛风。痛风的机理是:尿酸浓度高于溶解度时会结晶析出,在温度较低的远端肢体和酸度较高的组织中不断沉积,形成针状晶体,在关节处沉积时会摩擦软骨引起炎症与疼痛。下图为食物中氮的代谢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尿酸、脂肪酸和乳清酸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氨基酸分解为a-酮酸和含氮部分这一代谢主要场所在_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内环境中”)。
(2)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渗透压相较于正常人___________,从而导致___________合成并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增加。在痛风发作时,会引起体内剧烈的炎症反应,可通过注射________激素进行缓解;同时改变生活方式,对关节热敷及多饮水可缓解痛风发作,原因是_________。
(3)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均能降低血液中尿酸含量,是治疗痛风的有效药物。某同学欲利用多只高尿酸血症小鼠探究别嘌醇和苯溴马隆在降低血液尿酸含量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可将生长状态相近的___________随机均分为4组,第一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三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别嘌醇、等量的苯溴马隆和___________,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
【答案】(1)①. 属于 ②. 细胞内
(2)①. 高 ②. 下丘脑 ③. 抗利尿 ④. 糖皮质 ⑤. 对关节热敷可以减少尿酸结晶,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排泄
(3)①. 高尿酸血症小鼠 ②. 等量的别嘌醇和苯溴马隆 ③. 小鼠血液中尿酸含量
【小问1详解】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代谢废物需要通过内环境运输至相应器官排出,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内环境的运输再被细胞吸收,由图可知,尿酸、乳清酸和脂肪酸需要经过内环境运输至肾脏,因此三者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氨基酸分解为a-酮酸和含氮部分这一代谢主要场所在肝脏细胞内。
【小问2详解】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中尿酸值长期偏高,导致内环境渗透压高于正常人;内环境渗透压较高会导致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等可作用于免疫系统,可抑制炎症的产生,改善和消除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根据题意,热敷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减少尿酸晶体在关节处沉积,进而减少因摩擦软骨引起的炎症与疼痛,多喝水可减少内环境渗透压,进而增加排尿量,促进尿酸以尿液的形式排泄。
【小问3详解】
某同学的实验目的为探究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在降低血液尿酸含量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指二者对同一生理作用发挥相同的生理效应,即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共同使用时对尿酸含量的降低作用高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时,因此自变量为使用药物的种类,因变量为检测血液中尿酸含量,实验对象为患高尿酸血症的小鼠,因此实验思路为将生长状态相近的患高尿酸血症的小鼠随即均分为4组,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其余三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别嘌醇、等量的苯溴马隆和等量的别嘌醇和苯溴马隆,作为实验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血液中尿酸含量。
25. 某脑区内特定的神经元持续激活会导致抑郁,研究发现氯胺酮能与神经细胞膜上的NMDA受体结合,阻断兴奋的传递。下图为氯胺制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神经递质将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___________,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___________的特点;神经递质与NMDA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内电位变为___________。
(2)氯氨酮可以阻止___________,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其作用后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受”)。氯胺酮难以作用于神经活动___________(填“活跃”或“不活跃”)的脑区,原因是___________。
(3)为验证氯胺酮能缓解抑郁,研究人员进行了悬尾实验。当动物处于无法逃避的应激环境中时,会表现出一种不动状态,这种不动状态被认为与人类的抑郁行为类似;在悬尾实验中,将动物的尾部悬挂起来,使其处于倒挂状态,动物在最初的挣扎之后会逐渐
出现不动状态,可以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动物的___________,其结果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实验思路如下:
①实验分组
甲组:正常大鼠若干只+生理盐水灌胃
乙组:抑郁症模型大鼠若干只+生理盐水灌胃
丙组:抑郁症模型大鼠若干只+___________灌胃
②实验处理及结果
对上述各种大鼠进行悬尾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请补充完成丙组的实验结果柱状图___________。
③实验结论___________。
【答案】(1)①. 胞吐 ②. 流动性 ③. 正电位
(2)①. Na+内流 ②. 不变 ③. 不活跃 ④. 氯胺酮只能与已打开的NMDA受体结合阻断Na+内流,因此氯胺酮难以作用于不活跃的脑区
(3)①. 不动时间(不动时间的比例) ②. 氯胺酮溶液 ③.
④. 氯胺酮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小鼠的抑郁情况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小问1详解】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这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由题可知,NMDA是一种神经递质,NMDA储存在突触小泡中,NMDA与NMDA受体识别并会导致Ca2+离子内流进而引发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即产生动作电位,故NMDA释放并作用于受体后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小问2详解】
氯胺酮能与神经细胞膜上的NMDA受体结合,阻止Na+内流,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静息电位的大小与K+外流有关,因此氯氨酮不影响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由图可知,氯胺酮只能与已打开的NMDA受体结合阻断Na+内流,因此氯胺酮难以作用于不活跃的脑区。
【小问3详解】
当动物处于无法逃避的应激环境中时,会表现出一种不动状态,这种不动状态被认为与人类的抑郁行为类似,因此一定时间内动物的不动时间长短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氯胺酮能缓解抑郁,则丙组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灌胃等量的氯胺酮溶液。甲组为正常组,不出现抑郁,乙组小鼠抑郁严重,丙组小组抑郁症状有所缓解,实验结果如柱状图所示:。
根据该实验结果可得出氯胺酮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小鼠的抑郁情况。
测定指标
遮荫率85%
遮荫率56%
全光照
叶绿素含量
34.58
33.01
28.43
单片叶面积
17.67
14.66
8.58
光饱和点
355
586
468
最大净光合速率
7.46
10.73
9.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四校联考生物学科试题卷pdf、高二生物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