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页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2页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文猜一猜,以旧引新,朗读赛一赛,读出韵味,图片拼一拼,理解意思,趣味考一考,突破难点,合作演一演,呈现故事,类文拓一拓,内化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展开想象,挑战更为生动地讲述故事。
    3.在诸儿与王戎不同行为表现的对比中,探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从而深入王戎的思维过程,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展开想象,挑战更为生动地讲述故事。
    2.在诸儿与王戎不同行为表现的对比中,探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从而深入王戎的思维过程,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文猜一猜,以旧引新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出示信息,你们猜猜是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并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看第一幅。(出示《司马光》插图)
    生:这是《司马光》。我看到一口大缸,有一个孩子从缸里顺着水流出来了。
    师:你真会观察!看第二幅。(出示图片的一部分)
    生:图上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了树桩上,肯定是《守株待兔》。
    师:(出示整幅图)你不但会观察,还能进行推测,真厉害!最后一张只有3个词语,你们能猜到吗?(出示:女娃西山东海)
    生:我知道,是我们这个学期学的《精卫填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化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师:你能从简短的词语中进行推测,并判断出来,太棒了!
    师:这三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这三篇都是文言文。
    师:是的。你们用了哪些方法学习这些文言文?
    生:我会看注释。
    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生:还可以看插图。
    师:同学们已经积累了那么多办法了,今天我们要新学一篇文言文,希望你们也能用上学过的方法来学习。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的主角是—
    生(齐):王戎。
    师:(出示“戎”字甲骨文)你们看,甲骨文的“戎”字左下横撇就像盾牌,右边“戈”字代表武器,“戎”是兵器的总称。请你们书空,和老师一起写下这个字。(师板书:王戎)
    师:王戎何许人也?(出示资料介绍)
    师:读完资料我们知道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小的一个,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神童“神”在哪?我们来学习神童小时候的故事。(师板贴课题,生齐读)
    二、朗读赛一赛,读出韵味
    师:题目仅仅7个字,就告诉我们故事的主角是—(王戎),地点在—(道旁),还有事件,一齐交代清楚了,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短小精悍。
    师: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吗?生:预习了。
    师:那老师可要来考考你们了。把书本打开,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可以用学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读懂故事。
    (生自读课文)
    师:都读好了吗?谁来读一读课文?他读的时候,请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名读)
    师:读得字字准确,句子通顺,不错!谁觉得自己能读得比他还要好?(指名)第一位也认真听,如果觉得比你读得好,就赶紧坐下,如果觉得不如自己就还站着,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第二位学生读)
    师:你不但读得准确,还有古文特有的停顿节奏,真好!谁还想来读一读,把她比下去?(第三位学生读)
    师:还有谁想挑战他?(没有学生举手)
    师: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人多力量大,一起读,把他比下去。
    (生齐读,第三位学生坐下)
    师:听你们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来试试,行吗?(师读)
    师:你觉得我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您读得很好,很有节奏感。
    生:还有一种古文的韵味。
    师:古人读文时讲究平长仄短,声断气连,这样读起来就更有韵味了。谁能像我一样读一读第二句?(指名读)
    师:下一句谁来读?(生纷纷举手,指名读)
    师:谁接着读?(生读)
    师:学得有模有样,读得有滋有味。不过刚才我们是一句句读的,如果把四句连起来,谁能读?(生读)
    还有谁想读?(生纷纷举手)
    三、图片拼一拼,理解意思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可是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你们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
    师:有一个画家把这个故事画成了连环画,但顺序乱了,你能按照课文排排序吗?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信封,请你们把里面的图片拿出来,拼一拼。(出示合作要求)
    (生小组合作,将信封里的图片排序,说原因,配文字。)
    师:(出示游戏道具)哪个小组能上来排一排?二人贴图,二人贴文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排。(请一小组上台排一排,并说说理由。)
    生:王戎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看见有一棵李子树。小伙伴爬到树上去摘李子了,王戎站在树下没有爬上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动,他回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们摘下来一尝,看他们的表情肯定很苦。
    四、趣味考一考,突破难点
    师:他们排对了吗?排是排对了,但是这个故事你们真的看懂了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这句话中的“尝”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生:“尝”是曾经的意思,注释里写了。
    师:看注释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方法,你已经能熟练运用了。那“诸小儿”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很多小孩子。
    师:原来“诸”就表示人数—(众多)。那么你们这么多学生可以说是—
    生(齐):诸生。
    师:后面很多老师可以叫—生(齐):诸师。
    师:教室里在座的各位,就可以称作—
    生(齐):在座诸位。
    师:文言文就是这么有意思。
    (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师:这句话中有个词(标红)—“竞走取之”,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个动作解释吗?(请两位学生做动作)
    师:句子中明明说是“走”,你们怎么跑了起来?
    生:这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师:你们还记得吗?三年级我们学过的《守株待兔》中有这么一句(出示PPT):“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走”说的是兔子跑过来。我们背过一首诗,有一句—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在古文中“走”就是跑的意思。同样一个字古代和现代的意思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前后联系起来读。
    (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李树果实累累,诸儿竞走取之,只有王戎一动不动,就有人问了。何人问之?
    生:我觉得可能是和王戎一起游玩的小伙伴。
    生:可能是一旁看见的大人。
    师:那这样,老师来问,谁来当王戎和我进行配合?(请二生)
    师:王戎,众人皆取,汝为何不取?
    生:因为李子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的话,早就被人吃完了。
    生:李子长在路边,却没有人摘来吃,那李子肯定不好吃。
    (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这两位王戎都好现代呀!哪个王戎能用古人的方式回答我?(请一生)戎,众人皆取,汝为何不取?
    生: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王戎怎么能那么肯定地判断?
    生:王戎是进行了思考才做出判断的。
    生:王戎进行了观察。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他一动不动,我觉得就是在观察。
    师:是呀,王戎就是先进行了观察、思考,才做出了判断—此
    必苦李。那么王戎的判断对吗?(出示:取之,信然。生读。)
    师:你觉得王戎的思维方式怎么样?(好)我们来学着他的思维方式反向推理。
    (出示:反之,树在道边而 , 。)
    生:反之,树在道边而少子,此必甜李。
    师:你说出了李树少子的一种可能性,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谁还能来推测?
    生:反之,树在道边而少子,此必烂李。
    师:你们真厉害,自己不但读懂了整个故事,还学着王戎的思维尝试推理。老师在读的时候有一个发现,你们看,课文只有四句话,有一个字出现了三次之多,是什么字?
    生:之。
    师:文言文常用词—“之乎者也”,其中“之”排在第一位,可见它出现的频率高。文中三个“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请拿出学习单,独立思考,填写。
    (生填,汇报)
    生:第一个“之”指的是李子,“人问之”的“之”是指王戎,第三
    个“取之”的“之”也是指李子。
    师:你的理解正确。原来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叫“一字多义”。我们不但要在这篇课文里注意,在其他的文言文中,遇到“之”也要联系上下文多想一想。
    五、合作演一演,呈现故事
    师:这个故事多有趣,除了读和说,我们还可以演一演。
    (出示:表演要求和剧本)
    (生分组表演,师巡视指导。准备时间三分钟。)
    师:哪一组愿意先来展示?其他同学都是老师的特邀评委,请你们仔细看,表演完后要对照评星标准评一评。(组1表演,师引导评价)
    师:评委请用手势打出星级。
    (请打两星的同学评价)
    师:你为什么打两星?他们哪里表演得最生动?
    生:他们表演的时候用了自己的话来演,也加上了一些动作。不过他们表演得不太熟练。
    师:(问另一生)你为什么只打了一星?
    生:我觉得他们动作不明显,也没有神态,比如小伙伴们爬上树摘了李子后,李子是很苦的,所以应该是皱紧眉头的,可是他脸上还是笑嘻嘻的。
    师:看来动作、表情、对话缺一不可呀。他们是第一组表演的小组,相信听了评委们的建议,他们再改进一下会演得更好。掌声送给他们。(生鼓掌)
    师:哪个小组能演得更好?
    (组2表演,生纷纷打出三星,师继续引导评价)
    师:你为什么给他们组打三星呀?
    生:他们组进行了改编,加上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动作也配合得很好。小朋友跑过去爬树、摘李子,演出了争着去摘的样子。
    生:他们的语气也很恰当,老爷爷问的时候压低了声音。摘下李子吃了之后,他尝了一口,就立马吐出来了,眉毛、鼻子都皱起来,看起来就很苦。
    师:老师也给他们打三星。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王戎“神”吗?(生:神)神在哪儿呢?你能不能用文言文的形式夸夸他?
    (出示:众人皆赞曰:“ ”)
    生:众人皆赞曰:“王戎真会观察也!”
    生:众人皆赞曰:“王戎真会观察,善推理,能判断也!”
    六、类文拓一拓,内化思维
    (出示:《世说新语·雅量篇》)
    师:这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的雅量篇。这一篇章写的都是魏晋时期名士的风度,文字虽短,却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所以流传了千百年,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生:道边苦李)。当有人问你这个成语的出处时,你们能不能和他说说《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生(齐):能。
    师:不看文字也行吗?一起背。
    师:凑巧的是在同一章中,还记录了“神童”王戎的另外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请同学们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试着自己读一读。
    (出示《王戎观虎》)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师:这个故事中的王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故事中的王戎很冷静,大家都跑了,只有他不跑。
    师:以这节课我们对王戎的了解,他之所以镇定,是因为他一定是经过了观察—推理—判断。那么他是怎样推理的呢?文章中并没有写,你能不能仿照课文,说一说?
    (出示:人问之,答曰:“虎 , !”)
    生:虎在栏中,此必安全也!
    生:虎在栏中而断爪牙,此必无险也!
    师:看,只要你们遇事也能像王戎一样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冷静推断,诸儿皆乃“神童”也!
    师:下课了,我也试着用文言的形式告别—诸生,再会!你也可以向后排老师说—
    (生转向听课老师,抱拳:“诸师,再会!”)我来拼一拼:
    (1)以小组为单位,把图片按顺序排一排,并说说理由。
    (2)用课文中的句子为图片配上文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我能写出下面三个“之”的意思。
    1.诸儿竞走取之。 ( )
    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3.取之,信然。( )
    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剧本表演:
    旁白: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合作表演,诸儿游玩,采李子)
    ( )问:“ ”王戎答曰:“ ”旁白:取之,信然。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初步感知,深入理解文言文,巩固拓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神童”评选情境,揭示课题,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文言韵律,运用对比阅读理解,体悟王戎之智,变换角色讲好故事,推荐关联读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