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西门豹治邺》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展开1.认读5个生字,重点学写“戎”。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3.聚焦“不动”与“动”,体会王戎的聪慧。
4.创设“神童”评选情境,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2.聚焦“不动”与“动”,体会王戎的聪慧。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浓厚文言学习氛围
1.出示“诸”,组词。预设:诸多、诸位、诸侯、诸葛。
从“诸位”一词中知道“诸”的意思,拓展引申词语“诸国、诸神”。
2.自我介绍。
(1)教师自我介绍。出示:吾名曰某某某,诸暨人也。
(2)学生自我介绍。你也来像这样介绍一下自己。
(3)生集体自我介绍。小结:诸位,今与尔等相识,不胜荣幸!
一、创设“神童”评选情境,揭示课题
1.情境创设。
(1)我们刚才玩的是—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作—文言文。我们以往学过什么文言文?(预设《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
(2)在文言的世界里不仅有很多奇闻轶事,也有很多神童故事。今天早上我就在网上刷到了一条热搜,就是统编教材首届“神童”评选大赛开始啦(出示大赛海报)。你们猜都有谁会参赛?
2.学习“戎”。
(1)其中有个选手你们猜猜他叫什么?出示甲骨文“”,猜猜“戎”的意思。
(2)书写“戎”字。
(3)拓展称呼:在文言文当中,一个人的称呼可以是全称,有名有姓,也可以仅仅是他的名,比如司马光我们就可以叫他“光”。而我们这位选手他姓王,名戎。他就是王戎。
3.点击事迹,引出课文。
(1)出示简要事迹,指名读。
(2)推进“神童”评选大赛情境:听了王戎的人物事迹,你们愿意把手头的宝贵一票投给他吗?为什么?
(3)引出课文。其实人物事迹下面还附了一则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做《王戎不取道旁李》。
(4)理解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评价】
1.“神童一级”:正确读写“戎”字,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神童二级”:正确读写并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理解“戎”的意思;对课文学习有强烈期待。
3.“神童三级”:在二级基础上,能辨析并说明人物事迹是否符合要求。
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文言韵律
1.读通课文。
(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评价。
(2)师示范朗读学生读得不好的文句,学生再读。
2.读好节奏。
(1)出示停顿线,学生对照老师的停顿标注,思考谁的更准确,并说明理由。重点指导:尝/与诸小儿/游。唯/戎不动。此/必苦李。
(2)生按节奏齐读课文。
(3)配乐齐读。
【学习评价】
1.“神童一级”: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神童二级”:有停顿意识,并按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神童三级”:能初步划分文言节奏,并按节奏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
三、多种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古今异义”
1.聚焦“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
(1)聚焦“尝”。
①怎么理解?—学习方法:借助注释。
②“尝”字,现在一般指什么?
③小结:同一个“尝”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常用意义悄悄发生了变化。这便是咱们祖国文字的特点。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2)聚焦“竞走”。
①说意思。
②联系旧知: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免》)/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③小结学法:学习文言文我们还可以联系已学的古诗文。
(3)聚焦“游、子、信”。
①游:在文中指“游戏、游玩”。现在除了这个意思,很多时候是“游泳”的意思。
②子:文中指李树的果实(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现在指“儿子”。
③信:文中指“的确”;现在指“相信,信任”。
(4)过渡:或者通过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就慢慢猜出了很多难点字词的意思。学习文言文,就要敢于这样去猜想,去推测。
2.尝试说全文意思。
(1)同桌之间尝试着说。
(2)指名分句挑战说,全班朗读相应文句。
重点指导第二句中的“多子折枝”,结合图片理解。
(3)指名连起来说。
3.搭建支架背诵(填空式背诵,逐级提高难度)。
只留课题,全班背诵。
【学习评价】
1.“神童一级”:初步了解“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读懂课文大致意思,并借助支架尝试背诵课文。
2.“神童二级”: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古今异义”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意思,借助支架熟练背诵课文。
3.“神童三级”:梳理、强化已有的文言学习方法与经验,学会“举一反三”理解“古今异义”词,进而理解课文意思,有滋有味地背诵课文。
四、运用对比阅读理解,体悟王戎之智
过渡:故事读到这里,现在你们愿意把手头的票投给王戎了吗?光说愿意可不行,你得有依据。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依据。
1.交流反馈。你觉得他的聪明,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2.聚焦“不动”与“动”。
(1)当他们看到这满树的李子时,王戎和诸儿有什么不同?
(2)出示句子: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
思考:“唯”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读句子,发现对比。这篇文章就是用诸儿的表现和王戎对比,衬托出王戎的聪慧(板书:衬)。这样的写法,我们以往学过的文言文里也遇到过。(课件呈现《司马光》原文)
(4)质疑思辨。王戎真的没“动”吗?老师却偏偏认为只有王戎“动”了,是诸儿“不动”呢!(板书:动,不动)
预设:王戎在动脑筋思考。
①王戎在思考什么?
②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③王戎认为“此必苦李”的理由是什么?
3.聚焦“道边”。
(1)比较。
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看李树多子折枝
①王戎和诸儿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②观看微课,拓展“道、路、径”的知识。
③说说为什么多子折枝的李树长在“道边”,“此必苦李”?
4.小结:面对满树的李子,只
有他静静地观察(板书:静观),独立地思考(板书:独思)。所以说实际上只有戎“动”了,诸儿“不动”。
5.朗读指导。王戎会怎么来说这句话?
6.情境跟进,夸夸王戎。现在你手头的这一票投不投给王戎?为什么?请你夸一夸他。
7.为王戎投票:竖起大拇指。
【学习评价】
1.“神童一级”:知道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聪慧。
2.“神童二级”:发现课文对比的写法,并通过对比阅读,理解王戎认为“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其聪慧和静观独思的品质。
3.“神童三级”:在对比阅读中进行主动思辨,明白王戎聪慧的根本原因,学习其静观独思的品质。
五、变换角色讲好故事,推荐关联读物
过渡:你们想不想看看,截至目前,神童评选大赛的票数情况?(出示评选榜1)
1.情境创设:呀,王戎的票数优势不明显,这可怎么办?
2.同桌讲故事。如果你是王戎,请你把你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讲故事时需要注意什么?(讲之前要自报姓名,讲完后要讲“请大家为我投上宝贵的一票”,还要谢谢大家。)
3.指名讲述故事,相机评价。
4.情境推进。经过“王戎”生动的宣讲,他的票数有没有发生变化?(出示评选榜2)看来不错呀,直逼榜首。
王戎给我们某某学子发了一封信件过来。我们要不要为他助力,帮他来投票?那我们把王戎的故事讲给身边更多人听。
5.借故事形象,初步感知单元导语
王戎也不负众望,长大后成了“竹林七贤”之一。虽然时光像流水一去不复返了,但他的名字像淘尽泥沙的金子一般,永远闪亮地留在了史书上,正如本单元的导语所说—“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生念)
6.读物推荐:《世说新语》。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好玩的书,许多常用的成语都出自这本书,比如“口若悬河”“七步成诗”“肃然起敬”等等。书中还有许多有名的故事呢,比如“杨氏之子”。所以,老师强烈推荐大家去阅读,推荐指数为5星哦!
【学习评价】
1.“神童一级”:尝试用自己的话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了解故事出处。
2.“神童二级”:能变换角色,分享《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有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3.“神童三级”:能从课内走向课外,主动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分享给身边的人听。能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22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比思辨,读懂人物形象,讲故事,背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意,读懂故事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入,导入课题,读课题,解释题目,初读古文,感受文韵,借助注释,粗知大意,精读品悟,感悟人物形象,背诵课文,总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