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卷03(中图版)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卷03(中图版)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卷03(中图版)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卷03(中图版)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卷03(中图版)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卷03(中图版)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关于图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我国某东部滨海城市的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6日(多云)9时到7日 (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该监测时段内,被监测区域的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2.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6日15时左右 B.6日18时左右
    C.7日2时左右 D.7日18时左右
    3.在局部环流影响下,推测该城市南北两侧郊区观测点的风向和风力特点是( )
    ①白天北侧城市风与海陆风方向一致,风力大于南侧
    ②白天北侧城市风与海陆风方向相反,风力小于南侧
    ③夜晚南侧城市风与海陆风方向一致,风力大于北侧
    ④夜晚南侧城市风与海陆风方向相反,风力小于北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B 2.C 3.C
    【解析】1.阅读气温等值线图可知,6日(多云)最高气温是19℃-21℃,7日(晴朗)最高气温是21℃-23℃,A错误;从等温线疏密情况可知,白天气温的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B正确;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从正午到午夜先升高再下降,C错误;从等温线疏密程度可知,白天气温变化比夜晚剧烈,D错误。故选B。
    2.热岛效应强度可以通过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度差来衡量,温差越大说明热岛效应越强,在等温线图中,市中心到郊区间隔的等温线数量越多,说明温差越明显,7日2时左右间隔的等温线数量最多(2条),说明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强,C正确,6日15时左右间隔1条、6日18时左右间隔1条、7日18时左右间隔1条,ABD错误。故选C。

    3.结合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可知,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而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热岛环流由郊区吹向城区,关注7日夜晚市中心南部降温慢,受海洋影响,明显说明南部受海洋影响强,白天北侧城市与海陆风方向相反,风力小于南侧,①错误,②正确,夜晚南侧城市与海陆风风向相反,风力小于北侧,③错误,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图Ⅰ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Ⅱ为北京市2022年连续两天的天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图Ⅰ中( )
    A.①为太阳辐射 B.②为大气吸收 C.③为大气逆辐射 D.④为地面辐射
    5.图Ⅱ中10月25日比10月24日温差小,是因为图Ⅰ中的(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答案】4.A 5.D
    【解析】4.阅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正确;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过程,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②为大气中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B错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使地面升温,地面向外辐射出地面辐射,③为地面辐射,C错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也会向外产生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指向地面的)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A。
    5.阴天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强,对近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结合图Ⅱ可知,25日比24日温差小,是因为25日是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即图Ⅰ中④大气逆辐射增强,D正确;阴天不会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即①不会减弱,A错误;阴天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②增强,B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吸收的能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弱,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6.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关于图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环节促进降水的产生②b环节促进水资源更新
    ③c环节向大气输送水汽④d环节向海洋输送泥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6.D 7.B 8.A
    【解析】6.读图可知,图中a表示水汽输送,b和g表示降水,c、h表示径流,d表示海上水汽蒸发,e、f表示陆地上的蒸发。海陆间水循环至少包括海上水汽蒸发(d)、水汽输送(a)、陆地上降水(b)、径流(c)等这几个环节,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形成丰沛降水,此时海陆间循环最活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a表示水汽输送,主要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完成,包括包括季风、西风、信风、东风等各种盛行风,促进降水的产生,①正确;b表示降水、 降水径流等环节,可以促进水资源更新,②正确;c表示径流,不能向大气输送水汽,③错误;d环节由海面指向空中,应表示海水蒸发,④错误。综上,①②正确,故选A,BCD错误。
    白兰瓜,又名“兰州蜜瓜”,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誉。为克服兰州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瓜农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如图),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9-10小题。
    9.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后( )
    A.减少水的下渗量
    B.提高土壤温度
    C.增加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D.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10.归纳增铺砂砾层后影响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
    ①蒸发②降水③下渗④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
    【答案】9.D 10.C
    【解析】9.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后,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A错误。沙砾层透气性强,比热较小,白天吸收阳光,使土壤温度迅速增高;晚上保温作用差,使土层温度迅速减低,增大了土壤日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B错误。砂砾层增铺在原有土地上,相当于一层覆膜,即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保护了土层,减少风沙等对土层的侵蚀,从而起到了保水保肥的作用,C错误、D正确。故选D。
    10.归纳增铺砂砾层后影响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减少了①蒸发,增加了③下渗,减少了⑤地表径流,增加了⑥地下径流,①③⑤⑥正确。增铺砂砾层对②降水和④水汽输送环节没有影响。故选C。
    “赶海”是指人们在落潮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下图为2023年4月11日长江口附近潮汐水体流速、流向数据图。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长江口涨潮时的水流流向大体是向(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12.结合水流特征分析,该地当日的高潮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3.从安全性等方面考虑,该日长江口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段为( )
    A.24时 B.8-10时 C.11-14时 D.21—23时
    【答案】11.A 12.B 13.B
    【解析】11.长江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涨潮时海水由海洋流向陆地,流向大致为由东向西。读图,结合图中方向标可知,右侧为东,左侧为西,即自右向左的箭头表示正确的涨潮时潮水流向,由图中流向箭头的指向可知,涨潮时海水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由上一题分析可知,涨潮时长江口水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故当水流出现由东南流向西北即将再折向东南时,说明潮差最大,出现高潮。读图可知, 21-3时和9-15时涨潮,故3时和15时左右出现高潮,B正确;3-9时和21-次日3时退潮,故9时和21时左右出现低潮,ACD错误。故选B。
    13.赶海是指人们在落潮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读图,长江口落潮时,海水大致由西向东流,8-10时,由落潮转为涨潮,海水流速慢、水位最低,适合采集海产品,B正确;24时,海水由东向西流,为涨潮,潮水流速快,不适合赶海,A错误;11-14时的海水由东向西流,为涨潮,C错误;21-23时,已经涨潮且海水流速快,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
    15.下列对海水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曲线与盐度曲线呈正相关
    B.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C.②曲线的数值在60°S处高于60°N处的原因是蒸发量不同
    D.“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
    16.影响①曲线如图分布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 B.太阳辐射 C.洋流 D.海陆位置
    【答案】14.A 15.D 16.B
    【解析】14.根据所学可知,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表层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故①为海水温度,③为海水的盐度,②表示海水密度。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的关系不是正相关的关系,A错误;北半球的高纬度海区的海水温度高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B错误;②曲线的数值在60°S处高于60°N处的原因是60°S处大部分为海洋,入海径流较少,盐度高,所以密度较高,C错误;“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D正确。故选D。
    16.①曲线为海水温度曲线,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因此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B正确。海拔、洋流和海陆位置对海水的温度影响相对较小,ACD错误。故选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B两地中受热的是 ,空气 上升/下沉);冷却的是 ,空气 (上升/下沉)。(4分)
    (2)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2分)
    (3)图中热力环流方向为 (顺/逆)时针。(2分)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两地中代表城区的是 。(2分)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白天/夜间)。(2分)
    (6)若该图为北半球示意图,则近地面风向为 风,高空风向为 风。(2分)
    【答案】(1)B 上升 A 下沉(4分)
    (2)④ ⑤(2分)
    (3)逆(2分)
    (4)B(2分)
    (5)白天(2分)
    (6)东北 西(2分)
    【解析】本题以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6个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地对应的⑤高空等压面下凹,B地对应的④高空等压面上凸,因此高空⑤为低压,④为高压。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正好相反,因此A为高压,B为低压。这说明A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B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2)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①>⑤,④>③。①②③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综上所述,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
    (3)结合第一题分析可知,A气流下沉,B气流上升,使得A处形成高压,A上空形成低压;B处形成低压,B上空形成高压,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形成逆时针方向运动的热力环流,如图所示:

    (4)城区气温较郊区高,近地面气流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对应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应向上凸,因此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两地中代表城区的是B。
    (5)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冷却气流下沉,B受热气流上升。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说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白天。
    (6)由于A地形成高压,B地形成低压,气流由A流向B,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使近地面形成东北风;B地上空为高压,A地上空为低压,高空风向由B上空吹向A上空,由于高空几乎没有摩擦力,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与等压面平行,故形成西风。
    18.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① ⑤ ⑦ ⑧ (4分)
    (2)请说出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环节③的名称是什么 ?(2分)
    (3)请说出图中①③④⑤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什么 ?我国的塔里木河参与的是哪种水循环 ?(2分)
    (4)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主要对水循环中哪个环节施加的影响 ?宁夏育才中学校园道路由水泥路面改为铺设透水砖块,最主要是对水循环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2分)
    【答案】(1)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4分)
    (2)太阳辐射 蒸发(2分)
    (3)海陆间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2分)
    (4)地表径流 下渗(2分)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类型及水循环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由海洋高空指向陆地高空,是水汽输送;⑤由陆地地表指向海洋,是地表径流;⑦由陆地地表指向地下,是下渗;⑧由陆地地下指向海洋,是地下径流。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环节⑥是蒸腾,其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环节③是蒸发,液态水变为气态水。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⑤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它实现了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我国的塔里木河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河水不流入海洋,在陆地内部完成循环。
    (4)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主要是对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改变了水的空间分布。宁夏育才中学校园道路由水泥路面改为铺设透水砖块,增加了下渗量,主要是对下渗环节施加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汶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黄河的支流湟水流经此处。受地形影响,汶水谷地山谷风(山风多发生于夜晚,谷风多发生于白天)盛行。下图为汶水谷地某地段(36.5°N,102°E)山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交化图。
    (1)判断图示地段山风与谷风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比较该地段山谷风风速大小并分析原因。(4分)
    (3)分析湟水谷地“夏季多夜雨”的原因。(4分)
    【答案】(1)风向:山风为偏西风,谷风为偏东风。(2分)理由: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快,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4分)
    (2)谷风风速大于山风。(2分)原因:白天山坡受热所造成的温差,比夜间辐射冷却所造成的温差更大。(2分)
    (3)湟水谷地夏季河谷温暖,水汽充足;夜晚风从山顶吹向谷地,谷地的暖湿空气被迫抬升遇冷凝结,出现夜雨天气。(4分)
    【解析】本题以汶水谷地为材料,涉及山谷风风速大小、湟水谷地“夏季多夜雨”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结合所学知识,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的照射,空气增温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快,近地面空气从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据图可知,当地的谷风为偏东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近地面空气沿着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山风与谷风相反,为偏西风。
    (2)结合所学知识,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温高,山谷升温慢,气温低,山坡和山谷的温差较大;夜间山坡降温快,气温低,山谷降温慢,气温高,山坡和山谷的温差较小。白天相比夜晚,白天的温差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更大,故谷风风速大于山风。
    (3)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湟水谷地的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且河谷地区水汽充足;夜晚吹山风,风从山顶吹向谷地,风的性质为冷且重,谷地的暖湿空气较轻,故暖湿空气被迫抬升遇冷凝结,出现夜雨天气。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入海口处表层海水盐度受径流、潮汐、岛屿等诸多因素影响。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513×10¹¹m³,最大洪峰流量在5×10⁴m³/s以上,每年向近海区域输运了约9.24×10¹¹m³的淡水。钱塘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64×10¹⁰m³,最大洪峰流量达2.90×10⁴m³/s,每年向近海区域输运了约.91×10¹⁰m³的淡水。红卫盐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岛东南部,居东海之滨,三面环海,海岸线长,地势平坦开阔,该盐场东面多个岛屿地势偏高。下图示意夏季长江口、钱塘江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1)描述长江口至外海夏季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推测夏季钱塘江口表层海水盐度高于长江口的原因。(3分)
    (3)分析舟山市红卫盐场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答案】(1)分布规律:从长江口向东南方向,表层海水盐度逐渐升高。(2分)原因:长江径流量大,向近海区域输送的淡水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导致盐度较低;离长江口越远,淡水稀释作用越弱,盐度逐渐升高。(4分)
    (2)夏季钱塘江口径流量相对较小,向近海区域输送的淡水较少,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弱;钱塘江江口较窄,潮水涌入时,海水容易上溯,导致盐度较高。(3分)
    (3)位于东海之滨,三面环海,海岸线长,海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晒盐;东面多个岛屿地势偏高,有利于阻挡夏季风,减少降水对晒盐的影响。(3分)
    【解析】本题以长江入海口为载体,涉及盐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盐场形成条件,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由图可知,海水盐度等值线,从长江口向东南方向,数值逐渐升高。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向近海区域输送的淡水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导致长江口处盐度较低;离长江口越远,受长江淡水的稀释作用越弱,受大洋海水的影响越大,盐度逐渐升高。
    (2)夏季,特别是伏旱出现时,降水少,钱塘江口径流量相对较小,向近海区域输送的淡水较少,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弱;由图可知,钱塘江江口呈喇叭口状,江口较窄,潮水涌入时,海水容易上溯,使得钱塘江盐度变大,大于长江口的盐度。
    (3)由图可知,红卫盐场位于东海之滨,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漫长,为晒盐提供了充足的海水资源;材料中提到,该盐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海水蒸发,利于晒盐;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而该盐场东面多个岛屿地势偏高,有利于阻挡夏季风,从而减少降水,利于晒盐。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模拟检测卷03(湘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模拟检测卷03(湘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行星,含有鳞木类化石的地层,含有鳞木类化石地层形成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模拟检测卷02(湘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模拟检测卷02(湘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日冕物质抛射,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以莫霍面为分界面的圈层是,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模拟检测卷01(湘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模拟检测卷01(湘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能正确表述图中各圈层关系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