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模拟检测卷02(湘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模拟检测卷02(湘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日冕物质抛射,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以莫霍面为分界面的圈层是,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节)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三颗亮度很高的恒星悬于夜空形成巨大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下图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及其与天津四的三角位置关系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大三角”的三颗恒星应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可能有潜在的宜居带,寻找牛郎星系统中宜居行星的主要依据是( )
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 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同波长的可见光
【答案】1.C 2.A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牛郎星、织女星在夏夜星空明亮,且隔着银河遥遥相望,说明牛郎星、织女星自身能够发光,且处于银河系,C正确,D错误;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夏季大三角”的三颗恒星没有位于地月系和太阳系,AB错误。故选C。
2.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有适宜的温度,A正确;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都不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BD项错误;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的行星可能会温度过高,不适宜生物生存,C错误。故选A。
2023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一场特大地磁暴。此次地磁暴来自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完成下面小题。
3.日冕物质抛射( )
A.发生在①层 B.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发生在③层 D.发生在①层和③层
4.此次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
③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C 4.A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外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即③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正确,①正确;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干扰地球的磁场,从而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正确;大规模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过程,不受太阳活动影响,③错误;白夜现象是由于大气散射作用导致,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六个圈层。读下图“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地核 B.下地幔
C.地壳 D.软流层
6.以莫霍面为分界面的圈层是( )
A.地幔与地核 B.地壳与地幔
C.内核与外核 D.地壳与水圈
【答案】5.D 6.B
【解析】5.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面。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右图中a、b、c、d代表不同地层。完成下面小题。
7.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
A.①末期 B.②末期 C.③末期 D.④末期
8.右图中不同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a—② B.b—③ C.c—④ D.d—⑤
【答案】7.D 8.C
【解析】7.读图可知,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①代表的是太古代;②代表的是元古代;③代表的是古生代;④代表的是中生代;⑤代表的是新生代。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所以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中生代末期,即④末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动物,a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③,A错误;b地层位于a地层下面,形成地质年代可能早于③,B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空前繁盛,c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④,C正确;大羽羊齿是古生代的陆生植物,d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③,D错误。故选C。
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干旱
C.洪涝 D.滑坡
10.遇到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抓住漂浮物漂浮
B.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
C.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D.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
【答案】9.A 10.B
【解析】9.“桩林坝”是一种地质防护工程,“安装在沟谷中”主要防御的是泥石流灾害,A正确;干旱是由于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土地、人畜缺水的现象,无法用此工程防御,B错误;对山洪是有一定的阻滞作用,但最主要防御对象灾害还是泥石流,C错误;该工程“安装在沟谷中”,不是对坡体的加固,所以不是针对滑坡,D错误。故选A。
10.在野外沟谷中遭遇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B正确;泥石流是夹杂着土体、石块、树木等杂物的粘稠状的特殊洪流,它不是单纯的水体,A错误;如果“就地寻找掩体躲藏”,很容易被泥石流掩埋,C错误;“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泥石流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运动速度极快,所以顺沟往下游跑肯定是不羸的,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两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有关甲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C.地貌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D.地貌区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12.有关乙地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沉积颗粒从坡底到坡顶增大 B.沉积颗粒从坡底到坡顶减小
C.迎风坡坡度大 D.背风坡坡度小
【答案】11.D 12.B
【解析】11.图甲为风力侵蚀地貌,为雅丹地貌,AB错误;风蚀沟槽的走向与盛行风向平行,且图中有指北针,根据指北针判断风蚀沟槽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由材料可知,为我国的西北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D正确,C错误。故选D。
12.图乙为风力堆积地貌,为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减小,A错误,B正确,迎风坡坡度缓,坡度较小,C错误;背风坡为落沙区,坡度较陡,坡度大,D错误。故选B。
峡湾是冰川作用于山谷或河谷后,被海水淹没的“U”形谷。峡湾狭长深邃,状似山谷,延伸到海中。冰岛是世界上峡湾地貌较多的国家,共有109个峡湾。下图为冰岛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峡湾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地壳上升—流水侵蚀—冰川刨蚀 B.冰川刨蚀—流水侵蚀—海水入侵
C.流水侵蚀—冰川刨蚀—海水入侵 D.流水侵蚀—地壳沉降—冰川刨蚀
14.关于冰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发达 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C.纬度较高,观赏极光的理想地 D.农业发达,盛产粮食、蔬菜
【答案】13.C 14.D
【解析】13.根据材料“峡湾是冰川作用于山谷或河谷后,被海水淹没的“U”形谷”说明先形成河谷,后受冰川作用形成“U”形谷,最后海水入侵。因此,峡湾形成的地质作用:流水侵蚀—冰川刨蚀—海水入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冰岛靠近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发达,A正确;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B正确;纬度较高,是观赏极光的理想地,C正确;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产品生长季节短暂,普遍产量低,粮食、蔬菜、水果不能自给,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被网友戏称为“晾衣架成精”的它,实则是我国首款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大型电动无人机——“启明星50”(如图)。为避免大气剧烈扰动,“启明星50”巡航高度保持在20000米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15.“启明星50”起飞中遇云、雾时,位于大气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软流层 D.高层大气
16.“启明星50”巡航高度的确定,主要是考虑该大气层( )
A.上部冷、下部热 B.水汽和杂质含量多
C.气流以平流为主 D.受民航飞行影响小
【答案】15.A 16.C
【解析】本题组以“启明星50”的飞行过程为材料,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征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15.由“启明星50”起飞中遇云、雾这一信息可知,起飞时飞机的飞行高度不高,且在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中只有对流层中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故B、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选A。
16.由材料可知,“启明星50”的巡航高度在20000米以上,且巡航高度的确定依据是为避免大气剧烈扰动,可以确定飞机所处的位置在平流层,主要考虑的是气流的运动状态。平流层气温上部热、下部冷,选项A不符合题意,水汽和杂质主要在对流层,选项B不符合题意,民航飞机飞行时对气流的扰动小,选项D不符合题意,平流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故选C。
图Ⅰ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Ⅱ为北京市2022年连续两天的天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Ⅰ中( )
A.①为太阳辐射 B.②为大气吸收 C.③为大气逆辐射 D.④为地面辐射
18.图Ⅱ中10月25日比10月24日温差小,是因为图Ⅰ中的(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答案】17.A 18.D
【解析】17.阅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正确;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过程,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②为大气中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B错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使地面升温,地面向外辐射出地面辐射,③为地面辐射,C错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也会向外产生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指向地面的)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A。
18.阴天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强,对近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结合图Ⅱ可知,25日比24日温差小,是因为25日是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即图Ⅰ中④大气逆辐射增强,D正确;阴天不会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即①不会减弱,A错误;阴天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②增强,B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吸收的能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弱,C错误。故选D。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20.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答案】19.C 20.C
【解析】19.大棚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通常大棚中的光照弱于自然状态下的光照,而不是光照太强,A错误。大棚具有保温作用,一般情况下大棚内热量相对充足,而不是热量不足,B错误。大棚内由于有覆盖物等的调节,白天和夜晚的温差相对自然状态下较小。日温差小不利于蔬菜积累养分,使得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C正确。蔬菜的生长主要受日温差影响较大,年温差对蔬菜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大棚主要影响的是日温差而非年温差,D错误。故选C。
20.傍晚洒水会使地面降温,不会增强地面辐射,A错误。洒水不能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B错误。傍晚洒水后,水汽增加,能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被大气吸收后,大气温度升高,又会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洒水本身不能直接增强地面保温,而是通过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实现保温,D错误。故选C。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远古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四块化石所存在地层的年龄由老到新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22.丙化石地层所表示的地质年代( )
A.构造运动形成中国地质地貌基础 B.出现了一次气候寒冷的大冰期
C.海水入侵劳亚古陆形成浅海环境 D.形成了占世界总储量60%的铁矿
【答案】21.C 22.B
【解析】21.由材料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鱼类化石,鱼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故图中四块化石中的动物按出现年代从早到晚排序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因此丙化石地层所表示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古生代形成联合古陆,形成中国地质地貌基础,A错误;新生代冷暖交替,出现了一次气候寒冷的大冰期,B正确;古生代海水入侵劳亚古陆形成浅海环境,C错误;前寒武纪形成了占世界总储量60%的铁矿,D错误。故选B。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见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我国六大地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24.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一般( )
①河网密布②植被稀少③山体较陡④降水集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23.B 24.D
【解析】2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资料可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4.结合所学知识,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植被覆盖率小,地形险峻,降水集中,多暴雨等,②③④正确,河网密布一般分布在平原地区,不易发生泥石流,①排除。故选D。
新疆是我国沙漠分布面积最广的省区。在新疆众多的沙漠中,有一处面积仅36平方公里的袖珍沙漠--哈密南湖沙漠,虽面积微型,因为易于进入,风积地貌类型齐全,其中分布有沙丘中的新月形沙丘、抛物线形沙丘、复合沙丘链、金字塔状沙丘、巨型沙丘、垄状沙丘,沙波中的沙纹、沙脊,以及平沙地等,是天然的地貌博物馆。完成下面小题。
25.南湖沙漠风积地貌类型齐全,主要因为其具备的条件有( )
①干旱少雨的气候②丰富的沙源③足够大的相对固定方向的风④适合的地形条件和堆积空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25.D
【解析】25.南湖沙丘的形成主要因为其具备四个条件。干旱是沙漠形成的前提条件,丰富的沙物质是形成沙漠的必要物质基础。同时,南湖沙漠位于哈密城区西南,该区域主要盛行北风、西北风,有足够大的相对固定方向的风,此外,哈密南湖沙丘有适合的地形条件和堆积空间,因此①②③④都是南湖沙漠风积地貌类型齐全的原因,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我国海南岛与漠河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分)
(2)根据材料图,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高值中心在 (填地形区),低值中心在 (填地形区)。(4分)
(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 (大于或小于)重庆其原因是 。(6分)
【答案】(1)纬度因素或太阳高度角(2分)
(2)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4分)
(3)大于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或从重庆角度分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从地形、天气角度答题)(6分)
【解析】(1)影响我国海南岛与漠河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或太阳高度角。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以判断,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高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地区;并且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增加的趋势;读图可知山东半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数值大约在120~130千卡/平方厘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10~120千卡/平方厘米。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昼长、下垫面性质等。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重庆,主要是因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中的尘埃物质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拉萨以晴朗天气为主,年日照时数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远高于拉萨,且盆地地形导致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所以导致重庆阴雨天、雾天较多,年日照时数较少;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8月23日22时起,四川甘孜州海螺沟辖区普降暴雨,24小时最大降水量高达45.5毫米(杉树坪站)。强降雨导致海螺沟辖区内多处发生泥石流。由于当地提前避险转移群众240户729人,无人员伤亡。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下图甲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我国部分地区泥石流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干旱灾害影响我国范围广,其中华北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 ,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 。(4分)
(2)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其有益的方面是 。(2分)
(3)简述西南地区泥石流产生的自然原因。(6分)
【答案】(1)春季(或3~5月) 7、8月(4分)
(2)带来降水,缓解伏旱(2分)
(3)地势起伏较大;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岩石破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疏等。(6分)
【解析】(1)由已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春季(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强烈,但降水少;冬小麦返青用水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7、8月受副高控制,易发生伏旱。
(2)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其有益的方面是带来降水,缓解伏旱和高温酷暑。
(3)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从降水、地形、地质构造、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势起伏较大;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岩石破碎;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坡陡土薄,植被稀疏等。
28.(16分)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填字母),它表示 。(4分)
(2)甲图B箭头代表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部分,容易被
吸收。(4分)
(3)乙图①②中昼夜温差较大的是 ,表示阴天的是 。(4分)
(4)据甲图所示原理,解释新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原因。(4分)
【答案】(1)B 地面辐射(4分)
(2)红外光 水汽或二氧化碳(4分)
(3)① ② (4分)
(4)新疆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4分)
【解析】(1)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即B。
(2)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B为地面辐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光部分,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
(3)由乙图可知①气温日变化大,说明昼夜温差大。晴天没有云层,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晚上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②气温日变化小,说明昼夜温差小,阴雨天气,云层较厚,白天削弱作用强,夜晚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因此乙图①②中表示阴天的是②。
(4)晴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差,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阴天的夜晚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高。新疆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因而昼夜温差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卷02(人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川西林盘从内到外布局合理的是,影响M公司早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卷02(人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川西林盘从内到外布局合理的是,影响M公司早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检测卷02(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