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背影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这是一篇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故事发生在作者北大读书期间,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浦口车站惜别。想起这些,朱自清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定义:以记人叙事为主,洋溢着浓厚抒情气息的散文。 特点: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充满感情。它侧重于在叙述人物和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记事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集合。 写人散文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侧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任务一:《背影》情深:四次回眸间的情感流转任务二:泪眼朦胧:《背影》中情感的深沉理解任务三:月台橘香:《背影》中父影的细腻描摹任务四:送别之情:《背影》中父爱的温暖感悟
任务一:《背影》情深:四次回眸间的情感流转
1.初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文章线索,并说说文章是怎么通过线索将故事串联起来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线---背影暗线---流泪
文章以背影和流泪为线索,双线并行,通过四次背影及四次流泪将文章串联起来,主要写的是我与父亲月台惜别,父亲为我买橘子。
2.请在文中找到关于出现四次“背影”的地方,给每一个背影加一个修饰语,并分别说说四次“背影”的作用。
渲染氛围,体现父亲的爱子情深。
照应前文和题目,表达对父亲的思念。
3.四次背影中,最令你感动的背影是哪个?说说他是如何刻画的。
最令我感动的是 时的背影,因为它刻画了一个 的画面,写出了一个 的父亲形象。
余光中:《背影》一文久有散文佳作之誉,其实不无瑕疵,其一便是失之伤感。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泪,也未免太多了一点。同学们怎么看呢?
任务二:泪眼朦胧:《背影》中情感的深沉理解
1.在文中背影和泪水总是相伴而生的,泪水在文中也出现了4次,请在文中勾画相应语句。
2.找出文中“我”四次流泪的原因。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3.对于父亲车站送我时的种种行为,“我”的反应如何?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情感是 的,但是有时又会略有些 。
3.分析下列句子,体会“我”的情感。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反语,表现出“我”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临行前的细心关照而自责、懊悔。
1.文中描写最详细的背影是哪一次?
第二次:月台买橘时的背影
2.仔细阅读第五、六段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描写父亲的背影,有何表达效果?
任务三:月台橘香:《背影》中父影的细腻描摹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与父亲给我准备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再三嘱咐茶房嘱“我”路上小心又嘱咐茶房好好照应“我”
3.文章第6段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详写原因: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的,将父亲的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额与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点上,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1.“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为何又送?根据课文第四、五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 的父亲,试分析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
任务四:送别之情:《背影》中父爱的温暖感悟
叫了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再三嘱咐,甚是仔细
“我”年已二十能自理,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
踌躇了一会儿,“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试分析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
通过这些言行,能看出父亲是个细致之人,同时还能感觉到父亲对“我”非常爱护。 这一段中的具体描写,如父亲的“再三嘱咐”“终于不放心”“踌躇”“终于决定”等,体现了他反复犹豫的心理过程。可见父亲对儿子有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是含蓄的。父亲既不放心儿子,想与儿子多待一会儿,又放不下“言出如山”的父亲架子,丢不开父子之间的隔膜与龃龉,所以从“说定不去”到“决定自己去”的转变才那样充满踌躇与犹豫,最后以一个不成理由的理由完成了转变。
3.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文中是一个朴素、节俭、朴实、慈爱、细心、体贴、周详细致、关心儿子但又不善言辞的父亲形象。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联系链接材料内容,结合全文分析“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何变化?
思考:这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与文章主旨有什么联系?肥胖的身子、缓慢的动作、艰难的步履,不辞辛劳、不怕麻烦地送“我”到车站,并为我买橘;而“我”被这浓浓的父亲深深感动,流下了眼泪:有难过的泪、感激的泪、惜别的泪、辛酸的泪都饱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这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凝聚了父子深情。
“我”对父亲的情感一直是深厚的,只是之间存在不理解不耐烦之处,一是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二是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 而“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契机,是父亲在车站月台爬上爬下之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所以,“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一是父亲对“我”很好,让“我”感动;二是“我”本来就对父亲怀有深情,内心的强烈震撼是很容易发生的,所需的只是“背影”这样的契机。 作者其实在文章开头和最后一段隐约透露出父子之间曾有过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父子双方境遇的变化,“我”对父亲的情感从冷漠、不满、怨怼,慢慢变成理解和思念。
再次品读最后一段,我们可以发现背影不仅仅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还有儿子对父亲的关怀的感激之情,他还以父子之爱为形式,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深刻理解与追悔。它给我们呈现出20世纪新旧交替时代背景之下,家庭衰变,分分合合之下的父子深情。
请同学们再次读最后一段,品味背影,谈谈体会。
浦口旧站,忆昔年,父子情深话别离。背影茕茕,慈父情,一笔勾勒爱无际。岁月悠悠,思念长,自清笔下泪两行。《背影》传情,感人心,千古文章颂父恩。
同学们,学完朱自清的《背影》,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你和父母的相处,想一想你们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误解或者隔阂,如果有的话,你是怎么处理的?如果给你机会再次面对那样的情况,你又会怎么处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学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朱自清,学习目标,写作背景,背景透视,词语解释,整体感知,新课讲授,问题探究感悟背影,问题探究体会真情,悲哀的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案配套课件ppt,文件包含14背影pptx、背影望父买橘片段范读视频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13 背影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13 背影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背影第1课时优秀课件pptx、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背影第2课时优秀课件pptx、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背影优质教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