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猛犸象盛行时期,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太阳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也不断地探索着太阳。左图是太阳大气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右图为2023年4月21日~24日地球地磁活动水平(Kp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
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
④太阳辐射是产生美丽极光的主要原因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2. 图3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 甲层是光球层,Q代表耀斑B. 乙层是色球层,N代表耀斑
C. 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黑子D. 丙层是日冕层,P代表日珥
3. 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 )
①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②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③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 A2. B3. D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①正确;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也离不开太阳能,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②错误;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③正确;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光球层,Q代表黑子,A错误;乙为色球层,N代表耀斑,B正确;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日珥,C错误;丙为日冕层,P代表太阳风,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说明太阳活动强烈,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的产生是因地球公转形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①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但不会使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错误;磁暴发生时,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③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④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019年,在墨西哥某史前人类设置的陷阱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左图示意复原的猛犸象,其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右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据资料推测,符合猛犸象当时生存的气候环境特点是()
A. 炎热B. 寒冷C. 多雨D. 干旱
5. 猛犸象盛行时期()
A. 海洋中蓝藻大爆发B. 冈瓦纳古陆开始解体分离
C. 陆地被子植物繁盛D. 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答案】4. B5. C
【解析】
【4题详解】
据题干“复原的猛犸象,其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可知,猛犸象具有抵御寒冷的功能,可推测其生存的环境寒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墨西哥某史前人类设置的陷阱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说明猛犸象处于人类时代,可能是新生代第四纪,据地质年代表可知,该时期陆地被子植物繁盛,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海洋中蓝藻大爆发是于寒武纪时期,A错误;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B错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为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D错误;故选C。
【点睛】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下图中甲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乙图为“地球圈层构造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表示纵波,②表示横波
B. ①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C. 古登堡界面以下,②传播速度加快
D. 地震时,海洋船上的人只能感受②波
7. 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BC为地球外部圈层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DEF共同组成岩石圈
D. 地震波通过古登堡交界面时传播速度减为0千米/秒
【答案】6. D7. A
【解析】
【6题详解】
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因此②为纵波、①为横波。A错误。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横波只能通过固体,B错误。②为纵波,在古登堡界面以下,纵波速度锐减,C错误。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地震时,海洋船上的人只能感受②波,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莫霍界面以下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A、B、C为地球外部圈层,A正确。地球内部圈层由D、F、G组成,B错误。D、E共同组成岩石圈,故C错误。横波通过古登堡交界面时传播速度减为0千米/秒,纵波速度下降但不是0千米/秒,D错误。故选A。
【点睛】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8. 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
A. 递增→递减→递增B. 递减→递增→递减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9. 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发射地文昌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 )
A. 8—9kmB. 10—12kmC. 17—18kmD. 4—6km
10. 下列关于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穿过的大气层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 平流层看到大雁南飞
C.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D. 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
【答案】8. D9. C10. B
【解析】
【8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经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到达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先减后增,所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中纬度地区厚度位于二者之间,文昌处于低纬度地区,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0题详解】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A不合题意。平流层高度太高,空气稀薄,大雁很难到达并生存,在平流层不可能看到大雁南飞,B符合题意。平流层中含有大量臭氧,可以强烈吸收紫外线,C不合题意。高层大气的物质呈不同程度的电离状态,因此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D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大;对于同一地点,夏季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庐山云海历来是游人可遇不可求的奇观,有时低云沉罩,有时云雾缭绕,有时波涛汹涌。下图为庐山云海月平均日数分布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形成庐山云海的有利条件有( )
①水汽条件充沛②山中对流旺盛③空气湿度较小④盛行下沉气流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2. 庐山云海一年四季均会出现,但季节差异较大,出现最多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13. 庐山云海波涛汹涌时( )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增强D. ④增强
【答案】11. A12. B13. D
【解析】
【11题详解】
水汽条件充沛,空气湿度大,加之山中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凝结,形成云海,①②正确,③错。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中的水汽易蒸发,不易凝结形成云海,④错。故选A。
【12题详解】
结合左图信息可知,6-8月云海日数总数相对最多,所以出现最多的季节为夏季,故选B。
【13题详解】
庐山云海波涛汹涌时,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④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①减少),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弱),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②增强),故选D。
【点睛】云层增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同时,云层增厚,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
地面冷热不均,会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致使等压面产生变化。下图为北半球某地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若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丙—丁中间释放一气象探测气球,将会飘向()
A东方B. 西方C. 南方D. 北方
15. 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之间的气压关系,则甲为()
A. 热源,如夜间的海洋B. 热源,如白天的海洋
C. 冷源,如白天的陆地D. 冷源,如夜间的陆地
【答案】14. C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等压面“凸高凹低”的规律可知,丁处等压面向上(高空低压方向)弯曲,为高压,丙处等压面向下(近地面高压方向)弯曲,为低压,因此气压值丁>丙,根据材料可知,区域位于北半球,故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丁指向丙,即由西指向东,北半球高空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可偏转90度,最终风向为北风,故在丙—丁中间释放一气象探测气球,气球将飘向南侧,C正确,ABD错。故选C。
【15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之间的气压关系。由上题可知,气压值丁>丙,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状况正好相反,因此近地面气压值甲<乙,故此时近地面风从乙吹向甲,则甲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说明热源在甲,排除CD;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相反,此时风从乙吹响甲,若为白天,则甲为陆地,若为晚上,则甲为海洋,A正确,B错。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在同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一般为曲面,等压面上各点气压相等,但海拔高度一般不等。④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⑤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⑥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大规模整治,当地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某年7月,黄河支流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未形成明显洪峰。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与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密切相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⑤⑥D. ④⑥
17. 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未形成明显洪峰,主要是因为( )
A. 植被生长需水量大B. 气温高,蒸发旺盛
C. 地表水下渗量较大D. 林冠大量截留雨水
18.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符合的是( )
A. 土壤肥力逐渐上升,生物多样性增加B. 流水作用减弱,坡面、梁峁侵蚀程度下降
C. 河流含沙量降低,径流季节变化减小D. 空气湿度上升,温差变大
【答案】16. B17. C18. D
【解析】
【16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处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大,多暴雨天气,由于地表植被缺乏,大量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其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造成地表千沟万壑,故地表沟壑与水循环中的③降水和④地表径流有关,③④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到,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整治,当地植被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由于地表植被覆盖率上升,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大量的雨水快速渗入地下,使得地表径流并没有在短时间之内增大,从而并未形成明显的洪峰,C选项正确。植物生长的需水与此次降水未形成洪峰并无关系,A选项错误。短时间降水集中且大并不会被迅速蒸发,B选项错误。林冠截留是森林对降水的第一次阻截和分配,但材料提及此次降水异常增多,林冠截留的雨水相对有限,与未形成洪峰关联度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植被恢复使得流水作用减弱,其坡面的侵蚀程度有所下降;同时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的含沙量会进一步的降低,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使得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减小;植物枯枝落叶增多,土壤的肥力逐渐上升,同时生物多样性也会增加, AB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选项。植被恢复会使得局部气候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会使得该地区温差变大,D选项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表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
20. 关于甲乙丙丁四个海区盐度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海区比乙海区盐度高B. 甲海区比丁海区盐度高
C. 乙海区比丙海区盐度低D. 丙海区比丁海区盐度低
21.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密度与深度呈正比
B. 温度高的海域海水密度相对较大
C. 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D. “海中断崖”现象与海水密度垂直分布有关
【答案】19C20. B21. D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1.结合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图示三曲线特点可直接做出判断,②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海水盐度变化曲线,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温度,①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表示海水的平均密度,故C正确。
【20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甲海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较低,乙海区处于副热带海域,因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降水丰富,蒸发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丁海区由于纬度高,蒸发弱,且有大量淡水汇入,盐度最低低,所以乙海区比甲丙海区盐度高,排除AC错,丙比丁盐度高,排除D,甲和丁盐度都较低,丁有大量淡水汇入稀释,盐度比甲低,故B正确。
【21题详解】
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海水深度增加,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压强越大,海水密度就增大,所以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的,但不成正比,故A错,温度低的海域海水密度相对较大,故B错,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故C错,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被称为"海中断崖",所以“海中断崖”现象与海水密度垂直分布有关,故D正确。
【点睛】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可利用潮位差进行双向发电。在涨潮时需先关闭闸门等待潮水上涨,出现潮位与库区水位差后才能发电,同理,落潮时需先保持水位,等潮位下降,出现水位差才能发电。2022年5月,它成为我国首座综合利用潮汐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潮光互补电站。下左图为该电站景观照片,下右图为当地某日潮高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关于海水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海啸大多由海底地震引起
B. 热带、温带沿海地区可能受到风暴潮的袭击
C. 通常,一天中可以观察到三次海水涨落
D.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23. 潮汐能主要来自()
A. 太阳辐射B. 地球内部C. 风力作用D. 日月引力
24. 在天气稳定情况下,当日下列时段理论发电量最大的是()
A. 4-6时B. 10-12时C. 14-16时D. 16-18时
【答案】22. C23. D24. C
【解析】
【22题详解】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A不符合题意;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热带、温带沿海地区可能受到风暴潮的袭击,B不符合题意;通常,一天中可以观察到二次海水涨落,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海岸地貌塑造的主要动力是波浪,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题详解】
潮汐能是由潮汐现象产生的能源,它与天体引力有关,月球、太阳的吸引力是形成潮汐能的来源,D正确;潮汐能与太阳辐射、地球内部作用、风力作用无关,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的主要动力 ,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风力作用是洋流等的主要动力,排除ABC。故选D。
【24题详解】
由材料和图可知,该电站电量来自于太阳能和潮汐能,天气稳定的情况下,越接近正午,光照越强,太阳能越充足;由材料可知,电站为双向发电,在涨潮时需先关闭闸门等待潮水上涨,出现潮位与库区水位差后才能发电,同理,落潮时需先保持水位,等潮位下降,出现水位差才能发电。故潮汐发电较大时段由图可知为2-4时,6-10时,14-18时,20-22时。综合太阳能发电时段峰值,结合选项,可知一日中理论发电电量最大应在14-16时,故选C 。
【点睛】洋流分类按成因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种。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关于图中洋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B. 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 ①②均向北流动D. ①②两洋流均为中低纬度的洋流
26.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洋流会加剧海洋污染
B. 洋流会阻碍海洋交通
C. 暖流会使沿岸地区的气候变得温和、湿润
D. 著名大渔场都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
【答案】25. B26. C
【解析】
【25题详解】
图中①洋流所在海区,向北水温降低,可判断为北半球,①洋流处等温线向低温处弯曲,说明海水温度比两侧高,可判断是暖流,故A正确,不符合题,图中 ②洋流所在海区,水温向南降低,可判断为南半球,等温线向高温弯曲,说明气温低于两侧,可判断是寒流,故B错,符合题意,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一致,所以 ①②均向北流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①②两洋流温度在摄氏20度左右,可判断均为中低纬度的洋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26题详解】
洋流会加快污染地区净化速度,也会扩大污染范围,故A错, 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故B错, 暖流能增温加湿,所以会使沿岸地区的气候变得温和、湿润 ,故C正确,著名的大渔场不都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如秘鲁渔场是寒流离岸运动,产生上升补偿流,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丰富形成大鱼场,故D错。
【点睛】洋流的影响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气候:寒流对流经的区域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比如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的形成就和西澳大利亚寒流有关,洋流的影响使沙漠一直延伸到西部海边。暖流对流经的区域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俄罗斯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的形成,都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2、生物分布和渔业:寒暖流交汇处往往会形成大型的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也得益于台湾暖流与沿岸寒流的交汇,众多的水生生物,为渔业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3、航运:众所周知顺流航行比逆流航行要快,更节省燃料。4、生态环境:洋流可以加快海水的自净速度,同时会使污染的面积范围扩大。
洲地,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态。《说文解字》称:“水中可居日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冲积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积体。下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 下游河道狭窄B. 地势低平,流速慢
C. 水位季节变化小,侵蚀弱D. 河道弯曲
28. 图示沙洲近年来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上游修建水库②流域降水量减少③上游植树造林④人们在沙洲上挖沙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②④
【答案】27. C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沙洲是因为泥沙淤积形成,河道弯曲,加上地势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积;其次,下游河道窄导致上游地区流速减慢,利于淤积;地处长江下游,为季风气候,水位季节变化大。ABD正确,C错。故选C。
【28题详解】
沙洲面积减小可能是长江上游流域植树造林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库拦水拦沙,使来沙量减少,①③正确。流域降水量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②错。近年来在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沙洲上挖沙破坏沙洲的可能性不大,④错。故选A。
【点睛】江心洲地的形成条件和模式:上游来沙沙颗粒过粗或过细,沙量过多或过少,洪峰变差系数过大都不利于洲地的形成。泥沙含量过少不足以堆积成洲,泥沙过多则水道易淤,使主流摆动不定,江心洲也不容易稳定。洲地易出现的江段主要有以下几类:河流由窄展宽处,流速减缓,泥沙易堆积。河曲不断发展,曲颈两端越来越近,一旦洪水漫滩,主流就可能冲开曲颈,截弯取直形成新河道,把原来的凸岸滩地变成江心洲。此外两江交汇处若支流泥沙大于主流,水流又受干流顶托,也易在汇入处淤积成洲。
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溶洞内莲花盆体量巨大的原因有( )
①气候温暖湿润②长期流水侵蚀③石灰岩层较厚④人类破坏较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30. 与莲花盆成因相同的地貌形态有( )
A. 溶沟、残丘B. 石笋、钙华C. 石芽、石林D. 溶洞、石柱
【答案】29. C30. B
【解析】
【29题详解】
长期流水侵蚀会导致溶洞内的莲花盆稀少,与题意不符合,②错误;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成地理环境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对温暖湿润,①正确;喀斯特地貌是以石灰岩为基础,石灰岩层较厚有利于溶洞景观的形成,③正确;人类破坏较少,溶洞景观保存完好,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C。
【30题详解】
根据“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沉积地貌,残丘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A错;石笋、钙华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沉积地貌,B对;石林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且位于地表,并非地下,C错;溶洞为溶蚀地貌,D错;故选B。
【点睛】莲花盆发育的最主要条件是: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洞顶有流量较大的滴水;池水位和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长。
2022年冬奥会于2月4日-2月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滑雪赛道通常根据坡度分为绿道(初学者使用)、蓝道(坡度20°~40°)和黑道(坡度大于40°)等。下图为张家口某滑雪场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示滑雪赛道中,滑雪难度最大的是( )
A. L1B. L2C. L3D. L4
32. 服务大厅与图中地势最低点的相对高差约为( )
A300mB. 350mC. 450mD. 500m
33. 下列符合沿高速公路一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A. B. C. D.
【答案】31. A32. C33. A
【解析】
【3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L1滑雪道最低处海拔(1860-1890)、最高处海拔(2070-2100),相对高度(180-240米);L2滑雪道最高处海拔(1860-1890),最低处海拔(1710-1740),相对高度(50-150米);L3滑雪道最高处海拔(2070-2100),最低处海拔(1710-1740),相对高度(330-490米);L4滑雪道最高处海拔(2070-2100),最低处海拔(1710-1740),相对高度(330-490米);其中L1线路长度最短,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滑雪难度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题详解】
读图可知,服务大厅位于山顶,海拔为2100-2400米,地势最低处位于E附近,海拔为1650-168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420-48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3题详解】
读图可知,高速公路经过ED两地,E地海拔为1650-1680米,D地海拔为1800-1840米,从E到D,地势先升高,到最高点海拔1840-1870米,然后下降到D,与图A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疏密可以表示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4. 图示植被依次为( )
A.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热带荒漠、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 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D. 热带荒漠、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35. 与丙植被相比,丁植被突出的特点有( )
①植物种类丰富;②常见板根、茎花现象;③垂直结构复杂;④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36. 图示植被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正确的是( )
①甲——草类枯黄,适应气候干季②乙——植被以旱生为主,以适应气候干旱
③丙——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④丁——常见板根现象,以适应气候干旱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答案】34. C35. A36. A
【解析】
【分析】
【34题详解】
据图的特征可知:甲为热带草原,乙为热带荒漠,丙为亚寒带针叶林,丁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35题详解】
丙为亚寒带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此类植物耐寒性好。丁为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常见板根、茎花现象,垂直结构复杂,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36题详解】
①甲为热带草原,所在地区在干季降水稀少,植被枯黄以适应干旱的气候,①项正确;②乙为热带沙漠,所在地区全年降水稀少,植被少但耐旱,②项正确;③丙为亚寒带针叶林,树叶为针状,主要是为了抗寒抗旱,③项正确;④丁为热带雨林,植被出现板根现象是因为其所在地区降水多,空气湿度大,④项错误。A①②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候与自然带的关系:热带,低纬度: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萨瓦纳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中纬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寒带、亚寒带,高纬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就全球范围来说,自然带的划分,早期主要是根据不同纬度所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差异,把地球表面划分为5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后来又根据各地气候、生物等差异进行了细分。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如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37. 丹东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38.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A. 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B. 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 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D. 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37. C38. B
【解析】
【37题详解】
丹东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为为落叶阔叶林,C正确,常绿阔叶林一般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常绿硬叶林对应地中海气候 ,B错误。针叶林一般在亚寒带,D错误,故选C。
【38题详解】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纬度偏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导致最佳观赏期较短,B正确;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与银杏掉落快有关,D错误。与银杏叶黄得早或晚没有必然联系,只要没掉落仍然可以观赏,AC错误。故选B。
【点睛】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等类型。其中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在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地带分异主要受热量的影响,产生从赤道往两极的自然带更替,比如从我国的海南岛往北前进到漠河地区,我们就会看到自然带从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更替。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河北某中学地理科学小组对祁连山北坡垂直带山地草原、森林、高山灌丛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山地草原<山地森林<高山灌丛,海拔3100m以上土壤碳含量显著高于3100m以下土壤碳含量;山地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大多表现为0~10cm含量高于10cm以下各层次的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祁连山北坡海拔3100m以上与3100m以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 热量B. 降水C. 生物D. 地形
40. 祁连山山地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为( )
A. 成土母质的垂直变化B. 土壤生物量的垂直差异
C. 植被类型的水平变化D. 降水量造成的淋溶差异
【答案】39. C40. D
【解析】
【3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土壤有机碳含量山地草原<山地森林<高山灌丛,海拔3100m以上土壤碳含量显著高于3100m以下土壤碳含量”可知,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导致祁连山北坡海拔3100m以上与3100m以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是生物,C正确;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热量条件会变差,A错误;祁连山北坡海拔3100m以上与3100m以下降水条件差异较小,B错误;无法判断祁连山北坡地形的相关信息,D错误。所以选C。
【40题详解】
成土母质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小,A错误;土壤生物量在浅层含量较高,深层含量较低,B错误;植被类型的水平变化对于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影响较小,C错误;降水量造成的淋溶作用的强弱,会导致土壤剖面垂直方向上有机碳分布特征出现差异。祁连山山地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浅层有机碳含量多,深层有机碳含量少,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土壤有机碳是指土壤中各种正价态的含碳有机化合物,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土壤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而且对地球碳循环有巨大的影响,既是温室气体“源”,也是其重要的“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0分)。
4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北半球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1)与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火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1中对①②③④间的气压值进行排序_______。
(2)在图1处用箭头画出海陆间热力环流。
(3)图1时刻滨海地区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___风,高空的实际风向为_______风。
(4)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能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答案】(1)②①③④(从高到低排序)
(2)(3) ①. 西北 ②. 南
(4)屋前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形成低压区;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形成高压区;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穿堂风的相关图文信息为主要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面判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①、②的气压分别大于③、④;读图可知,①处等压面下凹,②处等压面上凸,故同一水平上的①处气压低于②处,④处等压面下凹,③处等压面上凸,故同一水平上的④处气压低于③处,综合起来,气压值大小由高到低排序应②①③④。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处等压线下凹,为低压,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②等压面上凸,为高压,近地面气温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由高压流向低压,绘图如下: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①处等压面下凹,②处等压面上凸,故同一水平上的①处气压低于②处,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②指向①,即由西指向东,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应形成西北风;④处等压面下凹,③处等压面上凸,在高空的④处气压低于③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③指向④,即由东指向西,高空忽略摩擦力影响,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北半球)偏转90°,形成南风。
【小问4详解】
结合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可知,屋前铺设石质路面,因为石质地面比热容小,所以吸热快,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相对较强的低压;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相对较强的高气压,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从而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水平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4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2023年9月9日17时至9月10日10时,受台风“海葵”的残余环流影响,广东茂名遭遇特大暴雨,茂名市茂南区新坡镇公馆站等站点降雨超百年一遇,城区内多处积水严重。受强降雨影响,高州水库水位超汛限水位,实施开闸泄洪。茂名地处粤西地区,全市森林面积63.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70%,主城区绿化覆盖率44.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6平方米,下图为茂名市水系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这次市区内涝的主要原因。
(2)从高州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角度,列举水循环中属于“收入”的来源。
(3)说明茂名市的高植被覆盖率对该城市水循环的影响。
【答案】(1)本次降水的时间长,强度大;城市路面硬化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排水设施不足,导致地表径流排水速度慢。
(2)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3)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加下渗,提升地下水含量;植被蒸腾作用增强,使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茂名市水系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内涝的原因、水量收入、植被对水循环的意义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内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与水循环中的降水、下渗、地表径流有关。据题干信息本次降雨超百年一遇,说明本次降水的时间长,强度大;市区地表硬化面积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对于特大降水的相应排水设施不足,导致地表径流排水速度慢。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高州水库在河流的上游地区,该地的众多河流最终注入水库,所以水库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输入;水库与库区周边比较,地势较低,雨季时库区周边的降水以地表和地下径流形式汇入水库,再加上水库上方的降水直接进入水库。
【小问3详解】
分析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从植被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角度描述。城市化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减少、降水变率增大,城市内涝严重。植被覆盖率提高以后,减弱了地表径流流速,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提高了城市地下水水位、减轻了城市内涝;土壤水分增多、植被增多,蒸发、蒸腾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湿度增大。
4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溢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
(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
(3)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由大到小变化。
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丹吉林沙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可知,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是固定沙山,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由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是迎风坡,东南坡坡陡,是背风坡。说明当地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偏西风)。
【小问2详解】
沙山是风力沉积(堆积)地貌,可从沙源、风力大小、沉积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可知,当地气候干旱,沙源丰富;该地位于内蒙西部,气候干旱,风力强盛,携带大量风沙;由材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钙质胶结层和“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成为沙山的内核”可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阻挡风沙,风沙在此沉积,由材料“沙山内部水汽蒸发,比较潮湿”可知,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小问3详解】
沙粒粒径的大小和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该题的关键是分析不同位置风力的大小。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