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与①对应的地层是, 天王星属于, 当“月掩天王星”时,地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
A. 文字记载B. 考古资料C. 标本与化石D. 地层和化石
2. 与①对应的地层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 D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历史研究的依据是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D正确。不是依据文字记载 、考古资料 、标本与化石,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图观察可知,①中出现的化石类型在丙地层中也存在,所以与对应的地层是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层的岩石的作用。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若岩层出现缺失,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升,终止了堆积过程;二是当时有堆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有堆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的气候变化,没有了堆积物来源。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
A. 地势高,空气稀薄B. 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C. 纬度偏低,晴天多D.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4.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 )
A. 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
B. 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C.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发电成本低
5. 与集中式光伏发电相比,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
A. 占地面积小B. 发电效率高
C受天气影响小D. 环境污染小
【答案】3. C4. A5. A
【解析】
【3题详解】
影响太阳辐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上海和德国日本相比海拔并不高,A错误;地面裸露,比热容小只会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不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B错误;上海和德国、日本相比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且晴天较多,C正确;河湖分布状况不会影响太阳辐射强弱,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上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较大,而上海常规能源短缺,所以需要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来满足能源需求,A正确;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显著,发电不稳定,B错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是青藏高原,不是上海,C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但是太阳能资源能量分散,不易收集,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集中式光伏发电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所以我国集中式光伏发电一般分布在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区,上海土地资源紧缺,不利于分布集中式光伏发电,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占地面积小,同时也可以缓解上海能源紧缺的问题,A正确 ;发电效率不会因为光伏布局方式发生变化,B错误;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状况和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是光伏发电的基本特点,不会因为布局方式而发生变化,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能资源特点:太阳能资源丰富,能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不易收集。
2022年11月8日北京时间16时至21时57分,天空中上演了月全食和“月掩天王星”(月球遮挡天王星)的罕见天象。下图为天文观测软件模拟“月掩天王星”的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6. 天王星属于( )
A. 地内行星B. 类地行星C. 巨行星D. 远日行星
7. 当“月掩天王星”时,地球(E)、月球(M)、太阳(S)和天王星(U)四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6. D7. B
【解析】
【6题详解】
地内行星是指太阳系中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之内的行星,地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A错误;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属于类地行星,B错误;木星 、土星属于巨行星,C错误;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时地球在中间,ACD错误;月掩天王星,其形成的原理与日月食相同,也就是三颗星球正好排成一条直线,只不过这个三颗星球变成了地球、月亮与天王星,B正确。故选B。
【点睛】日食,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球在中间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月食,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球在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往月球的光,月球就不反射光了)。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8. 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
A. 低纬度的对流层B. 中纬度的平流层
C. 高纬度的对流层D. 高层大气
9. 下列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
B. 对流层的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大
C. 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短波辐射
D. 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短波辐射
10.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容易成云致雨的大气层是( )
A. 电离层B. 平流层C. 对流层D. 高层大气
【答案】8. B9. B10. C
【解析】
【8题详解】
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随纬度不同厚度不同,低纬度上界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上界为8-9km;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观察图可知,该层下界为12km,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应为中纬度平流层,B正确,AC错误;高层大气是在平流层之上,不在此范围,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纬度越高,近地面气温越低,对流运动越微弱,对流层的高度越来越低,B错误;对流层的大气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越远离地面越远离热源,所以气温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A正确;平流层分布有臭氧,可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C正确;大气能量的最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是促使大气运动的最根本的能量来源,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B。
【10题详解】
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而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都分布在距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因而容易成云致雨的大气层是对流层,C正确;电离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内部不会成云致雨,ABD错误。故选C。
【点睛】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其厚度不一。下图示意我国青岛拉萨沿线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曲线甲为( )
A. 地表B. 软流层C. 莫霍界面D. 古登堡界面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四个城市中西宁地势最高B. 图中四个城市中济南地壳最薄
C. 地形起伏大致与①圈层厚度呈负相关D. 岩浆主要发源于②圈层上部
【答案】11. C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甲曲线表示地壳厚度,而地壳是位于莫霍界面之上的部分,进而可判断甲曲线为莫霍界面,C正确;从甲曲线所处的深度可知,其不可能代表地球表面,A错误;软流层和古登堡界面都位于地壳以下区域,BD 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②圈层为地幔,在上地幔上部有个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正确;①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其厚度与海拔高低成正比,一般来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C错误;如图所示,图中四个城市中拉萨地势最高,A错误;图中四个城市中青岛地壳最薄,B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月面微型生态圈”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9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昆虫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月球所属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 可观测宇宙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14. “月面微型生态圈”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相比( )
A. 重力小、辐射强B. 重力大、辐射弱
C. 空气足、水分足D. 空气足、水分少
15. 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存在的原因是( )
A. 缺少光照条件B. 缺少大气层C. 地月距离较近D. 日月距离近
【答案】13. A14. A15.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可观测宇宙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可观测宇宙),因此,月球所属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可观测宇宙,A正确,BC错误。月球属于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月球由于体积和质量远小于地球,因此,在月球表面重力小,B错误;又由于缺少厚厚的大气层,受到的宇宙辐射强,A正确;“月面微型生态圈”模拟的空气和水分条件和地球相差不大,主要是在微重力、极端温差的外界条件下进行试验,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月球没有大气,白天光照比地球强,A错误;缺少大气层的保护作用,昼夜温差大,没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B正确;地月距离对月球生命存在影响不大,C错误;日月距离和日地距离相差不大,温度和地球相差不大,但由于昼夜温差大,不适合生命存在,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2)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3)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完成下面小题。
16.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拔高度B. 电网供电C. 阴晴状况D. 交通流量
17.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 )
A. 拉萨B. 重庆C. 大庆D. 海口
【答案】16. C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海拔高度不可能影响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从题干可知,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电源,和电网供电无关,B不符合题意。由于天气的阴晴状况影响太阳能发电,进而影响亮度,故C正确。交通流量和亮度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题详解】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被称为日光城,太阳辐射强,因此适合布置这种信号灯。故A正确;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光照条件较弱,故B排除;大庆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故C排除; 海口降水较多,太阳辐射不如拉萨多,故D排除;故选择A。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2022年8月,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重庆发生了森林火灾。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消防员采用了“以火攻火”的方法扑灭了山火。“以火攻火”指在山火蔓延的前方修建隔离带,然后人为点火,人工火带会向山火带移动,当两火带相遇时,因缺氧和可燃物燃烧殆尽,山火就会熄灭。完成下面小题。
18. “以火攻火”的灭火方式需要的气象条件是()
A. 大风天气B. 弱风天气C. 高温天气D. 高压天气
19. 人工火带形成后快速向山火带移动的原因是()
A. 山火带处气流上升强烈B. 山火带与人工火带之间气流上升强烈
C. 人工火带气流下沉D. 山火带与人工火带之间气流下沉强烈
【答案】18. B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以火攻火”是借助缺氧和燃烧物燃烧殆尽来灭火,大风天气容易破坏缺氧环境,不利于灭火,而在弱风条件下,制造的缺氧环境相对较为稳定,由此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高温天气容易引发或加剧森林火灾,不利于“以火攻火”的灭火方式的操作,C项错误;高压天气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不利于灭火,D项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结合下图可知,山火处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使山火前方气流向山火处移动,此时在隔离带与山火之间人工点火,将人工火带和山火带之间的可燃物燃烧殆尽,可实现“以火攻火”,由此可知,A正确;人工火带点燃后,气流流向山火带低压处,在这之间气流并不是上升或下沉状态运动,BD错误;隔离带处未被点燃,此处温度较低,气流下沉,C错误。故选A。
【点睛】森林大火爆发和难以扑灭的原因:气候和水文:火灾爆发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干湿分明,每年11月-4月该地区为干季,湖泊和河流由于长时间无降水处于干季,水位低、蒸发量小,从而导致降水稀少,没有形成能够阻止和扑灭森林大火的降水;地形:干热河谷、山地地形影响之下,气流飘忽不定导致风向变化异常,地形导致焚风效应加剧火势、影响扑救;植被:火源区是连绵不断的大山,原始森林覆盖率高,枯枝落叶较厚,松柏树广布,一旦火情爆发将极快扩散;其他原因:可能存在不文明祭扫(烧纸钱)和其他不文明行为(乱丢烟头等);难以扑灭的原因: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大火火势凶猛、大火爆发期间风力大、风向多变,不具备人工降雨大范围扑灭大火的条件。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大气逆辐射B. 减弱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1.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20. B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并不是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正确,D错误。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不利于地面保温,A错误;地膜不能增强太阳辐射,C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果树在夏季枝叶繁茂,果实质量大下垂,被枝叶遮住了阳光,故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利于苹果着色,B正确;夏季气温高,地温合适,覆盖地膜不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地温,AD错误;果树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降低地温不是目的,C错误。故选B。
【点睛】农业中地膜的一般作用:①保温(针对农作物生长期气温较低,以春播为主的地区);②保湿(针对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地区);③保土(针对我国降水较少,风力作用较强的地区)。 ④抑制杂草生长(多为黑色地膜,有效削弱光照,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⑤反射阳光,使果品上色更均匀(多为白色地膜,铺于果树下部,反射阳光,使得果品着色更加均匀)。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影响,通过研究地层和他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宁波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去年在新疆研学时,发现岩层中存在“日射珊瑚”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日射珊瑚”化石形成时期,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为( )
A. 温热干燥的荒漠B. 高温多雨的雨林
C. 温暖湿润的浅海D. 寒冷干燥的苔原
23. 环境变迁可能会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 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 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24. 关于岩层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越古老的岩层,化石越高级B. 同一时代的岩层,化石一般相同或者相似
C. 地质学家可根据岩层中的化石研究地球历史D. 不是所有岩石都有化石
【答案】22. C23. D24. A
【解析】
【22题详解】
日射珊瑚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当时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形成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生物空前繁盛,地理环境特征为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C正确;高温多雨的雨林、温热干燥的荒漠和寒冷干燥的苔原不适合珊瑚生长,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综上所述,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A错误;同一时代的岩层,化石一般相同或者相似,B正确;岩层中的化石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途径,C正确;一般沉积岩中可能会含有化石,而岩浆岩、变质岩中不会有化石,故不是所有岩石都含有化石,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BCD不符题意,选A。
【点睛】地球环境演化:前寒武纪:冥古宙无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原核生物;元古宙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海陆格局变迁,联合古陆形成;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时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飘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浑浊现象。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频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问题。
25. 当“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C.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少D.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26.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
27. 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实质是()
A. 大气逆辐射的增强B. 太阳辐射的增强C. 地面辐射的增强D. 大气辐射的增强
【答案】25. A26. D27. A
【解析】
【25题详解】
雾霾笼罩时,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较少,地面增温较慢,对流运动不明显,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于雾霾较重,导致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少,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少,夜晚时雾霾能够有效的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夜晚的保温作用增强,B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①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大气逆辐射,①③正确,故选D。
【27题详解】
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指由于温室气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多,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加强,并非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的增强,A正确,BC错误。大气辐射的增强可能导致大气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增加,D排除。故选A。
【点睛】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种作用,其效果类似于玻璃温室,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符号一般用带尾羽的风向杆表示,即风向标,绘有尾羽的一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尾羽横杆多代表风力大。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冬季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此时()
A. ①处风向为偏南风B. ②处为下沉气流C. ③处比①处风力小D. ④处为上升气流
29. 能正确表示M处该时刻近地面风向和等压面的是()
A. B. C. D.
30. 此刻最可能为当地时间()
A. 0~2时B. 3~5时C. 13~15时D. 19~21时
【答案】28. A29. C30. C
【解析】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①处风向标表示偏南风,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A项正确;②处为上升气流,④处为下沉气流,B、D项错误;③处风力符号尾羽横杆数量比①处多,说明③处比①处风力大,C项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压面的相关知识。①处风向标表示偏南风,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陆地上方气流上升,湖泊上方气流下沉,说明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压,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结合上题分析,陆地气温高于湖泊,说明图示时间为白天,13~15时为白天,也是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段,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地表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对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会赛场风向进行探究学习,发现赛场风向受山谷风影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以下反映夜晚风向的是( )
A. B.
C. D.
32. 位于山谷的观测站显示,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骤降,原因可能是( )
A. 山风转谷风,谷底冷空气聚积B. 山风转谷风,谷底暖空气抬升
C. 谷风转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D. 谷风转山风,山坡暖空气上升
【答案】31. B32. C
【解析】
【31题详解】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其周边谷地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CD错误;夜间,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降温较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A错误,B正确。故选B。
【32题详解】
白天吹谷风,18时接近日落时间,且气温骤降,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风从山坡吹向谷地,即山风,结合题干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山东省成山头位于我国海岸线最东端,是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2021年11月某中学前往该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下左图所示,中午时分,日光和煦,海天一色,写着“天尽头”的石柱耸立岸边。下右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与上左图所示时段内温压分布特征相符合的是()
A. B.
C. D.
34. 根据上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早上日出前天色已亮,主要受①影响
B. 中午时分日光和煦,主要是②增强
C. 倡导低碳生活是为了增强③
D. 海边昼夜温差小,主要是④减弱
【答案】33. B34. A
【解析】
【33题详解】
上左图所示时段处在白天,陆地气温高(等温面向上凸出)、近地面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凸出),高空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海洋气温低(等温面向下凸出),近地面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高空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凸出),结合等温面、等压面变化特征可知,图B符合上左图所示时段内温压分布特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4题详解】
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方式有吸收、反射和散射。早上日出前天色已亮,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影响,A正确;②为地面辐射,中午时分日光和煦,主要是太阳辐射影响,与地面辐射无关,B错误;③为大气逆辐射,倡导低碳生活是为了减弱③,C错误;海边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大气逆辐射(③)较强,D错误。故选A。
【点睛】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云量、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下图为某日从北极星方向俯瞰太阳系局部天体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该时刻肉眼在( )
A. 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B. 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
C. 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D. 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
36. 当天晚上,地球上某地能够观察到的月相及月球和火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35. A36. D
【解析】
【分析】
【35题详解】
图示时刻,火星、月球和太阳大致在一条直线上,火星的白昼部分正对月球,因此该时刻肉眼在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A正确;图示时刻,火星、月球和太阳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且火星大致位于日、月连线的延长线上,在月球上不可能见到火星嵌在日面,B错误;图中显示,月球大致位于地球与火星之间,不可能在火星上见到地球遮住月球,C错误;图示时刻,火星、月球和太阳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的黑夜部分正对火星,火星天空中不可以看见月球,D错误。故选A。
【36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天晚上,月球的白昼部分大部分正对地球,地球能够观察到的月相应为凸月。材料信息表明,图为某日从北极星方向俯瞰太阳系局部天体位置示意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看,月相较圆的一面应朝向东边,火星应在月亮以西。故选D。
【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14时时,甲地区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B. 偏西风C. 偏南风D. 偏北风
38. 图中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B. 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 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D. 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答案】37. C38. A
【解析】
【3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山东半岛位于黄海附近,结合10月8日20时图及所学知可知,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30°~45°可知,20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8题详解】
读图可知,20时, M 地和丙地等压线疏密程度差不多,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BD错误; M 地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小,风力大;丙地地处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大,风力小,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斜穿等压线。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下列两题。
39. 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 O→P→M→N→OB. P→O→N→M→P
C. M→N→P→O→MD. N→M→O→P→N
40. 下面图中正确表示p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状况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39. B40. C
【解析】
【39题详解】
读图,图示表示,M、N海拔高度相同,位于高空,气压M小于N。OP海拔高度相同,位于近地面,气压O小于P。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高压区是下沉气流,低压区是上升气流。在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所以P上空是M点,所以气流是M→P 。O上空是N点,气流方向是O→N。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吹向低压,即N→M、P→O。所以气流状况是P→O→N→M→P,B对。故选B。
【40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P地垂直方向是下沉气流,近地面气压高,近地面等压面应凸向海拔高处代表高压,所以等压面向上弯曲。排除AD,近地面气压高,气温低,等温面下凹,C正确,B错误,故选C。
【点睛】要根据图中坐标轴,判断四点的气压、海拔状况。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近地面比高空气压高,气压高低,只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热力环流的原理是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遇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0分)
4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全天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1)指出杭州主城区西侧昼夜的风向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全天风向相对稳定的原因。
(3)说明西部山区夏季对杭州主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
【答案】(1)风向差异:白天盛行偏东风,夜间盛行偏西风。原因:杭州主城区西侧为山坡,白天山坡增温快,形成明显的谷风,盛行偏东风;夜晚,西侧山坡降温快,形成山风,同时有城市热岛效应,盛行偏西风。
(2)夏季,陆地增温快于海洋,城市东侧盛行海风,为偏东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东侧刮偏东风。
(3)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山风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杭州城市风向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应用及其影响,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杭州城市西侧为山区,白天山坡增温速度快于城区,山坡为热源,城市为冷源,白天盛行偏东风。晚上山区降温速度快于城市,山区为冷源,城市为热源,同时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区温度进一步升高,导致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与山风叠加,盛行偏西风。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由于海水增温慢,夏季海洋平均温度低于陆地,因此海风比陆风强;夏季城区产热多,加剧陆地和海洋的热力对比,盛行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热岛风,城区东侧为偏东风。主城区东侧白天海风和热岛风风向叠加,偏东风较强;夜晚盛行陆风和热岛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的陆风弱于海风,造成夏季偏东的热岛风比偏西的陆风更强,叠加之后仍然盛行偏东风。
【小问3详解】
夏季夜晚,气流由西部山区向城区辐合,来自山区的冷气流能够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区的温度;来自山区的空气质量较清洁,能够改善城区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区的大气污染指数等。
42. 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温室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2)在冬季为了保湿,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
(3)地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荒漠干旱环境,发现这里昼夜温差很大,需要及时更换衣物。分析中卫沙坡头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原因。
(4)在深秋的清晨,当农民打开大棚工作门后,棚内通过大门与棚外会形成循环气流。在某地温室大棚示意图中用箭头在“”标出温室大棚工作门打开之后地面的冷热差异以及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透明覆盖材料能有效让太阳短波辐射进入室内,使得地面升温;同时有效阻隔及反射大部分地面、墙体等发出的长波辐射,减少热量散失;同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2)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同时洒水可以增加土壤湿度,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降温。因此大棚内夜间温度不至于太低。
(3)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弱;植被稀疏,多沙地,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
(4)
【解析】
【分析】本题以温室大棚的利用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场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温室大棚的原理类似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大棚可以让太阳辐射透射进来,而透明覆盖材料对地面、墙体吸热之后发出的长波辐射却能有效阻隔和反射,从而造成大棚内热量散失减少;大棚内空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又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很好地保温作用,使大棚内温度较高。
【小问2详解】
在傍晚洒水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水汽可增强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夜间气温下降较快,水汽的增多导致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使保温效应增强;再加上洒水也增加了土壤湿度,增大了土壤的比热容,使地面的降温幅度减小,从而使储热能力变强。因此大棚内夜间降温幅度下降,夜间温度不至于太低,有助于保温。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卫沙坡头位于宁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晚上保温作用弱,所以昼夜温差大;荒漠干旱环境,植被稀疏多沙地,沙地比热容较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大。
【小问4详解】
深秋的清晨,大棚外气温降低较多,温度低;大棚内由于保温作用强,因此温度高。由此造成棚外空气冷却下沉,气压升高,棚内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由棚外向棚内运动,上方由棚内向外输出,故可得气流运动方向如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天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