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天体系统依次为( )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B. 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
C. 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 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地月系
2. 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主要是因为( )
A. 地球的质量适中B. 地球的体积适中
C. 日地的距离适中D. 卫星的数目适量
【答案】1. C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天体系统由地球和月球构成,应为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丙应为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且银河系的半径约为10万光年,因此乙为银河系,银河系位于可观测宇宙,且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137亿年,因此甲为可观测宇宙。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获得的太阳光热适中,使得地表温度适中,形成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C符合题意;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对形成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条件影响不直接,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B;卫星的数目多少与地表温度条件无明显关联,排除D。故选C。
【点睛】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充足的液态水;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
云南省的太阳能资源仅次于西藏、青海等省区,是我国较丰富的省份。下图为四川省宾川县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云南省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①纬度低②日照时数长③海拔较高,空气稀薄④阴雨天气多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4. 宾川县春季太阳日照时数多于夏季的影响因素是()
A. 纬度B. 地势C. 昼长D. 天气
【答案】3. A4. D
【解析】
【3题详解】
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云南省位于我国较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数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导致云南省太阳能丰富;阴雨天气多会削弱太阳辐射。因此①②③正确,A正确,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宾川县是季风气候,夏季是雨季,因此阴雨天气多于春季,所以春季获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因此D正确,春季与夏季相比,夏季的太阳高度大,昼长长,理论上太阳辐射应该夏季强于春季,但与材料不相符合,故AC错误, 地势春夏没有差异,因此B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
(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2021年11月,在湖北恩施发现了震旦角石化石。下图为“震旦角石化石图”,震旦角石生长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在奥陶纪处于繁盛时期的生物是( )
A. 被子植物B. 裸子植物C. 爬行动物D. 海生无脊椎动物
6. 可以推断该生物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 海洋变迁为陆地B. 现代海陆格局基本形成
C. 温暖的海洋环境D. 此时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答案】5. D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被子植物繁盛时期是新生代;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爬行动物最繁盛的时代是中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是地质年代是古生代。由表格可知,奥陶纪属于早古生代,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震旦角石生长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该生物生存时代为古生代早期。前寒武纪已经开始出现陆地,A错误;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B错误;古生代早期时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表明此时海洋环境适合多种生物生长,应该具有温暖的特征,C正确;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D错误。故选C。
【点睛】早古生代称为无脊椎动物时代。晚古生代称为鱼类及两栖类时代。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
读“地理环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所示四个圈层中最活跃圈层是( )
A. 岩石圈B. 大气圈C. 生物圈D. 水圈
8. 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 物质与能量交换B. 大气环流C. 水循环D. 生物循环
【答案】7. C8. A
【解析】
【7题详解】
四大圈层中,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从其它圈层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又把制造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各种方式输送至其它圈层,适应着其它圈层、改造着其它圈层,生物活动紧密联系地表各圈层,活动范围广,活动频率高,因此生物圈是四个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物质与能量交换是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如大气圈与其它圈层之间通过辐射、蒸发、降水、风力推动等方式交换物质和能量,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水循环等途径与其它圈层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通过地质循环等方式与其它圈层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生物圈需要从其它三个圈层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又把制造的物质和能量输送至其它圈层,A符合题意;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只是四大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几种途径,排除BCD。故选A。
【点睛】科学家把地球表面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指地球坚固的岩石外壳,包括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大气圈由环绕在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组成,它是生命的保护圈。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它是生命的摇篮,它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底、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最为活跃。地表四大圈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搭载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其在轨运行高度为400~450km。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火箭从海南文昌的地面发射到达预定轨道过程中,穿过不同的大气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层以晴天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B. B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 C层被喻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C层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短波
10. 在天宫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航天员出舱活动主要的威胁不包括( )
A. 高温B. 高压
C. 强辐射D. 失重
【答案】9. D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中高度和气温变化规律判断,A、B、C分别代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对流运动旺盛,加上水汽和尘埃较多,容易成云致雨,航空飞行的条件相对较差,选项A错误;图中显示,平流层(B层)气温大致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其中所含臭氧吸收紫外线所致,选项B错误;平流层臭氧含量高,能大量吸收紫外线,被喻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不是高层大气(C层),选项C错误;高层大气(C层)大多处于电离状态,存在较厚的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选项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中国空间站其在轨运行高度为400-450公里,所在大气层为高层大气,离地球距离远,空气稀薄,舱外空气密度低,气压小,B符合题意;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重力成为运行离心力,因此处于失重状态,中国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极其稀薄,大气分子活动剧烈,处于高温状态(图中也显示这一特征),大气对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也处于强辐射环境,排除ACD。故选B。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低纬度厚、高纬度薄)、平流层(处于12千米与50千米高度之间)和高层大气(高度50千米以上)。 (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 (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和底层大气温度降低,完成下面小题。
11. “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年太阳辐射总量逐渐减少B.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烈
C. 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D. 大气中的烟尘遮挡阳光
12. “阳伞效应”可能会造成( )
①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②降水量增多③影响城市交通④沙尘暴增多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11. C12. A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某个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一般是不会变化的,A错误;“阳伞效应”会使地面和底层大气的温度降低,而不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烈,B错误;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和底层大气温度降低,C正确。烟尘只是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是遮挡阳光,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会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大气中的烟尘增多,凝结核增多,使降雨量增加,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使能见度减低,会影响城市交通,降雨量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沙尘暴,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点睛】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相比,前者大于后者,因此总的效应是使气温降低,这就是所谓的阳伞效应。大气中的颗粒物来自于大自然和人为原因,如土壤、岩石粉屑、火山喷出物、林火灰烬、海盐微粒等自然之物;人为颗粒物有化石燃料燃烧、露天采矿、建筑尘土、耕种作业等。也有来自二次污染物、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在大气中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的产物。
下图示意M市2021年12月19~21日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19日相比,20日M市( )
A. 白天太阳辐射较强B. 白天地面辐射较弱C. 夜晚地面辐射较强D. 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14. 影响19~21日M市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地表植被
C. 天气状况D. 纬度位置
【答案】13. B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19日M市为晴天,20日为雨天,云层较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气温低,使得地面辐射弱,A错误,B正确;图中显示,与19日夜晚相比,20日夜晚的气温较高,这是因为20日云雨较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地面温度也相对较高,夜间地面辐射较强,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M市19日温差最大,21日次之,20日最小,其中19日为晴天,20日为雨天,21日雨转晴;19日温差大主要是由于白天晴天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气温低,使得温差大;20日由于为雨天,云量大,云层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偏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显著,气温不太低,气温日较差小,因此影响19~21日M市气温日较差变化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C符合题意;19日至21日,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地表植被、纬度位置没有明显变化或没有变化,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由天气变化引起,因此这些因素不是导致几日该市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BD。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因素:天气、下垫面性质(大陆性)、地势等。影响气温年变化的因素:纬度、下垫面性质(大陆性)、大气环流、地势等。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数百个碧蓝澄澈的湖泊。夏季晴朗的午后,湖边常会刮起一种被当地居民称为“太阳风”的风。如图示意某日陆面和湖面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地的“太阳风”( )
A. 从湖泊吹向陆地,性质较湿润B. 从湖泊吹向陆地,性质较干燥
C. 从陆地吹向湖泊,性质较湿润D. 从陆地吹向湖泊,性质较干燥
16. 上图示意某日陆面和湖面气温日变化。该日,“太阳风”消失的时间大致是( )
A. 7时前后B. 12时前后C. 18时前后D. 21时前后
【答案】15. A16. D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分析,由于湖泊与陆地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于湖泊,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陆地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吹湖风;夜晚吹陆风,据此分析,夏季晴朗的午后,由于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太阳风”为湖风,且风由湖泊吹向陆地的过程中带来水汽,风较为湿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湖陆风转换取决于湖面与陆面的气温变化,当陆面气温高于湖面气温时吹湖风,反之为陆风,据图分析11点至21点期间陆面气温高于湖面,该时段吹湖风(即太阳风),21点至次日11点期间,陆面气温低于湖面气温,吹陆风,因此该日,“太阳风”消失的时间大致是为21时前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主要有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三种类型。
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日11时(北京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时刻,下列城市最可能吹东北风的是( )
A. 北京B. 西宁C. 长沙D. 南宁
18. 图示时刻,下列城市风力最大的可能是( )
A. 北京B. 西宁C. 长沙D. 南宁
【答案】17. D18. B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洲部分地区某日11时(北京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为背景,考查方向的判读、风力的判读。
【17题详解】
在等压线地图上,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北京为西南风,A错误;西宁为偏西风,B错误; C长沙处于高压中心处,风力弱,C错误; 南宁为东北风,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风力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西宁比北京 、长沙 、南宁等压线均密集,故西宁风力最大,ACD错误;B正确;选B。
【点睛】在等压线地图上,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风力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下图为“某时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北京的气压应该是( )
A. 1040hPaB. 1020hPaC. 1018hPaD. 1016hPa
20. 此时在北京放飞的探空气球将飘向( )
A. 西南方B. 东南方C. 正西方D. 正东方
【答案】19. B20. B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1020hPa等压线穿过北京,因此此时北京的气压应该是1020hPa,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0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形态和数值变化方向判断,北京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指向气压低处)大致由西指向东,北京位于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水平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因此放飞的探空气球将飘向东南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某地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修建了水广场。水广场既可以为人们提供游憩、玩耍和运动的场所,又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成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下图是“该地水广场蓄水前后的景观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水广场对水循环环节的最大影响是( )
A. 促进地表水下渗B. 增大地表径流
C. 增强植物蒸腾作用D. 延缓地表径流形成
22. 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
A. 泄洪效果显著B. 建设成本较高
C. 服务功能更多D. 占地面积较小
23. 该地建设水广场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城市排涝设施较缺乏B. 河流径流量大
C. 地势低洼易出现内涝D. 全年降水均匀
【答案】21. D22. C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水广场顺地势而建,在地势低洼处修建水池蓄水。暴雨来临时, 雨水流向地势低洼的水广场,因此水广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延缓地表径流的形成,减少城市内涝,D正确。目的不是为了促进地表水下渗,A错误。目的为了减缓地表径流,B错误。水广场跟增强植物蒸腾作用无关,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水广场除了能预防城市内涝外,还能存蓄雨水,平时还可以作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因此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服务功能更多,C正确。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地下排水设施泄洪效果较差,建设成本较低,占地面积较大,地下排水设施不占地表面积,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读题干“某地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修建了水广场。”故其建设的原因最可能是城市地势低洼,容易出现内涝,C正确。该地建设水广场是减缓城市排涝设施的压力,不一定是城市排涝设施较缺乏,A错误。建设水广场跟河流径流量大关系不大,B错误。全年降水均匀,可以不用建设水广场,D错误。故选C。
【点睛】荷兰是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国家,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全境为低地,其国土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部分土地是由围海造陆形成的。荷兰地势最低点在鹿特丹附近,为海平面以下6.7米。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建有好多水广场。
“风吹白浪卷轻烟,海水辽阔任征帆。”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赞美大海的诗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诗中描述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A. 海浪B. 潮汐C. 洋流D. 风暴潮
25. 诗中描述的海水运动形式( )
A. 其能量大小与风速呈负相关B. 具有稳定的特点C. 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D. 涨落具有周期性
【答案】24A25. C
【解析】
【24题详解】
诗句中的“白浪”应该属于海浪,海浪中最常见的是风浪,由局部风力推动形成,A正确;诗中的“白浪”(即风浪)与潮汐、洋流、风暴潮等的运动成因和方式都不同,排除BCD。故选A。
【25题详解】
前题分析可知,诗中描述的海水运动形式为海浪,主要推动力为风力,因此其能量大小与风速呈正相关,A错误;海浪受风力吹拂形成,规模小、不稳定、随机性强,不具有稳定的特点,B错误;海浪可侵蚀海岸,也可以携带泥沙在海岸沉积,成为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C正确;海浪一般不表现为涨落,周期性涨落的海水运动为潮汐,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浪分风浪、风暴潮、海啸等运动形式。风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最常见的一种海浪;风暴潮是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等形成的巨浪。
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在潮水流入或流出大坝时,利用两侧水位差,推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下图为浙江舟山海域潮汐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关于潮汐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量源于太阳辐射B. 为不可再生资源
C. 受天气状况影响大D. 发电日变化明显
27. 若图中水位一表示靠近海洋一侧的水位,水位二表示靠近陆地一侧的水位,则图中所示时间段内该地( )
A. 海滨浴场游泳安全B. 船舶靠港速度较快
C. 沿海滩涂水位上涨D. 利于赶海收获颇丰
28. 我国大力发展潮汐能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B. 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C. 彻底改变能源消费结构D. 免受国际能源市场冲击
【答案】26. D27. D28. A
【解析】
【26题详解】
潮汐能的能量来自天体引力,A错误。潮汐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B错误。潮汐能不受天气状况影响,C错误。潮汐有天文大潮和天文小潮等的变化,发电日变化明显,D正确。故选D。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靠近陆地一侧(沿海)水位较高,即利用落潮时的水位差发电,此过程中水位二不断下降,与水位一的水位差不断减小,可以判断此时处于落潮阶段,落潮时海水离岸而去,游泳不安全,A错误;落潮时船舶靠港速度较慢,且易搁浅,B错误;此时落潮,沿海滩涂水位下降,潮间带裸露,利于赶海收获颇丰,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28题详解】
我国大力发展潮汐能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意义在于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A正确。潮汐能发电量小,不能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彻底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不能改变国际能源市场冲击,BCD错误。故选A。
【点睛】潮汐能: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涨潮时,大量海水汹涌而来,具有很大的动能;同时,水位逐渐升高,动能转化为势能。落潮时,海水奔腾而归,水位陆续下降,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这两种能量都可以利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③①D. ②①③
30. 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地区( )
A. 海水密度大,因为赤道地区海水水温高B. 海水盐度高,因为赤道地区蒸发强烈
C. 海水水温高,因赤道地区海水密度大D. 海水盐度低,因为赤道地区降水丰富
【答案】29. B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海水从低纬度向高纬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表层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与图中①曲线特征相符;受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影响,表层海水盐度大致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减小,与图中③曲线的特征相符;受海水温度和盐度影响(特别是受海水温度的影响),表层海水密度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增大,与图中②曲线特征相符。因此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分别是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地区水温高,海水密度小,A错误;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地区海水盐度低,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对海水稀释作用强,B错误、D正确;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地区海水水温高,是因为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能多,不是因为海水密度大,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水密度变化比较复杂,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如大西洋赤道附近温度偏高、盐度偏低,表层密度小,由此向两极逐渐增大。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直差异大,在低纬度海区,由于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从海南到一定深度,受海水运动的影响,海水混合良好,因此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到一定深度(约2000米)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垂直变化很小。
2022年底,我国全球首台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和配套装备(图),作为海南省自贸港数字化建设的"新基建”创新示范工程,完成入海并适时开机,对比传统陆舱可减少因降温消耗的电能,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深度的战略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为实现节能效益,将数据舱置于海底是利用海底较低的( )
A. 温度B. 密度C. 盐度D. 水压
32. 为适应海水性质对设备的影响,其外壳需要满足( )
A. 抗附着性B. 抗腐蚀性C. 抗波动性D. 抗震性
33. 该设备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其节能效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的差异是( )
①夏季强于冬季②冬季强于夏季③寒流强于暖流④暖流强于寒流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31. A32. B33. A
【解析】
【3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对比传统陆舱可减少因降温消耗的电能,所以将数据舱置于海底是利用海底较低的温度,来实现节能效益。故选A。
【32题详解】
海水盐度较大,腐蚀性较强,所以为适应海水性质对设备的影响,其外壳需要满足抗腐蚀性,B正确。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盐度、密度和温度,所以抗附着、抗波动和抗震不属于适应海水性质的设备的影响,ACD错误。故选B。
【33题详解】
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是利用海底低温来减少因降温消耗的电能。夏季时陆地温度较高,降温所需耗电量较大,而冬季温度较低,耗电量小,所以该设备夏季节能效果强于冬季,①正确,②错误。寒流流经时降温效果明显,可降低能耗,所以寒流节能效果强于暖流,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点睛】作为互联网服务器的“大脑”,数据中心用于存储、计算、传输大量数据信息,运行过程中伴随着大量能耗。海底数据中心把传统的数据中心由陆地移到海底,可以有效利用海水的冷却作用为服务器“降温”,具有省水、省电等低能耗、低成本优势,对响应国家低碳发展号召,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绿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寒流B. 北半球暖流
C. 南半球暖流D. 北半球寒流
35. 下列关于洋流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洋流使海轮自南向北航行的燃料减少B. ②处洋流使海轮自南向北航行的速度加快
C. ①处洋流不利于海上污染物的扩散D. ②处洋流可能会挟带冰山向北漂移
36. 下列关于甲海域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赤道附近B. 易形成大型渔场
C. 多出现冷水鱼D. 表层营养盐较少
【答案】34. D35. B36. B
【解析】
【34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处、②处洋流海水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可以判断出两个海区都位于北半球,根据箭头表示的洋流流动方向可知,①处洋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可知为寒流,因此D正确。故选D。
【35题详解】
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为逆着洋流航行,会消耗更多燃料,A错误。受②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为顺着洋流航行,因此船的速度加快,B正确。不管寒流和暖流,都有利于海上污染物的扩散,C错误。②处洋流为北半球的暖流,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不会挟带冰山,D错误。故选B。
【36题详解】
甲位于低纬度来的暖流和高纬度来的寒流影响,不位于赤道附近,A错误。甲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大型渔场,B正确。多冷水鱼一般为受单一寒流上升补偿流影响形成的渔场导致的,C错误。甲处有寒流和暖流携带来的营养盐,表层营养盐较丰富,浮游生物丰富,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上图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东北地区B. 长江下游地区C. 西北地区D. 云贵高原地区
38. 图中标注有三种山地地貌,按照其形成顺序依次是( )
A. 峰丛→孤峰→峰林B. 峰丛→峰林→孤峰
C. 孤峰→峰丛→峰林D. 峰林→孤峰→峰丛
39. 该地貌类型的地下景观主要有( )
①溶沟②洼地③石钟乳④石笋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37. D38. B39. D
【解析】
【3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8题详解】
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根据图中由左到右的演化顺序可知三种地貌的演化顺序依次为峰丛→峰林→孤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9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地表景观包括:石芽、溶沟、落水洞、溶蚀洼地、峰林、峰丛、孤峰等;喀斯特地貌地下景观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亦称之为岩溶地貌。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下图为我国甘肃敦煌(40°N,93°E)某地雅丹地貌的景观照片,是拍摄者向正北方向拍摄所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 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气候条件是( )
A. 干燥多风B. 炎热多雨
C. 温和湿润D. 寒冷潮湿
41. 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 东北风B. 西北风
C. 正北风D. 西南风
【答案】40. A41. B
【解析】
【4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景观是位于我国西北甘肃敦煌的雅丹地貌,当地气候干旱,多大风,图示雅丹地貌中的垄脊和沟槽都主要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因此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气候条件是干燥多风,不会是炎热多雨、温和湿润、寒冷潮湿,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4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示景观是拍摄者向正北方向拍摄所得,则该地雅丹地貌的垄脊和沟槽呈西北—东南走向,沟槽、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另外,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雅丹地貌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大峡谷,年降水量约640mm,集中在6至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为丹娘沙丘及附近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 图中“雅”、“鲁”两字之间河段的河谷形态是( )
A. “U”形B. 碟形C. 槽形D. “V”形
43. 根据图文材料,推测丹娘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是( )
A. 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
44. 近年来,丹娘沙丘面积有所减小,直接原因可能是( )
A. 上游植被破坏B. 下游用水过多
C. 夏季降水增加D. 冬季大风加强
【答案】42. D43. A44. C
【解析】
【42题详解】
观察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可以发现其位于山区,地势落差较大,且材料中指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故此时河谷应为“V”形谷,D符合题意。故选D。
【43题详解】
丹娘沙丘的砂砾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沙洲,读图可知,最近的沙洲出现在丹娘沙丘的东南侧。只有东南风才能将砂砾物质带到丹娘沙丘处堆积,A正确。其余风向对丹娘沙丘的形成作用小,排除BCD。故选A。
【44题详解】
丹娘沙丘面积有所减小,有两种可能,第一是物质来源减少,即上游来沙减少;第二是侵蚀沙丘的力大于了堆积沙丘的力。上游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来沙,A错误;下游用水对上游河流含沙量不产生较大影响,B错误;冬季大风有利于沙丘面积增加,D错误。降水增加会导致流水侵蚀沙丘,带走沙丘物质,C对。故选C。
【点睛】1、丹娘沙丘的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作用,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2、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也就是每年的冬春两季,这个地方因为处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所以说这两个季节相对干燥,有着大风。3、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区域时会挟带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由于受到的阻碍比较少,直到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的情况下沙粒堆积于山坡,经过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丹娘沙丘。
“蓝窗”曾是马耳他戈佐岛(位于地中海)最为著名的景点。“蓝窗”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如下图)。如今,“蓝窗”已坍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5. “蓝窗”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海浪沉积B. 风力侵蚀C. 海浪侵蚀D. 流水侵蚀
46. 下列地貌的成因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沙滩B. 海蚀崖C. 风蚀柱D. 石钟乳
【答案】45. C46. B
【解析】
【4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曾是地中海中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尽头的景点,其底部形成了空洞,可供海水流过,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浪侵蚀起主导作用,与海浪沉积关系不大,A项错误,C项正确;“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侵蚀相比,风力侵蚀不起主导作用,B项错误;“蓝窗”景观位于海岸,流水侵蚀对该景观的形成作用小,D项错误。故选C。
【46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浪侵蚀的结果。沙滩是海浪沉积形成的,不是海浪侵蚀的结果,A项错误;海蚀崖是海浪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B项正确;风蚀柱是风沙侵蚀形成的,C项错误;石钟乳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故选B。
【点睛】裸露在地表的岩石,会受到地球外部圈层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流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导致岩石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进行,又加剧了风力、流水的侵蚀作用的加剧,最终使得大块的岩石变成小块的岩石,最终变成粉末状的风化产物。这些风化产物在流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由于速度减弱而沉积下来,最终由于沉积物越堆越多,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 图中①②③④四河段中,流速最快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48. 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
A. 525米B. 586米C. 625米D. 686米
【答案】47. C48. B
【解析】
【47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四河段中,③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地势最陡,因此流速最快,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8题详解】
根据图中所示等高线数值可以推断出,等高距为50米(图中间隔两个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向山峰方向数值有变大的趋势,故与山峰相邻的等高线数值为550米,山峰的高度范围为大于550米,小于600米,故选项中B符合,ACD不符合。故选B。
【点睛】陡坡处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缓坡处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慢。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中学校园一棵树夏季和冬季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9. 该树木属于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
50. 该树木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49. C50. A
【解析】
【分析】
【4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树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树叶夏季茂密,冬季落叶,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树木类型。选项C正确。故选C。
【50题详解】
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我国北方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A正确。故选A。
【点睛】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25分。)
51.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影响因素是____(填序号),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白天____强和夜晚____弱(填序号),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地区强,主要是因为____弱(填序号)。
(2)《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说明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____。
【答案】51. ①. ④ ②. ① ③. ③ ④. ②
52. 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温度低,水汽凝结成霜。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影响因素是地面辐射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强,温度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温度低。因此昼夜温差大。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污染少,空气洁净,且晴天多,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②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地区强。
【小问2详解】
晴天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地面温度低,水汽凝结成霜,因此容易出现霜冻。
52.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A中的乙处表示的河流地貌是____,由甲→③→乙,沉积物颗粒的粗细变化趋势是____,①、②两地中最有可能形成牛轭湖的是____
(2)图B中的沙山所在地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是____,图示区域的主导风向是____风,推测图中最可能被沙山掩埋的是____(填“湖”或“泉”)。
(3)图C所示①②③④是____地貌的演化过程,这种地貌的地表景观主要是受____作用影响而形成,图中石笋的发育方向是向____(填“上”或“下”)。
【答案】52. ①. 河口三角洲 ②. 由粗变细 ③. ②
53. ①. 干旱(多大风) ②. 西北 ③. 泉
54. ①. 喀斯特 ②. 流水溶蚀 ③. 上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地表形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A可见,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从甲到③再到乙,由河流上游到河流下游,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流水搬运的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因此,沉积物由粗到细。牛轭湖一般出现在地形相对平缓、河流弯曲处。由图可见,①位于河流上游,出现牛轭湖概率小,②位于河流中下游,有可能形成牛轭湖。
【小问2详解】
沙山为风力沉积地貌,一般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区,多大风天气。由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则西北坡为迎风坡,即图示区域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随西北风作用,沙丘向东南移动,掩埋泉。
【小问3详解】
由图C图例可见,该地貌出现石林、溶洞、石钟乳等典型喀斯特地貌形态,为喀斯特地貌演化过程。由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多为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在溶洞中,石笋位于洞穴底部,向上生长。
5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30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为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
(1)图中圣劳伦斯河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大西洋的海水主要通过____(环节)参与该类水循环。
(2)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53. ①. 海陆间循环 ②. 蒸发
54. 靠近陆地,有河流淡水汇入;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其他海域交换少;有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低温(低盐)海水注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圣劳伦斯河和圣劳伦斯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水循环、海水盐度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圣劳伦斯河为外流河,注入大西洋,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大西洋的海水主要通过蒸发参与该类水循环。
【小问2详解】
显生宙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纪
奥陶
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
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
四
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pdf,共9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猛犸象盛行时期,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