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眉山天府新区观寺学校 刘波
一、教学目标
1.字词积累与理解
(1)学生能够准确认读“蚱、晃”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蝴、蚂”等14个生字。
(2)熟练朗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并通过查字典与结合课文语境的方式,透彻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不易懂的词语。
2.文本内容把握
(1)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能够清晰地说出园子里都存在哪些事物,明确“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所进行的活动。
(2)深入分析并阐述祖父的园子所具备的独特之处。
3.情感体验与领悟
(1)深刻体会“我”在园子里那种无拘无束、充满欢乐且无忧无虑的心境。
(2)真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中蕴含的无限情趣。
4.写作方法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生活,用心去体悟生活,并且能够如实表达自身感受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
2.让学生学会像作者一样,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并且真实地把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
1.深刻且细腻地体会“我”在园子里那种自由随性、充满快乐的心情。这需要学生深入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捕捉作者的情感线索,如作者对园子里各种事物的描写方式、与祖父互动的细节等方面去挖掘。
2. 学习作者如何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巧妙而自然地融入到文字当中。这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剖析,比如作者描写园子里动植物的生动笔触,以及在叙述与祖父的故事时那种质朴而真实的情感流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有没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让你们可以尽情玩耍、充满欢乐呢?今天,我们要走进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看看那里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蚱、晃”等11个生字,正音。
(2)开火车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对于易读错的词语重点强调,如“蚌壳(bàng ké)”。
3. 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蝴、蚂”等14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2)教师示范书写部分难写的生字,如“倭”,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园子里有什么呢?“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情呢?祖父的园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学生默读课文后,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1)园子里的事物:学生可能会回答有各种昆虫(蚂蚱、蜻蜓等)、植物(倭瓜、黄瓜、樱桃树等)、还有祖父和“我”等。
(2)“我”和祖父做的事情:浇水、拔草、种小白菜、铲地、追蜻蜓等。
(3)园子的特别之处:学生可能会提到园子很大、很自由、充满生机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园子的句子,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来深入理解园子的特别之处。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句子,画上横线,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和感受。
例如:“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的行为完全是跟着祖父,自由随性,模仿祖父做事情充满乐趣。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我”的快乐、自由表现出来。
4.引导学生思考:祖父的园子为什么会让“我”有这样的感受呢?从而让学生理解祖父的爱和园子的自由氛围对“我”童年的重要意义。
(五)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园子里的自由和自己的快乐呢?
(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对园子里动植物的生动描写,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把园子里的一切都写得像有生命、有自由意志一样,同时通过描写自己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细腻地表现出自己的快乐心情。这就是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拓展延伸
(1)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像祖父的园子这样让自己感到自由快乐的地方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尝试把自己的童年故事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组一个词。
2.完成一篇小作文,题目是《我的童年乐园》,要求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富有童趣、充满田园诗意的文章。上完这堂课,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在字词教学环节,我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对生字词多读几遍,这有助于学生初步熟悉字词的读音。随后,检查认读情况时,采用了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不仅能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还能调动课堂气氛。在指导书写生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示范书写难写字,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这种由观察到示范再到练习的教学步骤,能够让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生字的书写。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引导把握文本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我通过提出“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等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进行回答,这表明这种问题引导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不足之处
(一)对部分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主要关注的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而对于一些比较内向、不太主动的学生,给予的关注和引导相对较少。这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全体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鼓励那些不太主动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在提问时,有意识地多给这部分学生一些机会。
(二)课堂节奏的把控不够精准
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节奏略显拖沓。例如,在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表现“我”自由快乐的句子和感受时,由于部分学生回答得比较详细,我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把控,使得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比预期要长。这就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环节时间比较紧张,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控课堂节奏,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并且在课堂上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顺利完成,同时又不影响教学的整体进度。
三、改进措施
(一)关注全体学生
1.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加强对内向学生的关注和鼓励,采用小组互助、个别辅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课堂节奏
1.在备课时,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进行更加细致、合理的规划,并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时间进度,对于超出预期时间的环节,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引导,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按照预定的节奏顺利进行。
(三)加强朗读指导
1.深入学习朗读技巧,包括重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指导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的情感特点和学生的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