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一般分为强环境驱动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图示意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区域产业升级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属于强环境驱动型产业的是( )
A. 民用航空B. 生物制药
C. 新能源汽车D. 现代煤化工
2.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在于( )
A. 劳动力丰富B. 技术水平高
C. 资源丰富D. 市场广阔
3.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B. 增加就业机会
C. 加快城镇化进程D. 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强环境驱动型产业通常是指那些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受到环境政策、资源条件等影响较大的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资源和环境政策等因素依赖较大,属于强环境驱动型产业,D正确。民用航空主要依赖高端技术和资金投入,属于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A错误;生物制药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B错误;新能源汽车也是技术和资金投入要求较高,属于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资源丰富,C正确。中部地区在劳动力方面虽然有一定优势,但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优势,A错误;中部地区技术水平相比东部发达地区不高,B错误;市场广阔不是中部地区特有的优势,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等特征,能够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这是其主要作用,A正确。增加就业机会是其作用之一,但不是主要作用,B错误;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产业发展带来的间接影响,不是主要作用,C错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一定能直接改善生态环境,有些产业可能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压力,D错误。故选A。
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使得北极气温升高,格陵兰冰盖消融,出现众多融池(冰盖融水汇集成的水池),同时也给冰盖消退提供了动因。如图示意格陵兰岛位置及融池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近年来,北极气温增幅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
A. 地面反射率降低B. 地面辐射减弱
C. 太阳辐射增强D. 大气反射增强
5. 众多的冰融池主要分布在( )
A. 冰盖中心B. 冰盖顶部
C. 冰川槽谷D. 冰盖边缘
6. 融池导致冰盖消退的动因是( )
①融池导致全球变暖②池水侵蚀池岸冰③融池使局部温度升高④融池加速冰川运动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4. A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使得北极气温升高,格陵兰冰盖消融速度加快,冰面减少,地面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增幅较大,A正确;地面辐射减弱,气温会降低,B错误;太阳辐射短期内一般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大气反射增强,气温会降低,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冰盖边缘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盖边缘地区的冰更容易融化,D正确;冰盖中心纬度高,气温低,不易融化,A错误;冰盖顶部,海拔高,气温低,不易融化,B错误;冰川槽谷通常分布于纬度较高地区,且地形利于冷空气下沉,气温低,不易融化,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融池是冰盖融水汇集成的水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融池的出现,①错误;融池的出现使冰川表面不平整,池水流动会侵蚀池岸冰,②正确;融池使局部温度升高,加速冰盖的消退,③正确;冰川运动与融池关系小,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蒙古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放牧强度增大,加剧了蒙古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受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发,蒙古国提出了种植“十亿棵树计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蒙两国联手实施这项计划,但难度较大。如图示意蒙古国土地覆盖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蒙古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是( )
A. 河湖区B. 荒漠草原区
C. 草原区D. 森林区
8. 放牧强度增大对蒙古国牧区土壤的主要影响是( )
①土壤空隙变大,土质疏松②枯落物减少,土壤养分来源少③牲畜排泄物补充土壤养分④地表昼夜温差减小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④D. ②③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南部的荒漠草原由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特征,生态系统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且难以恢复;河湖区、草原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且与沙漠之间隔着荒漠草原区,荒漠草原区更容易变成沙漠,河湖区、草原区没有荒漠草原脆弱;森林区的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和复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放牧强度增大一般会导致土壤被踩踏压实,而不是土壤空隙变大、土质疏松,①错误。放牧强度增大,牲畜会大量啃食植被,使得枯落物减少,土壤养分来源少,②正确。牲畜排泄物可以补充土壤养分,③正确。土壤变干,土地的比热容减小,昼夜温差扩大,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冬至前后的8时许,成都总府路天桥上,高楼林立间,一轮红日跃出天际线(左图),景象奇特。川蜀大地的人们崇拜太阳,街巷向阳而建、为阳而斜。右图示意成都、重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冬至前后,成都总府路天桥上欣赏左图日景观需面朝( )
A. 西北方B. 西南方
C. 东北方D. 东南方
10. 成渝双城( )
A. 太阳视运动轨迹周年变化相同B. 重庆白昼时间总是较成都长
C. 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幅度相同D. 重庆地方时较成都晚
11. 川蜀大地的人们崇拜太阳,街巷向阳而建、为阳而斜,这反映出人类( )
A. 对气候变化的适应B. 崇拜太阳的宗教传统
C. 对地形地貌的利用D. 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利用
【答案】9. D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至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成都日出东南方向,所以在成都总府路天桥上欣赏左图日景观需面朝东南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成都和重庆虽然都位于北半球,但由于经纬度不同,太阳视运动轨迹周年变化不完全相同,A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重庆纬度比成都略低,所以不是重庆白昼时间总是较成都长,B错误。成都和重庆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幅度相同,C正确。重庆经度比成都偏东,地方时较成都早,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川蜀大地的人们崇拜太阳,街巷向阳而建、为阳而斜,这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利用。人们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规划街巷的朝向,充分利用阳光,体现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并加以利用的智慧,D正确。没有体现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A错误;崇拜太阳可能有多种原因,不一定是基于特定的宗教信仰而形成的街巷建设方式,B错误。街巷向阳而建主要体现的是对阳光的追求,与地形地貌的利用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是由内外力综合作用形成的。贵州省威宁县三河村丹霞地貌广布,景观优美,该丹霞地貌局部山坡上分布大量碎石,且无植被生长。下图为三河村丹霞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三河村丹霞地貌形成的先后演变顺序是( )
A. 岩浆侵入—地壳下沉—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B. 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地壳下沉—风化侵蚀
C. 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 岩浆侵入—内力挤压—风化侵蚀—流水堆积
13. 造成该丹霞地貌局部山坡上分布大量碎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沉积B. 物理风化
C. 风力沉积D. 冰川堆积
14. 图示丹霞地貌局部地区无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条件差B. 岩性坚硬
C. 土壤发育差D. 碎石较多
【答案】12. C 13. B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可以推测,其形成的地质过程应先是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并固结形成陆相红色砂砾岩,再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红色砂砾岩经外力(流水、风力等)侵蚀,最终形成丹霞地貌,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分布大量碎石的山坡具有一定的坡度,流水沉积主要发生在地形平坦的区域,A错误;由材料“且无植被生长”可知,此处基岩裸露,晴朗、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物理风化使岩石表面发生破裂,反复的物理风化作用,最终形成了大量碎石,B正确;贵州位于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风力作用不显著、无冰川分布,冰川在我国主要分布有青藏高原的西北的高山区,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贵州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山坡小尺度区域内的热量差异不显著,A错误;基岩为红色砂砾岩,一般来说,沉积岩的硬度较岩浆岩及变质岩硬度较差,同时碎石分布可推测基岩的岩性硬度较差,B错误;西南地区降水多,山坡上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碎石发育的土壤难以积累下来,土壤发育条件差,因此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导致无植被生长,C正确;碎石会加速土壤的形成,所以碎石也可以生长植物,D错误。故选C。
我国某开发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经历了四次产业转型。如图示意该开发区的四次转型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开发区第一次转型阶段,所在区域( )
A. 工业高度发达B. 土地租金低
C. 基础设施完善D. 环境污染严重
16. 该开发区等级提升、职能增多的转型阶段为( )
A. 第一次转型阶段B. 第二次转型阶段
C. 第三次转型阶段D. 第四次转型阶段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开发区第一次转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该时期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该阶段重点关注的是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架构建立等,旨在集聚要素、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各地政府试图通过土地开发、吸引投资等方式刺激本地经济增长,故该时期的开发区建设作为获取土地开发收益、吸引投资、改善城市建成环境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因此该时期土地价格较低,B正确;第一次转型时期属于起步时期,工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较不完善,环境污染问题较轻,排除ACD;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开发区的第三次转型阶段逐渐向新城转型,功能多元化,该阶段我国开发区产业发展较成熟,逐渐开始承担更多的城市服务功能,甚至转变为新的市辖区,在行政上开发区管委会逐渐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如增设社保、教育等部门,C正确;第一次转型阶段主要为要素聚集,第二次转型阶段主要为产业优化,第四次转型阶段为开发区间构建跨界连接,均没有等级提升、职能增多的转型特点,AB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浦路斯岛位于地中海东部,岛屿东部的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该岛屿西南海岸波涛滚滚,岩壁陡峭。如图为塞浦路斯位置及海岸景观图。
(1)指出塞浦路斯海岸的特点。
(2)判断图中①②③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
(3)分析塞浦路斯旅游服务业发达的原因。
【答案】(1)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海岸较陡峭,坡陡水深;岸线曲折,多发育海岸侵蚀地貌。
(2)形成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②③①。
(3)塞浦路斯有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海岸地貌,自然景观多样、奇特,宗教建筑、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塞浦路斯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海陆空交通便利,生活居住条件优越;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区,旅游客源有保障;旅游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组成物质看,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这为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形态特征看,海岸较陡峭,使得坡陡水深,同时岸线曲折,这种形态有利于多发育海岸侵蚀地貌,如岩壁陡峭等。
【小问2详解】
海蚀地貌的形成是由于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先是在海浪的不断冲击下,海岸岩石的薄弱处被侵蚀形成海蚀洞(②)。随着侵蚀的继续进行,海蚀洞不断扩大,两个相邻的海蚀洞被进一步侵蚀贯通,形成海蚀拱桥(③)。最后,当海蚀拱桥顶部在海浪等作用下坍塌,残留的柱状岩石便形成了海蚀柱(①)。所以,图中①②③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②③①。
【小问3详解】
塞浦路斯拥有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海岸地貌,自然景观多样且奇特,如岛屿东部的格雷科国家公园的壮观石灰岩海岸地貌。同时,该地区还有宗教建筑、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适合发展旅游业。塞浦路斯气候适宜,环境优美,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旅游环境。海陆空交通便利,方便游客的往来,提高了旅游的可达性。生活居住条件优越,能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需求。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区,旅游客源有保障,有大量的潜在游客。旅游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服务业的发达。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状况、经济条件差异大。南方地区水、土、光、热组合优于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一直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历史上形成了“南粮北运”的格局。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如图示意我国粮食自给状况分布。
(1)指出影响青藏地区粮食自给率的主要自然因素,并简述青藏高原区与华北平原区粮食自给率差异的自然原因。
(2)简述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对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
(3)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请提出解决途径。
【答案】(1)主要自然因素:地形、气候。
自然原因:青藏高原区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相比之下,华北平原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水热同期,粮食产量大。
(2)促进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南方地区可以更加专注于发展其他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等,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稳定粮食产量;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单产;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做好粮食储备;培育粮食市场体系,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青藏地区粮食自给率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地形方面,青藏高原海拔高,多山地和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大,可耕地面积少。气候方面,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热量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和成熟。青藏高原区与华北平原区粮食自给率差异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青藏高原区海拔高,气温低,作物生长周期长,部分地区甚至存在冻土层,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华北平原区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阔,有利于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华北平原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宜粮食作物生长。相比之下,青藏高原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稀少,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小问2详解】
粮食生产重心北移,能够促进南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可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将更多的土地用于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等,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小问3详解】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和生产效率,稳定粮食产量。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培育粮食市场体系,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稳定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和浩特新机场于2020年开工,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新机场建设投入使用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万吨的使用需求,届时将极大地促进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的交通发展。图示意呼和浩特新旧机场的位置对比。
(1)指出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面临的自然方面的困难。
(2)简述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对当地交通发展的意义。
(3)呼和浩特新机场建成后,你认为旧机场是否有必要保留?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风沙危害严重;冬季气温低,冰冻天气影响施工;夏季炎热,影响施工;生态环境脆弱。
(2)完善了交通网络;促进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3)有必要:避免资源浪费;可以进行分流,便利居民出行;可以与新机场进行合作,客货运分流;旧机场靠近铁路,便于转运。
没有必要:新机场规模大,已能满足运输需求;保留可能加大两机场的恶心竞争。
【解析】
【小问1详解】
呼和浩特新机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沙灾害严重;冬冷夏热,冬季气温低,冰冻天气导致施工困难;夏季高温,施工工人容易中暑,影响施工;该地生态环境脆弱,机场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了机场建设的难度。
【小问2详解】
新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万吨的使用需求,极大地促进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的交通发展,完善了交通网络,促进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小问3详解】
本题应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若有必要,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旧机场也有较强的运输能力,保留可以充分利用旧机场的运力,减少资源浪费;新旧机场分别位于呼和浩特的南北两侧,旧机场可以在运输高峰期进行分流,便利居民出行,减少新机场的运输压力;旧机场可以与新机场进行合作,如进行客货运分流;旧机场靠近铁路,与其它交通运输联系便利,便于转运。若没有必要,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新机场规模大,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万吨的使用需求,已能满足运输需求;保留可能加大两机场的恶心竞争,对机场的长远发展不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海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引额济乌工程运营后,蚂蚁星云直属的天体系统是,与地球相比,蚂蚁星云,图中陡崖最高点的海拔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众多的冰融池主要分布在,融池导致冰盖消退的动因是,成渝双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