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ppt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350947/0-17311054598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ppt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350947/0-17311054599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ppt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350947/0-17311054599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ppt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350947/0-173110546001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ppt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350947/0-173110546003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ppt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350947/0-173110546006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ppt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350947/0-173110546009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ppt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350947/0-173110546012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精品课件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精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精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近诗经,诗经六义,连词和,动词给,同“欤”语气词,把握好节奏,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赋铺陈排比,重章叠句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品读诗意,认识古代劳动者不畏艰难、乐观积极的劳动精神。
涵咏咀嚼,体味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其中呈现出来的劳动意趣。
反复吟诵,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的声情之美。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三个部分“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创作诗歌,讽刺现实,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描写朝会宴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内容多为歌颂祖先功业。《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宋)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如《魏风·硕鼠》都是通篇用比的。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奉为经典至今。
一词多义 薄言采之( )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 薄言采之(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 照管鹅儿与雏鸭(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
唤渠朝餐歇半霎古义: 。今义:人工开凿的水道。
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
芣 苢采采 芣苢,薄言 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有之。采采 芣苢,薄言 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捋之。采采 芣苢,薄言 袺之。采采 芣苢,薄言 襭之。
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
读出劳动的欢欣、热情。
芣苢,今名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车前子被视为有多子的药效。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芣苢》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劳动过程)(劳动欢乐)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 兜东西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芣苢》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
(1)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全是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部重叠。(2)①产生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②六个动词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的过程。
层层递进,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强化生命感受。
借助重复,加深印象,渲染气氛。
借助特殊的音乐效果和节奏感,创造诗的氛围和意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基础梳理,诵读指导,文白对译,内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诗经六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评优课ppt课件,文件包含61《芣苢》同步课件-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pptx、61《芣苢》同步学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61《芣苢》教学设计-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61《芣苢》课后巩固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61《芣苢》课后巩固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