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读音辨析,词语释义,语句解读,作家作品,背景探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主预习
一、读音辨析
遂迷(suì) 邑人(yì)
间隔(jiàn ɡé) 语云(yù)
豁然开朗(huó)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郡下(jùn)
黄发垂髫 (tiá) 刘子骥(jì)
便要还家(yā) 诣太守(yì)
舍船(shě) 屋舍(shè)
缤纷(bīn) 怡然(yí)
二、词语释义
缘溪行:缘,沿。
夹岸数百步: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
欲穷其林:穷,穷尽。
豁然开朗:开朗,开阔的样子。
悉如外人: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来问讯:咸,都。问讯,打听消息。
妻子邑人:妻子儿女,同乡人。
叹惋:感叹,惋惜。
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
处处志之:志,做记号。
三、语句解读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2.省略宾语的句子。
(1)问(渔人)所从来,便要(渔人)还家。
(2)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3)余人各复延(余人)至其家。
(4)辞(村中人而)去。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四、作家作品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五、背景探视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时年57岁。因为当时正处于东晋末期,社会环境是战乱纷呈,生灵涂炭,陶渊明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垂髫( ) 阡陌( )( )
发髻( ) 两鬓( )
2.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得其船,便扶向路。( )
A.扶助、帮助B.用手支持
C.沿着,顺着
(2)处处志之( )
A.作标记B.标记C.意志
(3)芳草鲜美( )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味道好 D.新鲜肥美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A.延长B.推迟
C.聘请、请 D.伸展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
4.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具答之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出: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复:复前行 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二、整体感知
1.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竹之类。
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
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A.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2.判断下列各句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桃花源记》一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 )
(2)“阡陌交通”的意思是:田间的小路成为交通要道。( )
(3)陶渊明在本文中通过描绘桃源中的生活情状,来表达作者的社会理想。( )
(4)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就是现在所谓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
3.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4.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
(2)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3)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是:
A. __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_ D.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D.停数日,辞去:辞去,告辞离去
2.对下面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悉如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两句中的“外人”意义相同,都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B.“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两句中“要”“延”意义相同,都是“邀请”。
C.“具答之”,“一一为具言所闻”两句中的“具”意义相同,都是“详细”;。
D.“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两句中的“为”意义相同,都是“对、向”。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村人“便要还家”,是因为他们想听渔人讲述外面的新鲜事。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4.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5.对文章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说明桃花林是个景色怡人的好地方。
B.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
C.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D.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四、拓展阅读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1)此公欲来。 指代( )
(2)老人肯相引之此。 指代( )
(3)此殊不缺也。 指代( )
2.下面各组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3.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出。
4.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5.翻译下列句子。
(1)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参考答案】
一、1.huó yǎn tiá qiān mò bìn
2.(1)C (2)A (3)A (4)C
3.D
4.C(“具”在这里是详细的意思。)
5.C(C项的两个“复”都是“又、再”的意思。A项:出来/拿出。B项:于是/竟。D项:舍弃,抛下/房屋。)
二、1.(1)C (2)A
2.(1)√(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3)√(4)×(这二者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陶渊明受时代局限,不可能有“共产主义”的概念。)
3.A
4.(1)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2)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怡然自得。
三、1.C(“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2.D(两个句子中的“为”都是“给”的意思。)
3.C 4.C 5.A
四、1.(1)杨氏(2)大穴(3)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2.C(C项中的两个“属”都是“类”的意思。A项:落下/部落。B项:实现/果然。D项:到处/相处。)
3.穴中人;杨氏
4.D
5.(1)这个人想到这里来,你们能容纳他吗?(2)您亲自把他引来,那他一定是很有才能的人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文精读,课文整体点拨,一课一德——追求和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译文,文学常识,课文感知,课文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题解读,作者作品,背景链接,字词积累,课文结构,课文主旨,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