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济南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1. 我国学者在珠峰海拔6200米处发现了鼠麯(qū)雪兔子,它骄傲地绽放着紫色的小花。这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海拔最高的种子植物。下列关于鼠麯雪兔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紫色小花在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
C.紫色的花青素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D.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解析】解:A、鼠麯雪兔子是植物,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
B、紫色小花在结构层次中属于生殖器官。B正确;
C、紫色的花青素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C错误;
D、鼠麯雪兔子属于种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C。
【分析】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等。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小华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 )
A.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B.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C.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蛋白质
D.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与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解析】解:A.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有碳,如水、无机盐、氧等,正确;
B.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正确;
C.结构②细胞核内储存遗传信息是DNA,错误;
D.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所以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正确。
故选:C。
【分析】图中①细胞膜、②细胞核。
3.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②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③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④是细胞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知识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画细胞结构图及注意事项
【解析】解:A、①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错误。
B、②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
D、④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A。
【分析】图中:①细胞膜、②叶绿体、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线粒体。
4.同学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如图所示几种细胞,其中具有细胞壁的是( )
A. B.
C. D.
【知识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A神经细胞、B血细胞、C口腔上皮细胞都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叶片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5. 在晴朗的周末,有大量雅安市民到桃花岛公园玩耍,小程同学发现公园里新移栽的树木常会被“打针输液”,“输液”时针头应插入植物的(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机械组织
D.营养组织
【知识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解析】解:A、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A错误。
B、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树干从里往外由树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树皮组成。其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提供给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可见,“输液”时针头应插入植物的输导组织,B正确。
C、机械组织,分布较广,构成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常木质化,C错误。
D、营养组织分布于植物各个器官,其细胞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分析】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6. 对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解读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均表示细胞分裂
B.B和D是组织,类型相同
C.植物的叶和人体的血液分别属于C和E结构层次
D.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A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A、①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表示细胞分裂,其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②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其结果是形成组织,A错误;
B、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可见,B是植物体的组织类型,而D是动物体的组织类型,组织类型不相同,B错误;
C、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细胞间质)组成,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可见,叶属于C器官层次,而血液属于D组织层次,C错误;
D、A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D。
【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A细胞→B组织→C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A细胞→D组织→E器官→F系统→动物体。
2、题图中:①是细胞的分裂,②是细胞的分化。
7. 椿象(如图所示)成虫体呈扁长筒形,遇到惊扰时会放出类似臭椿般的臭气,所以俗称“放屁虫”。植食性椿象危害大部分的果树,6月中旬以前产的卵,经孵化,若虫可发育为第一代成虫。下列关于椿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阅读题干可以推测椿象为完全变态发育
B.观察图可以判断椿象是一种昆虫
C.椿象放屁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D.椿象是果园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解析】解:A、阅读题干可知,椿象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B、观察图可知,椿象身体分节,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是一种昆虫,B正确。
C、椿象放屁是躲避有害刺激,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C正确。
D、椿象是动物,属于果园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正确。
故选:A。
【分析】(1)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2)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
8. 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发洪水时,及时排涝
B.播种前挖松土壤
C.早春用棉絮包裹正在发芽的种子
D.降低温室夜间温度
【解析】解: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温度、湿度等,AB发洪水时,及时排涝;播种前挖松土壤,都能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C早春用棉絮包裹正在发芽的种子,可以提高种子萌发的温度,促进呼吸作用;D降低温室夜间温度,能抑制农作物的呼吸作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9. 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对该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菜豆种子萌发时,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④
B.在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⑤的结构是③
C.⑥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份,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D.①将发育成茎,②将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叶
【解析】解:A、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萌发过程中④子叶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
B、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⑤种皮的是③胚根,发育成根,B正确。
C、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⑥胚,胚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C正确。
D、①胚轴将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②胚芽发育成新植物体的茎和叶,D错误。
故选:D。
【分析】种子结构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B.乙图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消耗氧气
C.丙图中的火焰会燃烧更旺
D.丁图中的温度计升高,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放热
【解析】解:A、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了氧气,A错误。
B、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过程中不消耗氧气,B错误。
C、丙中放的是萌发中的种子,萌发中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丙中的火焰会熄灭,C错误。
D、甲装置中是萌发的活的种子,进行着呼吸作用,萌发时呼吸作用加强,所以,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种子呼吸作用释放热量,D正确。
故选:D。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11. 如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肉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解析】解;A、光合作用的表达式:,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A正确;
B、乙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正确;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错误;
D、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D正确;
故选:C。
【分析】如图所示:①二氧化碳、甲光合作用、乙呼吸作用。
12. 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②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C表示脂肪微粒,是胆汁物理消化的结果
C.①与②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解析】解:A、②是胃液,只能作用于蛋白质,它发挥作用的场所是胃;⑤肠液能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错误;
B、c表示甘油和脂肪酸,是胰液和肠液化学性消化的结果,错误;
C、①是唾液,唾液中只含唾液淀粉酶,只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正确;
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a、b、c)的主要场所,错误。
故选:C。
【分析】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13.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重要器官,髓质越发达,重吸收的水就越多。如图是狸鼠、棕鼠和袋鼠三种动物的肾切面图,其皮质和髓质的大小比例如图。已知狸鼠生活在淡水中,从不缺水喝;棕鼠可以在几天内不喝水;袋鼠生活在沙漠中,可以很长时间不喝水。请问A、B、C各代表哪种动物的肾?( )
A.棕鼠、袋鼠、狸鼠
B.狸鼠、袋鼠、棕鼠
C.袋鼠、棕鼠、狸鼠
D.狸鼠、棕鼠、袋鼠
【解析】解: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大约包括100多万个肾单位.狸鼠生活在淡水中,从不缺水喝,因此重吸收的水就越少,髓质不发达,为图C结构;棕鼠可以在几天内不喝水,重吸收的水就较少,髓质欠发达,为图A结构;袋鼠生活在沙漠中,可以很长时间不喝水,重吸收的水就越多,髓质非常发达,为图B结构。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对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认识.
14. 如图是人体呼吸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解:A、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左心房,因此图中所示为肺循环的一部分,A正确;
B、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图示中表示①吸气,②表示呼气,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图示中③表示氧气,④表示二氧化碳,C错误;
D、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图中血管⑤流的是静脉血,血管⑥流的是动脉血;D错误。
故选:A。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示①吸气,②呼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肺动脉,⑥肺静脉。
15. 某患者经医生确诊为急性炎症,然后医生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下列曲线图中能大致表示此过程中患者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
A. B.
C. D.
【解析】解: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维持在正常值,其中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患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因此某患者被医生确诊为急性炎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随着医生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炎症消失,此时白细胞又会恢复到正常值,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16. 体育课上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篮球赛,如图表示某同学的投篮动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作中结构①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B.投篮时肘关节起到杠杆的作用
C.投篮动作需要多组肌肉的相互配合
D.该动作的完成只需要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配合
【解析】解:A、投篮动作中结构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
B、投篮时肘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起到杠杆的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B错误。
C、骨的运动总是需要两组骨骼肌的相互配合,投篮动作是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C正确。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C。
【分析】人体动作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骨的运动总是需要两组骨骼肌的相互配合,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题图中:①是肱二头肌。
17. 运动不当容易造成关节软骨损伤,损伤的部位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解:关节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构成,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除了这些基本结构,有的关节还有韧带等辅助结构。所以,运动不当容易引起关节软骨损伤,损伤的部位是图中的③关节软骨。
故选:C。
【分析】图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软骨,④是关节窝。
18. 蔬菜上喷洒蜕皮徽素(促使昆虫加快蜕皮速度的化学物质) 能减少菜粉蝶等害虫对蔬菜的危害,原因是蜕皮激素能( )
A.缩短幼虫期
B.缩短蛹期
C.缩短成虫期
D.破坏害虫的取食器官
【解析】解:昆虫的变态发育是由多种内激素(内激素是由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其特定作用的化学物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完成的。例如:蜕皮激素能够调节昆虫蜕皮,在正常量的蜕皮激素和其他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幼虫逐渐发育,蜕皮后变成蛹,可见,利用蜕皮激素(促使昆虫加快蜕皮速度的化学物质)能减少菜粉蝶对蔬菜的危害,其原理是缩短幼虫期,来减轻虫害。
故选:A。
【分析】人们将蜕皮激素类似的物质喷洒在农作物的表面,缩短幼虫虫期,让害虫提前变态,以减轻虫害,使用此种方法防治虫害。
19. 麦田中偶见白化苗,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 )
A.变异现象
B.遗传现象
C.生殖现象
D.生长现象
【解析】解:麦田中偶见白化苗体现了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
故选:A。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0. 如图是2021年入侵中国12省的红火蚁,它是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咬会有火灼感,严重者可能丧命。下列关于红火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气味与其同伴沟通交流
B.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属于昆虫
C.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
D.红火蚁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
【解析】解:A、红火蚁有许多腺体,能分泌费洛蒙(体外激素),可以通过气味与其同伴沟通交流,A正确;
B、结合题图可知,红火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B正确;
C、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红火蚁属于节肢动物,C错误;
D、红火蚁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会行为,D正确。
故选:C。
【分析】红火蚁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2004年,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了红火蚁的踪迹。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红火蚁的野生种群又进一步扩散到广西、湖南、四川、福建、云南等地,给我国的农业生产、人畜安全以及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1. 豆汁是极富特色的老北京小吃,它是以绿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加入老浆(含乳酸菌等)→密封发酵→熬制等一系列工艺得到的具特殊风味的食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老浆相当于接入发酵的菌种
B.密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C.豆汁的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
D.豆汁的风味由乳酸菌等发酵形成
【解析】解:A、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老浆中含有乳酸菌等,加入老浆相当于接入发酵的菌种,A正确;
B、密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进入,B错误;
C、豆汁的发酵需要要适宜的温度,C正确;
D、加入的老浆中含有乳酸菌等,因此豆汁的风味由乳酸菌等发酵形成,D正确。
故选:B。
【分析】掌握豆汁的制作工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结合乳酸菌的发酵过程进行回答。
22. 下列实例与采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
B.快速繁殖无病毒植株——嫁接技术
C.高产水稻——杂交育种
D.超级鼠——转基因技术
【解析】解:A、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A正确。
B、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B错误。
C、“培育水稻新品种时应该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品种。如高产水稻等,因此选育水稻新品种比较合理的是高产水稻与低产水稻杂交,C正确;
D、超级鼠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D正确。
故选:B。
【分析】(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2)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3)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4)组织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通过无菌操作,可以培养无病毒植株。
23. 当有人因煤气中毒而呼吸心跳骤停时,我们需进行正确的急救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先关闭气源,开窗以保证空气流通
B.进行图示步骤前应清除口、鼻内异物
C.图示步骤完成后拨打“120”急救电话
D.图示步骤应结合胸外心脏按压一起操作
【解析】解:A、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关闭阀门,开窗通风,A正确。
B、急救前,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B正确。
C、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应该先开窗通风,然后拨打120电话,如果患者心脏停止,就要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术,C错误。
D、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急救,操作顺序一般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D正确。
故选:C。
【分析】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1/3处;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3~4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思考解答。
24.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去掉操作步骤C对实验没有影响
B.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C.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在步骤D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
【解析】解:A、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37℃,因此要把两个试管放在37℃水浴中加热,A错误;
B、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唾液,B正确;
CD、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此实验证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CD正确;
故选:A。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25. 为了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某生物课外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设计最科学合理的是③
B.正常情况下,生态瓶中小鱼死亡最快的是④
C.②和③形成对照,可探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D.若要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②④两组作对照
【解析】解:A、①缺少生产者(水草),②缺少分解者(河泥中微生物),④缺少非生物因素(光照),而③具有生产者(水草)、消费者(小鱼)、分解者(河泥中微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光照),因此图中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设计最科学合理的是③,A正确;
B、在黑暗的环境中,水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却同时和小鱼一起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正常情况下,生态瓶中小鱼死亡最快的是④,B正确;
C、②内没有分解者(没有河泥),③内有分解者(有河泥),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②和③形成以分解者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探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C正确;
D、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实验的变量为光照,③和④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光照,因此可以选择③④两组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
26. 如图一是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是人体肾单位模式图,图三是血液透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人的尿液形成是不间断的,但人体不需要随时排尿,是因为[]____的作用:图二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其组成包括图中的 3、4、6。
(2)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小分子毒素,人在大量运动或食用了大量肉类食品后,血液中的肌酐含量会增加。在肾脏内,肌酐可经3和 ____(填图二中序号)内壁的 ____作用进入4形成 ____,但不能被 ____(填序号)重吸收。因此,可以通过对尿液进行取样化验,获取肌酐数值来监测肾功能。
(3)当肌酐数值大于707ml/L时,病人的肾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可以采用肾脏移植或如图三所示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与肾单位相比,人工透析机的工作过程不具备 ____作用。
(4)图二中,与从1流入的血液相比,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____、____。
(5)人体内废物除了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还可以通过 ____等途径。(写出一种即可)
【知识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
【答案】(1)甲 肾脏;丙 膀胱;
(2)4;过滤;原尿;6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尿素、无机盐、多余的水、氧气(任选两项)
(5)排汗、呼吸(任选一项)
【解析】解:(1)甲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大约包括100万个肾单位。人的尿液形成是不间断的,但人体不需要随时排尿,是因为丙膀胱的作用。图二中的肾单位由3肾小球、4肾小囊、6肾小管组成。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3肾小球和4肾小囊内壁的的过滤作用和6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在大量运动或食用了大量肉类食品后,血液中的肌酐含量会增加。在肾脏内,肌酐可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但不能被6肾小管的重吸收。因此,可以通过对尿液进行取样化验,获取肌酐数值来监测肾功能。
(3)与肾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透析机的工作过程中没有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4)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所以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特点是葡萄糖大量减少,尿素、尿酸等含量大大减少,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以,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特点是尿素、无机盐、多余的水、氧气等含量明显减少。
(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除了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还可以通过排汗(或呼气)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甲 肾脏;丙 膀胱;
(2)4;过滤;原尿;6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尿素、无机盐、多余的水、氧气(任选两项)
(5)排汗、呼吸(任选一项)
【分析】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甲肾脏、乙输尿管、丙膀胱、丁尿道;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静脉、6肾小管。
27.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光合作用条件的探究活动,装置中玻璃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凡士林与植物生命活动无关)密封,在甲装置钟罩内放一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的小烧杯,在乙装置钟罩内的小烧杯中盛有与甲等量的清水,甲乙装置内的同种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相同。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此实验的活动目的是探究 ____。
(2)设甲乙两个装置的目的是形成 ____。
(3)在实验前要把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原因是 ____。
(4)为了让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把甲乙两装置放置在 ____下几小时。
(5)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叶片后,把叶片用清水漂洗,再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 ____。
(6)若在甲乙两装置中各放一支燃烧的蜡烛,是为了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还产生了 ____。
【知识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答案】(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对照;
(3)将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殆尽;
(4)阳光;
(5)淀粉;
(6)氧气。
【解析】解:(1)、(2)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就要把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乙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乙组形成对照实验。
(3)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光下照射,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5)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片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因此,是叶绿素溶于酒精。碘遇淀粉变蓝色。因此,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
(6)若在甲乙两装置中各放一支燃烧的蜡烛,甲熄灭,乙正常燃烧,因此是为了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还产生了氧气。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对照;
(3)将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殆尽;
(4)阳光;
(5)淀粉;
(6)氧气。
【分析】根据小烧杯内溶液成分的不同,该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也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28.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①的生理过程是____,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
(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____,它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其中次级消费者是丁,此食物链中含某些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
(4)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____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5)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__.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细菌和真菌;把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乙→丙→丁;丁;
(4)二氧化碳;呼吸
(5)逐级递减
【解析】解:(1)由箭头方向可知:过程①能够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③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是生物的呼吸作用.
(2)图中甲能够将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分析图示可知:乙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它们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某些重金属等)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因此此食物链中含某些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丁.
(4)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使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5)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其特点是周而复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完成的,它们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可循环的.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细菌和真菌;把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乙→丙→丁;丁;
(4)二氧化碳;呼吸
(5)逐级递减
【分析】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和③动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29.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取镜和收镜时,都应右手握住标号3所示结构,左手托住标号 ____所示结构。
(2)要想观察到玻片标本中的物体,玻片标本一定要正对标号 ____所示结构的中央。
(3)转换标号⑧所示结构时,应调节标号 ____所示结构。
(4)找到物像后,欲将物像调整清楚,应调节标号 ____所示结构。
(5)观察时,若发现视野较暗,野较暗,可调节光圈和标号标号 ____所示结构。
(6)当活动装片和目镜时,视野中的污点始终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____。
A装片上 B反光镜上 C 物镜上 D目镜上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显微镜镜筒 ____。
A镜筒迅速上升 B 镜筒在极小的范围内升降 C镜筒迅速下降 D 没有任何变化
(8)一台显微镜有三个目镜分别是:5Х 16Х 20Х和两个物镜分别是:8Х 45Х,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低放大倍数和最高放大倍数分别是:____。
A 40Х 900Х B 40Х 720Х C 128Х 900Х D 40Х 225Х
(9)观察时,要将视野中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怎样移动玻片样本 ____。
A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右下方移动
(10)对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____。
A 暗灰色 B 白亮的 C 有直射阳光的 D 黑暗的。
【答案】(1)14;
(2)10;
(3)7;
(4)2;
(5)13;
(6)C;
(7)B;
(8)A;
(9)A;
(10)B。
【解析】解:(1)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应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要想观察到玻片标本中的物体,标本要正对10通光孔的中央。
(3)要想转换物镜,就要转7动转换器。
(4)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清晰,所以找到物像后,欲将物像调整清楚,应调节标号2细准焦螺旋。
(5)反光镜和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观察时,若发现视野较暗,野较暗,可调节光圈和标号标号13所示的反光镜。
(6)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说明污点肯定在物镜上,因为污点在反光镜上是不会在视野中看到的。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显微镜镜筒在极小的范围内升降。
(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最小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即5×物镜放大倍数最小的即8×的乘积。即40(倍)。
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即20×物镜放大倍数最大的即45×的乘积。即900(倍)。
(9)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10)显微镜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只有白亮的视野,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对光正的标志是看到白亮的视野。
故答案为:(1)14;
(2)10;
(3)7;
(4)2;
(5)13;
(6)C;
(7)B;
(8)A;
(9)A;
(10)B。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首先了解各部位的名称,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镜臂,4镜柱,5目镜,6镜筒,7转换器,8物镜,9载物台,10 通光孔,11遮光器,12 压片夹,13 反光镜,14 镜座。
30. 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这些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细胞。细胞是什么?它又是怎么构成生物体的呢?请同学们依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____。
(2)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____的作用。
(3)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指纹信息,那么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____中。
材料二:观察细胞的分裂(图2)和分化(图3),回答问题:
(4)大多数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而细胞的各个结构又能够承担不同的功能,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 ____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结构的功能是相互联系、彼此协调的,因此只有保持细胞的 ____性,才能表现出细胞的正常功能。
材料二:观察细胞的分裂(图2)和分化(图3),回答问题
(5)从2、3中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其 ____增多,
从而完成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6)同学们在用显微镜观察洋短鳞片昨内表皮细胞时会发现,洋葱表皮是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这样的细胞称为 ____,洋葱鳞片叶又是由形态。结构及功能不同的组织构成的 ____,植物的根、蒸、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整个植物体,由此可见,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为 ____。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壁及其作用,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画细胞结构图及注意事项,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答案】(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核;
(4)结构和功能;全能性;
(5)数目;
(6)组织;器官;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析】解:(1)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①]细胞壁;
(2)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所以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②]细胞膜的作用;
(3)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指纹信息,那么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③]细胞核中;
(4)大多数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而细胞的各个结构又能够承担不同的功能,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结构的功能是相互联系、彼此协调的,因此只有保持细胞的全能性,才能表现出细胞的正常功能;
(5)从2、3中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其数目增多;从而完成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6)同学们在用显微镜观察洋短鳞片昨内表皮细胞时会发现,洋葱表皮是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这样的细胞称为组织,洋葱鳞片叶又是由形态、结构及功能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植物的根、蒸、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整个植物体,由此可见,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故答案为: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核;
(4)结构和功能;全能性;
(5)数目;
(6)组织;器官;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分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有机的结合形成生物体的。图1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图2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图3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解答即可。
31. 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部分是____和____.
(2)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来自虾蟹类,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则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最少消耗浮游植物____千焦.
【答案】(1)浮游植物;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2)125
【解析】解:(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中浮游植物是生产者,而浮游动物、较小型的底栖动物、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虾蟹类和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等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根据上图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游泳动物食性鱼类是最高消费者,按照20%的能量流动效率计算,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1∕2(0.5千焦)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0.5÷20%÷20%÷20%=62.5(千焦),若1∕4(0.25千焦)来自虾蟹类,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较小型的底栖动物→虾蟹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0.25÷20%÷20%÷20%=31.25(千焦),若1∕4(0.25千焦)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较小型的底栖动物→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游泳动物食性鱼0.25÷20%÷20%÷20%=31.25(千焦),游泳动物食性鱼类位于第四个营养级,因此最少消耗浮游植物62.5+31.25+31.25=125(千焦)。
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2)125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山西太原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山西太原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折射光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辽宁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辽宁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福建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福建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血液的成分组成不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