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1. 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 )
A. 拉瓦锡B. 门捷列夫
C. 道尔顿D. 阿伏伽德罗
【答案】B
【解析】
【详解】A.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B.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
D.阿伏伽德罗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故选B
2. 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已成舟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百炼成钢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百炼成钢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氦气填充气球B. 木炭作燃料
C. 水银填充温度计D. 石墨作电极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详解】A、氦气填充气球,主要利用氦气密度小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A选项错误;
B、木炭作燃料,是利用木炭的可燃性,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B选项正确;
C、水银填充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C选项错误;
D、石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D选项错误。
故选:B。
4.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D. 获得结论
【答案】B
【解析】
【分析】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 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
D. 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黑烟是炭黑,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飘出,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在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 下列物质中不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二氧化氮B. 可吸入颗粒
C. 二氧化硫D.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在空气中可引起酸雨,可造成空气污染;B、可吸入颗粒会刺激呼吸道,引起疾病,可造成空气污染;C、二氧化硫也能引起酸雨,可造成空气污染;D、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本题选D。
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燃烧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稀有气体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没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B.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 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 矿泉水,河水D. 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是由水和氢氧化钙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A符合题意;
B、冰、水都是由水分子组成,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五氧化二磷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河水都是由水、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混合而成,都属于混合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都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而成,都属于混合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48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6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 )
A. 等于12mLB. 大于12mL
C. 小于12mL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48mL,实际上水的体积大于48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6mL,此时水的体积小于36mL,所以取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2mL,故选:B。
10.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金刚石B. 氧气C. 氯化钠D. 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 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AuB. 2NC. H2D. O
【答案】A
【解析】
【分析】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元素有可能是金属单质、某些固态非金属例如C、P、S、Si等。
【详解】A、Au表示金或金元素,还可表示一个金原子,选项符合题意;
B、2N表示2个氮原子,选项不符合题意;
C、H2表示氢气或氢气由氢元素组成,还表示一个氢气分子或一个氢气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D、O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小洞庭》中写道“湖山上头别有潮,芰荷香气占仙都”。从微观角度对“芰荷香气占仙都”解释合理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B。
13. “农夫山泉”矿泉水里含有的下列成分中,指“元素”的是( )
A. 偏硅酸B. 天然矿物盐
C. 溶解性总固体D. 钾、钠、钙、镁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偏硅酸、天然矿物盐、溶解性总固体”,这些成分都是指物质。“钾、钠、钙、镁”指的是元素。故选D。
14. 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92B. 122C. 214D. 306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子数是92,其核外电子数也为92。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1)2N___________;
(2)2CO ___________;
(3)五个氟原子 ___________。
(4)中元素符号前面2表示_________,元素符号右上角的2表示________。
【答案】(1)2个氮原子
(2)2个一氧化碳分子
(3)5F
(4)①. 2个镁离子 ②.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表示2个氮原子。
(2)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3)氟原子的符号是F,表示多个微粒时,需在微粒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值,则五个氟原子的符号是5F。
(4)中元素符号前面的2表示2个镁离子,元素符号右上角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6. A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C、D、E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中x=___________。
(2)A、B、C、D、E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_。
(4)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8 (2)C (3)10 (4)E
【解析】(1)根据题目信息,A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钙原子的质子数为20,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解得x=8。
(2)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根据图像,A、B、C、D、E中属于阳离子的是C。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4)一般来说,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根据图像,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且没有排满电子,因此A不稳定。B、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B的最外层排满电子,属于稳定结构,而E的最外层没有排满电子,属于不稳定结构,则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
17. 如下是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1~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Be、Mg。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微粒符号为___________。氯和氟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_相同。
(4)分析如表可发现:从第二周期起,每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_______,根据此规律,可知x=________。
【答案】(1)Ar
(2)He
(3)①. 得到 ②. S2- ③. 最外层电子数
(4)①. 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②. 20
【解析】(1)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氡,根据图像,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Ar。
(2)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则核外电子排布为2或者2、2或者2、8、2可以满足题目条件,对应的元素为He、Be、Mg。
(3)原子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根据图像,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6,则其是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且没有排满,则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得到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则硫离子的符号是S2-。一般来说,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氯和氟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从第二周期起,每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根据此规律,钙元素左侧的钾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9,可知x=20。
三、简答题。(共10分)
18. 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___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图B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___,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3)如图C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_________蘸去污粉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最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实验室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_________。
【答案】(1)①. 灯帽 ②. 平衡气压,方便下次使用时取下灯帽
(2)①. 1/3 ②. 预热
(3)①. 试管刷 ②.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1)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是平衡气压,方便下次使用时取下灯帽。
(2)①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②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3)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最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实验室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9.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__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10
(2)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由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占五分之一,50 mL空气中,氧气约为10 mL,所以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减少约10 mL;(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注射器内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等。
四、综合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
20. “微粒运动实验”再探究。
【实验回顾】如图甲所示:老师演示了书本63页“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该实验利用了浓氨水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A烧杯B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
B烧杯B内溶液表面和内部几乎同时很快变红
C烧杯C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
D烧杯C内溶液表面和内部几乎同时很快变红
【问题提出】酚酞微粒是否在运动?
【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将一条用水湿透的滤纸条放入图甲实验已变红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交流表达】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只利用图甲中药品,不用滤纸条,改用胶头滴管也能完成实验探究,则操作步骤和现象是_______。
【实验结论】由本实验可以得出有关微粒运动的结论是(不定项选择):_______。
A有的微粒是运动的,有的微粒是静止的
B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但运动速度可能不同
C微粒的运动速度与微粒的种类有关
D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所处介质有关
E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①.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②. C ③. 滤纸条由下往上逐渐变红 ④. 用胶头滴管吸取变红的酚酞试液滴入氨水中,整杯溶液逐渐变红 ⑤. BCD
【解析】
【详解】实验回顾:
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烧杯C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所以该实验利用了浓氨水的化学性质是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C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上部先接触氨气,形成氨水,分子不断运动,最终各部分都接触到氨水),故选C。
实验探究:
用水湿透的滤纸条放入已变红的溶液中后,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带有红色的分子不断运动,滤纸条由下而上逐渐变红;
交流表达:
分子在不断运动,可以用胶头滴管吸取变红的酚酞试液滴入氨水中,因为分子的运动,可以看到整杯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烧杯B未变红,烧杯C变红,说明氨气分子运动较快,而酚酞分子运动较慢。可以得出微粒的运动速度可能不同,微粒的运动速度与微粒的种类有关。通过烧杯C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可知,氨气分子在空气中运动的快,在水中运动得慢,可以说明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所处介质有关。故选BCD。
21.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
①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液面上升 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AB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C管中,所以C管内液面上升
(2)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3)带火星的木条。
【解析】根据电解水原理进行分析:闭合开关后,电路接通,水开始被电解放出氢气和氧气,A管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氧气,B管产生氢气,且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根据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解答。
【详解】(1)①闭合开关后,电路接通,水开始被电解,在A、B两极分别产生气泡,放出氢气和氧气,A管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氧气,B管产生氢气,且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答案: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水不断被分解而放出氢气和氧气,产生的气体使A、B管内压强增大,(或AB管内气压增大,大于管外大气压,)把管内液体压至连通器的C管内,使C管液面升高,故答案:液面上升;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AB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C管中,所以C管内液面上升。
(2)分解出的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在重力作用下,气体聚集于容器上部,故答案: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3)A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气体为氧气,检验氧气通常使用带火星的木条,能使木条复燃则为氧气。故答案为: 带火星的木条。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