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24分)
1.默写古诗文。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氛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和对偶,动静结合,写出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答案】(1)自缘身在最高层 (2)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4)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5)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6)在乎山水之间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那轻,那pīnɡ tíng_______________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
(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_______________的喉咙歌唱。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zhé yā_______________。
(4)宿营地上ɡōu huǒ_______________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答案】(1)娉婷 (2)嘶哑 (3)折腰 (4)篝火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嘶哑(sī yǎ):声音沙哑。
折腰(zhé yā):弯腰行礼,常表示敬慕、屈从或羞愧等;屈身事人。
篝火(gōu huǒ):原指用竹笼罩着的火,现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3.请将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千载 济世才 传家训 经纶 诗书 万卷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万卷诗书传家训 ②千载经纶济世才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求,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词性相同的词语和结构相同的短语,如“千载”与“万卷”相对,同属数量词;“经纶”对“诗书”,同属名词;“济世才”对“传家训”,同属动宾短语。“训”为仄声,所对应语句为上联;“才”为平声,所对应语句为下联,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知识,合理组织上下联。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答案】D
【解析】D是句式杂糅,应删去“的主要读者”或“为”和“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5.阅读材料,并用一句话概括大意。(不超过15字)
贵州是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两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答案】贵州门票不涨价,景区游客大增。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需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结果”的方法,结合新闻材料的导语和主体进行概括作答。新闻的“导语”就是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可适当调整词句,增减记叙的要素;新闻的主体部分是内容的详细记叙,需提炼才能得出最主要内容。
通读材料,明确材料主要围绕贵州旅游展开。抓住关键信息,根据导语“贵州是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可知,即贵州不“跟风”涨价和游客大增这两个要点。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两个要点进行整合表述。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贵州门票不涨价,旅游人气旺。
6.仿写句子。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假如你是一棵大树,就撇下一片清凉;假如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假如你是一盏明灯 ②就照亮一方黑暗。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根据示例“假如你是一棵大树,就撇下一片清凉;假如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可知,仿写要符合“假如你是……,就……”形式,假设自己是不同的事物,引发人们对于奉献价值的思考。
示例:假如你是一朵鲜花,就奉献一缕芬芳/假如你是一颗星星,就照亮一片夜空。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10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解释画横线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锦鳞游泳(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3)或异二者之为( )
8.翻译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已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的信条,贬官在外的范仲淹本可以独善其身,可他却仍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和朋友。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范仲淹的政治情怀的,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1)美丽的鱼 (2)探求 (3)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8.(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9.范仲淹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我认为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句意:美丽的鱼游来游去。锦鳞:美丽的鱼。
(2)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3)句意: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表现。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1)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璧:圆形的玉。
(2)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谈看法,正确看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现实意义,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联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不因外物与自己的境遇或喜或悲,而是时刻将百姓、国家放在首位的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他以治国安邦为己任。据此表达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范仲淹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向其学习。范仲淹先忧后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为了百姓、国家而“苦”自己,这种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富强奉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参考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表现,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9分)
宋胜之者,南阳安众人也。少孤,年五岁失父母,家于谷城聚中,孝慕甚笃,聚中化之。少长,有礼。胜之每行见老人担负辄以身代之猎得禽兽尝分肉与有亲者。贫依姊,居数岁,乃至长安,受《易》,通明以信义见称。从兄褒为东平内史,遣使召之,胜之曰:“众人所乐者,非胜之愿也。”乃去,游太原,从郇越牧羊,以琴书自娱。丞相孔光闻而就太原,辟之不至。元始三年,病卒于太原。
(节选自《高士传》)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少孤/孤常读书
B.乃至长安/礼愈至
C.辟之不至/故患有所不辟也
D.病卒于太原/卒之为众人
1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胜 之 每 行 见 老 人 担 负 辄 以 身 代 之 猎 得 禽 兽 尝 分 肉 与 有 亲 者
12.结合选文,说说宋胜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0.C
11.胜之每行见老人担负/辄以身代之/猎得禽兽/尝分肉与有亲者
12.胜之是一个乐于助人、讲信义、淡泊名利的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丧父/君王的自称;
B.到/周到;
C.都为“辟”通“避”,躲避;
D.死亡/最终。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胜之每行见老人担负”是复句中的单句成分,“辄以身代之”是前句的结果,中间应当断开。“猎得禽兽”是复句中的单句(动宾短语),后面的“尝分肉与有亲者”是前句的结果,中间应当断开。“胜之每行见老人担负,辄以身代之”和“猎得禽兽,尝分肉与有亲者”是两件并列关系的事件,中间应当断开。此题一定要注意把事件之间断开。
故可断为:胜之每行见老人担负/辄以身代之/猎得禽兽/尝分肉与有亲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由“家于谷城聚中,孝慕甚笃,聚中化之。少长,有礼”可知,宋胜之是一个懂得感恩,孝顺懂礼节的人;
由“胜之每行见老人担负,辄以身代之;猎得禽兽,尝分肉与有亲者”可知,宋胜之是一个乐于助人、关心乡亲的人;
由“学习了《易经》,开通而贤明,以讲信义而为人称道”可知,宋胜之是一个有信有义的人;
由“普通人所喜爱的东西,并非我所想要的”和“众人所乐者,非胜之愿也”可知,宋胜之是一个淡泊名利、不慕浮华的人。
参考译文:
宋胜之是南阳安众人。他幼年丧父,五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宋胜之安家在谷城聚中,对先辈孝顺追慕之情十分深厚,聚众讲学,人们都受到他的教化,老老少少都注重礼节。宋胜之每次走路看见老人肩挑背负(重物),就亲自代替老人担负;打猎捕获禽兽,都会把肉分给有父母亲的人。宋胜之很贫穷,依靠姐姐生活,过了几年才到长安,学习了《易经》,开通而贤明,以讲信义而为人称道。他的堂兄宋褒担任东平内使,派使者来召唤他。宋胜之说:“普通人所喜爱的东西,并非我所想要的。”于是离开,到太原游历,跟着郇越牧羊,用弹琴读书来自娱自乐。丞相孔光听 说了(这件事)就到太原,征召他没有来。始元三年,宋胜之病逝于太原。
(三)(10分)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可以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异物,保持口腔的清洁。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还能保持皮肤的弹性。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此后,又发现唾液具有灭活亚硝酸盐等多种致癌物质的作用。唾液的这种灭毒作用,在于它能消除致癌物所产生的超氧自由基。目前认为,癌肿、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衰老等的发生,均与超氧自由基有关。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______________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______________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
13.联系全文,说说唾液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说出3点)
14.请赏析第①段中“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中“勤快”一词的表达效果。
15.请为第⑤段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
A.既然……就B.只要……就
C.虽然……但是D.不但……而且
16.请结合第⑤段的内容,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段末省略号处补写处“唾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举出一例即可)
【答案】13.唾液在口腔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睡液可以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异物,保持口腔的清洁;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还能保持皮肤的弹性;唾液具有灭活亚硝酸盐等多种致癌物质的作用;长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食物污染带来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分)
14.“勤快”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唾液腺”分泌唾液之多的特点。 15.B
16.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液化妆品,如抗皱霜洗面奶等。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括。
依据第②段“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可概括出:润滑作用;
依据第③段“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可提取出:抗菌和凝血作用;
依据第④段“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可概括出:消毒和抗癌作用;
依据第⑤段“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可概括出:防衰老作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
“勤快”本义是手脚勤,爱劳动。这里将唾液腺拟人化,结合“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可知,形象化地表现了唾液腺虽然体积小但分泌能力强,一昼夜能分泌大量唾液。这不仅强调了唾液腺在生理活动中的忙碌工作状态,也有效地突出了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贡献和默默无闻的付出。这样的表达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唾液腺的功能和价值。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第⑤段讲述了腮腺激素对保持年轻的作用。“腮腺激素充盈”是“血管和皮下组织的作用加强”的条件,因此填写表示条件关系的“只要……就”。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的能力。
补写出“唾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即可。可根据第⑤段内容,唾液中含有腮腺激素等积极成分,有益于保持皮肤弹性及促进愈合,这种特性可以被应用于口腔护理产品中,帮助增强口腔健康。这种想象应用符合唾液在生活中提高健康水平的广泛性功能。
示例:应用于口腔保健产品,如含有唾液成分的牙膏或漱口水,通过其天然抗菌和促进口腔愈合的特性,提高口腔卫生和健康。
(四)(17分)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⑥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⑦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⑧“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⑨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音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⑩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⑪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⑫柳先生一脸淡然。
⑬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⑭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⑮刑场上,翻译官向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17.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填写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医治花树;→②_____________,少佐康复;→③_____________,众人愤然离去;→④____________,柳先生就义。
18.文中多次写颜老爷的那株“花树”,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9.文中的柳先生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0.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故事的结局,请分析这样结局的好处。
【答案】17.①花树被炸 ②少佐求医 ③摔缸折花树 ④少佐被杀
18.花树代表了颜老爷的儿子,象征了抗日爱国精神;侧面表现了柳先生医术的高超;烘托了柳先生抗日的决心与爱国之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9.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恪守医生职责,救死扶伤;坚持正义,坚守民族气节,忠心报国。
20.文章结局的设计独具匠心,柳先生先帮日本少佐医治伤腿,再把日本少佐杀死,结局出人意料,震撼人心,发人深思;卒章显志,点明了文章中心,深化了主旨。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空,第②③段“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第④段“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花树因日本人的炮弹被炸断,这棵树对颜老爷意义重大,它承载着颜老爷对儿子的思念。颜老爷在绝望中想到柳先生,向柳先生求救。柳先生凭借精湛的医术使花树重焕生机。据此可概括为:花树被炸。
②空,第⑥-⑩段“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日本少佐被地雷炸伤,日本兵强迫柳先生为其治伤。柳先生虽对这个作恶多端的少佐心存厌恶,但出于医生的职责,还是为他医治。经过几次换药,少佐逐渐康复。据此可概括为:少佐求医。
③空,第⑪段“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颜老爷对柳先生给日本少佐治伤的行为感到愤怒,认为柳先生不该救日本人,于是摔缸折花树以表达自己的不满。街上的众人也对柳先生的行为感到失望和愤恨,纷纷离去。据此可概括为:摔缸折花树。
④空,第⑭段“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刑场上,翻译官向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柳先生在与少佐喝酒时趁机杀死了他,展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最终柳先生被日军抓捕并处以死刑,在刑场上,柳先生坚定地表明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立场和尊严。据此可概括为:少佐被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②段“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这株花树是颜老爷儿子带回来的,儿子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壮烈殉国后,花树就成为了儿子的象征,承载着颜老爷对儿子的思念和儿子的抗日爱国精神。
第②段“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通过描写柳先生将被炮弹炸断的花树治好,从侧面体现了柳先生医术的高超,无论是人的伤病还是花树的损伤,他都能妙手回春。
第⑪段“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第⑭段“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颜老爷因柳先生给日本少佐治伤而摔缸折花树,表达了对柳先生的不满和愤怒。而柳先生在杀死日本少佐后,又给花树换药,表明柳先生虽给少佐治伤但心中一直有着坚定的抗日决心和爱国之情,花树在这里烘托了柳先生复杂的内心和高尚的爱国情怀。
第②段“花树被炸,颜老爷找柳先生医治花树”,第⑥段“日本少佐被炸伤,日本兵强迫柳先生为少佐治伤。⑪颜老爷摔缸折花树,众人愤然离去”,第⑭段“柳先生杀死少佐后给花树换药”,花树被炸引出颜老爷找柳先生医治,柳先生展现医术;日本少佐求医与柳先生医治花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颜老爷因柳先生给少佐治伤而折花树,使情节进一步发展,引发矛盾冲突;最后柳先生杀死少佐后给花树换药,使故事走向结局,花树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第①段“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第②段“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第⑥段“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从柳先生在骨科方面的高超技艺,无论是人的骨折还是花树的断枝,都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医治,可见其医术高超。
第⑥段”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第⑦段“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尽管少佐是作恶多端的日本人,但柳先生在面对日本兵的强迫时,还是出于医生的职责为少佐治伤,体现了他恪守医生职责,救死扶伤的品质。
第⑭段“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第⑮段“刑场上,翻译官向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柳先生给少佐治伤是为了不坏医生的名声,但最终还是杀死了少佐,因为他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这体现了他坚持正义,坚守民族气节,忠心报国的高尚品质。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⑭段“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前文柳先生一直为日本少佐治伤,甚至少佐逐渐康复,读者可能会以为柳先生会一直这样下去。然而,结局却是柳先生杀死了少佐,这种巨大的反转出人意料,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柳先生内心的复杂与坚定,他虽身为医生履行了治病救人的职责,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毫不含糊地选择了反抗,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这样的结局会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一方面思考柳先生的行为动机,他在医生职责和民族大义之间的艰难抉择;另一方面也思考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以及人们面对侵略者时的不同选择。同时,也促使读者反思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影响。
第⑮段“刑场上,翻译官向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在刑场上柳先生的回答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即柳先生作为一名医生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更有坚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通过这样的结局,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在民族危亡之际,普通人身上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使文章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也让读者对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三、作文(50分)
21.请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词,比如“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幸福”“快乐”……,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四、附加题(10分)
选择题
22.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弛
C.(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该项内容评论的是泰戈尔的《新月集》,而不是评论艾青诗歌。
简答题
23.艾青曾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有关诗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他的诗歌《太阳》,以“太阳”象征光明、理想,召唤人们敏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示例二】他的《黎明的通知》,热情地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不仅给人以情的感染,而且诗中的“我”就是黎明,诗人以一个明朗乐观的基调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解析】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艾青随之扩大了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
示例一: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运黑暗、坚持斗争、向往光明、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示例二:《太阳》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春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暗示着光明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要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
24.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答案】“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我爱这土地》等)“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挚诚的爱,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深深的担忧。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地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这首诗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歌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高新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应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