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27)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27)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27)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27)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27),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算盘是我国古老的计算工具,曾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2013年珠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代替,珠算也逐渐远离小学课堂。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议推动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对此,教育部最近给出答复:“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珠算学习要求,从‘看到算盘’‘知道算盘’到会简单的珠算口诀,拨珠运算,我们将把这一问题提交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研究。”
    对于“珠算要不要进课堂”,班级拟举办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珠算要进课堂”,反方观点“珠算不要进课堂”,请你任选一方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九经》像是厅堂,《十七史》像是卧室,诸子百家诗文词像是书房花园。厅堂卧室可以待宾客,书房花园可以养神娱乐,各得其所,各有其乐。袁枚更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览。
    香菱急于学诗,想做个诗人。黛玉给她建议 “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李杜诗歌,“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不愁不是诗翁了!”林黛玉则更强调专读精攻。
    某校读书节要准备举办一场辩论会,辩题是“广读博览与专读精攻,对中学生来讲,哪一个更重要?”假如你被邀请参加该辩论会,请代表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稿,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子夏的学生问子张关于交往、交友的问题。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讲的?”学生回答:“子夏说可交的就交往,不可交的就拒绝”。子张说:“跟我听到的不一样:君子尊重贤人,也接纳普通人,嘉许好人而同情能力不足的人。”
    子夏厚道老实,孔子以慎交而诲之,免其泛交而受骗;子张好胜偏激,孔子以泛交而诲之,制其偏狂之弊。
    阅读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交友思考,选择子夏或子张一方的立场,撰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立论,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名民营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现象: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制度也没有,但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奉献成为一种情怀;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奉献的情怀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
    制度比情怀更重要吗?这名企业家产生了困惑。为解决他的困惑,理智中学拟举行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为“制度比情怀更重要”,反方观点为“情怀比制度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写作时,符合辩论稿基本规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珠算不减来时路,返璞归真正当时
    ——在“珠算要不要进课堂”辩论赛上正方陈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珠算应该进入课堂。
    从思维层面,珠算进入课堂,是返璞归真的大智慧。
    庄子《庖丁解牛》中,庖丁“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沉浸其中,妙不可言,俨然一场体育、音乐、舞蹈的盛会。珠算进入课堂,也会如此。在滚瓜烂熟的口诀声中,学生眼到,手到,耳到,心到。因此,珠算蕴含着极为复杂的心智活动,如空间想象能力、心算能力、动手能力等。一种声音浑难忘,最是嘈嘈珠算声。珠算进课堂,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寓学于乐,何乐而不为?
    “无用之中有大用”。珠算虽已丧失了实用功能,看似无用,但它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教育智慧。珠算,相当于君子六艺中的“数”。如果说,“礼”是德育,“乐”是音乐、美育教育,“射”是体育教育,“御”是生活技能教育,“书”是人文教育,那么以珠算为核心的“数”,则是最朴素的智育。礼、乐、射、御、书、数合起来,和今天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不谋而合。
    从文化层面,珠算进课堂,是延续千年文脉,悦纳中华文明。
    算珠的上下格,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乾坤、天人合一的哲学辩证法;满十进一,隐喻学问事业循序渐进、登堂入室、技近乎道的大成之道;另外,珠算的口诀,如“三下五除二”“一退六二五”等,早已是耳熟能详的民间熟语,可喻处世之道,可喻行事风格……总之,珠子虽小,可以喻大。珠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美学意蕴。
    且不说珠算是“第五大发明”,且不说珠算在古代度支会计、工程营造、货殖商贾等国计民生方面的劳苦功高,单凭珠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进入课堂呢?可以说,浸润珠算思维的中华民族,在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等方面异常发达,积久形成了这种中国特质的思维。
    因此,粒粒算珠,串起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文脉。难道能因为“相见常日稀”,就弃之如敝屣吗?
    从国家层面,珠算进入课堂,是一场申遗的争夺战,更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文明博弈。
    近年来,韩日等国,积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算、端午、拔河、筷子……不一而足。这些明明是中国的文化名片,缘何一次次被人觊觎?恐怕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这些文化瑰宝熟视无睹,“举以予人,亦不甚惜”。“一个没有辉煌灿烂文明的国度是可怜的,有了辉煌灿烂文明而不知道珍惜的国家是可悲的”。珠算,如此重要的文化遗产,却日渐式微,濒临消失。这无异于崽卖爷田,数典忘祖。
    因此,算盘进入课堂,刻不容缓。它将成为孩子们家国情怀的启蒙教育:从小捍卫中华民族的文化版图,唤起我们枕戈待旦的文明守护意识,唤醒我们小憩的历史使命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珠算进课堂,是最接地气、最硬核的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我方重申观点:珠算应该进入课堂!
    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讲珠算虽曾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且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科技发展,珠算远离小学课堂,有政协委员提议推动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教育部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
    “珠算要不要进课堂”,可谓见仁见智。应该说,只需言之成理,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大多数学生,立论持重,一般会选择正方,主张“珠算要进课堂”。因此,可“顺势而为”,即顺着材料的诱导提示,条分缕析,如珠算进课堂,可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等,阐述己方的理由。这样写下来,逻辑严密,力争充分,而且洋溢着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失为明智之举。
    作为辩论,当然也选择反方,主张“珠算不要进课堂”。但反方很具挑战性。因为传承传统文化,更符合民间积久而成的朴素的价值取向。因此,选择反方,要充分考虑正方问难的种种可能。在指出珠算不合时宜时,观点要审慎,措辞要得体,不以“数典忘祖”授人以柄。
    除了材料命意限制,还应注意演讲稿这一实用文体的要求。如明确辩论稿的基本格式:开场白和结束语。虽是基本格式,也可驰骋才力,尽力出彩。又如如何凸显“现场情境感”,可不失时机的让“我”、“我方”出场。另外,考生可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和辩论技巧,使己方辩词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写作时观点不要偏激,或有失公允,如持“珠算不宜进入课堂”时,忽略了珠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数典忘祖之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要注意运用较为充实的例子,如果例证匮乏,内容就会单薄。比如珠算究竟有哪些作用,可以运用事例、名句佐证,不要一味空洞说理。另一方面,要“缘事而发”,由此说开去,由珠算联想到类似的例子,即如何在现代文明中保留、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使文章观点超越“就事论事”的窠臼,凸显“大情大理”,具有普适、普世价值。
    立意:
    1.珠算进课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行不悖。
    2.珠算进课堂,以传承之名,行复古之实。
    3.珠算作用寥寥,进入课堂,违背现代教育规律。
    2.例文:
    万卷?万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专读精攻对中学生更加重要。
    贵方倡导的广读博览有其合理之处,但存在相当大的弊端。
    万卷书山能否读得完?
    首先,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对语数外等学科的学习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又有多少时间去广泛阅读呢?当阅读成了一种任务,学习充满功利意味时,即使读再多的书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与其在万卷书山中苦苦攀登,倒不如另辟蹊径,悠然自得地游览几座“名山”。
    读书破万卷收获何在?
    作为中学生,我们的心智仍不是很成熟,“三观”也正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不同的书籍势必会对我们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敢问:贵方如何界定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在短短的中学时光中,那种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阅读,不仅无益于提升自己,而且可能会导致同学们的厌学情绪。
    深度为何不能是广度?
    在这里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追求广度呢?深度为什么就不能是另一种广度呢?真正的好书是有深度的,其意蕴绝非我们一时能完全理解的。一部经典的作品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仍享有盛名,不仅是因为其内容如同老酒一般,在时光发酵下越发醇厚,更是因为作品本身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就拿《红楼梦》来说,深入研究这部作品的“红学家”们,从中看到的是社会万象、风俗百态,而对那些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急着再去读别的书的人来说,可能对这本书留下的印象就只剩下“宝黛钗”的三角恋了。
    没有深度,何来广度?
    贵方认为,只有广读博览才能建立起阅读者与书籍的联系,构架起完整的知识网络,但是如果扎根不深,百年大树又从何长起?浮于表面的阅读,带来的是轻浮的根基,让阅读者无法把握书籍的主旨与内涵,甚至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就拿今天的辩论来说,如果我对精专阅读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即使掌握了再多的资料,又如何能让贵方折服呢?
    当饥寒不再威胁我们的生命,吃好比吃饱更重要;在阅读已经普及的时代,囤积阅读“粮食”的行为已不再必要。与其让“粮食”腐坏于仓中,倒不如专取所需、细细品之。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中学阶段,认真精读几本经典,足矣。最后,我方倡导大家捧起那些被我们囫囵吞下的书籍,这一次,慢慢读,细细读,相信必有收获!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本题要求写读书节的辩论稿。读书节,含有书香中国、读书明理、传承文化等意味。辩论稿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要求旗帜鲜明地亮出己方的观点、想方设法证明己方的观点,并时时回应对方的观点,及时反驳对方的观点,甚至反驳对方可能提出的理由,在反驳中建立自己的观点,并不断强化自己的观点。
    代表其中一方写辩论稿,开头要有对“对方辩友”等对象的称呼,结尾要有对自己观点的归纳和强调。整篇文章要有对象感、现场感、交流感、回应感,甚至有交锋感、冲突感。也就是说,辩论稿是论辩双方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需要有交互、有回合,而非撇开一方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独自为文。
    辩论内容为“广读博览与专读精攻,对中学生来讲,哪一个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对两个观点有具体感知,材料以袁枚对书籍的比喻引导我们思考读书广博的妙处——各得其所,各有其乐。除此之外考生还应该有其他理由来论证读书应该广博;而“香菱学诗”则通过林黛玉之口告诉我们要学会挑选好的书籍,不能“滥”,而应“专精”,如此才能有所成就。
    本题要求在“广读博览”与“专读精攻”两方中任选一方,就必须只选一方、强调一方,如果写“最好是广读博览与专读精攻相结合”,或“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选择”等,实际上都没有直接回应题目提出的“哪一个更重要”这一问题,不符合辩论稿的要求。
    写作时,还必须留意题目中“中学生”的身份界定,即必须要考虑:跟别的群体相比,中学生有何年龄特点,中学生在阅读上有何独特之处。
    此外,还需要注意题目中“哪一个更重要”中的“更”字。“更”,意味着比较,也意味着并非孰对孰错的关系,而是谁重要、谁次重要的关系。所以,在立论时,不是通过直接否认对方的观点来确立自己的观点,而是在比较双方的观点后,发现其中一方的观点“更重要”,进而建立起某一方“更重要”的观点。
    写作时要坚决地站在己方立场,调动各种理由,在驳中立,或在立中驳,驳倒对方,说服评委。也就是要求在写作时要善于发现并聚焦对方观点的漏洞、软肋,而把己方的道理说圆、说通、说透。如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拥有更广博的知识,培养更全面的能力,助力复合型人才的发展。读书贵专,求精求深: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读得有重点有针对性,读得更精到更深入,读出作品的精髓,有利于发展个人专长。
    立意:
    1.读书不在多,精微致远。
    2.读得精深,抵达至境。
    3.读书之道,博览胜专精。
    4.博览万卷书,如行万里路。
    3.例文:
    交友有条件 交友应有道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方认为子夏的立场是正确的。交朋友必须要有条件,因为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能使自己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所以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有所选择。
    关于如何交友,我方认为,可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群书治要·论语》告诉我们要“无友不如己者”,“如”是“似”“像”的意思,就是不要结交那些不像自己的人,也就是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才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共同进步。
    其次是要结交有德行的朋友。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淳厚善良、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被称为‘吉人’。”可见,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命运,因此一定要与德行高尚之人交朋友。
    最后要明了交良友的益处和交损友的害处以自勉。《群书治要·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贤德之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反之亦然,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虽然本性质朴美善,心地聪明智慧,也必须请教贤师教导,选择良友相交。因为如果人得到真正贤明的老师,并向他学习,那么他每天听到的就都是尧舜禹汤的道理;如果人得到好的朋友,并和他交往,那么他所见到的就都是忠诚信实、恭敬礼让的品行。这样,人每天在道德方面不知不觉地不断进步,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反之,如果人所结交的都是无德之人,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那么就会致使自己即将遭受刑罚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我方坚决反对对方的观点:无条件的交朋友。切不可没有选择的交朋友,以朋友多而自喜,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正如古人所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交友必须有条件,要交“值得交往的人”。
    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围绕“交友”(交往)这一话题展开说明。子夏从“自我”品德的高标准出发,强调交往的对象标准,值得交往的人才能与之交往。子夏所言“可者”,直接理解就是“值得交往的人”,根据《论语》的基本思想,这个“值得交往的人”应该理解为道德品行高的人。子张对交往对象没有选择,主张与所有人都要交往,只是交往态度有所区别。二者的观点可理解为交友有条件和无条件。
    第二段则解释了两人的交友主张为何会有区别,这一解说可归结为选择朋友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最好能扬长避短。
    试题要求以“交友”为核心论点,选择子夏或子张一方的立场,自拟论题撰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立论,并反驳对方的观点。对此,若赞同子夏,可立论为交友需要确定原则,即需要条件。据此分析原因,彰显好处,从反面分析滥交朋友的害处,从而反对无条件交友。赞同子张,可立论为交友不需要条件,四海之内皆朋友。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方面分析,反对对方,可以从有条件的交友自私,不是纯粹的友谊角度论证。
    立意:
    1.交友需条件,交友要谨慎。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对朋友要宽容。
    4.不为交友设障碍。
    4.例文:
    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制度比情怀更重要
    ——正方一辩立论陈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
    从古至今,在国家治理的问题上,一直都有一种争论,那就是:是法治好还是德治好?它们的作用往往是这样的,如果实行法治,一个百万富翁尽管他不热衷公益事业,但法律规定国家可以向他征收一些税费,由国家安排使用;如果实行德治,他不热衷公益事业,他不愿意伸出援手,除了谴责,我们不能再对他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法治好还是德治好?
    举这个例子,是想表达我方立场,制度与情怀,就好比法治与德治,谁更重要?我方观点是,制度比情怀更重要。理由如下:
    第一,制度比情怀更有“稳定性”,有利于保障企业的日常运作。制度是用来规范约束个人行为的一些规则规范条例条规。一个企业,只有人人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才能保障企业的日常运作,才能保障员工的办事效率。而情怀则缺乏约束力,不能如制度那样从外在对人进行约束,只能靠个人的自律性。而人天生有“情绪”有“惰性”,靠自律十分不可靠。
    第二,制度比情怀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各方利益。一个企业,在发展之初,三五成员,的确需要每个人的奉献情怀,当公司发展壮大,具有一定规模以后,制度便一定要配套完善了,因为“无规则无以成方圆”。规模大了,部门多了,需要员工也多了;员工多了,背景复杂了,想法多了,此时,公司的发展问题更复杂。试想,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今天上司徇私枉法,明天员工迟到早退;今天你推诿责任,明天我偷懒怠工,那么公司的利益哪里有保障?公司又何来“凝聚力”?
    第三,制度比情怀更有“执行力”,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发展壮大。春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曾说过“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一个国家的兴旺和长久,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治理水平,而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则集中体现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能力上。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公司就会如风筝断了线、就会像大江大河堤岸溃决,走向未知走向深渊。张瑞敏接受海尔后颁布了著名的“十三条”,马云退休时说 “今天不是马云的退休,而是一个制度传承的开始。今天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个制度的成功。”所以,公司如果只讲情怀,没有制度的保障,依靠人情是难以走远走好的。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情怀与制度比较起来,制度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我的陈词完毕,谢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本题围绕“制度比情怀更重要”这一辩题展开辩论。所给材料讲述了一个现象:什么制度也没有时,奉献成为一种情怀;制度完善了,奉献的情怀也消失了。情怀和制度其实都很重要,但要比较判定哪一个更重要,就需要考生有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制度是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其主要作用是明确规范,指引方向,强化约束,让人有法可依,为奖惩提供依据;情怀是思想、志趣、追求相统一的内心世界,其主要作用是产生激励,侧重于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让人形成自觉意识。在阐述制度的作用时,不能否定情怀;在阐述情怀的作用时,也不能否定制度。写作中关键强调一个“更”字,在辩论时既要观点明确,又要客观准确。题目中提到“为解决他(企业家)的困惑”,那么,在行文中应适当关注原材料,并且要针对这名企业家的困惑解决问题。
    作文设定为辩论赛的形式,要求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注意辩论稿的写法,首先应说明自己的身份,然后阐述己方观点,给出相应的理由,一般要用“一、二、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这样条理性强的表达来分条阐述理由;其次注意对对方观点的驳斥,要抓住对方观点或论据、论证中的漏洞进行必要的反击。当然要注意语言的分寸,不要有过激言辞。
    如从反方角度写“情怀比制度更重要”,可以强调“情怀”属于企业文化,而文化是企业的根。论证时可以乔布斯的名言、张瑞敏的企业理念为例进行论证。还可以分析制度是冷的,而情怀是暖的,企业不能靠冷冰冰的制度做大做强,却可以靠温暖的情怀凝聚人心。最后从古代“得民心者的天下”出发,论证情怀才是企业的灵魂。
    立意:
    1.制度比情怀更重要。
    2.情怀是一种大境界。
    3.情怀比制度更有凝聚力

    相关试卷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17):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17),共6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28):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28),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25):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练习卷 (25),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