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11 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带来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11  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带来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学案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11  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带来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学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11 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带来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11 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带来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学案,共4页。
    近40a来江河源区(三江源)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但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春季降水和近15a来冬季降水的明显增加上。对植被生长起重要作用的夏季降水量虽然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存在地区差异,50年代末以来,沱沱河一带夏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黄河源区达日、玛多等地夏季降水量5a滑动距平显示丰水期出现周期长达20a左右,而枯水期出现周期一般在10a左右,如玛多地区自70年代后期降水量减少直至90年代初期才开始回升。气候条件的这种变化对广泛分布于玛多、沱沱河一带的高寒草原和高寒沼泽草甸植被生长不利,气温升高,尤其是夏季气温升高将使蒸发强度增大,相同时期降水量没有增加甚至减少,将造成植被因干旱而退化,沼泽草甸因干旱而疏干,湿生草甸植被向中旱生植被演替。
    气候的暖湿变化趋势将促使区域冰川大量融化,冰川末端退缩。70年代以来,江河源区冰川普遍出现的显著退缩和物质负均衡就是这种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高寒地区随全球增温,降雪量增加已成为普遍现象,尤以青藏高原明显,上述降水季节变化态势说明,江河源区也不例外。但冬春季节降雪量的增加,直接导致该区域大雪灾害发生频繁,80年代以来,就出现1982-1983年度、1985-1986年度以及1988-1989年度的特大雪灾,区域经济损失惨重。
    气候条件变化在江河源区的最大影响还在于冻土环境变化。江河源区属于多年冻土分布区,高原多年冻土层的存在对于高寒草甸植被生长发育意义重大,一方面多年冻土层能有效阻止地表水和土壤水分下渗迁移,使植被根系层维持较高水分;另一方面冻土层使活动层淋溶或淋滤的多种营养成分在此聚集,并维持土壤的低温条件而易于有机质积累;因此高原上如黄河源区这些冻土发育的低洼盆地和山间谷地是高寒草甸及高寒沼泽草甸植被最为发育的地区。众多观测研究表明在近30a来,随气温逐渐转暖以及人为活动强度增大,青藏高原冻土上部(20m)地温明显升高(平均升高0.2~0.3℃),并已影响深40m以上冻土地温状况,造成冻土融区范围扩大,季节融化层增厚,甚至下伏多年冻土层完全消失。在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变化异常明显,岛状冻土北界向南退缩,同时连续冻土南界向北退缩,冻土岛消失、冻土厚度变薄,公路路基下冻土上限下降。多年冻土退化使植被根系层土壤水分减少表土干燥,沼泽疏干;并使土壤结构、组分发生变化,从而使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优势植物种群发生演替。
    在青藏高原,尤其是江河源区的广大地区分布有高寒草甸,牧草生长发育及其生产力水平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极为明显,在投入甚少的状况下,其产量高低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为此,李英年等在分析了现实状况下,高寒草甸气候生产力分布状况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建立光、温、水等影响下气候生产力的基本模式,然后依据GCM输出参数模拟计算了未来气候下高寒草甸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规律。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后高寒草甸牧草生产力水平变化格局有所不同,其主要与降水的影响关系较大。当气温上升2℃,降水增加10%时,植被的蒸散力大于降水的补给量,干旱胁迫加重,因而水分成为牧草生长的限制因素,只有降水在同期增加15%以上这种限制才能得到缓解。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加的可能较小,将造成高寒草甸分布区域地表及植被蒸散力的加大,这比降水量的增加更快,使区域干旱现象明显,水分的不足终将限制草地生产力的提高。
    【配套题目练习】
    一、单选题
    (2022·山西运城·模拟预测)感热是指地面与大气之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过的垂直热量,主要受地表的粗糙度、地气温差以及风速等直接影响。青藏高原感热变化将会影响青藏高原与周边区域的大气环流和对周边大洋水汽的抽吸作用,高原感热越强,对水汽的抽吸作用越强,进而对周边区域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据研究,自1981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有暖湿化的趋势,并对我国区域气候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周边区域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 )
    A.我国南方地区多洪涝灾害B.我国西南地区多阴雨天气
    C.我国北方地区多寒潮灾害D.我国西北地区多暴雪天气
    2.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对高原感热的影响是( )
    A.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B.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升高
    C.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D.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升高
    【答案】1.A 2.A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感热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周边区域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对高原感热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高原感热越强,对水汽的抽吸作用越强,进而对周边区域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可知: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推移速度减慢,长期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使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多,多引发洪涝灾害,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引发旱灾,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西南季风势力也减弱,我国西南地区阴雨天气减少,B不符合题意;暴雪天气夏季出现较少,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据材料,青藏高原目前气候出现暖湿化特征,利于高原地表植被恢复,地气温差减小,高原感热强度下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青藏高原上的冰雪融化,气候出现暖湿化特征,使得青藏高原上的植被得以迅速生长,植被覆盖率升高,地气温差减小,青藏高原感热强度下降,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推移速度减慢,长期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使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多,多引发洪涝灾害,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引发旱灾;使得西南季风势力也减弱,我国西南地区阴雨天气减少。
    (23-24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势愈发明显,冰川融雪、冻土退化和降雨增加导致高原湖泊水位急剧上涨,湖泊溃决风险增加。根据盐湖水文报告及青海可可西里区域地质状况,盐湖溃决后,水流主要沿清水河古河道向东南方向注入楚玛尔河,可能会对8km外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等设施造成危害(图)。青藏公路主要以小桥和路堤方式通过盐湖溃决区,盐湖溃决将对其产生巨大威胁。完成下面小题。
    3.盐湖溃决给青藏公路带来的主要威胁是( )
    A.路基融沉、碎石堆积B.路基融沉、桥梁冲毁
    C.洪水淹没、碎石堆积D.洪水淹没、桥梁冲毁
    4.改建青藏公路小桥,首先要考虑( )
    A.盐湖洪峰流量B.盐湖泛滥面积C.盐湖水盐状况D.盐湖泛滥季节
    【答案】3.B 4.A
    【解析】3.青藏公路主要以小桥和路堤方式通过盐湖溃决区,小桥的洪水通过能力较差,当盐湖溃决时,较大的洪水会冲毁桥梁,同时盐湖溃决形成的洪水会使路基下冻土融化,导致路基融沉,B正确;盐湖溃决后流经的区域地势起伏较小,所以流水搬运能力弱,水中所搬运的碎石较少,不会产生过多的碎石堆积,AC错误;材料中“水流主要沿清水河古河道向东南方向注入楚玛尔河”,所以水流不会明显淹没公路,D错误。故选B。
    4.青藏公路的小桥洪水通过能力较差,所以改建小桥时要考虑盐湖溃决后的洪峰流量,因为洪峰流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排水设计,是确定桥梁孔径和桥下净空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改建青藏公路小桥时,应充分考虑盐湖洪峰流量的影响,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小桥的洪峰通过能力,A正确;盐湖泛滥面积、盐湖水盐状况、盐湖泛滥季节对青藏公路小桥的破坏均较小,所以不是首要考虑的,BCD错误。故选A。
    【点睛】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西藏拉萨市。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青藏公路是世界上首例在高寒冻土区全部铺设黑色等级路面的公路,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担负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
    二、综合题
    5.(2024·江西九江·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导致高原湖泊面积变化。下图为某盐湖面积变化示意图,湖泊扩张淹没了附近低覆盖草地和盐碱地,同时对湖泊西侧和南侧临湖公路路基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1)从湖泊补给的角度分析该湖泊面积增加的原因。
    (2)分析临湖公路路基破坏加剧的原因。
    (3)从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的角度,分析湖泊面积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以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冰川、冻土融水增加;降水量增加;使入湖径流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
    (2)气候变暖,加剧冻土融化(活动层厚度增加),路基稳定性变差;湖泊水位上升,湖水拍击路基(湖浪侵蚀作用增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水分增加,冻融作用更明显,对路基产生破坏。
    (3)湖水盐度下降,影响盐业资源安全;湖泊生物生存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淹没草地,影响生态安全。
    【分析】本题以盐湖流域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湖泊水文特征、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面积变化带来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该湖泊位于青藏高原,其水源补给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由材料“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导致高原湖泊面积变化可知”,该湖泊面积增加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湖泊面积增大;另一方面,气候的暖湿化,使区域降水增多,河流入湖水量增加,面积增大。
    (2)本题应从冻土、湖水拍打、冻融作用等角度分析破坏加剧原因。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冻土发育,活动层的冻土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加速融化,路基稳定性变差;湖泊水位上升,湖水对路基的拍打增强,造成路基的破坏;另外,湖水上升,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水分增加,冻融作用更明显,对路基产生破坏。
    (3)湖泊面积增大,湖水的盐度下降,盐业生产受到影响,产盐量下降,影响盐业资源安全;湖泊盐度改变,影响湖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位上升,淹没草地,影响生态安全。

    相关学案

    区域生态可持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混易错学案:

    这是一份区域生态可持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混易错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4生态农业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4生态农业学案含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讲解,变式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0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0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学案含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精 讲 点 拨,对 点 精 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