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评课ppt课件
展开材料解读:近日,在天津市部分区域组织的全域核酸检测中,有123人因逃避核酸检测被训诫,有8人拘留或警告。
在核酸结果查验及相关排查工作中发现,极少数人谎称“不在津”故意逃避核酸检测,对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之规定依法对123名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人员进行训诫教育。
依法对违反疫情防控规定情节严重的4人给予拘留处罚,对情节较轻的4人给予警告处罚。
思考:恶意逃避核酸检测被处罚,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法律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会受到惩罚。一起学习5.1《法不可违》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底线。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
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怎么避免?
提示:①小勤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勤工俭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触犯了法律,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因此被送到了派出所。②能避免。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税,如个人所得税等。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
思考:以下规定表明法律有什么作用?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预防工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视频的节目。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四是预测作用,即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五是教育作用,即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民事违法表现: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欠债不还;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泄露他人隐私;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探究二:违法行为的类型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最常见的行政违法为行政违法表现: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闯红灯、谎报险情、偷税漏税欠税等。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其他惩罚性赔偿……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Ⅰ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如何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
1.看违法者的处罚结果(题目中常见)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警告、没收( P48相关链接)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恢复原状、道歉、返还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P54相关链接)
2.看事件主体间的身份(是否有公安机关等行政机关介入)
(主体是民与民)平等的社会成员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主体是民与官)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3.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4.看违反的法律类别(《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刑法》)
以下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的处罚。
谎报灾情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破坏铁路封闭网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 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材料:2022年10月7日晚,程某某在某微信群内散布“咱们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昆区已经39例了”的涉疫信息,造成恶劣影响。昆都仑区公安分局立即展开调查。经查,程某某的言论系谣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因程某某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昆都仑区公安分局依法对其作出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材料中程某违反了哪部法律?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谈谈你对上述违法行为的认识。2.请你列举与上述法律相关的违法行为。3.如何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
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材料中程某违反了哪部法律?属于什么违法行为?2.请你列举与上述法律相关的违法行为。3.如何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
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例如:霸座、酒驾、噪音扰民。
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情境一: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情境三: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后却只发一半货物。
情境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思考:1.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2.如何避免上述民事违法行为的出现。
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维护自己权益,又尊重他人权益。
1.法律的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4.避免一般违法行为,怎么做:①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法律规定。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强制作用
1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就是( )A.不说谎 B.不违纪 C.不违法 D.不犯罪
2.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课堂——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行政违法行为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四个案件及其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A.小林故意高空抛物导致邻居死亡一一承担民事责任B.小李捡到一个钱包拒不返还失主一一承担民事责任C.小杨在电影院大声喧哗影响观影一一承担刑事责任D.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一一承担行政责任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zz/tb_c13221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法不可违说课ppt课件</a>,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zz/tb_c13221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法不可违课堂教学课件ppt</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框,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zz/tb_c13221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法不可违教学演示课件ppt</a>,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作用,行为规范,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P51相关链接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