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判断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人在吃馒头时,感觉会越来越甜,其原因是( )
A. 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蔗糖B. 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C. 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D. 口腔内产生了葡萄糖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馒头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但口腔内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具有甜味,因此人在吃馒头时,感觉会越来越甜。
故选C。
2.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和供给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物质是下列哪一组( )
A. 蛋白质、脂肪B. 蛋白质、糖类
C. 糖类、蛋白质D. 维生素、脂肪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
【详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组织更新有重要关系,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所示为4种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食品,某同学若长期以其中的一种食品为主食,则最易患佝偻病的是( )
注:
A. B.
C. D.
【答案】B
【分析】人体缺乏维生素D就容易患上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详解】人体在长时间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下,容易患上佝偻病,根据题干图示所示可知,ACD均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和钙,故本题的答案为B。
4. 我们不能随地吐痰是因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痰生成的部位是( )
A. 鼻腔黏膜B. 喉腔侧壁
C. 口腔黏膜D. 气管和支气管
【答案】D
【详解】根据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分析解答.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解: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选D
只有呼吸道的气管和支气管才能产生痰,这样既能湿润空气还能对呼吸道起净化作用.
5. 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示意图,a、c示血管,箭头示血液流动方向,若c血管内流动脉血,你认为b结构可能代表的是( )
①大脑 ②肺部 ③小肠绒毛 ④肾小球 ⑤肾小管 ⑥左心室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②③D. ④⑤⑥
【答案】B
【分析】血液流经人体某一器官时,在该器官的毛细血管处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流出该器官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知: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详解】血液流经①大脑、③小肠绒毛、⑤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处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即血液流经大脑、小肠绒毛、肾小管等处后,c的血液是静脉血;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即血液流经②肺部时,c处的血液是动脉血;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其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即如果b是肾小球,则c处流的是动脉血;
假若b是左心室,则a是左心房,c是主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因此若c血管内流动脉血,b结构可能代表②肺部、④肾小球、⑥左心室。
故选B。
6. 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少量的什么血可以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 )
A. A型血B. B型血
C. O型血D. AB型血
【答案】C
【分析】ABO输血血型:
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A型,可以输给A型、AB型;
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B型,可以输给B型、AB型;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AB型、A型、B型、O型,可以输给AB型;
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可以输给O型、A型、B型、AB型。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可以输给O型、A型、B型、AB型。
故选C。
7. 医生为大量失血的伤员输血时应输同型血,否则伤员在大量输血后会更快死亡,原因最可能是( )
A. 人体脱水B. 感染疾病
C. 体内废物无法排出D. 红细胞发生凝集
【答案】D
【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详解】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红细胞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故选D。
8. 某病人大面积烧伤,需要通过输血抢救,你认为应该输什么血液成分为宜( )
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血浆
【答案】D
【分析】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详解】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故应输入血浆。
故选D。
9. 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肾小球B. 肾脏C. 输尿管D. 膀胱
【答案】B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
【详解】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故选B。
10.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间歇的B. 肾小球有重吸收的作用
C. 膀胱有储存尿液的作用D. 输尿管输送尿液是间歇的
【答案】C
【分析】(1)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
(2)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详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对尿液的暂时储存。
故选C。
11. 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a、b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a、b物质分别是( )
A. 水、尿素B. 尿素、葡萄糖
C. 葡萄糖,尿素D. 蛋白质,无机盐
【答案】C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图可知,b物质经肾小管后含量上升,a物质经肾小管后含量逐渐降低到0。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详解】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将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分,导致尿素浓度大大提升。正常情况下原尿不存在蛋白质。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下,水的含量降低,葡萄糖是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葡萄糖含量更是降低到0。所以b是尿素,a是葡萄糖,C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小明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检查发现尿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推断小明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A. 肾小球B. 膀胱C. 肾小管D. 输尿管
【答案】A
【详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小明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和红细胞,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故选A。
13. 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 视网膜,大脑皮层B. 大脑皮层,视网膜
C. 视网膜,视神经D. 视神经,大脑皮层
【答案】A
【分析】眼球的结构:
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物像(图像)。
【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故选:A。
14. 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B. 睫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
C. 角膜上有大量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D. 视网膜上有大量视神经,可以形成视觉
【答案】A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
【详解】A.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角膜和玻璃体都可以折射光线,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改变,对光线起着主要折射作用,A正确。
B.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B错误。
C.角膜是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脉络膜里有丰富的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C错误。
D.外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视觉是在视觉中枢形成的,D错误,
故选A。
15. 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下列关于耳和听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B. 人的听觉产生于耳蜗
C.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闭嘴、堵耳
D. 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容易损伤鼓膜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及耳朵的卫生保健等相关知识。
【详解】A.咽鼓管是咽喉与中耳的通道,若鼻咽部感染,病菌会沿着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人患中耳炎,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由此可知,人的听觉产生于大脑的听觉中枢,B错误。
C.遇到巨大的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保持鼓膜大气压力平衡,C正确。
D.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容易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D正确。
故选B。
16. 青少年近视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还会对将来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预防近视的是( )
A. 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B. 在强光下看书
C. 看书坐姿随意D. 边走路边看书
【答案】A
【分析】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预防近视,做到“三要”、“五不看”。三要是,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②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③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④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⑤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有助于预防近视;而“在强光下看书”、“看书坐姿随意”和“边走路边看书”都不利于眼睛的健康,可能导致近视。
故选A。
17. 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 甲和丙B. 甲和丁
C. 乙和丙D. 乙和丁
【答案】A
【分析】从近视眼以及远视眼的形成过程分析作答。
【详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即图中甲,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丙,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折射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即图乙,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丁,故选A。
18.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增加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A. 肺泡B. 组织细胞
C. 肺泡外毛细血管D. 血液
【答案】B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AC错误。
B.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了,而二氧化碳最终来源于组织细胞,B正确。
D.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保护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19. 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示意图,视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 视网膜、②晶状体、 ③角膜、 ④玻璃体。
【详解】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白色坚韧,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
故选A。
20. 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往往乘客张开口或咀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保护( )
A. 鼓膜B. 咽鼓管C. 耳蜗D. 听小骨
【答案】A
【详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或将口微微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所以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往往乘客张开口或咀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
21. 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 )
A. 消化作用B. 吸收作用
C. 重吸收作用D. 滤过作用
【答案】C
【分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
【详解】一个肾脏正常的人在形成尿液时,原尿在流经肾小管的过程中,原尿中99%的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仅剩下1%形成尿液。所以,每天形成原尿150L,排出的尿液只有1.5L,C正确。
故选C。
22. 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A. 气体在呼吸道的运输B.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 增加肺内气体交换的面积D. 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D
【分析】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详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即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 肺的下列哪项结构特点与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无关( )
A. 肺位于胸腔内
B. 肺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
C. 肺泡数目多,面积大
D. 肺泡外表面有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A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物质出入。
【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数目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A。
24. 所吃水果中的维生素变成血液中的维生素的过程是( )
A. 消化B. 吸收C. 运输D. 循环
【答案】B
【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详解】A.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维生素是小分子不需要消化,A不符合题意。
B.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B符合题意。
C.运输主要是指营养物质被运输到需要的地方,C不符合题意。
D.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 下表是取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的数据,判断A、B、C分别是( )
A. 血浆、原尿、尿液B. 原尿、尿液、血浆
C. 尿液、血浆、原尿D. 原尿、血浆、尿液
【答案】C
【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详解】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为尿液,因为其中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含量升高;B为血浆,因为其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C为原尿,因为其中含有葡萄糖但不含有蛋白质(少量蛋白质忽略不计)。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判断题(对的涂“T”,错的涂“F”。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
26. 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胃。( )
【答案】错误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详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27. 胆汁由胆囊分泌,并在胆囊中储存。( )
【答案】错误
【详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贮存在胆囊中,通过胆管将胆汁运输到小肠内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脂肪微粒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
故本题说法错误。
28. 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先进行体循环,后进行肺循环。( )
【答案】错误
【分析】根据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把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故答案为错误。
29.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腺和消化道。( )
【答案】正确
【详解】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故题干说法正确。
30. 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
【答案】正确
【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三、非选择题(每个空格1分,共45分)(在[ ]里填上字母或标号,_______上填文字。)
31.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是由[①]________和[②]_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2)[____]是红细胞。一个人如果红细胞数目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就会患_______症,这样的患者应多吃含_________和铁丰富的食品。
(3)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____]的数目会显著增加,它的功能是_________。
【答案】(1)①. 血浆 ②. 血细胞
(2)①. ⑤ ②. 贫血 ③. 蛋白质
(3)①. ③ ②. 吞噬病菌
【分析】血液由①血浆和②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⑤红细胞、③白细胞和④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小问1详解】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血液加入抗凝剂静止一段时间后,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血浆;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
【小问2详解】
⑤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当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这时应该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小问3详解】
③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2. 人的正常生活需要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部分示意图。请思考作答:
(1)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组成,心脏四个腔室中[ ]_________的壁最厚。
(2)血液由B出发,流经血管1,在组织细胞处完成物质交换,由血管4送回C,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______。
(3)血液只能由A流到B、C流到D,是因为有_________防止血液倒流。
(4)考场上:大脑飞速运转,需消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小肠吸收的一个葡萄糖分子,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脑细胞,至少需要经过心脏______次。
【答案】(1)①. 肌肉 ②. B
(2)体循环 (3)瓣膜(房室瓣)
(4)两(或者2)
【分析】图中:1主动脉、2肺静脉、3肺动脉、4上、下腔静脉、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小问1详解】
心脏主要由肌肉组成,能够收缩、舒张。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图中B左心室的壁最厚。
【小问2详解】
体内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血液由B左心室进入1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4上下腔静脉,流回到C右心房的循环过程称为体循环。
【小问3详解】
血液只能由A左心房流到B左心室、C右心房流到D右心室,是因为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小问4详解】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吸收的葡萄糖经过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部的毛细血管→脑细胞,可见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分子,需要2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脑细胞。
33. 线上学习逐渐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进行线上学习时,信息是如何被人体接受和处理的呢?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同学们聆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图1中声音引起[ ]_______的振动,并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刺激[ ]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最终形成听觉。
(2)同学们在进行线上学习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光线→[ ]_______→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图像信息,再经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3)利用手机进行网上学习,如果长时间距离屏幕太近,会导致图2中的[ ]______曲度变大,成像的位置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形成近视。这时可以佩戴_______(填“凹透镜”或“凸透镜”)加以矫正。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近视:_______(至少写出一点)
【答案】(1)①. ⑥鼓膜 ②. ⑧耳蜗
(2)①角膜
(3)①. ③晶状体 ②. 凹透镜 ③. 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图中: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④视网膜,⑤玻璃体,⑥鼓膜,⑦半规管,⑧耳蜗,⑨咽鼓管。
【小问1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⑥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⑧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小问2详解】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①角膜进入眼球,经③晶状体,⑤玻璃体等的折射,落在④视网膜形成物像,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后,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小问3详解】
长时间、近距离的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③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为了预防近视,需要注意: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不要在直射强光下、光暗的地方和走路时看书。还应做到认真做眼保健操和不在躺卧时看书等。
34. 下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肾单位是由图中标号④、[ ]________和⑥所示结构组成。
(2)结构①中血液是_______;结构②中的血液是________。
(3)箭头A表示肾小球过滤作用,箭头B表示的是_______。
(4)图二中甲、乙曲线表示尿素、葡萄糖在肾单位中的不同浓度变化,甲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Ⅲ表示的部位是_______。
【答案】(1)⑤肾小囊
(2)①. 动脉血 ②. 静脉血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①. 葡萄糖 ②. 肾小管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3)图一: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肾静脉、③是入球小动脉、④是肾小球、⑤是肾小囊、⑥是肾小管、⑦收集管,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二:Ⅰ是肾小球、Ⅱ是肾小囊、Ⅲ是肾小管。
【小问1详解】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⑥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⑤肾小囊组成。
【小问2详解】
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进入血液,而未被吸收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在此发生交换,变成了静脉血,然后汇集到肾静脉流出肾脏。因此,结构①出球小动脉中血液是动脉血;结构②肾静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
【小问3详解】
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箭头A表示的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箭头B表示的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小问4详解】
当血液流④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⑤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⑥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肾小管末端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因此甲是葡萄糖;Ⅲ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明显升高,因此乙是尿素。Ⅲ表示的部位是肾小管。
35. 下列为人体部分器官、系统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填字母或数字,___上填文字)
(1)甲图中,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______,进入C系统后,最先到达乙图中的[_____]。
(2)甲图D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尿液的形成需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此过程血细胞和_____不能过滤到肾小囊中。
(3)丙图中血液从c端流到d端,其成分变化是______含量增加,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实现的,血管A与血管B相比较,血管[____]的弹性更大。
【答案】(1)①. 氨基酸 ②. ①
(2)①. 肾脏(或“肾”)②. 大分子蛋白质
(3)①. 氧(写“氧气”不给分)②. 扩散作用(气体扩散)③. A
【分析】图甲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乙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图丙中,a呼气,b吸气,血管A肺动脉,血管B肺静脉。
【小问1详解】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部位是胃和小肠。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小肠吸收进血液后,通过体循环由下腔静脉,进入①右心房。
【小问2详解】
D为泌尿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小问3详解】
图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从 c 端流到 d 端,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血管 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A动脉的弹性更大。
36. 许多植物中含有天然安全的抗菌防腐成分,可作为食品保鲜材料。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植物提取液对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①制取不同植物提取液。
②挑选当天产、大小相同的优质鸡蛋并测定新鲜度(新鲜度分别为甲级(≥72),乙级(55~71),丙级(31~54),丁级(≤30),数值越大越新鲜);将鸡蛋随机分为A、B、C、D、CK 五组,每组 35 枚。
③将 A~D 组鸡蛋分别浸入银杏叶、金银花、蒲公英和肉桂皮提取液 5min,捞出风干,CK 组不作任何处理。将五组鸡蛋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贮藏期设定为 35d。
④分别在第 3、5、7、14、21、28、35 天抽样检测,每次检测均为 5 枚鸡蛋/组。统计记录数据,绘制曲线图。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设置 CK 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一条措施___________。
(3)本实验步骤①前需要做预备实验:对每种植物设置变量为 ___________的多个实验组,目的是找出该植物的最适保鲜浓度。
(4)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组鸡蛋的新鲜度都 _______________,第 35 天 A、B、C、D 四组鸡蛋的新鲜度均能达到___________级标准。
(5)据图分析,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不同植物提取液 ②. 作对照 ③. 挑选当天产、大小相同的优质鸡蛋 ④. 不同浓度 ⑤. 降低 ⑥. 丙 ⑦. 植物提取液能延长鸡蛋的保鲜时间,保鲜效果由强到弱依次是金银花 > 肉桂皮 >银杏叶>蒲公英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实验探究不同植物提取液对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因此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植物提取液。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CK 组不作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2)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本实验除了植物提取液的区别,其他因素应该相同,从而达到控制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的目的。本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有:挑选当天产、大小相同的优质鸡蛋。
(3)本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植物提取液。本实验步骤①前需要做预备实验:对每种植物设置变量为不同浓度的多个实验组, 目的是找出该植物的最适保鲜浓度。
(4)由图中数据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组鸡蛋的新鲜度都有所降低,第 35 天 A、B、C、D 四组鸡蛋的新鲜度均能达到丙级(31~54)标准。
(5)由图中数据可知,不同植物提取液对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植物提取液能延长鸡蛋的保鲜时间,保鲜效果由强到弱依次是金银花 > 肉桂皮 >银杏叶>蒲公英。
主要成分
A(克/100毫升)
B(克/100毫升)
C(克/100毫升)
水
96
90
98
蛋白质
0
8
0.03
葡萄糖
0
0.1
0.1
无机盐
1.1
0.72
0.72
尿素
1.8
0.03
0.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判断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华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F 27, 胎盘 阴道,扩散 2,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小误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