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期中 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期中 化学试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的电子式为
B.加入的H2O2起氧化作用
C.ClO2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2 ═2ClO2+SO42﹣
D.操作②实验方法是重结晶
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Y、Z的族序数之和为12;X与Y的电子层数相同;向过量的ZWY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r(Y)>r(X)>r(W)
B.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2XO3r(Y) >r(W),故错误;
B. 硅酸为弱酸,亚硫酸为弱酸,但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碳酸比硅酸强,故酸性顺序H2SiO3c(H+),B项正确;
C. 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有电荷守恒c(Na+)+c(H+)=c(Cl-)+c(OH-)+c(HCO3-)+2c(CO32-),当时有,C项正确;
D. 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无CO2放出,则有物料守恒c(Na+)=2c(H2CO3)+2c(HCO3-)+2c(CO32-)。图中时有CO2放出,则溶液中,D项正确。
本题选A。
【点睛】
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间的关系,应充分应用三大守恒原理,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推理。
22、C
【解析】
A. 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其密度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葡萄酒的度数越高密度越小,故A说法正确;
B. 牛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说法正确;
C. 3MgO·4SiO2·H2O属于硅酸盐,不属于氧化物,故C说法错误;
D. 密封过程中一部分乙醇被氧化酸,酸与醇反应生成了有香味的酯,故D说法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羟基 取代反应 C7H6O3 +HNO3+H2O 19 或 CH3CH2OHCH2=CH2
【解析】
本题主要采用逆推法,通过分析C的结构可知B()与CH3I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分析B()的结构可知A()与CH2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C()在浓硫酸、浓硝酸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D,D在Fe+HCl条件下,-NO2还原为-NH2,根据M中肽键的存在,可知E与F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M;分析M的结构,可知E为,F为;根据E()可知D为。
【详解】
(1)根据上面分析可知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B→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答案:羟基 取代反应
(2)B()的分子式为C7H6O3;答案:C7H6O3。
(3)C()在浓硫酸、浓硝酸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D,化学方程式为+HNO3+H2O;
答案:+HNO3+H2O
(4)根据上面分析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答案:
(5)符合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①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必有酯基;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必有酚羟基;符合条件的有苯环外面三个官能团:HCOO-、-CH3、-OH,符合条件的共有10种;苯环外面两个官能团:-OH、-COOCH3,符合条件的共有3种;苯环外面两个官能团:-OH、-OOCCH3,符合条件的共有3种;-CH2OOCH、-OH,符合条件的共有3种;因此同分异构体共19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只有4组峰的结构肯定对称,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或;
答案:19 或
(6)逆推法:根据题干A生成B的信息可知:的生成应该是与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可以利用乙烯与溴水加成反应生成,乙烯可由乙醇消去反应生成,据此设计合成路线为;答案:。
24、乙苯 加成反应 醛基 C2H5OH +C2H5OH 13 或 C2H5OH
【解析】
对比A、E的结构,结合反应条件、B与C的分子式,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B发生水解反应反应生成C为,C发生催化氧化生成D为,D发生氧化反应生成E.E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为.F与甲酸乙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反应同时生成乙醇。G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H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的水解反应得到K,故H为。
【详解】
(1)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芳香烃为,所得芳香烃的名称为:乙苯;A→B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D为,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故答案为乙苯;加成反应;醛基;
(2)由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F→G的反应除生成G外,另生成的物质为:C2H5OH,故答案为;C2H5OH;
(3)H→K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B为,B的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有1个取代基还可以为-CHBrCH3,有2个取代基为-Br、-CH2CH3或-CH2Br、-CH3,均有邻、间、对3种位置结构,有2×3=6种,有3个取代基为-Br、-CH3、-CH3,2个甲基有邻、间、对3种位置,对应的-Br分别有2种、3种、1种位置,有6种,故符合条件的共有1+6+6=13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3组峰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3;或;
(5)由乙醇制备乙酰乙酸乙酯,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信息中的转化可得乙酰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与合成,侧重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考查,注意对比物质的结构明确发生的反应,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是解答关键。
25、O2、H2O、CO2 碱式碳酸铜为致密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而碱式氯化铜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 氧气(H2O) Cu-e-+Cl-=CuCl 4CuCl+O2+2H2O+2CO32-=2Cu2(OH)2CO3+4Cl- ABC
【解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结合图像可知,Cu2(OH)2CO3为致密结构,Cu2(OH)3Cl为疏松结构;
(3)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过程Ⅰ的正极反应物是氧气,Cu作负极;
(4)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BTA保护法不破坏无害锈。
【详解】
(1)铜锈为Cu2(OH)2CO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Cu和O2、H2O、CO2;
(2)结合图像可知,Cu2(OH)2CO3为致密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属于无害锈。Cu2(OH)3Cl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
(3)①结合图像可知,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过程Ⅰ的正极反应物是氧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②结合图像可知,过程Ⅰ中Cu作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u-e-+Cl-=CuCl;
(4)①碳酸钠法中,Na2CO3的缓冲溶液使CuCl转化为难溶的Cu2(OH)2CO3,离子方程式为4CuCl+O2+2H2O+2CO32-=2Cu2(OH)2CO3+4Cl-;
②A.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能保护内部金属铜,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A正确;
B.Cu2(OH)3Cl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B正确;
C.酸浸法会破坏无害锈Cu2(OH)2CO3,BTA保护法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C正确;
答案选ABC。
26、电子天平 250mL容量瓶 把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沉淀已洗干净 a→e、d→b 吸收CO2以便测定样品中碳元素的含量 将分解生成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B或C中,使其完全吸收,并防止倒吸 a、b(或a、c或b、c) n=22(m1—m2)/9m2[或n=22m3/9(m1—m3)或n=22m3/9m2]
【解析】
(1)实验仪器A为称量MgSO4的仪器,所以名称为电子天平;仪器B是配置250mL溶液的仪器,所以B为250mL容量瓶。配制溶液过程中定容后的“摇匀”的实验操作为把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答案:电子天平;250mL容量瓶;把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2)检验碳酸镁晶须是否洗干净的方法是检验反应物的硫酸根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硫酸根,说明沉淀洗涤干净,具体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沉淀已洗干净。
(3)高温加热MgCO3·nH2O,产生CO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MgCO3·nH2OCO2和H2O,通过测定CO2和H2O的质量,就可以测出 MgCO3·nH2O结晶水的含量,装置D用于吸收测量H2O,装置C用于吸收测量CO2。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e、d→b。使MgCO3·nH2O完全分解需要高温,所以装置B的作用为冷却分解产生的高温气体。装置C用于吸收测量CO2。
答案:a→e、d→b ;吸收CO2以便测定样品中碳元素的含量 。
(4)通入N2,一方面为了将分解生成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C或D中,使其完全吸收;另一方面,在反应结束后,高温气体冷却,体积收缩,装置C和D的液体可能会发生倒吸,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N2可以防止倒吸。将分解生成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B或C中,使其完全吸收,并防止倒吸
(5)B装置中无残留物表明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和D,如想准确测定值,则需要知道三个质量差中的两个。所以要知道a、b(或a、c或b、c)。计算过程如下:
MgCO3·nH2O CO2+ nH2O + MgO 固体质量减轻
100+18n 44 18n 44+18n
m2 m3 m1
由此44/18n=m2/m3,解得n=22m3/9m2,又有m1=m2+m3,通过转换,可以得到n=22(m1—m2)/9m2[或n=22m3/9(m1—m3)或n=22m3/9m2]。
答案:a、b(或a、c或b、c) ; n=22(m1—m2)/9m2[或n=22m3/9(m1—m3)或n=22m3/9m2]。
27、NaNO2+NH4ClNaCl+N2↑+2H2O c 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c 不变 61.5%
【解析】
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
(2)根据实验的需要结合大气压强原理来回答;
(3)只要先将装置密封再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进行气密性验证;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防止空气污染;
(5)氮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氨气进入广口瓶后,如果装置密闭,广口瓶中压强会增大,那么就会有水通过广口瓶的长管进入量筒中,根据等量法可知,进入到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就等于生成的氨气的体积.所以通过量筒中排出的水的体积就可以知道氨气的体积,然后有氨气的密度求出氨气的质量,进而根据方程式求出氮化铝的质量。
①产生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氨气溶于水需要把气体与水隔离,因此应选择不能与氨气产生作用的液体作为隔离液;选用的试剂应是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的;
②反应前广口瓶的上方留有的少量空间填充的是空气,反应后广口瓶的上方留有的少量空间填充的是氨气,氨气代替了开始的空气,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
③根据氨气的体积计算出物质的量,得出其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原子守恒,来计算氮化铝的百分含量。
【详解】
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反应为NaNO2+NH4ClNaCl+N2↑+2H2O;故答案为:NaNO2+NH4ClNaCl+N2↑+2H2O;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具有平衡气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故选c;
(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使装置处于密闭体系,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由于热胀冷缩,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装置漏气,故答案为: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应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防止空气污染,故答案为: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5)①酒精、汽油虽然都不能与氨气发生反应,但它们却都极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气体对实验有影响而且挥发完后不能再起到隔离氨气与水接触的作用;同时由于酒精易溶于水,也不能达到隔离的目的;CCl4密度大于水,不能起到隔离作用,而植物油既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也不易挥发,可以把氨气与水进行隔离;故答案为:c;
②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而不是收集纯净的气体,因此,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故答案为:不变;
③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是0.15ml,所以氮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15ml,质量是0.15ml×41g/ml=6.15g,所以氮化铝的质量分数为×100%=61.5%,故答案为:61.5%。
【点睛】
本题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实验操作评价、物质含量测定、化学计算等,理解实验原理是关键,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中全面把握基础知识。
28、将矿石粉粹成矿粉,使用较浓的硫酸 SiO2 Fe2+、Ca2+、Mg2+ 2Li+ + CO32- = Li 2CO3↓ Li2CO3 在水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用热水洗涤可降低其溶解度,减少损耗 用足量盐酸溶解,在 HCl 气流中蒸干 电解法 0.21
【解析】
矿粉的主要成分为 Li2O、SiO2、Al2O3 以及含有少量 Na+、Fe2+、Fe3+、Ca2+、Mg2+等金属离子,加入95%的浓硫酸进行酸浸,只有SiO2不溶而成为滤渣I,滤液中加入CaCO3调pH,此时Fe3+转化为Fe(OH)3沉淀,Al3+转化为Al(OH)3沉淀,此为滤渣II的主要成分;加入H2O2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石灰乳、Na2CO3溶液,Fe3+、Ca2+、Mg2+转化为沉淀,成为滤渣Ⅲ的主要成分。此时所得滤液中的阳离子主要为Li+、Na+等,蒸发浓缩、加入饱和Na2CO3溶液,Li+转化为Li2CO3沉淀,再用盐酸溶解并在HCl气流中蒸干,即可获得无水LiCl,再熔融电解即可得到Li。
【详解】
(1)为提高“酸浸”速率,可增大接触面积、升温、适当增大浓度、不断搅拌等,因此上述流程中采取的措施有将矿石粉粹成矿粉,使用较浓的硫酸。答案为:将矿石粉粹成矿粉,使用较浓的硫酸;
(2)加入硫酸溶解,只有SiO2不溶,所以滤渣 I 的主要成分是SiO2。滤渣 II 的主要成分是 Fe(OH)3、Al(OH)3。“氧化”时,将Fe2+转化为Fe3+,“除杂”时,将Ca2+、Mg2+转化为沉淀,所以步骤主要除去的离子有Fe2+、Ca2+、Mg2+。答案为:SiO2;Fe2+、Ca2+、Mg2+;
(3) “沉锂”过程中Li+与CO32-反应生成Li 2CO3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Li+ + CO32- = Li 2CO3↓。因为Li2CO3 在水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用热水洗涤 Li2CO3 固体,而不用冷水洗涤,其原因是Li2CO3 在水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用热水洗涤可降低其溶解度,减少损耗。答案为:2Li+ + CO32- = Li 2CO3↓;Li2CO3 在水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用热水洗涤可降低其溶解度,减少损耗;
(4)将Li 2CO3转化为LiCl,则需加入盐酸,同时防止Li+大量水解,简单的实验方案为:用足量盐酸溶解,在 HCl 气流中蒸干。答案为:用足量盐酸溶解,在 HCl 气流中蒸干;
(5)由LiCl制Li,可采用熔融电解的方法,所以工业上实现过程 b 常用的方法是电解法。答案为:电解法;
(6)在LiAlH4中,H显-1价,作还原剂后,失电子转化为H+,由此可得出LiAlH4与H2关系为:LiAlH4—8e-—4H2,LiAlH4的“有效氢”为=0.21。答案为:0.21。
【点睛】
在从矿粉中提锂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步除杂,每一步去除哪些杂质,我们解题前需依据反应条件做整体分析,否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29、2H2O2 = 2H2O+O2↑ a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 B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2.5×10-3 2c(I2) + c(I -) + 3c(I3-)<0.033 ml·L-1
【解析】
(1)将两个反应叠加;
(2)起催化剂作用;
(3)①四氯化碳萃取碘;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也可能是碘的浓度降低;做对比实验;
(4)①根据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②根据元素守恒判断。
【详解】
(1)将两个反应叠加得到:,
故答案为:;
(2)a.起催化剂作用,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从而降低活化能,a正确;
b.根据盖斯定律,总反应的能量变化不变,b错误;
c.是前半段反应,根据图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错误;
答案选a。
(3)①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与水分层在下层, 碘进入下层的四氯化碳中显紫红色,
故答案为: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也可能是碘的浓度降低;做对比实验,ⅰ不是主要原因,则说明不加四氯化碳反应速率变化不大,
故答案为: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B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4)①根据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解得a= 2.5×10-3,
故答案为:2.5×10-3;
②根据元素守恒判断, 与 对比,
故答案为: 。
选项
试剂1、试剂2
实验目的
A
过量锌粒、食醋溶液
测定食醋中醋酸浓度
B
粗锌、过量稀硫酸
测定粗锌(含有不参与反应的杂质)纯度
C
碳酸钠固体、水
证明碳酸钠水解吸热
D
过氧化钠固体、水
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溶液a
通入0.01 ml HCl
加入0.01 ml NaOH
pH
4.76
4.67
4.85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在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
蓝色褪去
还原性:I->SO2
B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
无白色沉淀
苯酚浓度小
C
向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Ksp(AgCl)
D
用pH试纸测浓度均为0.1ml·L-1的CH3COONa溶液和NaNO2溶液的pH
CH3COONa溶液的pH大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C.
打开分液漏斗,向装有Na2CO3的圆底烧瓶中滴加HCl,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2SiO3水溶液中
Na2SiO3水溶液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证明酸性强弱为:HCl>H2CO3>H2SiO3
D.
CaCO3悬浊液中滴加稀Na2SO4溶液
无明显现象
Ksp小的沉淀只能向Ksp更小的沉淀转化
沉淀物
Al(OH)3
Fe(OH)2
Fe(OH)3
Ca(OH)2
Mg(OH)2
完全沉淀的pH
5.2
9.6
3.2
13.1
10.9
微粒
I
I
I
浓度/ (ml·L-1)
2.5×10-3
a
4.0×1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1的溶液和0,由软锰矿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科检测 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时间,5 Fe,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有,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 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常温下完成下列实验,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如下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