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静mì_____
分qí_____
jiàn _____赏
人声dǐng _____沸
莅_______临
应和_____
贮________蓄
咄________咄逼人
【答案】①谧 ②歧 ③鉴 ④鼎 ⑤lì ⑥hè ⑦zhù ⑧duō
【解析】本题字音和字形。
静谧:jìng mì,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样子,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分歧:fēn qí,表示(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出现矛盾。
鉴赏:jiàn shǎng,指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莅临:lì lín,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应和:yìng hè,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贮蓄:zhù xù,指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2.请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ㅤ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民族标识,诵读古代优秀诗文,能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情感,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曹操在《观沧海》中用“_________,_________”生动描绘了壮阔的大海和高耸的山岛;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明月想象成友好的使者,带去对朋友的千言万语;马致远望着西沉的夕阳,叹出一声“___________”的浓重乡愁;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和友人在江南暮春时节重逢时幸会难得的心境;《论语•为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学”和“思”辩证的关系,告诉我们如能“__________”,将知识融会贯通,是可以做老师了。
【答案】①水何澹澹 ②山岛竦峙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断肠人在天涯 ⑥正是江南好风景 ⑦落花时节又逢君 ⑧学而不思则罔
⑨思而不学则殆 ⑩温故而知新
3.根据语境作答。
ㅤㅤ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 ),在树梢的鸟巢旁( ),在胡同的拐角里( ),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 )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就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飘荡 盘旋 踱步 昙花一现
B.盘旋 飘荡 踱步 昙花一现
C.盘旋 飘荡 踱步 稍纵即逝
D.踱步 飘荡 盘旋 稍纵即逝
(2)修改文中划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答案】(1)C
(2)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
【解析】
(1)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飘荡,意思是在水上浮动。
盘旋,回旋往复地绕着圈走或飞。
踱步,慢步的走来走去。
“在房屋的脊梁上”用“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用“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用“踱步”。
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稍纵即逝,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写“炊烟”用“稍纵即逝”。
(2)本题考查病句。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只有……才”,“就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改为“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以小见大”法是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如《秋天的怀念》和《散步》都是运用这种手法,让文章有了感人的力量和深远的意蕴。
C.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称为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称为拟物。比拟的好处是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常见的敬辞类有高寿、赐教、愚见等;谦辞类有敝人、奉陪、拙作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
D.“愚见”是谦辞,“奉陪”是敬辞, 所以“常见的敬辞类有高寿、赐教、愚见等;谦辞类有敝人、奉陪、拙作等”的表述不正确。
二、阅读(51分)
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ㅤㅤ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ㅤ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ㅤ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ㅤ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ㅤ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ㅤ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ㅤ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ㅤㅤ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③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赵氏领袖。②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③奚:怎么?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一处)
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孔子为人何如
B.①不亦说乎 ②简子不说
C.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知足而已
D.①一瓢饮 ②饮江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均为论语中的短章,有讲述学习方法的,有讲述个人修养的,有强调坚守志向的,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B.【乙】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对话,主要赞扬了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C.【甲】文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运用了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乙】文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的特点是运用比喻说理,形象而有说服力。
D.【乙】文中赵简子的态度由“不说”到“善哉”,既是对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赞赏,也从侧面衬托出孔子的修养学识犹如江海,广博高深。
【答案】(1)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2)B
(3)①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②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4)B
【解析】
(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句意是: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两个分句:“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因此可断句为: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介词,替,给/动词,做;
B.都是通假字,“说”同“悦”,高兴,愉悦;
C.动词,懂得,了解/动词,知道;
D.名词,水、汤水/动词,喝水。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1)饭:动词,吃;疏食:指粗粮;肱:指胳膊;而:连词,表修饰;亦:也。
(2)夫子:先生;事:跟随;终:完成;去:离开。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由【乙】文“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可知,选文通过赵简子和子贡的对话,表现孔子的为人。选项中“赞扬了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是错误的;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6.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
【答案】(1)“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解析】
(1)本题考查品析诗歌关键词语的能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一幅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的画面。“阔”字,本义为(面积)宽,宽广之意;在诗句中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ㅤㅤ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会读书的人会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表面,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透过《朝花夕拾》,我们一起来探寻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选段一
ㅤㅤ①“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②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ㅤㅤ③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ㅤㅤ④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ㅤㅤ⑤“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ㅤㅤ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节选自《五猖会》)
选段二
①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ㅤㅤ②“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ㅤㅤ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ㅤㅤ④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ㅤㅤ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选段三
ㅤㅤ①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选段一、二都提到了读书,请分别评价“父亲”和“阿长”的做法。
(2)书籍是儿童的精神陪伴,结合选段三,你觉得鲁迅先生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
(3)围绕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进行探讨,小文提出“孩子的天性不可压抑”,小语提出“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请你从中任选一种角度,结合整本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父亲强迫孩子读诵自己不想看的书,束缚了儿童的天性;阿长关心儿童的喜好,发展孩子的兴趣。
(2)①图文并茂,符合孩子形象思维特点的书。②印刷精美,充满童趣,能吸引孩子的书。③内容丰富贴近孩子生活,能够启发孩子追求真善美的书。
(3)示例:选择“孩子的天性不可压抑”,《五猖会》中,鲁迅记述儿时盼望观看五猖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选段一中,“父亲”的做法体现了传统的、强制性的教育方式。他强迫鲁迅读诵《鉴略》,并且要求他背诵,这种教育方式完全忽视了鲁迅的个人兴趣和意愿,束缚了儿童的天性。鲁迅在文中用“忐忑”、“担着心”等词语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对父亲这种教育方式的无奈和反感。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激发鲁迅对读书的兴趣,反而可能让他对读书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他的长远发展。
选段二中,阿长的做法则体现了一种关爱儿童、尊重儿童兴趣的教育方式。她虽然不识字,但却能理解并满足鲁迅对书籍的渴望,为他买来了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这一举动让鲁迅感受到了被理解和被关爱的温暖,也激发了他对读书的兴趣和热情。阿长的做法不仅尊重了鲁迅的个性和兴趣,也促进了他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父亲”的做法束缚了儿童的天性,而阿长的做法则关心儿童的喜好,发展孩子的兴趣。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倡导阿长式的教育方式,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选段三“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可知,鲁迅先生认为当时中国儿童的读物相对粗拙,与别国精美的儿童书籍相比显得不足,这表现出他对中国儿童阅读现状的同情和担忧。
根据选段三“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可知,鲁迅先生描述了当时儿童教育环境的严苛,儿童只能偷偷阅读图画来满足对美的追求,这体现了儿童对美的渴望以及教育环境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根据选段三“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可知,鲁迅先生观察到尽管阅读条件有限,但儿童仍然能从有限的阅读中获得乐趣和启发,他们的眼睛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认为儿童应当阅读那些能够触动他们心灵、满足他们审美需求的书籍。这些书籍应当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内容丰富且贴近儿童生活,能够启发他们追求真善美,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成长。因此,在为儿童选择书籍时,我们应当注重书籍的质量和内容,确保它们能够真正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本题考查观点看法的表达。该题目要求考生从“孩子的天性不可压抑”和“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两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并结合鲁迅先生的整部作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既是对鲁迅儿童教育观的深入理解,也是对考生个人观点和文学分析能力的一次检验。考生需要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提取与所选角度相关的内容,结合个人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
示例:选择“孩子的天性不可压抑”这一角度,来探讨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了童年时在百草园中的快乐时光,那里充满了童趣和好奇。然而,随着进入三味书屋,他开始受到旧式教育的束缚,天性受到压抑。这种转变,反映了鲁迅先生对旧式教育的不满和对孩子天性的尊重。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释放。压抑孩子的天性,只会让他们失去活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ㅤㅤ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ㅤㅤ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ㅤㅤ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啁啁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ㅤㅤ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ㅤㅤ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ㅤㅤ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ㅤㅤ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并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文章取题为《秋天的怀念》,请简要说说题目有何含义?
【答案】(1)“挡”是阻拦、遮蔽的意思,这是母亲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展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母亲形象。
(2)第一处:“母亲喜欢花……”。表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但母亲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补充说明母亲的病重到了什么程度。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眼里只有儿女的幸福,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3)“我”在秋天怀念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了“我”经过人生的“秋天”,懂得了母亲的心,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解析】
(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加点词“挡”表示用身体遮挡、遮蔽。结合第①段“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第③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啁啁拉拉’地飘落”可知,双腿瘫痪的“我”失去了生活的信念,眼前树叶飘落的萧瑟景象更是容易引人伤感,所以母亲故意遮挡住窗外的秋天落叶,表现出母亲对“我”细致的关心与呵护,是母爱的表现。
(2)本题考查对插叙手法的理解与作用的分析。
①根据第①段“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可知,本句插叙了母亲喜欢花的情节,结合“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可知,自从“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为了照顾“我”舍弃了自己的爱好,体现母亲对孩子爱之深。
②根据第②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可知,双腿瘫痪的“我”只顾沉浸在悲伤中,以至于没发现母亲的病情,后来才知道母亲病得严重,这里补充说明了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种地步,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无私的爱。
③根据第⑥段“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可知,通过别人的转述,更体现出母亲临终前只牵挂自己孩子,而不在乎自己病痛的深切母爱。
(3)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
从全文内容来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看花的,而她也正是“秋天”离开人世的,结尾“我们”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秋天”是写作的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而且文中母亲的坚强,与“秋菊”相似;根据第③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啁啁拉拉’地飘落”可知,秋天毫无生机的景象就像对生活失去信念的“我”,所以“秋天”又可以理解为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意义。“我”经历巨大挫折后,终于明白了要好好活着的道理,为自己在痛苦时不曾关心到母亲而感到愧疚难过。
9.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燃烧的三角梅
徐光惠
ㅤㅤ①第一次邂逅三角梅,是在三十多年前,那年我16岁。那簇火红火红的三角梅,时时绽放在我心灵深处。
ㅤㅤ②初中毕业我没考上高中,去了一个偏远小镇复读。第一次离开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白天埋在书堆里,晚上躺在冰冷的床上,孤独如潮水般涌来,我整日郁郁寡欢。
ㅤㅤ③学校门口有个小卖部,除了卖日用品,还帮忙收发学生的信件。小卖部主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个子瘦小,穿着朴素整洁,右腿走路不太利索。女人热情、随和,临走还笑着说:“慢走!下次再来。”
ㅤㅤ④我常去小卖部取信,偶尔也买点东西,和女人便熟识了。她家就在学校后面的半山坡上,丈夫是做木工的,有一个儿子,一家人原本生活得挺好。谁知几年前出了一场重大车祸,她和丈夫性命保住了,但丈夫从此瘫痪在床,她右腿落下了残疾。
ㅤㅤ⑤她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看着躺在床上的丈夫,想到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她擦干眼泪去工地、饭馆找事做,但老板嫌她有残疾,都不肯留她,最后她找到校长,说尽好话才开了这家小卖部。小卖部收入微薄,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她就抽空帮人做鞋垫。
ㅤㅤ⑥一天,学校放了半天假,大部分学生都回家了,我离家远没回家。百无聊赖转到校门口,她正准备关门,看她腿脚不便,我就帮她一把,她感激地对我笑笑。“食堂关门了,要不去我家吧。”她突然说。“去你家?我、我还是不去了。”我感觉很突兀。“去吧,没多远。”她极力邀请,我点头答应了。
ㅤㅤ⑦她的脚一颠一颠的,肩膀也随之摇晃。路不算很难走,我跟在她身后,一步步往上。“你看,那就是我家。”她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农房。大约二十分钟后,就到了她家。房子四周竹林环绕,清幽静谧,院落里整洁干净。
ㅤㅤ⑧突然,院墙上一片火红的花朵将我的眼睛点亮,远远望去,灿若云霞,让我怦然心动。走近细看,一人多高的墙上几乎看不见叶子,被稠密的花铺盖着。花瓣呈三角形,叶子的形状和脉络,似花又似叶,三角形的花朵铃铛一样缀满飘逸的枝条。枝条或上下盘旋,或左右缠绕,努力向四周伸展,柔韧地披垂下来,形成一道美丽的花瀑。
ㅤㅤ⑨花朵虽小却团团锦簇,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开得热烈奔放,毫无保留。在阳光的照射下,火红的花瓣愈加楚楚动人,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为简陋的院落增添了几许色彩。我从来没看见过如此美的花朵,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摄人心魄,蕴藏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ㅤㅤ⑩“这什么花啊?真漂亮。”我问她。“三角梅。”三角梅,好奇特的名字,但并不像梅啊。“刚栽时一尺来高,慢慢就爬满这墙了,这花好养,一年四季都开,花期也长,看着满墙红艳艳的花儿,心情自然就好起来,再难挨的日子也不觉得苦了。”她笑着说,那笑容如三角梅一样动人。霎时,我感到一道光将我灰暗的心照亮,一股力量和勇气自心中升腾。从此,我爱上了三角梅。
ㅤㅤ⑪我不再胡思乱想,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第二年顺利考上高中,离开了那个学校,从此再也没见过她和那簇三角梅。
ㅤㅤ⑫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唯愿做一株三角梅,无论荣华还是困苦,都能勇敢面对,尽情燃烧生命的每一天。
(选自《春城晚报》有删改)
(1)文章围绕“三角梅”展开叙述,请梳理出“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_________——突兀意外——_________——乐观自信
(2)作者眼中的三角梅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3)品析语言。
ㅤㅤ“刚栽时一尺来高,慢慢就爬满这墙了,这花好养,一年四季都开,花期也长,看着满墙红艳艳的花儿,心情自然就好起来,再难挨的日子也不觉得苦了。”她笑着说,那笑容如三角梅一样动人。
(4)简要分析本文④⑤两段的作用。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1)①郁郁寡欢 ②怦然心动
(2)美丽、鲜艳、动人、生命力顽强、耐得住寂寞,勇敢面对艰难困苦。
(3)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借女人之口表现了三角梅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出三角梅带给女人的精神鼓舞。
(4)是插叙,补充交代了她的家庭情况,是她在学校门口开小卖部,“我”认识她的原因,表现了她坚毅、顽强和不屈,突出了“我”对她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5)要耐得住寂寞,对生活有信心;要有顽强的毅力,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让生命之花绽放;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梳理。
结合第②段“初中毕业我没考上高……孤独如潮水般涌来,我整日郁郁寡欢”可以概括为:郁郁寡欢;
结合第⑧段“突然,院墙上一片火红的花朵将我的眼睛点亮远远望去,灿若云霞,让我怦然心动”,一词概括为:怦然心动。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⑧段“枝条或上下盘旋,或左右缠绕,努力向四周伸展,柔韧地披垂下来,形成一道美丽的花瀑”,概括为:美丽。
结合第⑨段“花朵虽小却团团锦簇,层层罍叠密不透风,开得热烈奔放,毫无保留。在阳光的照射下,火红的花瓣愈加楚楚动人,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为简陋的院落增添了几许色彩”,概括为:鲜艳、动人。
结合第⑩段“刚栽时一尺来高,慢慢就爬满这墙了,这花好养,一年四季都开,花期也长”,概括为:生命力顽强。
结合第⑫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唯愿做一株角梅,无论荣华还是困苦,都能勇敢面对,尽情燃烧生命的每一天”,概括为:耐得住寂寞,勇敢面对艰难困苦。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刚栽时一尺来高,慢慢就爬满这墙了,这花好养,一年四季都开,花期也长,看着满墙红艳艳的花儿,心情自然就好起来,再难挨的日子也不觉得苦了”,这是她对“我”说的话,是语言描写,借女人之口表现了三角梅顽强的生命力,“再难挨的日子也不觉得苦了”,也表现出三角梅带给女人的精神鼓舞。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
④⑤两段是回忆过去的事情,从时间顺序上看,属于插叙。结合第④段“她家就在学校后面的半山坡上,丈夫是做木工的,有一个儿子,一家人原本生活得挺好。谁知几年前出了一场重大车祸,她和丈夫性命保住了,但丈夫从此瘫痪在床,她右腿落下了残疾”分析,这段插叙补充交代了她的家庭情况;结合第⑤段“她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看着躺在床上的丈夫,想到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她擦干眼泪去工地。饭馆找事做,但老板嫌她有残疾,都不肯留她,最后她找到校长,说尽好话才开了这家小卖部,小卖部收入微薄,无法维持家人的生活,她就抽空帮人做鞋垫”分析,交代了她在学校门口开小卖部和“我”认识她的原因,表现了她像三角梅那样坚毅、顽强和不屈,表达了“我”对她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根据“无论荣华还是困苦,都能勇敢面对”可以得出:三角梅要耐得住寂寞,对生活有信心;要有顽强的毅力,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让生命之花绽放;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作者希望自己具有像她和三角梅那样坚毅、顽强和不屈的个性,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三、作文(63分)
10.作文。
ㅤㅤ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走着,走着,我们会发现,旅行的经历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有了变化,或是懂事了,或是自信了,或是宽容了,或是坚强了……
请以“走着走着,我就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发表见解,可以抒发感情;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答案】略。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