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秋风中,一群和平鸽在广场发现市民投喂谷物,纷纷从不断落叶的银杏树旁飞过争抢啄食。其中不能体现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和平鸽在广场发现市民投喂谷物争抢啄食,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和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银杏树不断落叶,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也是生物能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不能体现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图是小明生物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转动图一中的⑤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B. 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
C. 从图三到图四,可以转动图一中的①更换物镜来实现
D. 观察图四所示物像时,可调节图一中的③使视野变亮
【答案】B
【分析】观图一可知:①转换器、②载物台、③反光镜、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解答即可。
【详解】A.转动图一中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也避免压坏玻片标本,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方移动玻片,B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物镜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转动图一中的①转换器,可更换高倍物镜,将视野由放大倍数小的图三变成放大倍数大的图四,C不符合题意。
D.图四所示物像放大倍数较高,视野较暗,可调节图一中的③反光镜,使视野变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
A. 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B. 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 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D. 此方案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
【答案】C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详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除光线强度不同外、温度、湿度、震动幅度都应一致。所以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而且鼠妇的数量不能太少,防止出现偶然性,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故选:C。
4.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B. 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 煮菠菜时水变成绿色是因为破坏了细胞膜
D. 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液泡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故A正确。
B.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只是植物体的绿色部分才有叶绿体,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就不含叶绿体,故B错误。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所以将菠菜等新鲜绿叶蔬菜煮沸后,水变成绿色是由于细胞中的细胞膜遭到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故C正确。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液泡,故D正确。
故选B。
5.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中的细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
B. 乙所示的胃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C. 丙中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有上皮组织
D. 丁比丙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图中甲是细胞,B是胃(器官),丙是植物体,丁是动物体(人体)。
【详解】A.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所以甲图中的细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A正确。
B.乙图中的胃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属于器官,B正确。
C.丙图中的植物体,在其叶片的上、下表层分布的表皮细胞具有保护叶片内部的功能,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
D.丁图表示人体,在结构层次上动物体具有系统,丙植物体没有系统,所以丁比丙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C。
6. 如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概念关系的是( )
A. ①微生物、②真菌、③细菌、④病毒
B. ①细胞、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
C. ①关节、②关节面、③关节囊、④关节腔
D. ①恒温动物、②两栖动物、③鸟类、④哺乳动物
【答案】D
【分析】如图可知①到④的逻辑关系是:①包含②③④,②③④之间是并列关系。
【详解】A.①微生物包括②真菌、③细菌、④病毒等,②真菌、③细菌、④病毒之间是并列关系,故A正确。
B.①细胞包括②③④,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是并列关系,故B正确。
C.①关节包括②关节面、③关节囊、④关节腔,②关节面、③关节囊、④关节腔是并列关系,故C正确。
D.在动物界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因此①恒温动物包括③鸟类和④哺乳动物,而②两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故D错误。
故选D。
7. 2023年2月24日,《科学》杂志发表题为《鹿角再生中关键干细胞类群发现》的论文。文中介绍中国科学家团队将鹿茸干细胞引入小鼠的头部,这些干细胞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鹿角样的骨骼组织。完成该过程所进行的生命活动主要是( )
A. 细胞的分裂B. 细胞的生长
C. 细胞的分化D. 细胞的衰老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难度适中。通过阅读材料完成作答,鹿茸干细胞最后发育成骨骼组织,此过程属于细胞的分化。
【详解】A. 细胞的分裂是指细胞由一个变为两个,指细胞数量上的变化,A错误。
B. 细胞的生长指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错误。
C.细胞的分化指细胞在结构、形态,功能出现差异的现象,C正确。
D.细胞的衰老指细胞的生活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退化,呈现衰老现象,D错误。
故选C。
8. 桫椤是在2亿年前恐龙时代就遍布全球的古老植物,现今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仍有少量分布。桫椤最高可达25米以上,优美的羽状复叶背面有一个个孢子囊群,里面的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新的桫椤。据此判断,桫椤属于( )
A. 种子植物B. 蕨类植物
C. 苔藓植物D. 藻类植物
【答案】B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A错误。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桫椤属于蕨类植物,B正确。
C.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靠孢子繁殖后代,C错误。
D.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B。
9. 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以下处理。再将四片叶片置于通风处,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B. 甲→丙→乙→丁
C. 丁→乙→丙→甲D. 丁→丙→乙→甲
【答案】A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详解】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则对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表格中的处理后,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叶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乙涂的是上表皮,因此乙叶片次之,丙叶片又次之,丁叶片因为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因此,四个叶片出现萎蔫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丁。A正确。
10.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空气
B. 普罗斯特勒的实验证明,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 萨克斯的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光照
D. 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汽熏蒸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动力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进行探究性实验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详解】A.当时范•海尔蒙特的结论是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水,他当时不知道,增重的物质除了部分来源于水以外,主要还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B不符合题意。
C.萨克斯的实验中,同一叶片上有遮光的和不遮光的,控制的变量为光照,C不符合题意。
D.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将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的一片叶用黑色圆纸片两面遮盖(如图),置于暗处一昼夜后再移至光下数小时,取下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对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说明该处产生了淀粉
C. 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 此装置包含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①与②、①与③,变量分别是光照和叶绿体
【答案】D
【分析】图中:经过处理的三部分叶片可形成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①和③,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另一组是①和②,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
【详解】A.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暗处理,可以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影响实验,故A正确。
B.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说明该处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故B正确。
CD.经过处理的三部分叶片可形成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①和③,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另一组是①和②,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所以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12. 植物的呼吸作用被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农田排涝——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B. 冷藏果蔬——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
C. 晾晒粮食——促进粮食的呼吸作用
D. 田间松土——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C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A.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农田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故A正确。
B.冷藏蔬果,原理是低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故B正确。
C.晾晒粮食可以减少水分,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故C错误。
D.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田间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目的是促进根部的呼吸,故D正确。
故选C。
13. 新鲜的核桃营养成分损失较少,口味香醇,但不宜保存。下图是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新鲜核桃呼吸强度与贮藏时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桃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新鲜核桃贮藏时发热是由于空气不流通
C. (0±1)℃条件下贮藏,核桃的有机物不会逐渐减少
D. 由图可知,(0±1)℃条件最有利于新鲜核桃的贮藏
【答案】D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新鲜核桃贮藏时发热是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错误。
CD.由图可知:(0±1)℃条件呼吸作用最弱,分解的有机物最少,因此,最有利于新鲜核桃的贮藏,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李强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B. 乙装置中试管收集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D. 丁装置中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A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图甲中,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停留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故A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所以,乙装置收集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故C错误。
D.图丁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该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故D错误。
故选A。
15.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B. 动物都是直接以植物为食
C. 绿色植物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D.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能,并通过光合作用将它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A.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故A正确。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羊吃草,狼吃羊,故B错误。
C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故CD正确。
故选B。
16. 艳丽妖娆的海葵,伸缩蠕动的蚯蚓,缓缓爬行的蜗牛,轻巧机灵的蜻蜓,这些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下列关于动物类群及其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海葵——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B. 蚯蚓——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C 蜗牛——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面有贝壳
D. 蜻蜓——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A
【分析】(1)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2)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称为环节动物。(3)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一般身体外面有贝壳,如花蛤、河蚌。(4)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A.海葵属于腔肠动物,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故A错误。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故B正确。
C.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有贝壳,故C正确。
D.蜻蜓属于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故D正确。
故选A。
17. 如图为甲乙两个圆圈构成的包含关系图,以下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
A. 甲为蝙蝠,乙为鸟类B. 甲为昆虫,乙为节肢动物
C. 甲为蛔虫,乙为线形动物D. 甲为蟾蜍,乙为两栖动物
【答案】A
【分析】1.观图可知:乙包含甲,甲和乙是包含关系。
2.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不属于鸟类,故A错误。
B.甲为昆虫,乙节肢动物包括甲昆虫纲,故B正确。
C.甲为蛔虫,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故C正确。
D.甲为蟾蜍,蟾蜍属于两栖动物,故D正确。
故选A。
18. 哺乳动物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其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环境。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B.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C. 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的关节软骨以及关节腔内的滑液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
D. 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向国旗敬礼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A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详解】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A错误。
B.哺乳动物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骨连接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可见,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故B正确。
C.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的关节软骨以及关节腔内的滑液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故C正确。
D.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向国旗敬礼时,属于屈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D正确。
故选A。
19. 微生物一般“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有关图中微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没有细胞结构,依靠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
B. ④是青霉,能从中提取抗生素
C. ②和③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⑤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答案】D
【分析】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详解】A.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依靠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故A正确。
B.④是青霉,能产生青霉素,故B正确。
C.②是细菌,和③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正确。
D.⑤蘑菇,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故D错误。
故选D。
20. 下图是五种动物的分类图解,该图可以说明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动物是( )
A. 蜈蚣和虾B. 蜻蜓和蜈蚣
C. 蝗虫和蜻蜓D. 蝗虫和蜈蚣
【答案】C
【分析】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由分析可知,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据分类索引可知:蝗虫和蜻蜓同纲,它们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以下是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据图回答:
(1)图一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以及物镜与玻片的距离分别是___。
(2)图二为显微镜看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操作方法是___。
(3)图三是4位同学观察效果图,你认为___(填字母)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由视野B到D,若视野较暗,为使视野变得明亮些,应该怎样调节?___。
(4)图D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图D所示部分应属于___,因为它是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的。
【答案】(1)①和④、⑥
(2)向左移动装片 (3)① D ②. 选择凹面镜和大光圈
(4)①. 细胞核 ②. 组织(保护组织)
【分析】(1)图中,①②是物镜、③④是目镜,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
【详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在观察的时,低倍物镜距离玻片远,远了视野就宽,看到的细胞数目就多,高倍镜距离近,近视野就窄,但看到的物像大。因此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⑥。
(2)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图甲物像偏左,应向右移动,因此装片应该向左平行移动。
(3)观察效果最好的是D同学,因为D同学的视野中细胞清晰且分布均匀。 由视野B到D,若视野较暗,可以通过调节显微镜的大光圈或反光镜的凹面镜来增加光线,使视野变得明亮些。
(4)细胞中细胞核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图D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图D所示部分应属于组织,因为它是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的。
22. 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如图甲是玉米植株及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A、B、C表示生理过程),图乙是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的果实与叶片虽然在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但它们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都属于___。
(2)图甲中与玉米植株生理活动有关的气体是通过图乙中的[ ]___进出叶片的。
(3)玉米的叶片正面绿色比较深是因为图乙中结构[ ]___内含叶绿体较多。
(4)玉米根由下向上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图甲中[ ]___作用。
(5)种植玉米需合理密植,若种植过密会使叶片互相遮光,影响图甲中[ ]___作用,造成产量降低。
(6)图乙中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___。
【答案】(1)器官 (2)⑤气孔
(3)②叶肉细胞 (4)C蒸腾(作用)
(5)B光合(作用)(6)⑥叶脉
【分析】图甲可知,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C表示蒸腾作用,图乙中,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海绵组织,④下表皮,⑤气孔,⑥叶脉。
【详解】(1)玉米的果实与叶片虽然在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但它们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叶片的表皮上有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因此,图甲中与玉米植株生理活动有关的气体是通过图乙中的⑤气孔进出叶片的。
(3)上表皮靠近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下表皮靠近海绵组织,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体少;此外上表皮接受阳光照射多,叶绿素形成多。表皮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其中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有叶绿体,有利于阳光的透入,叶片正面绿色深,背面绿色浅。玉米的叶片正面绿色比较深是因为图乙中结构②栅栏组织内含叶绿体较多。
(4)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所以图甲中,植物根吸收的水分能从低处向高处运输的动力来自C蒸腾作用。
(5)种植玉米需合理密植,有利于叶片充分接受光照,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种植过密会使植株叶片互相遮光,影响图甲B光合作用的效率,减少了有机物的合成,造成产量低。
(6)图乙中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⑥叶脉,叶脉内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23. 某农科院引进了西瓜新品种,并在大棚内进行试种。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品种西瓜的生长,研究人员测量并绘制图一和图二。图一是西瓜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Ⅰ和Ⅱ代表生理过程,①和②代表细胞结构:图二是西瓜植株一天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棚中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可监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自动灌溉以满足西瓜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大棚内及时松土,可以让根得到充足的___,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2)图二中曲线甲代表的生理过程对应图一中的过程___(填标号),①代表的细胞结构是___。
(3)根据图二分析,曲线DE段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片的___减少;一天中该西瓜植株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___(填曲线上的字母)。
(4)将该品种西瓜分别种植在三个大棚内(光照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调节大棚内温度,测得西瓜的含糖量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请你为西瓜增产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
【答案】(1)空气(或氧气)
(2)①. Ⅰ ②. 叶绿体
(3)①. 二氧化碳 ②. G
(4)增大昼夜温差,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分析】(1)图一中:①叶绿体、②线粒体、Ⅰ光合作用、Ⅱ呼吸作用、甲光合作用、乙呼吸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1)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棚内及时松土,可以让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2)图二中曲线甲代表的生理过程只在光下进行,表示I光合作用;图一中过程I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也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①是叶绿体。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根据图二分析,曲线DE段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减少。18点之前大棚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18点大棚内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18点之后大棚内植物的光合作用低于呼吸作用。所以大棚内西瓜植株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G。
(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白天温度相同,夜间温度较低的大棚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较多,说明:为提高西瓜产量,可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增大昼夜温差。
24.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与人类关系密切。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保护生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图一是不同植物的示意图,图二是不同动物示意图,图三是不同微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BCE依靠___繁殖后代,ADF依靠___繁殖后代。
(2)若将图二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若分成AD和BCEF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
(3)生物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项基本特征,图2中A类生物在飞行时消耗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其独特的呼吸方式为___,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图三中属于真菌的是___。
【答案】(1)①. 孢子 ②. 种子
(2)①. 体内是否有脊柱 ②. 体温是否恒定
(3)双重呼吸 (4)BCD
【分析】图一中:A玉米属于被子植物,B肾蕨属于蕨类,C水绵属于藻类,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E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F油松属于裸子植物。
图二中:A家鸽属于鸟类,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家兔属于哺乳类,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F鲫鱼属于鱼类。
图三中:A细菌,B青霉、C蘑菇、D酵母菌属于真菌,E病毒。
【详解】(1)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一中的植物可以根据其繁殖方式进行分类。B、C、E为孢子植物植物,通过孢子繁殖后代,而A、D、F属于种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而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等。可见,若将图二中动物分成ACDF(脊椎动物)和BE(无脊椎动物)两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其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所以若分成AD和BCEF两类,则分类依据是:是否体温恒定。
(3)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可见,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所以,图2中A鸟类在飞行时消耗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其独特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图三中属于真菌的是BCD。
25. 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培养皿中培养了大肠杆菌,用于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是否有抑菌作用。
(1)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2)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第一步: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作为100%大蒜提取液。第二步:用无菌水将100%大蒜提取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0%、25%稀释液。第三步:吸取等量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分别置于制备好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第四步: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第五步:照相记录抑菌圈大小,并测量其直径。
①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
②使实验更加严谨,需要选取等量的______(填“自来水”或“无菌水”)置于培养皿中作为对照。
③图1中加入100%大蒜提取液后,周围出现了抑菌圈,说明大蒜可以______。据图2可知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
(3)大蒜中主要的抑菌成分是大蒜素。完整的蒜瓣被破坏后才会形成大蒜素。请写出能充分发挥大蒜抑菌效果的大蒜食用方法:_______。
【答案】 ①. 原核 ②. 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是否有抑菌作用 ③. 无菌水
④. 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⑤. 100%大蒜提取液
⑥. 将大蒜切碎(捣蒜泥或切片)搁置片刻再食用
【分析】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如果大蒜提取液有抑菌作用,则在大蒜提取液周围会很少甚至没有细菌分布,这个没有细菌分布的范围就是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说明抑菌效果越好;如果没有出现抑菌圈则说明没有抑菌效果。
【详解】(1)大肠杆菌为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①根据题干可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是否有抑菌作用。
②为使实验更加严谨,要设置空白对照,则需要选取等量的无菌水置于培养皿中作为对照。
③图1中加入大蒜提取液后,周围出现了抑菌圈,则说明在大蒜提取液周围的细菌较少甚至没有,可以说明大蒜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抑菌圈范围越大,则说明抑菌效果越好,据图2可知100%大蒜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最大,抑菌效果最佳。
(3)大蒜中主要的抑菌成分是大蒜素,完整的大蒜瓣破坏后才会形成大蒜素,所以能充分发挥大蒜抑菌效果的大蒜食用方法:将大蒜切碎(捣蒜泥或切片)搁置片刻再食用。
编号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大棚编号
1号
2号
3号
白天平均温度(℃)
32
32
32
夜间平均温度(℃)
24
21
18
含糖量
7.3%
8.1%
9.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