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妈妈做的饭总会激起你的食欲,那种味道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进餐时,食物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人体内最大的外分泌腺,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B. ③内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消化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C. ④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由导管进入②
D. ⑤既是消化又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胰腺,⑤小肠。
【详解】A.①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正确。
B.③是胃,胃内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消化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B正确。
C.④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胰岛,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是胰液,通过导管进入⑤小肠内,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促进多种物质的消化,C错误。
D.⑤小肠既是消化又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D正确。
故选C。
2. 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图一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I层食物中淀粉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二中曲线②表示
B. 图一Ⅱ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适量食用可预防夜盲症
C.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要适量多吃图一中Ⅲ、IV层食物
D. 图一中V层食物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二中的乙部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图一“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其中Ⅰ层主要含有糖类;Ⅱ层主要含有维生素;Ⅲ层和Ⅳ层主要含有蛋白质;Ⅴ层主要含有脂肪。图二中横坐标依次表示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其中甲是咽和食道,乙是胃,丙是小肠;纵坐标表示食物未被消化的程度,曲线①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②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曲线③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详解】A.图一中Ⅰ层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因此图一所示的I层食物中淀粉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二中曲线①表示,A错误。
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因此图一Ⅱ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适量食用可预防坏血病,B错误。
C.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蛋白质的需求大,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故应多吃图一中Ⅲ、Ⅳ层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C正确。
D.图一中Ⅴ层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脂肪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二中的丙部位(小肠),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空气经呼吸道处理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B. 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变化如CE段所示
C. 吸气结束的瞬间是C点
D. 溺水造成呼吸暂停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答案】B
【解析】
【分析】A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C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详解】A.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A正确。
B. AC段为吸气,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B错误。
C.吸气结束的瞬间是C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C正确。
D.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肺通气,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所以溺水造成呼吸暂停是阻止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D正确。
故选B。
4. 为了分析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李林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两个锥形瓶内澄清石灰水的量要相等
B. 吸气时,手捏紧a处橡皮管,气体进入乙瓶
C. 呼气时,手捏紧b处橡皮管,气体进入甲瓶
D. 实验结束后,乙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瓶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石灰水的浑浊就越明显。本实验中,通过甲装置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通过乙装置是空气。两者比较,可以验证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详解】A.对照实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两个锥形瓶内应取等量的澄清石灰水,A正确。
B.吸气时,手捏紧a处橡皮管,使外界空气气体进入乙瓶,实验现象是:乙瓶石灰水几乎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二氧化碳较低,B正确。
C.呼气时,手捏紧b处橡皮管,使人体呼出的气体进入甲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C正确。
D.实验结束后,甲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瓶不变,从而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5.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液是由图中的①②③构成,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B. 数量最多的是①,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C. 如果②的数量超过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炎症
D. 当人受伤流血时,如果伤口不大,一会就止血,主要是③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为红细胞,②为白细胞,③为血小板,④是血浆。
【详解】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血液是由图中的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构成,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A错误。
B.①为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B正确。
C.②为白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有细胞核,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如果②白细胞的数量超过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炎症,C正确。
D.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当人受伤流血时,如果伤口不严重,一会就止血,主要是③血小板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6. 如图表示人体某部位血管及血流方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C内流动脉血
B. 若B为大脑内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C. 若B为小肠内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含丰富的养料和氧气
D. 若B处被毒蛇咬伤,则应捆扎C处,避免蛇毒扩散到全身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所以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详解】A.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C是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A正确。
B.若B为大脑内毛细血管,为体循环的一部分,则A动脉内为动脉血,C静脉内为静脉血,B正确。
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若B为小肠内毛细血管,则C静脉内血液含丰富的养料,但是C内为静脉血,氧气含量低,C错误。
D.若B处被毒蛇咬伤,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A→B→C→心脏),则应捆扎C处,避免蛇毒扩散到全身,D正确。
故选C。
7. 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内流的是静脉血
B. ⑤的腔壁比⑦的腔壁厚
C. ⑤收缩,将血液泵至①主动脉
D. ⑥和⑦间的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左心房,⑤左心室,⑥右心房,⑦右心室。
【详解】A.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①主动脉,主动脉流动脉血;右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肺动脉,肺动脉流静脉血,A错误。
B.体循环输送血液路线最长,需要压力最大。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的是左心室。可见,⑤左心室的腔壁比⑦右心室的腔壁厚,B正确。
C.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⑤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①主动脉,C正确。
D.⑥右心房与⑦右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不能倒流,D正确。
故选A。
8. 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1和2内均流动脉血
B. 肾单位由4、5、6组成
C. 与1相比,3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和氧气含量均增加
D. 6的末端是尿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静脉、4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
【详解】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具有过滤作用,没有进行气体交换,其两端连接的1入球小动脉和2出球小动脉均流含氧多的动脉血,A正确。
B.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4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组成,B正确。
C.1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素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扩散进入细胞,因此与1入球小动脉相比,3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和氧气含量均减少,C错误。
D.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6肾小管的末端流的是含有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的尿液,D正确。
故选C。
9. 如图表示健康人肾单位结构中葡萄糖的含量变化曲线。判断结构乙内的液体和结构丙的名称分别是( )
A. 血液 肾小球B. 原尿 肾小囊
C. 原尿 肾小管D. 尿液 肾小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3)如图中,甲肾小球、乙肾小囊、丙肾小管。
【详解】结合分析,根据题图肾单位结构中葡萄糖的含量变化曲线,可知其中甲是肾小球、乙肾小囊、丙是肾小管。血液流经甲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乙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乙内的液体是原尿;原尿流经丙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丙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由此可见,乙内的液体是原尿,结构丙的名称是肾小管,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皮肤作为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成年人皮肤的总面积约为2平方米。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下列对人体皮肤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B. 汗液中含有尿素、无机盐和水分等
C. 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说明皮肤具有调节体温和排泄的功能
D. 皮肤的表皮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
【答案】D
【解析】
【分析】皮肤由表皮、真皮构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等功能。
【详解】A.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组成,表皮分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进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A正确。
B.排汗是排泄的途径之一,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B正确。
C.人在剧烈运动后,汗液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可以来调节体温,并且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C正确。
D.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组成,表皮分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进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有关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B.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 垂体、甲状腺和胰岛的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D. 食物中经常缺碘的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具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A错误。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B正确。
C.垂体、甲状腺和胰岛都属于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C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物中经常缺碘的人会导致甲状腺增生、肿大,患地方性甲状腺肿,D正确。
故选A。
12. 如图为某正常人进餐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正常含量为60~120毫克/100毫升
B. 人体的血糖含量是动态变化的
C. AB 段血糖升高由食物被消化吸收引起
D. BC 段血糖含量下降,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的AB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消化吸收进入血液造成的,BC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增多导致BC段血糖含量下降。
【详解】A.由图形信息可以看出,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60~120毫克/100毫升,故A正确。
B.人体的血糖含量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动态变化的,故B正确。
C.图中的AB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消化吸收进入血液造成的,故C正确。
D.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BC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增多导致BC段血糖含量下降,故D错误。
故选D。
13. 概念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图为李萌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知识后画的概念图,解读错误的是( )
A. 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脊神经
B. 人体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③的表层
C. ④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⑤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最明显的区别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称为灰质。图中①周围神经系统,②脑,③大脑,④神经元,⑤突起。
【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所以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A错误。
B.③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
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④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传导神经冲动,C正确。
D.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⑤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其他细胞没有突起,D正确。
故选A。
14. 冬天,人们开门时遇到静电,大脑还未产生痛觉手就会迅速缩回。如图为该反射活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
B. 该过程中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②
C. 缩手反射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为e→d→c→b→a
D. 若d受损,则遇到静电时不会缩手也无感觉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①大脑,②小脑。
【详解】A.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其中a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e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反应,A正确。
B.大脑皮层是大脑的外层,主要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解释。痛觉就是在①大脑皮层形成的,这是因为①大脑皮层含有丰富的感觉中枢,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的整合中枢,而②小脑它主要负责身体平衡、肌肉张力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B错误。
C.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顺序是从a感受器开始,经过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最后到达e效应器,因此图中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顺序是:a→b→c→d→e,C错误。
D.传出神经受损是指负责将信号从神经中枢传递到效应器(如肌肉)的神经路径出现问题。当传出神经受损时,即使感受器受到刺激,肌肉也不会产生收缩反应,因为信号无法有效地传递到肌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个体就没有感觉。实际上,感觉本身是在大脑的神经中枢中形成的,而传出神经的功能是控制肌肉反应,因此,若d传出神经受损,则遇到静电刺激时不会缩手但有感觉,D错误。
故选A。
15. 上学路上大家“红灯停,绿灯行”,与这一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膝跳反射B. 眨眼反射C. 睹物思人D. 吮吸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BD.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和吮吸反射均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BD不符合题意。
C.睹物思人和“红灯停,绿灯行”都是人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符合题意。
故选C。
16. 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晶状体,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其曲度不同
B. ①的曲度过大会形成近视,戴凹透镜矫正
C. ②是视网膜,能感受光线刺激,形成视觉
D. ③是玻璃体,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答案】C
【解析】
【分析】眼球: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巩膜;常被称为“黑眼球”的部分是虹膜。白色坚韧的巩膜具有保护作用;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
【详解】A.①是晶状体,能够调节曲度,折射光线,A正确。
B.近视眼是由于①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的,戴凹透镜矫正,B正确。
C.②是视网膜,光线落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像,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C错误。
D.③是玻璃体,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D正确。
故选C。
17. 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不相符的是( )
A. 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睫状体可以调节眼球中②的曲度
B. 遇到强光时,眼球中的①会变小以减少对④过强的刺激
C. 呼吸道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⑧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D. ⑦内有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能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①瞳孔,②角膜,③晶状体,④视网膜,⑤鼓膜,⑥半规管,⑦耳蜗,⑧咽鼓管。
【详解】A.②是角膜,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故通过调节眼球中③晶状体的曲度,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A符合题意。
B.①是瞳孔,④是视网膜,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B不符合题意。
C.⑧是咽鼓管,咽鼓管连通了咽喉部和鼓室。因此,咽喉有炎症时,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C不符合题意。
D.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⑦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下列做法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加强体育锻炼——保护易感人群B. 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
C. 通风、消毒——切断传播途径D. 将患者隔离——控制传染源
【答案】B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B.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接种疫苗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正确、B错误。
C.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可见,通风、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可见,将患者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
故选B。
19. 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用于预防由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需要3次接种。如图表示人体3次疫苗接种的免疫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B. 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 此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接种3次疫苗能增强免疫效果接种接种按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保护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所以从免疫学角度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A正确。
BC.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B正确,C错误。
D.接种3次疫苗能增强免疫效果,因为接种疫苗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在体内的量不断增加,有利于增强抗病的能力,D正确。
故选C。
20.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备有小药箱,药箱里除了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外,还会放一些常用药品。关于家庭小药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多备一些抗生素感冒时用
B. 可备用感冒冲剂、黄连素等
C. 过期、变质的药物要及时扔掉
D. 要到正规药店购买药箱中的药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而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抗生素对普通感冒是无效的,A错误。
B.感冒冲剂和黄连素是常见的非处方药,可以用来缓解感冒症状和治疗轻微消化不良等问题。所以,家庭小药箱可备用感冒冲剂、黄连素等,B正确。
C.过期的药物可能会失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应该定期检查药箱并及时丢弃过期或变质的药物,C正确。
D.正规药店购买的药物更有保障,可以减少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所以,我们要到正规药店购买药箱中的药物,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30分,每空1分)
21. 单县羊肉汤始创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经二百多年的发展羊肉汤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使羊肉汤得以发扬光大和多方延续。单县羊肉汤呈白色乳状,鲜洁清香,不膻不腻,品种繁多,各具其妙;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红,口感鲜而不膻,香而不腻,不仅是一道爽口的美食,而且还有药膳的功能,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助消化、增加人体抗病能力等功效。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羊肉汤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等,其中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为______,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为_____。
(2)②表示______过程,小肠适于该过程的结构特点是______(答1点即可)。
(3)③表示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过程,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需要在______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二氧化碳通过图中的______(填数字)扩散进入血液。
【答案】(1) ①. 氨基酸 ②. 胰液和肠液
(2) ①. 吸收 ②.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环形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答出1点即可得分)
(3) ①. 氧气##O2 ②. ④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图中:①表示进食和消化、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③表示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进入细胞、④表示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
【小问1详解】
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在胃开始消化的,蛋白质在胃中被胃液中的蛋白酶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胰液和肠液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才能被小肠吸收,因为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的消化酶。所以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为胰液和肠液。
【小问2详解】
吸收是指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图中的②表示吸收过程,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小问3详解】
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图中的④表示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所以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图中的④扩散进入血液。
22. 学校组织了春季运动会,李翔同学踊跃报名参加了1000米比赛。李翔在家吃完丰盛的早餐(面包、煎蛋、生菜和牛奶)后去学校参加运动会。比赛中,他一路领先,最后100米冲刺时,明显感觉两腿灌铅、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大汗淋漓……。如图为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a是可以被直接吸收的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系统能为全身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其动力器官是______。
(2)面包(淀粉)在消化道中分解成a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有______。
(3)进行过程③时,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4)比赛中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进行生理过程④时,肺内气压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5)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____]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答1种即可)。
(6)图中属于排泄的有______(填序号)。
【答案】(1)心脏 (2)唾液、胰液和肠液
(3)舒张 (4)小于
(5) ①. Ⅰ ②. 氧气、尿素、水、无机盐
(6)③⑤⑥
【解析】
【分析】图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是葡萄糖,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呼气,④表示吸气,⑤表示排汗,⑥排尿,⑦表示排遗,A表示循环环系统,B表示肺,C表示皮肤,D表示肾脏,Ⅰ表示肾静脉, Ⅱ肾动脉。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A表示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中提供动力的主要器官是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具有收缩的功能。
【小问2详解】
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作用下,被分解成a葡萄糖。面包(淀粉)在消化道中分解成a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和肠液。
【小问3详解】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厢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进行过程③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舒张。
【小问4详解】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比赛中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进行生理过程④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小问5详解】
Ⅰ是肾静脉,内流静脉血,Ⅱ肾动脉,内流动脉血,因此Ⅰ里的血液与Ⅱ里的血液相比,氧的浓度少,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静脉的血比肾动脉的尿素含量减少。因此,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Ⅰ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尿素、水、无机盐。
【小问6详解】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图中属于排泄的有③表示呼气,⑤表示排汗,⑥排尿。
23. 模型建构是学习生物学的有效策略,它能使抽象变直观。某同学在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时,利用常见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了相关模型,并绘制成草图如下。据图分析回答:
(1)该模型模拟了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它是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草图的a、b、c三种液体中,__________可以表示尿液(填字母)。健康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
(3)草图右侧的标注中存在1处明显错误,请指出并进行改正:____________处有错误(填序号),应改正为:___________。
(4)有同学对该模型提出了改进建议:“在代表肾小球的细软管壁上扎一些小孔”,这一建议是否合理?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答案】(1)肾单位 (2) ①. b ②. 葡萄糖
(3) ①. ② ②. 肾小囊里的原尿与血液成分不同(肾小囊:纱布和漏斗,有原尿,原尿中无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成分与血液不同) (4)合理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小问1详解】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小问2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a为血液、b为尿液、c为流经肾单位后肾静脉中的血液。健康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葡萄糖。
【小问3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液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小问4详解】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其管壁有孔隙,具有滤过作用。“在代表肾小球的细软管壁扎一些小孔”符合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特点,故此建议合理。
24.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真正体现了终身锻炼的奥运精神。为响应国家号召,某中学举办了一次竞技运动会,运动会上,100米短跑比赛竞争激烈,扣人心弦。发令枪响后,选手冲出起跑线。观看比赛的同学们加油鼓劲,也心情激动,新陈代谢加快。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动员听到同学的加油声,加快速度冲向终点,能把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性振动的结构是[ ]______(填甲图中结构),该振动刺激[ ]______(填甲图中结构),产生神经冲动。
(2)运动员在100米短跑中,动作协调,速度惊人,身体能够维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图乙中[ ]______的协调作用。
(3)比赛时,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图乙[ ]______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吸入的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图丙中心脏的[ ]______,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细胞。
(4)颁奖仪式上,运动员热泪盈眶,此时运动员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种生理变化除了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还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该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______,通过血液循环调节心脏等的机能。
【答案】(1) ①. 4鼓膜 ②. 3耳蜗
(2)2小脑 (3) ①. 1脑干 ②. 3左心房
(4)(肾上腺内的)毛细血管
【解析】
【分析】图甲:1是听小骨,2是半规管,3是耳蜗,4是鼓膜;图乙:1是脑干,2是小脑,3是大脑;图丙: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5是肺动脉,6是肺静脉,7是主动脉,8是上下腔动脉。
【小问1详解】
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可见,运动员听到同学的加油声,加快速度冲向终点,能把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性振动的结构是[4 ]鼓膜,该振动刺激[ 3 ]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小问2详解】
2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小问3详解】
1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吸入的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使其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血液循环先到达6肺静脉,然后到达心脏的3左心房,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细胞。
【小问4详解】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颁奖仪式上,运动员热泪盈眶。此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肾上腺激素增多导致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该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调节心脏等的机能。
25.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代谢性疾病,若不得到有效治疗,会对身体各个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1)某糖尿病患者由于没有控制好血糖,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这与肾小管的______作用的限度有关。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______进行治疗,但此激素不能口服,因而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便。
(2)为探究紫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是否有降血糖的作用,科研小组设计以下相关实验。
①每组均有10只小鼠进行实验,健康小鼠组在本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上述处理四周后,给各组小鼠灌胃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30分钟记录一次小鼠的餐后血糖值,并求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
②实验过程中,灌胃物剂量相等的目的是______。
③给各组小鼠灌胃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0~30分钟,小鼠血糖浓度均上升,原因是______。
④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结论:______。
【答案】(1) ①. 重吸收 ②. 胰岛素
(2) ①. 对照 ②. 控制单一变量 ③. 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④. 紫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有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效果好
【解析】
【分析】(1)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2)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3)对照实验是为探究某一条件对生物的影响而设计的只有要探究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最主要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
【小问1详解】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吸收到血液中,因此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长期没有控制好血糖,血糖浓度太高,肾小管不能完全将葡萄糖重吸收,就会出现糖尿,因此,某糖尿病患者由于没有控制好血糖,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这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限度有关。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所以,糖尿病患者可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但此激素为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便。
【小问2详解】
①本实验是探究紫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是否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除是否使用紫苏叶提取物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每组均有10只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保持变量唯一。健康小鼠组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②通过①分析可知,实验过程中,灌胃物剂量相等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③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通过小肠壁吸收入进血液之中。因此,给各组小鼠灌胃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0~30分钟,小鼠血糖浓度均上升,原因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④实验结果显示,紫苏叶提取物处理组餐后血糖值均低于糖尿病小鼠组,且高剂量组餐后血糖值低于低剂量组,但均高于健康小鼠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紫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有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且高剂量降血糖效果更显著。组别
小鼠数量
灌胃物(剂量相等)
健康小鼠组
10只
蒸馏水
糖尿病小鼠组
10只
蒸馏水
糖尿病小鼠灌胃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
10只
200毫克/千克的紫苏叶提取物
糖尿病小鼠灌胃紫苏叶提取物高剂量组
10只
400毫克/千克的紫苏叶提取物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