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试卷 含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复习(解析版).docx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试卷 含解析版01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试卷 含解析版02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试卷 含解析版03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试卷 含解析版01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试卷 含解析版02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试卷 含解析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七年级上册(2024)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优秀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优秀课堂检测,文件包含第1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docx、第1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综合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网络构建
    ◆重点总结
    一、观察和实验
    二、科学测量
    三、科学探究
    ◆基础训练
    考点1 实验仪器
    考点2 科学测量
    考点3 科学探究
    ◆强化训练
    专题一 观察和实验
    解读:(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观察包括用肉眼直接观察和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观察的仪器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我们不但要用心仔细观察,而且要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等。
    (2)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还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例1】[2023杭州中考]由于感官观察的局限,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拓展人类的观察力。使用下列观察仪器不能实现其观察目的的是( )
    A.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系 B.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结构
    C.用放大镜观察食盐溶液中的钠离子 D.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并观察人击球的运动
    答案:C
    解析:借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系可以拓展观察能力,A正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结构可以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可以拓展观察能力,B正确;钠离子属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C错误;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并观察人击球的运动,可以观察运动的变化快慢,可以拓展观察能力,D正确。
    专题二 科学测量
    解读:本章学习的测量知识主要包括长度、体积、温度等的测量,使用的测量工具虽然各不相同,但测量的过程有一些共同特点:
    (1)观察测量工具,观察内容包括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2)测量前先要估计被测量量的大小,以便于选择合适的工具;
    (3)读数时,视线都有一定的要求;
    (4)读数时,除读到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外,测量长度时一般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数据记录必须带单位。
    【例2】(1)如图甲是某一时间挂在室外完好的寒暑表的一部分,请你读出当时的气温是__________。
    (2)在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如图乙为“犯罪嫌疑人”留下的一只脚印,长为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可知该“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_____________m。
    答案:(1)-14℃ (2)25.10cm 1.76
    解析:(1)在图甲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由图可知液柱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示数为-14℃。
    (2)由图乙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脚印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5.10 cm对齐,所以脚印的长度为25.10cm;人体身高约7×25.10cm=175.7cm≈1.76m。
    专题三 科学探究
    解读:科学探究指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利用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则是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例3】[2023湖州中考]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同学们想了解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完全营养液、缺氮营养液、浓度适宜的溶液、蒸馏水、同种青菜幼苗若干、相同规格的玻璃器皿若干。各小组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第一小组的方案如下:
    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
    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
    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中,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
    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
    (1)步骤①中选取幼苗20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第一小组的方案,第二小组认为可以用浓度适宜的硝酸铵(可以提供氮元素)溶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做对照,这样也满足氮元素的变量控制。但遭到大家的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样本数量,减小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 (2)等量的缺氮营养液 (3)实验过程中在控制氮元素变量的同时,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只有硝酸铵溶液或蒸馏水都不能让幼苗正常生长,无法得出实验结论
    解析:(1)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会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步骤①中选取幼苗20株的目的是增大样本数量,减小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2)本实验想了解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变量是含氮无机盐,故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等量的缺氮营养液。(3)用浓度适宜的硝酸铵溶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做对照无法得出实验结论,因为在控制氮元素变量的同时,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而只有硝酸铵溶液或蒸馏水都不能让幼苗正常生长。
    考点1实验仪器
    1.[浙江杭州中考]如图是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有关实验仪器名称的判断,错误的是( )
    A.a是试管夹 D.b是酒精灯 C.c是集气瓶 D.d是烧杯
    【答案】A【解析】夹持木炭的仪器a是埚钳,不是试管夹,故A错误:酒精灯用于给木炭加热,b是酒精灯,故B正确:集气瓶用于气体的收集和临时储存,c是集气瓶,故C正确;烧杯用于盛放液体,d是烧杯,故D正确。
    2.[2023浙江台州中考改编]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成实验目的,并保证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A【解析】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A正确;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以免失火,B错误;C.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C错误;D.闻药品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D错误.
    3.[2023浙江杭州中考改编]由于感官观察的局限,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拓展人类的观察力。使用下列观察仪器不能实现其观察目的的是( )

    【答案】C【解析】用放大镜无法观察到食盐中的微生物,故选C。
    考点2 科学测量
    4[2023浙江杭州中考]下列最接近1厘米的是( )
    A.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 B.一本初中科学课本的厚度
    C.一个篮球的直径 D.一张课桌的高度
    【答案】B【解析】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为2mm;初中科学课本的厚度大约为1cm;个篮球的直径大约为25cm;一张课桌的高度大约为75cm,故选B。
    5.[2022浙江杭州中考改编]小金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0~42.0℃,最小刻度值为_________℃。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_________________(填写操作),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钟,取出后直接读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1用力甩几下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水银遇冷收缩较快,在弯管处断开,上段水银柱不回落
    【解析】由题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0~42.0℃,最小刻度值为0.1℃: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几下,将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体温计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该处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该处断开,上段水银柱不回落。
    6.[2023浙江台州中考节选]为探究不同速度的冰雹下落时对塑料薄膜的损坏程度,某同学进行模拟实验;取三块相同的塑料薄膜,画上20毫米×20毫米的小方格,让3个相同的圆冰球以不同的速度分别撞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利用方格计算受损面积,发现图甲、乙难以比较。若要更准确比较图甲、乙受损面积大小,不增加其他工具,可如何改进?
    【答案】将方格划分得更小
    【解析】通过方格计算受损面积,方格边长越小越准确。若要更准确比较图甲、乙受损面积大小,不增加其他工具,可以将方格划分得更小。
    考点3 科学探究
    7.[浙江衢州中考]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 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 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①③④ B.①③⑤5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D【解析】相信这种说法,是对理论的认可,不是获取证据,①不符合题意;建立新的假设,不是获取证据,②不符合题意:③查找资料研究、④亲自动手实验、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都属于获取证据。故选D。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杭州期末]老师让某学习小组的五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1mm)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他们测得的值分别是18.2cm、18.20cm,19.50cm、18.31cm、18.26cm,则这本书的宽度应该记为( )

    【答案】A【解析】从题中数据可知,18.2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该数据应舍弃:19.50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9.50cm是错误的,该数据应舍弃;为减小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书的宽度应记为(18.20cm+18.31cm+18.26cm)/3≈18.26cm。
    2.下列几种估测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腋下正常的温度约为35℃
    B.初中科学课本长度约为26mm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0.5L
    D.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m3
    【答案】C【解析】人体腋下正常的温度约为37℃,A错误;初中科学课本长度约为26cm,B错误;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mL,即0.5L,C正确;一般我们上课的教室长约9m,宽约6m,高约3.5m,则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189m³,D错误。
    3.[2024浙江台州期中]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正确的是( )

    【答案】B【解析】用胶头滴管取液后,不要平放或倒放,防止药品腐蚀胶帽,A图中所示操作错误。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B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45°,C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D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4.[2024浙江嘉兴期中]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
    A.大 B.小 C.一样 D.都有可能
    【答案】B【解析】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mL,在俯视读数时,视线斜向下,读数偏大,则实际体积小于35mL,故选B。
    5.[2023浙江湖州期中]下列测量长度的四种方法中,最好的是( )
    B.
    C. D.
    【答案】A【解析】使用刻度尺时要从0刻度线或其他整刻度线量起,且被测物体应紧贴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故选A。
    6.[2023浙江宁波期中]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则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
    A.27℃ B.30℃ C.32℃ D.37℃
    【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100℃95℃−5℃=109℃:温度计的示数为32℃时,教室的实际温度为109℃×(32℃-5℃)=30℃。故选B。
    7.[2023浙江温州调研,中]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 “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培养温度
    B.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同
    C.从实验结果来看,30℃更适宜蚕卵孵化
    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
    【答案】结合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变量培养温度,A正确。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同,B正确。从实验结果来看,30℃时蚕卵的孵化率较低,故30℃不适宜蚕卵孵化,C不正确。从题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D正确。故选C。
    8.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可以看到的结果是(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C.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答案】B【解析】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B正确。
    9.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11000mm=3400mm ÷11000=3400mm
    ×1000mm=3400mm ×1000mm=3400mm
    【答案】D【解析】1m=1000mm,所以3.4m=3.4×1000mm,A不符合题意;“3.4m÷1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毫米,B不符合题意;“3.4m×1000mm”得到的单位不是毫米,C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0.如图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些仪器:

    按要求分别填写上述仪器的序号和名称:
    (1)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既能用来配制溶液又能供较大量试剂反应仪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常用来搅拌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e 试管 (2)j 烧杯 (3)f 药匙 (4)h 玻璃棒
    【解析】a是漏斗,用于分离不溶固体和液体;b是滴管,用于吸取或添加少量液体试剂;c是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d是带铁圈、铁夹的铁架台,用于放置和固定仪器;e是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f是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药品;g是酒精灯,用于加热:h是玻璃棒,用于搅拌或过滤时引流:i是镊子,用于夹取块状固体药品;j是烧杯,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加热、溶解等:k是集气瓶,用于收集或临时储存少量气体。
    11.(1)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________。
    (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50m,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2m。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_____。
    【答案】(1)5.6铅笔长 (2)O.51m (3)π(R2-r2)/d
    【解析】(1)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个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度应记作5.6铅笔长。
    (2)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50m,由题可知,发现长度是1m的米尺实际长度是1.02m,小桌每边长的实际值为:L=1,02m×0.50=0.51m。
    (3)甲同学的方法: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2);因为纸的厚度为d,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为:L=π(R2-r2)/d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3浙江金华期中]小寒同学为了测量出会吸水的粉笔的体积,进行了以下实验:①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为V1(如图甲);②把干粉笔用细线吊起来浸没在水中,等液面不再下降为止,此时水和粉笔的总体积为V2(如图乙);③然后把粉笔从量筒中取出,并测出剩余水的体积为V3(如图丙)。
    (1)根据以上实验,则这根粉笔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用V1、V2、V3来表示)。
    (2)如果读取V2时俯视,读取V1、V3时平视,则所测粉笔的体积将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把所测粉笔掰断,发现粉笔内部还有部分没有被水浸透,此现象对所测粉笔体积的影响为_________ (填"体积变大""体积变小"或"没有影响")。
    【答案】(1)V2-V3 (2)偏大 (3)没有影响
    【解析】(1)由题意可知,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把干粉笔用细线吊起来浸没在水中,等液面不再下降为止,此时粉笔和水的总体积为V2;把粉笔从量筒中取出,并测出剩余水的体积为V3;则被粉笔吸入的水的体积为V1-V3,粉笔的体积应为水和粉笔的总体积加上被粉笔吸入的水的体积,再减去最初水的体积,即V2+(V1-V3)-V1= V2-V3。(2)读取V2时俯视,读取V3时平视,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则所测粉笔的体积将偏大。(3)由题意可知,步骤②中读数时液面已不再下降,说明虽然粉笔内部还有部分没有被水浸透,但粉笔不再吸收水分,故对所测粉笔体积没有影响。
    13.小科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拿一块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拿了另一块干抹布,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这引起了小科的思考。为此,小科展开了探究;小科往三个相同的烧杯中倒人等量的水,分别将三块相同大小、不同材质的干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慢慢取出,记录现象如表所示:
    (1)小科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方便与准确的角度来看,小科应该比较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抹布的吸水能力。
    (3)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能力这个角度考虑,应尽量采用_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答案】(1)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的种类有关(或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的种类无关)
    (2)杯中所剩水量 ((3)棉
    【解析】(1)由题干及题表所给信息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布料的种类,因此小科验证
    的假设是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的种类有关,或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的种类无关;(2)杯中所剩水量可以通过水面高度来比较,而布块所含水量难以比较,因此从方便与准确的角度来看,小科应比较杯中所剩水量来反映抹布的吸水能力;(3)分析题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棉布的吸水能力最强,因此可采用棉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以利于吸汗。
    14.在柿子成熟的季节,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中另加了两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
    (1)小西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或成熟的苹果和稍高的温度是否能促进柿子的成熟) (2)对照作用 (3)成熟的苹果和稍高的温度能促进柿子的成熟
    【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记录。小西同学探究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2)实验中,第三组不做处理,与前两组做对照,得出结论:温度稍高和成熟苹果都能使柿子早点成熟。(3)由表格中的数据得知:温度高和加成熟的苹果都能够加快柿子成熟。
    15.小科使用额温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之间的体温相差较大,且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测量出的体温不相同。针对这一现象,小科进行了科学研究。
    (一)提出问题: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测量出的体温不相同,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建立猜想:
    猜想一: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 ① 有关。
    猜想二: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量距离有关。(三)设计研究方案并获取事实与证据:
    验证猜想一,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根据以上实验数据,"①"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小科的猜想是(填"正确"或"错误")。(3)验证猜想二,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由数据可知,测温距离应在_________cm以内,大于该距离后,测温距离越远,体温值越_________ (填"大"或"小")。
    (四)得出结论。
    【答案】(1)测量部位 (2)正确 (3)3 小
    【解析】(1)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猜想一为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量部位有关。
    (2)对比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每个同学的额头温度都高于手腕温度,故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量的部位有关,小科的猜想是正确的。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测温距离的增大,所测得的体温值先不变后降低;测温距离在3cm以内时,测量值恒定,超过3cm后,测温距离越远,测量值越小。
    16.护士小王取来一支体温计,看到水银柱的位置在35℃以下,她用这支体温计测量甲的体温后,忙碌中把体温计直接夹到乙的腋下,结果两个人的体温记录都是39℃。请问甲、乙两人中谁可能没有发烧?试结合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明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乙可能没有发烧。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细管,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先测量甲,体温计显示39℃,说明甲一定是发烧的;乙使用前,体温计未用力向下甩,因此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示数仍然指示甲测得的体温
    组别
    A
    B
    C
    蚕卵数/个
    1000
    800
    10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培养湿度/%
    75
    75
    75
    孵化出蚕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布料种类


    涤纶
    杯中所剩水量
    最少
    较少
    最多
    布块所含水量
    最多
    较多
    最少
    组别
    操作方法
    达到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温度稍高
    10天左右
    第三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测量部位
    甲同学温度/℃
    .乙同学温度/℃
    丙同学温度/℃
    额头
    36.6
    37.0
    36.8
    手腕
    36.4
    36.4
    36.2
    间距/cm
    1
    2
    3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36.5
    36.5
    36.5
    36.3
    36.1
    35.7
    35.1
    34.7
    34.1
    相关试卷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优秀复习练习题</a>,文件包含第3章广袤浩瀚的宇宙单元综合复习及测试原卷版docx、第3章广袤浩瀚的宇宙单元综合复习及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2024)第2节 科学测量精品第3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2024)<a href="/kx/tb_c404937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科学测量精品第3课时课时作业</a>,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 ℃的冰和0 ℃的水相比较,4℃,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七年级上册(2024)第2节 科学测量优秀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7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科学测量优秀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体积单位换算正确的是,9×102cm3 =8,请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9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综合试卷 含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