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
展开这是一份第14讲 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建议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如图为“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在高纬度地区更强烈 B.①过程输送的水量与②相等
C.②过程能形成风蚀地貌景观 D.③过程实现了地表水热输送
2.当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时,( )
A.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①会减少 B.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②会增加
C.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①会增加 D.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②会增加
印度东海岸的沿岸流是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对维持北印度洋的热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图一示意距印度东海岸50~150 km处的3个断面A、B、C,图二是3个断面年内热量经向输送对孟加拉湾的影响。据此完成3-5小题。
3.10~12月印度东海岸的沿岸流整体向南流动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
4.断面A的热量经向输送对孟加拉湾的影响有( )
①5~7月热量增加 ②7~9月热量减少
③10~11月热量增加④11~12月热量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6~8月断面B热量经向输送对孟加拉湾影响的原因是( )
A.自北向南流的沿岸流 B.低纬海水蒸发吸热
C.陆地径流汇入的影响 D.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
柔鱼属一年短生命周期的大洋洄游性头足类,其对海水表层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海水温度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6-7小题。
6.与正常年份相比,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位置( )
①厄尔尼诺年偏北 ②厄尔尼诺年偏南
③拉尼娜年偏北 ④拉尼娜年偏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图示海域甲地柔鱼资源更丰富,主要因为该地( )
A.海水盐度适宜 B.海水温度适宜
C.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降低的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捕获量有较大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完成8-9小题。
8.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为( )
9.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 )
A.分布纬度范围扩大B.分布纬度位置不变
C.渔获量相对增加D.渔获量相对减少
2020年9月~2021年5月出现了拉尼娜现象,2021年夏季拉尼娜现象又出现了,因此有人称2021年是个双峰拉尼娜年。这也意味着2021年冬季气候反常现象更加频繁,极寒和极暖的现象增多,冷热交替变化大的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下图为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2021年9月)。据此完成10-11小题。
10.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的海—气相互作用发生异常,表现为( )
A.东南信风势力减弱
B.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比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低
C.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偏高
D.西太平洋沿岸的澳大利亚降水增多
11.双峰拉尼娜年,对我国气候的可能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双峰拉尼娜年意味着我国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
②冬季寒潮的强度可能增加,出现极端低温
③冬季我国南北方气压差变小
④我国冬季风势力变强,寒潮出现的频次增加
⑤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受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影响可能增强
⑥夏季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温偏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Nin3.4指数是指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某区域(5°S~5°N,170°W~120°W)的平均海温距平,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判定拉尼娜事件出现的主要指标。3月滑动平均Nin3.4是指连续三个月海温指数的平均值。下图示意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17年9月~2022年2月月平均Nin3.4指数和3月滑动平均Nin3.4指数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可知,2021年冬季我国浙江省( )
A.气温偏高 B.气温偏低
C.油菜成熟提前 D.台风频次增多
13.若2022年夏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则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
A.我国台风登陆次数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发生洪灾
C.印度尼西亚发生森林火灾
D.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 ℃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据图可知(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2020年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 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
15.2021年初,赤道附近( )
①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 ②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增强
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 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巴拿马海道(下图)曾是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道,但在构造运动作用下逐步关闭。有专家认为海道关闭会改变大西洋海水的运动和性质,进而阻碍北半球冰期的开始。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海道关闭后,图示海域会发生的变化有( )
A.甲海域温度降低B.乙海域海雾减少
C.丙海域盐度升高D.丁海域密度降低
17.专家认为海道关闭会阻碍北半球冰期开始的原因是( )
A.北半球蒸发减弱B.南下寒流势力增强
C.北半球降雪增多D.北上暖流势力增强
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指出,从2023年5月到11月,关键海区Nin3.4的水温指数连续6个月超标。当关键海区Nin3.4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气候平均状态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关键海区Nin3.4指数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最可能处于厄尔尼诺状态的是( )
A.2018年3~8月B.2019年2~5月
C.2021年4~8月D.2023年1~4月
19.2023年5~11月出现的现象是( )
A.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B.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C.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D.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日本海平均水深约1350米,其西部沿岸海域在冬季常有海冰形成。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同时东亚冬季风增强;距今约11-9千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20-21小题。
20.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 )
A.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B.海水潜热释放增加
C.表层海水盐度急剧降低D.表层海水扰动增强
21.距今约11~9千年期间,日本海南部海域( )
A.来自大陆的风沙沉积物增加B.表层海水生产力提升
C.与相邻外海的海面高差减小D.受对马暖流影响减弱
气象学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下图为浙江省2010—2019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横条的左端表示入梅日,右端表示出梅日,长度表示梅雨持续的时长)。浙江省平均每年6月1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年均梅雨量为301mm。据此完成下面22-24小题。
22.由图可知,浙江省( )
A.梅雨持续时长呈增加趋势B.梅雨期间的日降水强度都不大
C.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D.梅雨量与入梅早晚呈正相关
23.通常情况下( )
A.入梅偏晚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
B.入梅偏早时雨带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C.出梅偏晚时雨带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D.出梅偏早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
24.出现入梅晚的时候,会出现( )
A.西太平洋阴雨绵绵B.东太平洋温度低于多年均值
C.索马里暖流被减弱D.南方涛动指数回升至正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与大气之间有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海冰的形成对其影响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①气温比水温低;②水温低于冰点;③海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平均水深18米。下图示意2010年2月13日渤海海冰分布图。
(1)从气象角度分析冬季渤海有利于海水结冰的条件。
(2)从海水的性质和海湾地形的角度,说明辽东湾几乎全部结冰的原因。
(3)简述海冰对海—气热交换的影响。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极放大效应指的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的现象。白令海位于太平洋的北部边缘,在阿拉斯加、西伯利亚和阿留申群岛的环抱之中,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近年来,白令海海冰面积显著减少,对北极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下图为白令海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白令海北部易形成海冰的自然条件。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白令海海冰消退促进北极放大效应的原理。
(3)说明全球大规模海冰融化对小岛国国家安全的不利影响。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流海雾一般是暖气流受海面冷却,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混合海雾一般是近海面水汽接近饱和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而产生的雾。受东亚大陆和热带海洋的交替影响,我国珠江口海域海雾频发,混合海雾和平流海雾是其主要类型。研究表明,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海气温差、大气层结等条件影响珠江口海雾的形成和消散。下图为某次珠江口混合海雾发生时的大气环流形势,此时600~1 700米高度范围出现逆温现象。下表为两类海雾相关气象数据。
(1)判断珠江口混合海雾形成的季节,说明其形成过程。
(2)绘制折线表示珠江口该次混合海雾发生时的气温垂直分布状况(3 000米高度气温5 ℃)。
(3)说明平流海雾形成后,海气温差增大对其发展的影响。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一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如图二所示),使得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1)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靠近太平洋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图一中渔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海雾类型
相对湿度(%)
风速(m/s)
风向
海气温差(℃)
平流海雾
88.5
3.1
偏南
-0.21
混合海雾
90.8
2.2
偏北
0.5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9讲 植被与土壤(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